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遂川县珠田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省要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B: 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 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D: 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酝酿 茏罩 花枝招展 呼朋引伴
B: 镶嵌 湛蓝 以往情深 清澈见底
C: 响晴 空灵 返老孩童 宽敞明亮
D: 缘份 恩泽 波光粼粼 春燕啄泥
3、

下列语句诵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B: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C: 伤心/秦汉/经/行处
D: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朗润  藩篱  堰塞湖  起承转合 
B: 隐秘 叙叨 中轴线 直接霄汉
C: 籍贯 惊鸿 城隍庙 闲情逸志
D: 田垄 旁鹜 文绉绉 豁然贯通
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当前_______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下,中国_______是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______是世界经济发展版图上最为强劲的_______。日美欧作为曾经的世界经济三大核心,尽管近期艰难重启,但前景仍旧_______。在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光中,中国给了世界响亮而自信的回答:中国梦,升级版中国经济。

A: 错综复杂 不仅……也 引擎 扑朔迷离
B: 变化多端 既……又 发动机 眼花缭乱
C: 盘根错节 虽然……却 动力 扑朔迷离
D: 纵横交错 不但……而且 力量 眼花缭乱
6、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获得本年度“国际安徒生奖”后,多家媒体强聒不舍地争先报道。
B: 细读的重要讲话,发现其中对古典诗句的引用俯拾即是
C: 今年央视春晚的魔术表演十分精彩,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不言而喻
D: 小军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 , 博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父母对儿女从来都是慷慨无私的,但并不代表你可以无限制地索取。
B: 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 , 可是初三的同学却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C: 此地由一块不毛之地 , 变成了瓜果飘香、生态环保的“绿洲”,吸引了窗内外众多观摩团前来“取经”。
D: 近日,一男子在地铁抢夺他人财物,警方刨根问底 , 4天后将其抓获。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算是向成熟迈出第一步。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扬州境内湖泊众多,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自北向南沿运河依次排列。
D: 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
9、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niàng) 黄(yùn) 发(jì) (lìng)啬
B: 静(mì) 憔(chuì) (gān)尬 人迹(hǎn)至
C: 菡(dàn) 确(záo) (ǎo)过去 执(niù)
D: (bǐ)谷 蝉(tuì) 贪(luán) 饥肠辘(lù)
10、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个不同场合的演唱情境,表达了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和赞赏之情。
B: 《藤野先生》中有一条贯穿全文的明线,即作者深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使得文章更加的真切感人。
C: 《海燕》运用象征的笔法,成功地创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
D: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给自己写传记,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他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 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 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别,去外地做官。
D: 尾联是写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青年男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 2 )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涵哲理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
“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 1 )解释下列加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其不祥( ) ②旦而不鸣( )
书之以为言默戒( ) ④则人将汝以时夜( )

( 2 )下面各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人言默,何以异此?

A: 无鲜肥滋味
B: 弗
C: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
D: 当余从师也
( 3 )将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4 )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题目。
时 间
沈从文
分享到
①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时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
②常说到“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其实一个人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几十个年头的时间罢了。生前世界没有他,他无意义和价值可言的;活到不能再活死掉了,他没有生命,他自然更无意义和价值可言。
③正仿佛多数人的愚昧与少数人的聪明,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个几十年”,因此都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活下去等待死,死后让棺木来装殓他,黄土来掩埋他,蛆虫来收拾他。

④生命的意义解释的即如此单纯,“活下去,活着,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次一等的聪明人,同次一等的愚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虽更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然而生活得失取舍之间,到底就有了分歧。这分歧一看就明白的。大别言之,聪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聪明人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愚蠢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在世俗观察上,这两种人称呼常常相反,安于习惯的被称为聪明人,怀抱理想的人却成愚蠢家伙。)
⑤两种人即同样有个“怎么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的打算,要从人与人之间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即或择业相同,成就却不相同。同样想征服颜色线条作画家,同样想征服乐器音声作音乐家,同样想征服木石铜牙及其他材料作雕刻家,甚至于同样想征服人身行为作帝王,同样想征服人心信仰作思想家或教主,一切结果都不会相同。因此世界上有大诗人,同时也就有蹩脚诗人,有伟大革命家,同时也有虚伪革命家。至于两种人目的不同,择业不同,即就更容易一目了然了。
⑥看出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原来如此如此,却想在生前死后使生命发生一点特殊意义和永久价值,心性绝顶聪明,为人却好像傻头傻脑,历史上的释迦,孔子,耶稣,就是这种人。这种人或出世,或入世,或革命,或复古,活下来都显得很愚蠢,死过后却显得很伟大。屈原算得这种人另外一格,历史上这种人可并不多。可是每一时间或产生一个两个,就很像样子了。这种人自然也只能活个几十年,可是他的观念,他的意见,他的风度,他的文章,却可以活在人类的记忆中几千年。一切人生命都有时间的限制,这种人的生命又似乎不大受这种限制。
⑦话说回来,事事物物要时间证明,可是时间本身却又像是个极其抽象的东西,从无一个人说得明白时间是个什么样子。时间并不单独存在。时间无形,无声,无色,无臭。要说明时间的存在,还得回过头来从事事物物去取证。从日月来去,从草木荣枯,从生命存亡找证据。正因为事事物物都可为时间作注解,时间本身反而被人疏忽了。所以多数人提问到生命意义同价值时,没有一个人敢说“生命意义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
⑧“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老先生说这话时心中的寂寞可知!能说这话的是个伟人,能理解这话的也不是个凡人。目前的活人,大家都记得这两句话,却只有那些从日光下牵入牢狱,或从牢狱中牵上刑场的倾心理想的人,最了解这两句话的意义。因为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同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
⑨他们的方法不同,他们的时代不同,他们的环境不同,他们的遭遇也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的心,同样为人类向上向前而跳跃。

