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在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首条微博中表示,非常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 B: 研究数据表明。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度节食造成的。 C: 一堂看似简单的体育课,不仅潜移默化地印象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D: 新冠病毒的肆虐让人们在渴望重启2020年的同时。也更加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应该保持平衡。 |
2、 | 初中三年以来,我们学习了许多名篇,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树的牧羊人》写牧羊人以一己之力改变荒原的故事,采用时间顺序;而《纪念白求恩》,依次赞扬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以及对技术的精益求精,采用的是逻辑顺序;《走一步,再走一步》讲述了自己从冒险到遇险,最后一步一步脱险的故事,采用的事情发展顺序……这些都告诉我们,写作要有清晰的思路。 B: 《敬业与乐业》中“业”是成年人的职业,作者梁启超根据听众的实际情况,深刻论述了“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维克多·雨果在信中大量运用反语,深刻地讽刺了英法联军“两个强盗”的掠夺行为。 C: 词原是配合音乐的歌词,从民间词发展到宫廷词后,词作为娱宾遣兴的艳曲,逐渐在韵文学中成为一个独特的艺术系统,创造出一种深婉幽微、寄情纤柔的审美特质。 D: 《安塞腰鼓》(散文)的作者是刘成章,《溜索》(散文)的作者是阿城,《藤野先生》(散文)的作者是鲁迅,《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小说)作者是阿西莫夫,《黄河颂》(组诗)作者是光未然…… |
3、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诱惑 迂回 扶摸 恢心丧气 C: 凝视 抵达 挑逗 仙露琼浆 D: 收敛 拢罩 沉淀 幕色苍茫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做好主要道路风光带绿化工作,使城市品位得到极大地提升。 B: 在物质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青少年依然要发扬和继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C: 在“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中,我校校刊开通了“古诗新解”、“新诗园地”等小栏目。 D: 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了解、研究传统文化。 |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10月22日,环“广西”自行车赛“骑”进桂林,热情的市民歇斯底里地为选手呐喊加油。 B: 桂林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 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 C: 《边城》中的女主人公翠翠自然率真,毫不矫揉造作 , 赢得得众多读者的喜爱。 D: 传播与交流是保持中国戏曲活力的不二法门。 |
6、 |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⑴他平时省吃俭用,把全部 都捐给了希望工程。 ⑵你这番话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我得好好 一下。 ⑶城市绿化必须 ,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A: 结余 捉摸 因势利导 B: 节余 琢磨 因地制宜 C: 结余 琢磨 因势利导 D: 节余 捉摸 因地制宜 |
7、 | 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香蒲(pú) 沼泽(zhǎo) 窥探(ɡuī) C: 曲线(qū) 狩猎(shǒu) 赌注(dǔ) D: 雾霭(ǎi) 缄默(jiān) 弥漫(ní) |
8、 | “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 ) A: 为政清简 B: 平安长春 C: 淡泊名利 D: 与世长辞 |
9、 | 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 A: 尴尬(jiā) 歼灭(qiān) 交卸(yù) 骇(hài) B: 奔丧(bèn) 诘问(jié) 地窖(yáo) 纳粹(suì) C: 蹒跚(pán) 差使(chāi) 谋杀(móu) 荒谬(miù) D: 琐屑(xiè) 制裁(cái) 拂晓(fó) 阻遏(jié) |
10、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看着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刺痛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B: 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神衹和将军,面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C: 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D: 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证据。 |
诗歌阅读。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蒋春霖①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②。化了浮萍③也是愁,莫④向天涯去。 (注释)①蒋春霖:晚清词人,一生落拓潦倒,其词多感伤之音。②飞絮:指柳絮。③ 浮萍:传说柳絮入水化为浮萍。④莫:不要。 ( 1 )词的上片通过“阴雨”“________”的意象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 2 )词的下片借对柳絮遭遇的慨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①太丘舍去________ ②日中不至________ ③下车引之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是蒲松龄。 B: 本文记述了七岁的元方据理责备父友“无信、无礼”,而后友人下车引之,说明友人非常热情、平易近人。 C: “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D: 友人过中不至说明了友人不守信用,太丘舍去说明了陈太丘不重视友谊、只在乎自己的时间观念。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眷恋那棵老柿树
赵宏欣
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公文包,神色庄重。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没有言语。
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窗外古朴的山峦,在旭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片醒目的土黄。
突然,那少尉说话了:“请你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
我一听,忙说:“行。”
换过座位,我问他:“路过家乡不停停?”
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看样子,你很久没回过家乡了吧?”我又问。
他点点头,说:“三年了。”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深情的注视着窗外的世界。窗外一片片起伏的黄色山峦,在眼前——闪失。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不一会儿,他扭过头来满脸振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
我点点头。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而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的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和淳朴。
“那就是我的家乡。”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这到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颗老柿树。”他的表情欣喜、自豪极了。
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
“很近了,很近了。”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他兴致勃勃。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颗老柿树就要出现了。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脊。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常生动。
此刻,少尉一直沉默着,凝望着窗外。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倔强着筋骨挺立着,蓬着繁茂的霜红的树冠。远远的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的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
“就那颗老柿树吗?”我望着窗外头也没扭地问那少尉。
少尉没有说话。这时候,我发现他哭了。
“你怎么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他忙抹掉眼眶中的泪水,说:“你看到那棵老柿树下站的那位老人了吗?那是我母亲。”
( 1 )根据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形式,请概括本小说的故事情节。( 2 )赏析下面语句。①窗外古朴的山峦,在旭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片醒目的土黄。
②远远的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的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
( 3 )结合小说内容分析“那柿树倔强着筋骨挺立着,蓬着繁茂的霜红的树冠”的作用。( 4 )小说以“眷念那棵老柿树”为题,有什么好处?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举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的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得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弯,就大呼小叫:“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弯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 1 )细读选段,谈谈你对下面几句话的理解。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 2 )文章结尾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反映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文章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 3 )作者描写月亮是从什么角度结合什么事物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文: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用你的慧眼去发现美,用你的心灵去感悟美,用你的妙笔去描绘美。
请以“最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