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文段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 乃丹书帛曰 丹:用丹砂 C: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渔网 D: 固以怪之矣 以:同“已”,已经 |
2、 | 与成语“莫名其妙”的“名”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C: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D: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
3、 | 下列各句运用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禾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排比) B: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 互文) C: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对偶 互文) D: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拟人) |
4、 |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虎一声吼,震得群山都在发抖。(夸张) B: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反问) C: 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比喻) D: 春,偷偷地来了,轻轻地轻轻地,把所有的生物都叫醒了。(拟人) |
5、 | 阅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嶙峋:形容人瘦削。)B: 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耸立:高高地立着。) C: 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纳罕:惊奇,诧异。) D: 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应付:答对。) |
6、 | 下列关于《骆驼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北京(籍贯)人,有“人民艺术家”称号。 B: 祥子拉着曹先生回家的路上被侦探跟踪,后来被张侦探勒索,他交出了全部积蓄才得以保命。 C: 祥子第一次丢车后回到北平,在海淀的一家小店住了三四天,梦话被人们听了去,从此得了个“骆驼”的外号。 D: 祥子在小茶馆遇到老马和小马爷孙俩,出于同情给他们买了包子。爷孙俩的命运刺激了祥子的内心,他开始对命运动摇,对靠个人奋斗可以摆脱贫穷产生了怀疑。 |
7、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B: ①③②⑤④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②④⑤① |
8、 | 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景慕 钦佩 忧柔寡断 叹为观止B: 黝黑 克制 人溺已溺 疼失良机 C: 盘缠 馄饨 死心塌地 无精打采 D: 同缭 届时 黯然失色 洗耳恭听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秋天的蒙阴是一个瓜果飘香、成熟丰收的季节。 B: 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找到了做这一类题的简便方法。 C: 举行“我读经典”系列阅读活动,对改善青少年阅读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 D: 近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防止交通意外不再发生。 |
10、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B: 伫立 凝眸 空空如也 争研斗艳 C: 葱茏 筹办 养遵处优 克勤克俭 D: 窥伺 剽悍 相提并论 无济于事 |
背诵《野望》完成下面各题: ( 1 )第一句“东皋薄暮望”,交代了地点:________,时间:________。 ( 2 )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 ( 3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 4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列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 )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①肉 食 者 谋 之 ②弗 敢 加 也 ( 2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4 )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 , 略写________ ,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5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
语段一: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远房的叔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语段二: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语段三: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心着,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语段四:“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 1 )认真阅读以上四个语段,请分别概括童年鲁迅遭遇到了哪些事?但借明月寄乡思
苏美玲
①中秋又至,窗外月光如泻,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天上的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
②我们乡下,每到中秋节,也就到了秋收最繁忙的时候。我们家里,最忙碌的是父亲和母亲。在他们看来,经过春天的播种,夏天早出晚归,锄草、浇灌、喷洒农药,付出了那么多汗水,到秋天收成好了,全家人的生活就有了着落和奔头。父母常常忙到月上柳梢才带着满身倦色回家。
③从月似弯眉忙到月如银盘,中秋节就到了。既然是节日,终归还是要庆祝一下的。满院子的追赶鸡鸭鹅,却不舍得把这些全杀了,只杀其中的一只,剩下的还要等它们下好多的蛋,拿到集市上换钱呢。
④因为是中秋节,要有月饼装饰呀。母亲就会到集市上买三五斤月饼和一些猪肉回家。先给爷爷奶奶和外婆家送去,最后剩下一二斤月饼,留着中秋节晚上圆完月,分给我们姐弟。
⑤那时侯,月饼里的内容很简单,不像现在各种水果风味的这么多,里面搀杂的是几粒花生米、芝麻和红砂糖白砂糖之类。月饼的包装也极其简单,用粗劣的粉红色的纸张包裹了,最上面蒙一小块长方行大红纸。纸面上印着“中秋月饼”和生产厂家,洇湿着一层油。那洇开的油印宛如咧开嘴笑着的娃娃脸,让人看着开心。
⑥月如银盘挂柳梢,中秋节的晚宴终于开始了,有鸡、鸭、鹅、猪肉开荤,更有甜甜的月饼吃,对于我们乡下孩子,自然高兴不已。往往是一家人围了桌子,每人发一碗掺和了肉片的豆角菜,吃得津津有味。母亲常会把肉多的菜碗分给我们姐弟,她的碗里只有一小点肉丝。我们姐弟吃到直喊“肚子胀”的程度。
⑦中秋节晚上,无论多忙,都不能忘记圆月的。在院子里正对着房屋窗户的地方,放一张小桌子,把六块月饼和六个苹果或一堆糖果放在桌子上,再点燃一炷香。母亲直直地跪在香炉旁,深深地弯下腰,将额头紧紧地贴在地上,口中念念有词。大约是念叨一些“要有好收成,保佑家里的大人孩子平安”之类的吉祥话。母亲这样做的时候,一脸的虔诚和严肃,她不容我们姐弟插嘴的,我们也只在旁边瞧着,跟着母亲跪拜。
⑧小时候是不理解母亲这样的行为的。上了小学时,老觉得母亲好象是“封建迷信”呢。但等长大一些之后,才真正理解了母亲当年的跪拜。母亲那样认真虔诚的跪拜,实际上是因为那时候乡村里的生活太艰难,母亲只是以她特有的方式在向天地祈祷我们一家人的平安和进步啊!
⑨等母亲祈祷完毕,就可以吃月饼了。品尝着香甜的月饼,望着皎洁纯净的月儿,我们姐弟追逐打闹着。最有意思的是,小弟模仿乡村戏剧团里的女演员,拈一个兰花指,咿呀唱着,轻盈地走台步,逗引得我和大姐二姐笑到肚子疼,整个小院子里洋溢着一派轻松祥和的景象。
⑩圆月挂中天,夜渐深,母亲总会撕下粉红色的包装纸,仔细裹好两个月饼,盛上满满的一碗肉片豆角菜,朝隔壁那个孤独的张阿婆家走去。阿婆的屋里终日黑着,到晚上也不见光,只有清冷的月光撒在小小的院子里。我总觉得那黑洞洞的窗户像怪兽的嘴,十分恐怖。可母亲会在阿婆屋里坐上好久,直到月亮沉下了西山才悄悄回来。二十多年过去了,故乡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父母再不用那么辛苦地劳作,但他们依旧舍不得离开亲爱的土地。我们姐弟已经相约好:国庆节放假后,一定按时回到生养我们的老家,齐聚到父母身边,唠唠家常,谈谈今后的发展,过个团团圆圆的国庆节和中秋节。
⑪现在已是夜深深,有不知名的虫儿轻唱着缱绻的歌。窗外的月色正浓着。哦,但借这一轮明月,寄多少美丽乡思和缠绵的回忆!
( 1 )一轮明月勾起作者对童年生活哪几个场景的回忆,请简要概括。①联系上下文,说说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母亲直直地跪在香炉旁,深深地弯下腰,将额头紧紧地贴在地上,口中念念有词。
②品味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的妙处。
纸面上印着“中秋月饼”和生产厂家,洇湿着一层油。那洇开的油印宛如咧开嘴笑着的娃娃脸,让人看着开心。
( 4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走进七彩生活,人们常常发出“真好”的赞叹和感激,比如“有家真好,那里充满亲情”;“有朋友真好,他们帮我驱赶孤独,带来有无限的快乐……”
请以《有 真好》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合你写作的词语,使文题完整,并把补充好的题目移到写作中;②叙述出具体的事情,说真话、抒发真情实感;③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