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对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 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 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展现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D: 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
2、 |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炽痛(zhì) 羁绊(bàn) 骈进(pián) 姹紫嫣红(chà) B: 隽永(juàn) 忌讳(jí) 坎坷(ké) 断壁颓垣(yuán) C: 信笺(jiān) 嘹亮(liáo) 寻觅(mì) 梦寐以求(mèi) D: 曙光(shǔ) 垂涎(xián) 粗犷(kuàng) 舐犊情深(shì) |
3、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悲慘世界》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 老舍的《骆驼祥子》富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小说刻画了样子这一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始终不向命运低头的平民形象。 C: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在庞大复杂的贾府里,能够左右逢源,处理事务有条不紊,人际交往圆滑世故;在她身上,也有见风使舵,阴险狡诈,贪婪自私和居心叵测的一面。 D: 武松是《水浒》中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他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大闹五台山、血溅鸳鸯楼,是一位快意恩仇的好汉。 |
4、 | 运用了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句子是( ) A: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B: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C: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者几棵芭蕉。 D: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
5、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人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 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等都挽不住游人。 C: “唉!”作者叹道:“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D: 克隆人与他或她的供体人是什么关系?是亲子关系?还是兄弟姐妹关系?都无从知道。 |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都市快报》全新推出“微博爱心拍卖”单元,在这里,无论是慷慨的竞拍出价还是简单的转发,只要动动鼠标,片刻之间你就完成了爱心的传递与会聚。B: 西溪自古就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园。秋雪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 C: 儒雅内敛而不事张扬,孜孜以求而坚韧不拔,宠辱不惊而镇定自若,这种风范值得我们推崇。 D: 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心浮气躁、急功进利的不良风气,在这种风气的裹挟下,有的人也就身不由己,随波逐流了。 |
7、 | 下列词句中,没有用典的一句是( ) A: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B: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C: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8、 | 下列划线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据香港多家商场透露,内地客到港购物人数逐年增多,其中一次消费上百万已司空见惯。 B: 他旁若无人的大声打电话,全不顾周围愤怒的目光。 C: 运动会开幕式上,我们班代表队每人手里拿着一面小红旗,五彩斑斓 , 煞是好看。 D: 明明很严重的一件事,经他轻描淡写地一说,就显得不算什么了。 |
9、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时间变得越发昂贵,消磨时间、降低速度的“闲”便越发奢侈。久远年代的诗词里,“海鸥无事,闲飞闲宿”,________;“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________;“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________。生活的忙碌让我们怎能不怀想“闲”的极逸。 ①是何等馨香又空灵的意境 ②是何等悠远又自在的心绪 ③是何等寂寞又淡然的雅趣 A: ②③① B: ③①② C: ②①③ D: ①③② |
10、 | 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妖娆(ráo) 娉(pīn)婷 强聒(ɡuō)不舍 彬(bīn)彬有礼 B: 轻觑(qù) 旁骛(wù) 恪(kè)守信条 自惭形秽(huì) C: 佝偻(lú) 箴(zhēn)言 箪(dān)食壶浆 羽扇纶(ɡuān)巾 D: 飘逸(yì) 脚踝(huái) 衣衫褴褛(lŭ) 面面相觑(qù) |
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后面小题。 ( 2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八 百 里 分 麾 下 炙,五 十 弦 翻 塞 外 声。( 3 )这首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①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选自《孟子》) 【注】①善士:品德高尚的人。 ( 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 2 )请根据短文内容,概括孟子交友的原则。 |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问题。
泥土的声音
①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
②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散开去。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
③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
④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我坐起来,我看着西天边那轮爽朗的落日。我抚摸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我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都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
⑤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他们用锄头就给田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见他们用脚还在泥土上跺了跺。他们的裤管高高卷起来,然后拄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
⑥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里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牛,是弓着背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上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他们不仅仅是对土地接触,而是在亲近生命。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苦么?苦;累么?累。但父亲即使在两腿粘满泥土时,只要枕着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
⑦太阳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此时,夕阳的余晖与天与地合起来。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听到泥土细腻中夹杂着的哔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
⑧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吧。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双手捧着一掬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手心落下,又浸洇开去。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恒久的滋味
蒋勋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味觉,这些味觉停留在记忆中,成为生命的滋味。
小时候,喜欢吃糖,甜味停留在孩童时代记忆,不只是口腔四周的快乐,同时呼唤起许多满足、幸福、受宠的回忆。
几乎每一个儿童都有过爱吃糖的记忆,在许多民族的语言文字中,“糖”、“甜”,都已经不单单只是生理味觉上的反应,“sweet”、“candy”,也同时包含了满足、幸福、爱等等心理上的感觉。
甜味如果是人生第一个向往的味觉,甜味停留在记忆里,也就有了童年全部的幸福感受。人不会一直停留在童年,因此人也不会一直满足生命里只有甜味。甜味是幸福,但是甜味太多,也觉得腻。
我不知道为什么开始喜欢上了酸味。
大概是在身体发育之后,十二、三岁左右,被称为青少年,被称为惨绿少年,好像没有熟透的果实,透着一种青涩的酸味。没有放糖的柠檬汁,盐腌渍的青芒果,那种酸,好像初尝到生命里的一种失落、怅惘,一种不严重的感伤。
酸是一种味觉吗?
