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锐不可挡 抑扬顿挫 待人接物 匿名 B: 张惶失措 荡然无存 永垂不朽 懊丧 C: 眼花缭乱 名副其实 粗制滥造 凛冽 D: 锲而不舍 振耳欲聋 丰功伟绩 管辖 |
2、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在《春》中引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上一句是“沾衣欲湿杏花雨”。 B: 比喻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用“像”“好像”“仿佛”“如同”“……似的”等比喻词连接,是明喻,例如,“他长得像他的爸爸”就是一个明喻句。 C: 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亚洲人。 D: 《天净沙》是曲牌名,不是题目;马致远是元代散曲家、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
3、 | 下列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簇新 礼聘 狡黠 不屑置辨 B: 掂记 练达 鼎盛 铢两悉称 C: 荒唐 惆怅 拾掇 雕粱画栋 D: 睥睨 滞碍 招架 吹毛求疵 |
4、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B: ①②③⑤④ C: ③②⑤①④ D: ③④②⑤① |
5、 |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不畏艰险、奋勇向前,彰显了中国精神坚不可摧的磅礴伟力。 B: 更为明确地指出: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破除,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 C: 市民群众在江汉关悼念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悼念他们,是对英烈与逝去同胞无尽的思念;悼念他们,是为了激起我们奋发之志从而更好前行。 D: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与病毒的大决斗。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博龟蛇之灵气,采长江之活水,建设大武汉,担起中部崛起战略之重任。 |
6、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性格懦弱的李明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灾祸,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 B: 我们要像节食减肥一样,控制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借以缓解对数码产品的心理依赖。 C: 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D: 腊八粥是用糯米、豆类、红枣、核桃、莲子等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美味佳肴。 |
7、 | 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国学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的文化根基。②国学经典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世做人的道理,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③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让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时常充盈在心田。④通过学习国学知识,使我们不仅能提高自己的理解力,也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
8、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娆(ráo) 雾霭(ǎi) 脱颖(yǐng)而出 同捐前嫌(qiān) B: 骤(zhóu)然 寒碜(cān) 难辞其咎(jiù) 毋庸赘(zhuì)言 C: 瞥(piē)见 悖(bèi)谬 重蹈覆辙(zhě) 令人惊骇(gài) D: 赎(shú)罪 计较(jiào) 灯火阑珊(shān) 有模(mú)有样 |
9、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应推动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对话,兼容并蓄 , 共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B: 元宵之夜,我们登楼远眺,只见整个城市灯火阑珊 , 真可谓不夜城。 C: 面对加拿大政府的刁难,华为集团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创造出新的神话。 D: 法国巴黎圣母院遭遇火灾的消息传来,所有爱好艺术的人无不扼腕叹息。 |
10、 | 对下面一段话中的语法错误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我深深体会到:①要学好功课,是否认真听讲是关键。②听课时只要集中注意力,就能把握重点,突破难点。③以前,老师讲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我上课常搞小动作,思想开小差。④身在课堂,心在操场,可能学不好功课。 A: ①句删去“是否”。 B: ②句“就”改为“才”。 C: ③句“思想开小差”与“搞小动作”对调。 D: ④句“可能”改为“必定”。 |
阅读《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后面问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初八日,召天祥至殿中。长揖不拜。左右强之,坚立不为动。 上①使谕之曰:“汝以事宋者事我,即以汝为中书宰相。”天祥曰:“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愿一死足矣。”又使谕之曰:“汝不为宰相,则为枢密。”天祥对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遂命之退。明日有奏:“天祥不愿归附,当如其请,赐之死。”遂可其奏。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②,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③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④。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天祥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节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上:这里指元世祖忽必烈。②自赞:自我总结。③庶几:差不多。④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 1 )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 “绝”的古字形像用刀切断了两束丝线。绝的本义是“断”,引申指“穷尽、不再接续”。“绝笔自赞”中的“绝笔”是指“遗书”。 B: “锋芒毕露”中的“毕”是“全部”的意思。以此推断,“吾事毕矣”中的“毕”也是“全部”的意思。 C: “遂可其奏”和“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中“其”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指“他们的”。 D: “左右强之”和“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中的“之”都是代词。 (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愿一死/足矣 B: 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愿一死足矣 C: 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愿一死足矣 D: 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愿一死/足矣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天祥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 4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大丈夫”,并分析这一论断在乙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
