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滑稽(jī) 佝偻(ɡōu) 越俎代庖(bāo)B: 酝酿(niàng) 藩篱(fān) 鸿鹄之志(hú) C: 行辈(háng) 蟾蜍(zhān) 觥筹交错(gōng) D: 曝晒(bào) 告罄(qìng) 锲而不舍(qiè) |
2、 | 下面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棘(jí)门 持兵揖(jī) 按辔(pèi)徐行 B: 介胄(zhóu) 彀(góu)弓弩 不得驱驰(chí) C: 嗟(jiē)乎 军霸(bà)上 天子之诏(zhāo) D: 都尉(wèi) 袭而虏(lǔ) 曩(rǎng)者霸上 |
3、 |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 B: 《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 《雨的四季》选自《散文》,是刘湛秋的作品,写的是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D: 《天净沙·秋思》仅用28字就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
4、 | 下列各组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烧灼(zhuó) 冗杂(rǒng) 闭塞(sāi) 戛然而止(jiá)B: 辐射(fú) 惬意(qiè) 粲然(càn) 叱咤风云(chà) C: 嗔视(chēn) 凛冽(lǐn) 羸弱(léi) 怏怏不乐(yàng) D: 乙醚(mǐ) 虫豸(zhì) 峰巅(diān) 孜孜不倦(zī) |
5、 | 选择适当的词填空: 美国派出飞机和舰只在航天飞机坠毁的长160公里.宽80公里的()寻找幸存者。 B: 水域 C: 地域 D: 领域 |
6、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答谢中书书》题目中后一个“书”指一种文体,与之类似的有吴均《与朱元思书》。 B: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左传》《礼记》《周易》《春秋》。 C: 《孟子》一书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D: 唐代诗人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主要作品是山水诗,苏轼称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7、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这时候,众人也都豁然开朗地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B: 内蒙古两次大规模的开荒热,造成1íí多万公顷草地沙漠化。当地群众韬光养晦地说:一年开草场,两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C: 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在狂风暴雨的侵袭下无动于衷。 D: 《二泉映月》已成为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性经典曲目,成为一段千古绝唱。 |
8、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但是这些优秀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即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秀也可能变成劣势。 ③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④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 ⑤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了优势上。 A: ②⑤①③④ B: ③①②④⑤ C: ③①④②⑤ D: ②⑤④①③ |
9、 | 下列划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气概 (gài) 庇护(bì) 暮色(mù) 哄堂大笑(hōng) B: 狡黠(xiá) 憔悴(qiáo) 蜷伏(quán) 怪诞不经(dàn) C: 蹒跚(shān) 称职(chēng) 缥缈(miǎo) 钦差大臣(qīng) D: 较量(jiào) 干涸(hé) 绵延(yán) 见异思迁(yì) |
10、 | 下列语段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群体性袭医事件与日俱增。在医院经常看见患者家属怒不可遏地要向医生讨说法。其实,医生群体里也有真正的白衣天使。为了保证春节期间的医疗安全,维护百姓的健康,他们放弃和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他们坚守岗位、恪尽职守,为病人吹毛求疵,品尝着另一番“年味”。 A: 与日俱增 B: 怒不可遏 C: 天伦之乐 D: 吹毛求疵 |
《黄鹤楼》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故临崩寄臣( ) ③二十有一年 (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之臣之罪。( 3 )《出师表》一开始作者分析国内的有利形势说:“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选文第①②段哪些具体内容体现了这个句子。( 4 )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 |
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吗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 1 )选文中的论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一杯水的温暖
这是一天里最热的时段。
毒辣的日头悬在半空里,炙烤着大院里的一草一花,水泥路白亮亮的,反射着刺眼的光,没有一丝风,没有一个人走动,整个院子像中暑了,蔫头耷脑地躺在烈日下。
谁也没有想到,一辆运水的人力三轮车碾压着自身的影子,踏进院里来了。三轮车摇摇晃晃、吱吱呀呀地行进着,在宿舍楼前停下了。
车上下来一位中年人,淋漓的汗水漫流在黝黑的脸上,浸湿了上身那件灰色的衬褂。他扯起搭在肩上的毛巾,囫囵擦了一把汗,便从车袋里摸出一个装饮用水的瓶子,摇了摇是空的,就又放回去了。水没喝上,中年人有点失望,但也就是一瞬间,他抬起头,眯着眼望了望,迅即从车上搬起一桶水,扛上肩,往宿舍楼里走去。
原来,他是来给住在楼里的人家送水的。
攀上,跨下,中年人搬着一桶又一桶的水往楼里送。几趟下来,他想喝杯水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可是那些人家都只是从透着冷气的门缝里塞给他五元钱,就让他把水放下了,他连讨杯水的机会都寻不到。总算只剩下一桶水了,并且还是二楼的,他算计着送完这桶水踏着空车回去,顶多半个小时就可以喝上水了。一想到马上有水喝,脚下又有劲了。
门铃一响,不想这回门全打开了,是一位大妈,看见中年人连声叫道:“哎哟,看把你热的,快进屋来歇歇!”
中年人放下水,看了看自己的模样,不好意思往屋里走,大妈见状,一把把他拉了进来,光洁的木质地砖上,留下了几个脏兮兮的脚印。
大妈赶紧挪过一台风扇,凉爽的风顿时源源吹向中年人。
“师傅,今天怎么是你送的水?”大妈问。
“听说跑这路的顾不过来,我是他们临时叫来的。”
“是的,都打电话要水,能顾得过来嘛。”大妈说这话时,已将一杯水递到了中年人面前,可是中年人没有接,问:“大妈,您家有一次性茶杯吗?”
“……”大妈望着中年人,有些疑惑。
“大妈,我患过肺结核。”
一丝黯然从大妈的脸上掠过,随即淡然一笑,说:“不必顾忌,没事的,你快喝吧,是温水。”
中年人接过水,脖子一仰,干了。一杯温水下肚,他感觉舒坦多了,就返身从门口把水提进来,拆了封,装到饮水机上。大妈也就让中年人帮着装水,等他装好了水,掏出五元钱来给他。中年人收了钱正要离去,大妈又叫住了他,让他等一等。 大妈去房里取回几盒药来,对中年人说:“这是进口药,专治那病的,你拿去问问医生,要是行就服了吧。记着,那病要根治,一旦复发就有些难了……”
大妈说着说着,声音有些异样,中年人不解地望着大妈,大妈将药塞进他的手里,又说:“拿着吧,我女儿从国外寄来的,都是上好的药,只是……我家老头……他自个耽误了……”
中年人明白了,心里难过起来,两眼一润,想说些什么,可一时又不知从哪里说起,像个孩子似的站在大妈的面前,好一会才说:“大妈,您老人家今后要是有力气活,就打我电话!”
踏车回去的时候,中年人感觉腿脚都是劲,日头好像减了几分威力……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①“整个院子像中暑了,蔫头耷脑地躺在烈日下。”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这句话的妙处。
②“一丝黯然从大妈的脸上掠过,随即淡然一笑,……”句中的“黯然”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 3 )读完这篇短文,我们倍感温暖,请结合短文的内容,说说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一)请以“欣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二)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不该丢失的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和感情等。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