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阜平县王林口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是史书的一种形式,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的综合。
B: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出师表》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纪传体史书。它尤其善于合理描写战争和辞令,如《曹刿论战》详写战前与战后的人物语言,很好地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D: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著名国别体史书《战国策·齐策》。讲述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原著者名字不可考,后经西汉时的史学家刘向整理,定名《战国策》,沿用至今。该文是《战国策》中的经典名篇。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 ①②⑤④③
B: ④①⑤②③
C: ③⑤④①②
D: ④①③②⑤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气慢慢炎热起来,同学们切忌不要下河游泳。(把“慢慢”改成“逐渐”)
B: 在中考备考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缺乏的,一是自信心不足,二是学习方法不当。(删除“不足”和“不当”)
C: 镇咳祛痰片,它里面的成分是由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去掉“里面的成分”)
D: 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将“改正”和“认识”互换位置)
4、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孙老师上课不但课上得有特色,待人处世也无可挑剔
B: 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到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中外经济文化和友谊的通道,绵延不绝
C: 他治学严谨,勤奋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锱铢必较
D: 我们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交流,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5、下列诗、文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B: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C: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D: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6、

下面文段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策而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A: 材:通“才”,才能。
B: 执:握
C: 临:到(它)跟前
D: 其:表推测语气,恐怕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上,几个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让与会人员为之动容。
B: 岁月如歌,班主任李老师的音容笑貌在我与其分别十多年后仍然常常在我耳边回响。
C: 通过改善交通条件,挖掘侗族特色文化,增设旅游景点,使三江县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D: 柳州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人情如蜜,的确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
8、

下列句子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

陵园的总平面布局,大致可分为南、北两区。南区包括入口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在总图上表现如钟下的悬索)。北区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在总图上表现为钟的本体)。

A: 举例子
B: 列数字
C: 下定义
D: 分类别
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
B: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C: 在四月份的常规工作大检查中,我班被全校通报批评,对于这个决定,同学们个个义愤填膺
D: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 , 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的年龄文化丰富,比如: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龇”,一般是七八岁;古代男子二十岁算作成人,要举行加冠礼,故称“冠”。
B: 我国的兵器丰富多彩,样式繁多,戟和簪便是两种古代极其常见的兵器,也有一些兵器还有典故,比如“玉龙”。
C: 烽火,古代边防警报的烟火,通常情况下用来代指战争。
D: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 1 )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

( 2 )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选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问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对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厚币:丰厚的礼品。④饰诈:作假骗人。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宫妇左右莫不王________

②时时而进________

③自子之即墨也________

之万家________

( 2 )用“/”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标两处)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 4 )根据【甲】文的内容填空。

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________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________想到齐威王的被蒙蔽,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

( 5 )从【甲】、【乙】两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举措有关?请概括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思想的微光》,完成下列各题。

思想的微光

人的日常生活,常常是无序的。在无序的生活细节中,人的头脑常在无意间被“触头”触着,倏然生出一些小杂感。所谓“触头”:或是几节精彩的文句,或是与友人谈话时的意外撞击,或是某种情绪的突然漾动,或是一束小花对眼眸的一次撩动,等等,不一而足。

人人都有这倏忽间的小念头,但大多数的人并不曾留意它,任其自生自灭了。

而有一种人,特别敏于这种小念头,会备一支笔,几张纸片,将小杂感随手记下。其小79,感虽芜杂,但埋头展玩,也会看到几丝思想的微光。

这种人或许就是人所称的作家。但我不管他们叫作家,我只把他们看成是特别注意生命体验的人。他们固执地把人的痕迹保留在生命史上,使生命的原野,青翠繁茂起来。

有谁不希望美丽常在呢?然而,一朵花开得最艳丽的时候,也就是将要凋敝的时候;有谁不希望欣赏到美丽的全部呢?然而,时空的阻隔和人类认识及眼界的局限,人们看到的,往往是美丽的局部。

于是,有人叹息,有人忧郁,甚至于无奈之后,沦入消沉和虚无。

其实,花朵之后,便是果实。果实是美丽的另一种存在,是更沉雄更蕴藉更质朴的一种存在。旧的美丽在一个瞬间消亡,而新的美丽在另一个瞬间诞生;美丽是变幻而不息的过程,我们只须抱着不泯的希望和恒在的信念。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半夜醒来,发现海棠花在夜间开放得最动人最忘我,便感叹道:自然的关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但川端康成并未因此而黯然神伤,而是自言自语地说:看来,要好好活下去。

于是,我为哲人的豁达而感动。时间会让我们看到美丽的全部,关键的,要永远热爱生活!

