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垫江师范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选出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 朗(rùn) 酝(niàng) 转(wǎn) 然(xīn)
B: 轻悄(qiāo) 软绵(miǎn) 赶儿(tàng) 亮(liáo)
C: 适(shū) 黄(yūn) 托(hōng) 抖(sǒu)
D: 应(hè) 发(xiào) 衣(suō) 鸟(cháo)
2、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远山。
B: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 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便立刻写信去报名。
D: “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
A: 经历几起几落,国家想办法给优惠,扶持,这家国营企业终于妙手回春 , 恢复了生产。
B: 各高校在硕、博招生时,对校内外学生要一视同仁 , 在录取时本校考生要限制在一定的比例之内。
C: 溪水不停地往下流着,流过鳞次栉比的小店,流过幸福的少数民族人家,流过黄灿灿的油菜花地……
D: 面对农村“草根文化”的兴盛,一些地方政府因地制宜 , 促进其快速发展。
4、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带(yínɡ) 收(lián) 目不园(kuī)
B: 红(yān) 友(zhì) 义愤填(yīnɡ)
C: 瘩(ɡé) 眼(hè) 慷淋漓(kǎi)
D: 气(sù) 污(suì) 妇皆知(rú)
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淅淅沥(1ì)的春雨中,我来到西冷印社、(píng)息凝神地欣赏艺术作品,感受几代篆刻家心无旁鹜的治印精神。
B: 学习需要执(zhuó)专注的精神,如能摒弃浮燥爆少喧嚣(xiāo)的习气,持之以恒地坚持数年,必将获得丰硕的成果。
C: 女塞腹鼓豪迈粗犷 , 刚(jìng)奔放,没有丝毫的(jiāo)揉造作,充分体现陕北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性格。
D: 人们深切缅还闻一多先生,他慷慨陈词、英勇就义的形象是(chù)立在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永不(tān)塌。
6、

下列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而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B: 我在叙利亚经商的好友最近被迫回到国内,他耳濡目染了那里的骚乱和动荡,现在谈到还心有余悸。
C: 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 , 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D: 孟宪实教授将一代明君唐太宗励精图治,开怀纳谏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 不同年龄的观众都非常喜欢。
7、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陈涉世家》—————《史记》————— 司马迁————— 西汉人
B: 《夜》————————诗歌—————— 叶赛宁——————前苏联诗人
C: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刘向———————西汉末年人
D: 《公输》———————《墨子》—————墨翟———————春秋战国之际人
8、初三的课文,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下列有关文章内容和相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通过描绘北国雪景,歌咏祖国壮丽的河山,引出历代英雄人物并借此抒发诗人的伟大抱负。
B: 《论教养》一文,作者通过对“有教养”和“无教养”表现的讨论,探究了“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行文活泼灵动,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C: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继承了爱国诗人屈原、杜甫等人的忧国忧民传统,提出“与民同乐”的政治理念,至今仍然激励人们奋发有为。
D: 《孤独之旅》的人物只有杜家父子二人,故事情节也十分简单,小说的“厚度”主要体现在对人物心里的细腻刻画和优美的环境描写上,“孤独之旅”实际上是少年的成长之旅,读来令人受到心灵的启迪,给人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9、下面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是一名优秀教练,经常向队员请教,真可谓不耻下问
B: 我再三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可他就是不听,真是不言而喻
C: 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D: 各大专院校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大多数学生已蠢蠢欲动
1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押韵关系倒置句末。
B: “入”“流”两个动词,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C: 诗中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
D: 诗人初离乡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江行见月,寄情千里,触发了对家乡和君王的恋恋不舍。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1 )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是为千古绝唱。
B: 词的上片即景抒情,写登高望远之思;下片用典,表达怀古伤今之感慨。
C: “何处望神州”中“何处”表明作者在北固亭上因距离远看不见“中原地区”。
D: “年少万兜鍪”形象地写出了年少的孙权统帅带着头盔的士兵时的飒爽英姿。
( 2 )“生子当如孙仲谋”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乳母诗序(节选)

(清)郑燮

乳母费氏,先祖母蔡太孺人之伺婢也。燮四岁失母,育于费氏。时值岁饥,费自食于外,服劳于内。每晨起,负燮入市中,以一钱市一饼置燮手,然后治他事。间有鱼飧瓜果,必先食(sì)燮,然后夫妻子母可得食也。

数年,费益不支,其夫谋去。乳母不敢言,然常带泪痕。日取太孺人旧衣溅洗补缀,汲水盈缸满瓮,又买薪数十束积烛下,不数日竟去矣。燮晨入其室空空然见破床败几纵横;视其灶犹温,有饭一盏、莱一盂藏釜内,即常所饲燮者也。燮痛哭,竟亦不能食矣。