为什么我们说一个人“好酸”,当然不是他身上的气味,而是他透露出的一种在得不到时的一点点忌妒、讥刺、不满足的愤怨委屈吧。记忆里嗜吃甜食的童年,偶然吃到母亲调了许多醋的面条,立刻皱起眉头,酸得全身皱缩起来,那时还不懂得“酸”的意味。等到我在青少年时期,挤了满满一杯纯柠檬汁,不放糖,咕嘟咕嘟喝着,忽然彷佛懂了生命原来除了“甜”,还有别种滋味。
但是我品味着“酸”的时候,还是不能了解,为什么母亲会顿顿饭都吃苦瓜,极苦极苦的瓜,加上极臭极臭的豆豉,加上极辣极辣的辣椒,极咸的小鱼干,用热油爆炒,还没有吃,远远闻着,扑鼻一阵咸、辣、臭、苦,呛鼻刺激的气味,呛到使人喉头都是哽咽,呛到眼泪止不住。我长大之后,看着母亲耽溺在这样的味觉里,听她叙述战乱里人的流离,她描述炸弹下来,刚才说话的人,不见了,肠子飞起来,挂在树上。 她在咸、辣、臭、苦里,回忆着她五味杂陈的一生吗?
五味杂陈,说的是味觉,但也是人生。
人生应该只有甜味吗?还是在长大的过程,一步一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命经验的扩大,我们的味觉也在经验不同的记忆?我在甜味里记忆幸福满足,在酸味里学习失落的怅惘,在辣味里体会热烈放肆逾越规矩的快感。
我终于也学会了品尝苦味,在母亲临终的时刻,我怀抱着她的身体,在她耳边诵念金刚经,我懂得一种苦味,比甜味安静,比酸味丰富,比辣味深沉庄严。我难以形容,但是我知道,我不能拒绝生命里这样苦味,我终于知道:我多么眷恋不舍,母亲还是要走!我也终于知道:我人生的滋味大部分从母亲处学来。
从小到大,记忆里最不能忘记的滋味都从母亲的菜饭里学来。我们很少上餐厅,母亲总是一边摘菜叶,一边娓娓说着故事,她用小火煎着一条赤鯮,鱼的酥香的气味久久停留在空气中,至今也似乎没有消逝。母亲的菜有糖醋,有盐渍,有抹了花椒的辛香,有酸辣,有辣苦,也有臭豆腐奇特使人迷恋的臭香。她教会了我去品尝各种味觉,品尝各种味觉混合的不可言喻的滋味。
但是母亲的滋味里有一种仪式,她会特别慎重料理,那滋味却只是米麦五谷的平淡。
每一年过年,母亲要蒸一百个馒头,发面的面头要特别挑选过,蒸锅里的水,大火煮沸,蒸气白烟缭绕,馒头要蒸得白胖圆满,用来在年夜祭拜祖先,也象征预兆一年的平安祥和。母亲在揭开蒸笼的盖子时,慎重庄严肃穆的表情,使我难忘,她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是她有生活的虔诚。
馒头饱满丰圆,透着淡淡五谷的香。我负责的工作是在每一个馒头正中心用筷子点一个红点。红染料用天然胭脂调成液体,用筷子头蘸着,刚好一个圆圆的红点。母亲在一旁叮咛:要点在正中心哦!那时候还没入学,大概四、五岁,我也开始学会了慎重庄严的举止。
我如此贴近那些馒头,好像麦子在土地里、阳光里、雨水里的全部饱实的生命都给了我,平淡悠长而且沉着,在所有的滋味之上,是更恒久的滋味吧!
( 1 )文章第6段中划线的“惨绿少年”有怎样的含义?( 2 )在作者的生命历程中,甜、酸、苦等滋味,各代表了什么样的人生阶段?甜味、酸味和辣味各自包含怎样的感觉?( 3 )本文行文有两条线索,请指出。( 4 )画线的问句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5 )年夜祭祖的白馒头给作者的启示是什么?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从来不曾把你忘记》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乌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小男孩想让这只乌龟探出头来,用尽了他所能够想到的办法。他用手去拍打它、用棍子敲击它,但任凭他怎么拍、怎么敲,乌龟就是连动也不动。后来,他的祖父看到了,帮他把乌龟放到暖和的炕头上。过了一会儿,乌龟便因温暖而渐渐地把头和四肢伸出了壳外。于是祖父对小男孩说:“当你想要让别人按照你的意思去做时,不要采取攻击的方式,而要给他关怀和温暖,这样的方法往往更加有效。”温暖待人,你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作文要求:①作文一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结合最熟悉的生活,抒发最真挚的情感;②作文二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抒发感情,可以发表见解,但不能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