有谁不希望春光永驻呢?不要说春天里花的开放、爱情的萌发、青春的灵动,单说那一片片春草,绿绿的,茸茸的,静时如毡如帛,动时如歌如蹈,看一眼,便顿消心中块垒,生一种莫名感动。然而,又有谁能留住逝去的春水呢,“一江春水向东流”,乃自然之法则。

于是,有人叹息,有人忧郁,甚至于无奈之后,沦入消沉和虚无。

其实,又有谁不热爱夏荫之宏阔,秋景之丰盈,冬雪之妩媚呢?痛苦的犁刀一方面割破你的心,一方面又掘出新鲜的血液,人类总是有新的所得。

如果春天是________,那么,夏天便是________,秋天便是________,冬天便是抗争。希望、绸缪、品格和抗争,是人类摆脱命运束缚的必备四品。没有希望,便没有欲念,便不会有行动;没有绸缪,便没有韬略,行动便失之于盲目;没有品格,便没有纲纪,行动便常常误入歧途;没有抗争,便没有在痛苦中的最后冲刺,可能便一事无成。

于是,如果只有春天,仅仅有希望,人类将始终是幻想国中的一尊美丽而无用的幼芽。

有谁不愿长生不死呢?然而,一切生命最终都要面对死亡。

于是,有人叹息,有人忧郁,甚至于无奈之后,沦入消沉和虚无。

其实,死亡是另一种美丽。贫穷的、富有的、高贵的、低贱的,一切生之不平等,在死亡面前都归于平等;人类平等的法则,大概缘于死亡的昭示。而且,衰老的躯壳总不如婴儿更新鲜……

讲一个悱恻的故事。一个老人坐在一个陌生姑娘身边,都无言地低着头,周围一片寂寥。突然,老人紧紧地握住姑娘的手:“别害怕,姑娘,我已经没有了欲念,只因你长得与死去的她太像,我想再把握一下已逝去的那一份情感。年轻时没有学会珍惜,认为什么都会再来,可什么都不会再来。”说完,老人便婴儿般地哭泣。姑娘正是一个恋爱中人,一下子明白了些什么,也紧紧地握着老人的手,呜呜地哭起来。

我们明白了什么呢?死亡最大的功绩,便是让我们懂得了珍惜,珍惜现在,珍惜我们已拥有的生活!

( 1 )根据语境在下列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请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如果春天是①________,那么,夏天便是②________,秋天便是③________,冬天便是抗争。

(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九段的画线句子。
( 3 )“于是,有人叹息,有人忧郁,甚至于无奈之后,沦入消沉和虚无”在文中出现三次,是不是作者的笔误呢?请分析其作用。
( 4 )你认为标题“思想的微光”具体指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回忆鲁迅

郁达夫

①和鲁迅第一次的见面,不知是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我对于时日地点,以及人的姓名之类的记忆力,异常的薄弱,人非要遇见至五六次以上,才能将一个人的名氏和一个人的面貌连合起来,记在心里——但地方却记得是在北平西城的砖塔胡同一间坐南朝北的小四合房子里。记得那一天天气很阴沉,时间仿佛是在下午的三四点钟。

②那时候,鲁迅还在教育部里当佥事,同时也在北京大学里教小说史略。我们谈的话,已经记不起来了,但只记得谈了些北大的教员中间的闲话,和学生的习气之类。

③他的脸色很青,胡子是那时候已经有了;衣服穿得很单薄,而身材又矮小,所以看起来像是一个和他的年龄不大相称的样子。

④他的绍兴口音,比一般绍兴人所发的来得柔和,笑声非常之清脆,而笑时眼角上的几条小皱纹,却很是可爱。

⑤房间里的陈设,简单得很;散置在桌上,书橱上的书籍,也并不多,但却十分的整洁。

⑥他送我出门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北风吹得很大;门口临别的时候,他不晓说了一句什么笑话,我记得一个人在走回寓舍来的路上,因回忆着他的那一句,满面还带着了笑容。

⑦鲁迅到上海的时日,照理应该在十八年的春夏之交;因为他于离开厦门大学之后,是曾上广州中山大学去住过一年的;他的重回上海,是在因和顾颉刚起了冲突,脱离中山大学之后;并且因恐受当局的压迫拘捕,其后亦曾在广州闲住了半年以上的时间。

