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加下划线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翩然(piān) 骨骼(ké) 褶皱(zhē) 衰草连天(shuāi) 孤衾独枕(qǐn ) B: 追溯(sù) 龟裂(jūn) 狩猎(shòu) 鸡毛掸子(dǎn) 挑拨离间(bō) C: 砂砾(lì) 缄默(jiān) 两栖(xī) 叱咤风云(chì) 白发鬓鬓(bīn) D: 瞭望(liáo) 弥漫(mí) 绚丽(xuàn) 勤能补拙(zhuó) 强词夺理(qiáng) |
2、 | 下列各句使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拟人) B: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比喻) C: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球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比喻) D: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拟人) |
3、 | 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原来是( )的弟子。 A: 太上老君 B: 孙悟空 C: 观音菩萨 D: 如来佛主 |
4、 |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社日是中国的传统民俗,主要用于祭祀土地神,民间往往有敲社鼓、观社戏等诸多习俗,鲁迅的《社戏》描写的就是这一场景。 B: “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等成语,皆是出自于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 C: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每两行为一小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D: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表达出作者被贬谪永州时失意、落寞的的情感。 |
5、 | 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 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 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 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
6、 | 对下面这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B: 同志希望每个党员都能迈着四方步来考虑党和国家大事,甘于奉献,不断进取,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作出贡献。 C: 同志提出做“踱方步”的人,是希望中央党校的学员能成为党所需要的人。 D: 同志提出做“踱方步”的人,是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思考党和国家的大事,更要经常思考个人修为之事。 |
7、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颓唐 语无伦次 讪笑 水波粼粼B: 恼髓 转弯抹角 污秽 一鼓作气 C: 迂回 洋洋得意 仄歪 长虚短叹 D: 诓骗 心旷神怡 懊悔 张皇失错 |
8、 | 下列各句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差(chāi)使 寻觅(mì) 懦(nuò)弱 随声附和(hè)B: 蹒(pán)跚 不屑(xiè) 热忱(chén) 怡(yí)然自得 C: 阔绰(chuò) 魁(kuí)梧 粗犷(kuànɡ) 相行见绌(chù) D: 绽(zhàn)放 狼藉(jí) 秀颀(qí) 地大物博(bó)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两千多年前,《蒹葭》以爱为主题入诗,那片伫立千年的芦苇,见证了远古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B: “一带一路”构想传承和延续了古丝绸之路的精神,被赋予了时代的新内涵,为地区和全球可持续增长开辟了新空间。 C: 有一种美德叫做“饮水思源”,有一种悲哀叫做“数典忘祖”。以目前功利弥漫的社会来看,情愿李代桃僵者,已不多见了。 D: 不管别人怎么说,他有他的主见;不管别人怎么做,他依然墨守成规。就凭着这样的执着和坚守,他最终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
10、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炽痛 (chì) 骈进 (pián) 面面相觑(qù) 龙吟凤哕(suì)B: 腼腆(tiǎn) 嗔怒 (zhēn) 恪尽职守(kè) 稽首(jī) C: 抽噎(yē) 匀称(chèng) 脚踝(huái) 伫立(zhù) D: 诓骗(kuāng) 谮害(zèn) 吹毛求疵(cī) 佝偻(lóu)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1 )下列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情怀。 B: “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C: “八百里”、“的卢”、“沙场”、“塞外声”等词句都是词人化用前人典故而来的。 D: 梦境中的军营生活、杀敌的痛快淋漓和现实中的“可怜白发生”形成强烈对比,令人对作者的命运扼腕叹息。 ( 2 )辛弃疾的词一向以豪迈著称,读了这首词,你的体会是: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学而时习之________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 ④仁在其中矣________ ( 2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②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呢?( 4 )请你结合学习实际,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
草帽是父亲的徽饰
段奇清
①回首数十年前的父亲,虽然对父亲的容颜模样已不再十分清晰,但象征父亲精神家园的草帽,常常从麦梢的朝朝暮暮里走来。永远的父爱,携带阳光、汗水,淌过我思念的河。
②几阵春阳暖照,麦苗儿开始吐穗扬花,太阳的威力也一天比一天大起来。这时父亲说,是该去买一顶草帽了!父亲平时购买物什,对好与坏并不很在意,唯独对草帽的要求几近苛刻:一定得是麦子的穗秆儿编织的,因为这样的草帽一绺绺圈绕着,细密非常,也白亮得耀眼。
③草帽买回后,父亲还要拿了细密的白布,给草帽的圈沿缝上,要缝上的还有帽肚儿,因为这些地方是最容易破损的。但是,一顶草帽总也敌不过岁月的敲打侵蚀。雨来时,雨水敲响出流逝的音符,“噗噗噗”,草帽的韶华被敲得有几分苍老起来;收割间,火辣辣的太阳穿不透草帽的故事和寓言,却把帽檐敲出了龙钟之态……
④村人们都说,父亲是村里手最巧的。一天,父亲对我说:“清儿,和我一起去弄一些麦秸来。”是的,父亲要自己来编织草帽。对那些韧性十足的麦秸秆儿进行一番整理修饰后,父亲便拿起它们,像拾掇起一绺绺柔韧苍劲的时光,在手指间绕过来,绕过去,不上半天工夫,一顶草帽就编出来了。初始时,父亲编出的草帽还略显粗糙,编上几顶后,那草帽就非常结实漂亮了,嗬,简直就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工艺品!【A】
⑤父亲编出的草帽,除了自己和家人戴,大多数送给了乡亲们。要是乡邻们夸父亲“心好手巧”,父亲黝黑的脸庞上会绽放出璀璨的笑容。那时乡村是大集体,有一年天大旱,从春到夏,一连百天没下雨。有一天,天空中终于飘来了一大片墨一般的云,雨夹裹着烟雾滚落了下来。【B】但不到一顿饭的工夫,云儿就如同孙悟空翻了一个筋斗,远去十万八千里。
⑥雨过地皮湿,太阳又开始亮晃晃地炙烤着大地。乡人们这时要做的是如何保住这点儿雨水,让它成为墒土。乡亲们纷纷走进地头,人们知道,夏日下雨的时间太短,太阳又火爆地出来,上烤下蒸,人会感到更加炎热。但父亲等乡人们顾不了这些,在荒野之地,或泥水沟中,扯来青草覆盖于地表。可久旱之后,哪里能找到那么多青草呢?
