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了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 B: 《土地的誓言》是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C: 《最后一课》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是德国著名作家都德。 D: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塑造了替父从军的花木兰的英雄形象。 |
2、 | 下列加点词语、俗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 , 毅然放弃都市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B: 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观众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C: 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件事办得正确,我也就随声附和了。 D: 向韶社区成立了“议事会”,大家认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有事大家一起商量,效果会好很多。 |
3、 | 对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语言描写) B: 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外貌描写) C: 我心里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心理描写) D: 三妹常常取一条红带,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动作描写) |
4、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爱挖一口井,你就找到了使自己幸福的源泉。②与其说梦想成就爱,不如说爱 成就梦想。③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没有人能够阻挡。④一旦心中有爱,无论 多么尘世繁杂,心灵上都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A: “源泉”是名词,“神奇”是形容词,“一口井”、“成就梦想”都是偏正短语。B: “与其说梦想成就爱,不如说爱成就梦想。”这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复句。 C: “你就找到了使自己幸福的源泉。”这个句子中,“幸福”作状语 。 D: 第④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繁杂”改为“繁多”。 |
5、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要清清白白做人。 B: 在退休干部茶话会上,汪老激动地说:“我今年九十高寿,见证了国家跨世纪的发展变化。” C: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 D: 自学成才的县人民卫生院谢大夫的拙作一经发表,就在国内医学界产生了巨大轰动。 |
6、 | 蔡老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就课文列出的几件事看,侧重表现蔡老师性格上热情的一项是( ) A: 让我们观察蜜蜂。 B: 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C: 教我们跳舞。 D: 排除孩子世界的小纠纷。 |
7、 | 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狼藉 券门(xuàn) 点缀(zhuì) 万籁俱寂 B: 端祥 蓦地(mù) 祈祷(qí) 无精打彩 C: 懵懂 绵亘(ɡénɡ) 泥泞(nìnɡ) 故弄悬虚 D: 道谦 洗涮(shuàn) 焦灼(zháo) 苛捐杂税 |
8、 | 下列对联对应的作家、作品,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②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③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④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A: ①杜甫 ②《岳阳楼记》 ③《西游记》 ④鲁迅B: ①李白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聊斋志异》 ④老舍 C: ①李白 ②《岳阳楼记》 ③《聊斋志异》 ④鲁迅 D: ①杜甫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西游记》 ④老舍 |
9、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 终不愿意。(莫怀戚《散步》) B: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沸沸扬扬。(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杨振宁《邓稼先》) D: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
10、 | 下列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B: 中央电视台蛇年春晚,众多重量级明星纷纷粉墨登场。郭德纲接棒赵本山,携手于谦调侃“表哥”。相声中围绕公款吃喝表达的反腐态度,更是引得现场掌声一片。 C: 车上有人发病,司售人员及乘客毫不犹豫——救人要紧。紧要关头大家想他人所想,这就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正能量。 D: 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1 )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_______”。( 2 )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 3 )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________、________两个细节可以读出。 ( 4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冰雪文序 A: 见风日则易腐(容易) B: 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借助) C: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痛恨) D: 作之者固难(本来)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 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 而夜气则冰雪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C: 入冰雪则不败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D: 莫深于诗文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②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4 )“冰雪之气”对世间万物有哪两大好处?结合文意,简要作答。 |
(事迹一)
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某名校的老师。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头,得到妻子的支持。3年后,谢晓君带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2006年8月,一所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创办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
(推选委员评价)
杜玉波这样评价胡忠、谢晓君: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健康的红润。这一票我要表达向他们的敬意和赞美。
于丹说: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有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颁奖辞)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事迹二)
40岁的阿里木10年前来到贵州省毕节市,以烤羊肉串为生。毕节有不少穷困学生上不了学,阿里木便决定用烤羊肉串挣来的钱资助贫困学生。8年来几万元钱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很多网友被他的故事所感动,亲切地称他为“草根慈善家”。
(推选委员评价)
陈菊红说:传说贵州晴天很少,阿里木的行动给这里带来了照亮人内心世界的热烈的阳光。
(颁奖辞)
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事迹三)
张平宜曾经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2000年,为了采访大陆麻风康复村的现状,她来到了四川省西部一个叫大营盘的小村庄。2002年,她履行自己的承诺,为村庄小学兴建了“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致力于大营盘村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11年来,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张平宜将一个供麻风村子女上学的教学点一点点地建成为完善正规的学校,2005年至今已培养百余名毕业生。
(推选委员评价)
彭长城说:为了一个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为了打破这个群体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战去行动。她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已到了捍卫的程度。
王晓晖说:一只希望的青鸟,飞过海峡,落在大山中被遗忘的角落。当人们看到久违的笑容和自信浮现在麻风村人的脸上,就会明白希望之翼的真正含义。
( 1 )从上面三则材料看,下面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传说贵州晴天少,阿里木的行动给这里带来了照亮人心世界的热烈的阳光。
( 3 )参考(事迹—)、(事迹二),给(事迹三)中的张平宜写一段颁奖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颁奖辞)
“荣”与“辱”
①“荣”与“辱”,在人的生活中,至关重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荣”,免受“辱”,并将“荣”和“辱”作为行事为人、判断取舍的标准。
②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荣”,什么是真正的“辱”呢?
③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________……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颂。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④林则徐有诗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提出了一种新的荣辱观。个人的荣辱与国家民族的荣辱是息息相关的。当国家受到侵略,人民遭到蹂躏时,个人也就没有什么“荣”可言了。只有我们的祖国繁荣起来,强大起来,每个人才能昂起头来生活。
⑤“荣”与“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萧伯纳说过:“一个人感到害羞的事情越多,就越值得尊敬。”是的,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受到些“辱”,但只要把“辱”作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便会摆脱“辱”,最终获得“荣”。
⑥一个人具有怎样的荣辱观,便决定了他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对于我们青年来说,所谓“荣”与“辱”,就是反对无所作为,不劳而获,提倡奋发向上,努力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选自《初中语文自读课本》第六册,有改动)
( 1 )①请为第③段补写一个名人的例子作为正面论据。②第③段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的作用是什么?
( 2 )第④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第⑤段画线句主要阐明________的观点。要求:①补全题目。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