⑧他对于辞去中山大学教职之后,在广州闲住的半年那一节事情,也解释得非常有趣。他说:“在这半年中,我譬如是一只雄鸡,在和对方呆斗。这呆斗的方式,并不是两边就咬起来,却是振冠击羽,保持着一段相当距离的对视。因为对方的假君子,背后是有政治力量的,你若一经示弱,对方就会用无论哪一种卑鄙的手段,来加你以压迫。
因而有一次,大学里来请我讲演,伪君子正在庆幸机会到了,可以罗织成罪我的证据。但我却不忙不迫的讲了些魏晋人的风度之类,而对于时局和政治,一个字也不曾提起。”

⑨在广州闲住了半年之后,对方的注意力有点松懈了
,他就迅速地整理行囊,乘其不备,而离开了广州。

⑩人虽则离开了,但对于代表恶势力而和他反对的人,他却始终不会忘记。所以,他的文章里,无论在哪一篇,只教用得上去的话,他总不肯放松一着,老会把这代表恶势力的敌人押解出来示众。

⑪对于这一点,我也曾再三劝过他不要上当。因为有许多无理取闹,来攻击他的人,都想利用他来成名。但他的解释,却很彻底。他说:“他们的目的,我当然明白。但我的反攻,却有两种意思。第一,是正可以因此而成全了他们;第二,是也因为了他们,而真理愈得阐发。他们的成名,是烟火似地一时的现象,但真理却是永久的。”

⑫在这自由大同盟活动的期间,对于平常的集会,总不出席的鲁迅,却于每次开会时一定先期而到;并且对于事务是一向不善处置的鲁迅,将分派给他的事务,也总办得井井有条。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出,鲁迅不仅是一个只会舞文弄墨的空头文学家,对于实务,他原是也具有实际干才的。说到了实务,我又不得不想起我们合编的那一个杂志《奔流》——名义上,虽则是我和他合编的刊物,但关于校对,集稿,算稿费等琐碎的事务,完全是鲁迅一个人效的劳。

⑬他的做事务的精神,也可以从他的整理书斋,和校阅原稿等小事情上看得出来。一般和我们在同时做文字工作的人,在我所认识的中间,大抵十个有九个都是把书斋弄得乱杂无章的。而鲁迅的书斋,却在无论什么时候,都整理得必清必楚。他的校对的稿子,以及他自己的文章,涂改当然是不免,但总缮写得非常的清楚。

⑭直到海婴长大了,有时候老要跑到他的书斋里去翻弄他的书本杂志之类;当这样的时候,我总看见他含着苦笑,对海婴说:“你这小捣乱看好了没有?”他总是一边谈着笑话,一边先把那些搅得零乱的书本子堆叠得好好,然后再来谈天。

⑮记得有一次,海婴已经会得说话的时候了,我到他的书斋去的前一刻,海婴正在那里捣乱,翻看书里的插图。鲁迅一见着我,就大笑着说:“海婴这小捣乱,他问我几时死;他的意思是我死了之后,这些书本都应该归他的。”

⑯鲁迅的开怀大笑,我记得要以这一次为最兴高采烈。听这话的我,一边虽也在高笑,但暗地里一想到了“死”这一个定命,心里总不免有点难过。尤其是像鲁迅这样的人,我平时总不会把死和他联合起来想在一道。

⑰这事情,大约是在他去世之前的两三年的时候;到了他死之后,在万国殡仪馆成殓出殡的上午,我一面看到了他的遗容,一面又看见海婴仍是若无其事地在人前穿了小小的丧服在那里快快乐乐地跑
,我的心真有点儿绞得难耐。

⑱可是从此一别,我就再也没有和他作长谈的幸运了。

( 1 )填空

提起鲁迅,我们会想起他《自嘲》中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

( 2 )鲁迅“做事务的精神”体现在哪些事上?请简要概括。

开会时先期而到, 井井有条地完成任务;

①________;

稿子校对,缮写清楚;

②________。

( 3 )作者开篇强调自己记忆力异常薄弱,而后却又详细地介绍了与鲁迅第一次相遇时的诸多情况,其用意是什么?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分析。
( 4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在这半年中,我譬如是一只雄鸡,在和对方呆斗。这呆斗的方式。并不是两边就咬起来,却是振冠击羽,保持着一段相当距离的对视。

( 5 )文中结尾写到“可是从此一别,就再也没有和他作长谈的幸运了”,请结合文章内容,体会其中饱含着作者哪些情感?
四、写作(分值:60分)
茫茫人海,难得一面之缘,同窗同学又何尝不是缘?缘渗透于生活。收藏家讲究眼缘,与人相处常说人缘,成功也要机缘……

“缘”字也许引发了你许多感叹,给你带来了许多联想。请你以“缘”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写经历见闻,也可以发表议论见解。但不必面面俱到。

要求:(1)角度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得抄袭(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4)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幸福的滋味只需我懂|▍”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