【注释】①孺人:古代贵族、官吏之母或妻的封号。②鱼飧:有鱼的饭食。

( 1 )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燮晨入其室空空然见破床败几纵横

( 2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于费氏________

有鱼飧瓜果________

③其夫谋 ________

④竟亦不能食矣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每晨起,负燮入市中,以一钱市一饼置燮手,然后治他事。

( 4 )“我”痛哭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家书

家延叔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菊麻雀似的蹦湖进门,喊道:“哥来信了。”延叔接过信又递给菊:“快拆开念念。”菊娘一脸惊喜地从灶间跑出,坐到靠墙的一张矮凳上,认真地仰起头。菊小心地拆开信,抽出薄薄的一张纸。

“我一切都好,只是钱不够用。春节路上挤,我不回家过年了。”菊一字一顿地念出,脸上的笑容一点点地消失。

延叔有些不高兴,完了?菊淡淡地说,完了。

延叔长长地“嗯”了一声,倒满一杯酒,咕咚喝下。菊娘一看延叔脸色不对劲儿。忙打起圆场:“收到信就好。讶子在大学里念书很忙,没工夫写许多话。”

菊问:“回不回信?” 菊娘斜瞟了一眼:“当然回。把家里的事告诉哥,让他安心念书。”

菊趴在桌子上,从书包里翻出几张草稿纸,红通通的小手一把攥住笔杆裂开的圆珠笔。延叔叹了一口气说:“告诉你哥,信已收到,钱过几天凑好寄去。叫他放心。”说完回头,“我没什么说了。”菊娘心领神会,双手挑到围裙下,脸上漾出了笑容:“我说两句。对哥说家里的事都好。秋后老母猪生下了九只崽。今年价好,涨到七块,有卖头。卖猪崽的钱还清了去年的债。”

“上个月,那只黑老母鸡被隔壁的讶打断了腿,我心疼了好几天,找到村上的兽医,他说不碍事。现在果然好了,只是有点跛。”延叔腮帮子一鼓:“说这些干啥?菊,天冷了,叫你哥要当心自己,兔得你娘挂念。告诉他家里人身体都好。”菊娘赶紧插上:“我就是晚上困不着,胃老是疼。叫你哥他在大学里吃饱吃好,想吃啥就吃啥。

不要让人笑话咱。”菊烦透了:“哥是大学生,这点事都不懂?”延叔把酒沥下,不够一盅,只好慢慢喝,边喝边咂嘴说:“菊,把你的学习情况给你哥说说。”

菊咬起下唇,写道:“上次期中考试我得了第一名,得了一张奖状和一枝钢笔。娘还蒸了鸡蛋给我吃。那枝笔很漂亮,我舍不得用,收在枕头底下……大学也发奖状吗?你也要好好学习,争取得到奖状,让全家人都高兴高兴。”

菊写好抬起头。延叔又想起什么,叫菊接着写:“前两天.上面来了救灾服。支书说你有出息,特地分给我们家一件半新的昵子大衣,让你回家过年穿。腊狗说样式还行,城里都作兴。你不回家我就托人寄去。”

菊娘端出饭,也突然想起什么,叫菊再加上几句:“娘初一到后山庙里替你求了签,签上说你有小灾祸,要切切注意。”

菊嚷嚷起来:“没纸写了。”延叔看见写了密密麻麻的三大张,说:“就不写了。”菊娘便说:“对,你哥不信这些。再说,写多了他没时间看,他的信就那么短。”

延叔端起饭碗扒了几口,又放下,仿佛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拿起那薄薄的一张,延叔瞪着眼前没了热气的几碟菜,硬邦邦地甩出一句:“重写一封。”正有滋有味地嚼饭锅巴的菊愕然睁大了眼睛,随即就按延叔的话庄重地写好第二封信:信收到,钱就寄。

( 1 )这篇文章围绕事情的变化和家人对“家书”的感情变化来组织材料。

请按照下面的提示,完成对文章情节和情感的梳理。

①情节的变化:收到儿子的信→________→议论并写回信→________

②情感的变化:嘻悦→________→热烈→________

( 2 )从一封不足30字的家书中,可以窥视出儿子怎样的内心世界?

( 3 )从文中父亲口述回信内容来看,父母对儿子的关爱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 4 )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一个细节描写,并说出它的作用。

( 5 )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

A: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归舟。
C: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昆明的雨

汪曾祺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土从,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土从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土从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纵,他跳下去把鸡土从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土从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我想念昆明的雨。

( 1 )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 2 )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①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②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 3 )第3段和第12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 4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始何“以小见大”的。
四、写作(分值:60分)
命题作文:做了一回最好的我

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想这次我是动了真情叻。”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