( 1 )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 2 )第⑥段“屈原算得这种人另外一格”一句中“这种人”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又说他是“另外一格”?

( 3 )第⑧段为什么说“只有那些从日光下牵入牢狱,或从牢狱中牵上刑场的倾心理想的人,最了解这两句话的意义”?

文学类文本阅读

你要做什么呢

王安忆

在我学琴的时候,一个唱歌的朋友带我去见一个拉琴的朋友。路上,他告诉我,那朋友琴拉得很漂亮,因为成分不好,屡次上调不成,投考文工团也終因政审不合格而不成。

②真倒霉啊!我叹息。此时,我亦在农村,亦在投考文工团。成分尚说得过去,问题则是业务能否及格了。

③我懵里懵懂地跟着唱歌的朋友拐进一条弄堂,走上一弯木楼梯,来到他家。他引我们走进一间亭子间,让我拉琴给他听。他很认真地看着我拉琴,听我拉完一支曲子,给我讲了些什么。讲的什么我全忘了。

④后来,他拉给我看,拉得很认真,拉完一支曲子,又给我讲了些什么。讲的什么,我也全忘了。

⑤最后,他帮助我处理了两支曲子,以应付招考。他讲了许多,我都记不得了。

⑥“每天练四个小时才好。”他对我说——这个,我记得的他正伏在桌上帮我修改谱子。我不响。停了一会,我说:“我并不喜欢拉琴。”“那么,你喜欢做什么呢?”他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微笑着说,“你要做什么呢?”我不响。过后,我们告别了,走下了木楼梯。

⑦那样的年龄,莫名其妙地有着一肚子莫名其妙的情感,找不到出口,也是难受的事。于是,便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写一只娃娃,写隔壁的男孩子…… 一切都写尽写完了,却还要写。实在没什么可写的了,忽然想起了那个人的那一句话:

⑧"你要做什么呢!”

⑨很多日子过去了,很多悲欢成了往事。终于考上了文工团,自己明白不是拉琴的料,又不知自己究竟是做什么的料。无聊的时候,东想西想,偶尔会想起这个人,他微笑着对我说:

10 “你要做什么呢?”

11 后来,不知不觉地写起小说,被叫做“作家”。深感終于找到了与之合适的事情,终于有些事情可以做做。每日早起晚睡,煞有介事地写来写去,写完许多白纸和墨水。忙得很欢,心中不再有空处去乱找情感来排解了。倒是充实。

12 然而,眼看着偌多的劳动者为社会创造切实可见的物质财富,科学家实践着新的技术革命,运动员赢得锃亮的金牌,让全世界抬头仰望五星紅旗开起……看到自己忙来忙去为了一张白纸,真觉得空洞得可以,不着天又不着地。忽又茫然起来,想洗手不干。胡思乱想起来,有时候又会想起那位萍水相逢的朋友,他微笑着转过头对我说:

13 ”你要做什么呢?”

14 是呀,我要做什么呢?一个人总必须要做点什么,否则就更加空洞了。也只有这样了。只有这样做下去,既然一个人总要做点什么。不做什么,会平添烦恼。无事生非嘛!

15 多少悲欢变成往事,往事又过去。淡了的淡了,忘了的忘了,不愿想的就不去想,不愿忘的就写下来。可是有一种东西是你没想而又没态的,它像是被记忆的筛子误留下的一颗小小的微粒,躲在记忆的角落。

16 我再记不起那是一条什么马路,一弯什么样的楼梯,一间什么样的亭子间。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工作,现在怎样,还好吗?我只记得他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17 “你要做什么呢?"

18 是啊,我要做什么呢?我总要做点什么吧!

(选自《广州日报》2017年6月1日有删改)

( 1 )“你要做什么呢”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请从结构上分析其作用。
( 2 )阅读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莫名其妙”在一个句子中出现两次,请分析妙处。

②“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如何理解“见不得人”?

( 3 )关于写小说这件事,文章 11 12 两段有看似矛盾的描述,请找出矛盾的词语谈谈作者产生不同感受的原因。
( 4 )“你要做什么呢?"作者不断何自己,也在问每一个读者,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生活,说说你从中悟到了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青春岁月里,我们走过学校的教室,操场,图书馆……走过远方的高山,原野,村庄……也走过青春的懵懂,快乐,梦想……这些真实的经历使你有许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实,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目】走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说真话,书真情,忌抄袭。(3)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谎言一直存在-”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