土炕温情
①我是在土炕上降生的,自然在土炕上摸爬滚打长大。暖烘烘的土炕温暖了我童年的记忆,也焐热了我的人生。
②我对故乡的记忆,首先从土炕开始。生活在广袤陕北的家乡父老,在那艰难困苦的年月,也一定与我一样,感受过土炕的温度。
③寒冷漫长的冬季,土炕给劳碌了一年的庄稼人提供了温暖的时光。父亲虽然没有上过学,可小时候曾在私塾门外听过一些课文,也识了不少字。他只要一闲下来就会坐在土炕上,摇晃着头,缓缓地给我吟诵起《三字经》或《百家姓》。牙牙学语的我,趴在父亲面前,虽然不懂“人之初,性本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些句子的含意,却懵懵懂懂地跟着父亲一句一句地吟诵着。
④父亲一生最引以为自豪的是他参加过的无数次战斗,这也成为他最爱讲述,且永远讲述不完的故事。在那热乎乎的土炕上,我不知聆听过多少遍他老人家惊心动魄、出生入死的战斗故事。尽管这些故事我早已背得滚瓜烂熟,可每次听到仍然是那么激动亢奋。
⑤父亲成了我人生的启蒙老师。在小小的土炕上,我萌生了像父亲一样顽强拼搏的远大志向。
⑥记得小时候,我们一家七八口人,兄弟姐妹都不到干大活、受大苦的年龄,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身有残疾的父亲和多病的母亲来操持。印象中,父母永远都是闲不住的人。他们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迟,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操持家务上。夜里,疯跑了一天的我们,吃完晚饭,早已累得倒头睡了。可整日劳作的父母,依然为我们忙碌着。如豆的油灯下,满头华发的母亲,总是盘腿坐在炕头上,眯着眼,一针一线地为我们缝补着破烂的衣服和鞋袜;要么就给我们捉衣服上的虱子。而一脸沧桑的父亲,则往往嘴里噙着旱烟锅,圪蹴在后炕头,一声不吭地捻着羊毛线;要么就挑织毛袜子,为我们过冬早做准备。父母二老为儿女们操劳的专注神情,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⑦“三垧土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土炕成为陕北人生活的中心。
⑧永远难忘的是,母亲将做好的饭,舀在黑瓷盆里,端在土炕中央。一家人围着饭盆,你一勺他一碗,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尽管饭食不好,酸白菜、糠窝头、小米粥,或者是蒸洋芋、煮南瓜……可吃起来却是那样可口、香美,令人回味无穷!那时,我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大,又贪食,一盆子饭哪能招得住兄弟姐妹们放开肚皮“海吃海喝”?三下五除二就吃了个底朝天。母亲心疼我们,总是不端碗。我常常催促她老人家赶快吃,可她总说不饿。其实母亲岂能不饿?她硬是忍着饥饿,把温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子女们。每每想起这些,我的心痛得像锥扎似的。
⑨进城的这些年里,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住进了洋楼房,睡上了“席梦思”,吃的穿的那就更不必说了。可我总感到自己生活在空中楼阁里,食无味,心空虚,夜难眠。
⑩每当这时,我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土炕,想起窑洞,更想起仍然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我总觉得,睡在那充满温情的土炕上,才能与天地相互贯通,融为一体。而只有深入和贴近故乡、拥抱与融入土地,才让人过得舒心、踏实和幸福!
①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6段的划线句。
如豆的油灯下,满头华发的母亲,总是盘腿坐在炕头上,眯着眼,一针一线地为我们缝补着破烂的衣服和鞋袜;
②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8段的划线句。
每每想起这些,我的心痛得像锥扎似的
( 4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安于平淡
陈鲁民
①近日看央视生活频道,主持人说了一段颇有哲理的话:人的生活大体可分为三块,5%的快乐,5%的痛苦,还有90%的平淡。普通人的一生会受到5%的诱惑和5%不得已的痛苦,最后过上90%的平淡生活。可见,平淡是生活的主要部分,我们在生活中要适当控制自己的欲望,回归宁静,安于平淡,才能让自己充满幸福。
②大千世界,许多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轰轰烈烈,事业出人头地,名声传播四方,处处鲜花掌声,似乎这样才没有白过,才实现了人生价值,而把安心于平常的工作,平淡的生活,平凡的事业,都看成是没有追求,缺乏理想,没有出息的表现,这其实是很脱离实际的美丽幻想,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不管是否心甘情愿,大多数时间都是生活在平淡之中的,平淡始终是生活的主旋律。
③即使那些叱咤风云的名流、巨擘,那些惊天动地的风云人物,其全部生活也大都是平淡的,每天可称为不同凡响的时间和机会不会超过十分之一。一个政治家,在政坛上可以慷慨陈词,指点江山,回到家里他可能也是一个含饴弄孙的平常老人;一个在绿茵场上纵横驰骋的国际球星,坐在电视机前看比赛时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观众;一个在商场、股市翻江倒海的资产大鳄,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里也是在吃饭、睡觉、娱乐,就和我们普通人没啥两样,无非是吃得好一些,房子大一点而已。他们也不希望老是生活在镁光灯下,不希望始终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也想和普通百姓那样,能不受干扰地去逛逛公园,能和家人自由自在地安享天伦之乐,也就是过平淡的生活。
④我们人生的许多烦恼,都是来自不安平淡,不甘寂寞。譬如,为了实现所谓不平凡的人生理想,为了当人上人,为了跻身名流,为了飞黄腾达,为了功名利禄,为了赚更多的钱,不停地奔波忙碌,无休止地投机钻营,长年累月地拼命折腾,最后也许成功了,达到目的了,但付出的代价太大,也距离人生的真谛越来越远,还没有来得及认真享受生活,就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也有些人早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美国作家梭罗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柴,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里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他通过自己的生活试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纷繁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生活,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
⑤托尔斯泰说过:“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平淡的生活,就是自觉降低欲望的结果,而不切实际的欲望,只能让我们感到痛苦和无奈。安于平淡,可以说是治疗人生许多精神疾患的一副良方,是我们通向幸福彼岸的一只轻舟。安于平淡,就是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安于平淡,就是善于惜福,过好眼前日子;安于平淡,就是知足常乐,不与人胡乱攀比;安于平淡,就是不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当然,安于平淡不是甘于平庸,不是没有理想追求,而是善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把平凡的生活过出五光十色的花样,在平凡的人生之途实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价值,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请以“ 让我更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或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