⑦此时,父亲将刚刚编织好的一百多顶草帽从家中一股脑儿搬到农田中来,戴在庄稼的根部。为减缓地里的水分蒸发,父亲甚或把头顶上的最后一顶草帽也摘了,光着头任凭烈日烤晒着……【C】那一百多顶草帽就似一顶顶钢盔,抵挡住了烈日之箭镞的攻击,在太阳下闪闪发着光,宛然父亲闪光的心灵。
⑧由此,在我幼小的心中,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一直喜欢与珍惜草帽,只因为草帽是一种荣誉,而唯有父亲才最有资格佩带村庄这无上荣耀的徽饰。【D】
⑨父亲50多岁时,在一次抗击旱魔中不幸去世,永远离开了他钟爱的家人,亲近的乡邻,还有牵挂着的麦浪。父亲编织的草帽清香了大地宽厚的胸脯,把麦子的思想气息随着南来北往的风雨四处传送。于是,那一顶顶草帽吐纳尽了生命的亘远与辽阔,也芳香明丽着我对生命及人生的认识与感悟。
( 1 )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思路,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还原到文中( )乡人们欢呼着!
A: 【A】处(材料一)
五四青年节之际,Bilibili网站发布了一个“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它对年轻人的羡慕、点赞、致敬,引发广泛讨论。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芽,如利刃之新发”,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曾几何时,一些人对年轻人“看不惯”,觉得他们“不着调”,有的甚至给年轻人打上“堕落的一代”“叛逆的一代”等标签,感慨一代不如一代。实际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会以一代人的方式承担起属于他们的责任和使命。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4万多名援鄂医务人员中,有1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5后、00后。若放在十多年前,一些人恐怕很难料想到,某一天,那些被他们称作“小皇帝”的一代人竟成为抗疫战场上的白衣天使,成为危难当中的真心英雄,成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精神的践行者。这也说明,不论时代怎样变化,精忠报国、经世济民、舍身忘我、九死无悔等根植于中华儿女血脉中的精神基因终将代代赓续。这还说明,青年人个性的舒展,往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离经叛道”,嘟嘴卖萌、搞怪夸张,也并不影响他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向前。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一些年长者对青年一代的思维方式、行为表现“看不惯”,有爱之切责之深的意味,但未必都科学和客观。反之,一些年轻人习惯于对年长者不耐烦,觉得他们老土、落伍,实际上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传统价值观的固守正是支撑社会向前的精神元气,永远不会过时。这种各自的固执即是“代际冲突”产生的根源。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在她的《代沟》一书中担忧于“年轻人和年老人隔着一条深沟在互相望着……”当今,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代际冲突”的存在恰恰说明时代正在发生着伟大变革,我们要做的就是扬其长避其短,努力达到和谐发展的新境界。
《后浪》的特点就在于以欣赏的眼光去解读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以赞美的态度去理解年轻人的精神世界,以诚恳的致敬去尝试与年轻人谈心沟通,以时代的变化为年轻人加油鼓劲。期待这种真诚谈心能够增进两代人互相理解、互相欣赏、互相尊重,促成“青丝与白发共勉、春华与秋实交辉”,推动前浪、后浪在时代的长河中惺惺相惜、美美与共,共同乘风破浪。
(材料二)
提出错误的观点:①________
树立自己的观点:一代人会以一代人的方式承担起属于他们的责任和使命。
论证自己的观点:以②________ 为例,证明90后、00后承担起他们的责任。
进一步分析“代际冲突”产生的根源:③________
得出结论:④________
( 2 )材料二的图表能否用于证明材料一的观点?请说明理由。阅读新闻,完成下面的题目。
新华社电(记者 程士华 杨玉华)记者11日从安徽省天堂寨森林火灾扑救指挥部获悉,截至11日7时,燃烧了近80个小时的安徽天堂寨森林大火已被扑灭,救火队员陆续撤离。
目前,天堂寨旅游景区正式恢复营业。在下山的路上,记者看到40多名来自南京的游客正在导游的带领下游览景区。据火灾扑救指挥部介绍,火灾原因和火灾损失还需进一步查明。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