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个历史事件的背后都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影响了历史的发展。 B: 在世界已进入电子货币时代的当下,电子货币对传统铸币税的冲击是不可理喻的。 C: 《傅雷家书》是经典的教子之作,有人模仿这种书信体,写出的文章却味同嚼蜡。 D: 曹雪芹对诗词典故的运用信手拈来 , 天衣无缝,主要在于他有记诵经典的“童子功”。 |
2、 | 下列各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凄风苦雨 不断发生 襟怀坦荡 庄严肃穆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 既然你答应别人,就应该兑现承诺。 解说:这是假设复句。 C: 以古代丝绸之路兴盛时期的中国汉唐建筑特色为设计灵感的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如同一只展开双翅的鸿雁。 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汉唐建筑如同鸿雁”。 D: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解说:这句话中的成语使用正确。 |
3、 | 下列关于《记承天寺夜游》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 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 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 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
4、 | 结合语境,解释加横线字有错误的是 ( ) A: 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罕:稀少。B: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C: 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膺:指胸膛。 D: 我相信我这一生是不会有冻饿之虞的,因为我老早就考虑到怎样预防意外的事故。虞:料想;猜度。 |
5、 |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段,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 ②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却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 ③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 ④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 ⑤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 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 A: ③⑥①⑤④② B: ③⑤④②⑥① C: ⑥①②③④⑤ D: ⑥②①④③⑤ |
6、 | 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夜半三更B: 更正 C: 自力更生 D: 更加 |
7、 | 将下面的句子连缀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 ②①④③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④① D: ②④③① |
8、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 扶掖(yè) 谮害(jiàn) 恁地(nèn) 强聒不舍(guō)B: 拮据(jū) 诘难(jié) 朴刀(pō) 味同嚼蜡(jiáo) C: 腼腆(tiǎn) 诓骗(kuāng) 恣睢(zī) 吹毛求疵(cī) D: 怄气(òu) 抽噎(yē) 枘凿(ruì) 恪尽职守(gè) |
9、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撒谎(sā) 裁缝(cǎi) 发愣(lènɡ) C: 寒战(zhàn) 攥着(zuàn) 羚羊(línɡ) D: 怦怦(pīnɡ) 伤疤(bā) 树杈(chà) |
10、 | 对下面这首元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 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两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 B: 断肠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人。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C: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情感。 D: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却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悲秋情调,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1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歧路”的意思是________;“在歧路”点出了题目中的“________”字。( 2 )请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做简要赏析。 |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 1 )根据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忽逢桃花林________进入桃花源________ ( 2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中人“叹惋”的原因是什么?( 3 )作者想借桃花源的生活,表达自己怎样的社会理想? ( 4 )有人认为“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不太合乎实际情况,如果真的不太合乎实际,你认为哪些方面不太合理? |
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
①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对于爱美天性的任何禁锢是全没道理的。劳动人民最有权利追求美。因此,我们有理由这样说:朋友们,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吧!
……
②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心灵、面貌、衣裳。”正当地追求这一切美都是合理的。
③自然,我们也应该告诉人们,心灵美,以及由它产生的一切行为美是最高尚的美。其他的一切美,离开了这个基础,就会黯然失色了。人们常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灵魂。”灵魂美,即人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思想意识和志趣情操之美。托尔斯泰说:“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不知道读者们有过这样的经验没有?一个外表很美的人,当你发现他的灵魂十分龌龊的时候,那人给人的美感就渐渐消失了。相反的,一个外表丑陋的人,如果我们一旦发现他具有崇高的心灵,并且行为又很高尚可敬的话,我们就会渐渐忘记他的丑陋,甚至觉得他变得好看起来。在中国,晏婴、包拯这些人,在外国,贝多芬、托尔斯泰这些人,他们的长相谈不上漂亮,但是由于他们的心灵美,却连带使人感到他们整个人漂亮起来。而一些靠色相大搞“狐媚”勾当,卑污龌龊,扰乱国事,残民以逞的妖冶男女,我们一想起他们时却感到十分恶心。我想道理应该就在这儿吧!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南柳
①柳是江南水边的精灵,袅娜的枝叶粗拙的皮,深藏一颗不灭的灵魂。
②水美江南,池塘边、清河岸、小溪旁、大湖畔,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水滋养柳,柳妆点水,水柳一家亲。柳叶青青,浓绿处,深藏一片独属于自己的海。皲裂的树干,是一副粗糙的皮囊,在清水的倒影中,映衬出生命的不易与壮丽。树皮的裂口,静静地记录着一段段无关风月的旅程,厚厚的,累成生命的沉积层。
③柳音是江南水边最美妙的旋律。树无言,风有语。柳枝之繁,灿若满天星辰,密如佳丽青丝,春日清风徐来,沙沙如恋人喁语,夏天朗风飘过,呼呼似累牛喘息,设若暴风袭来,哗哗然像孩童喧闹。清人李渔说:“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乌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年年柳荫浓,岁岁蝉声俏。村前村后,柳树成荫,枝头呜蝉此起彼伏,嚷嚷着,一刻也不消停。
④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农人折枝,是实用主义美学,编个枝帽,扎只柳筐,抑或插枝以期长出更多柳来,随手取用。文人折柳,折的不是枝,是情思。依依,是江南春柳派生出来的眷恋之态。缠绕,是江南春柳衍生出的思恋之情。“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古时送别,凄清水边,舟岸两处,不胜挽留的酸楚,离别的悲伤,一任柳枝恣意无声地抒发。
⑤“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一城春色一城絮。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白绒的絮是柳的种子,离树飞散去,将生命洒落在远近各处。转生,尽是如此浪漫而快乐的旅行。
⑥柳树天生一个百变之身,枝丫插地即生,无心无意,即成荫成林。蚯蚓那百变金刚之身,断一截,不是生命终结,反而新生一命。柳是植物界的蚯蚓,是江南的树精,灵魂里潜藏着新生因子,便常插常新,生命在断裂与入土的疼痛中一次次复苏。
⑦江南柳,不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淡然,更有“截”后重生之灿然。那年冬天,从扶河边过,但见枝繁的密柳,齐刷刷被锯伐掉繁密的枝丫,光秃秃一截主干,让人心生疼惜。孰料,来年春天,一无所有的“枯干”,竞抽枝发芽,又生猛地垂成娇娆的绿姑娘了。
⑧抒发再生的奇迹,吟咏不灭的魂灵,这不正是江南柳吗?由此就不难理解历代文人雅士,如谢道韫、陶渊明、柳宗元、苏轼、欧阳修、左宗棠、蒲松龄、李渔和丰子恺等,为何会那般钟情于它了。柳之于他们,有不可企及的人生寄托,无以言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
⑨灵魂不灭,生生不息,江南柳啊,你是灵魂的诗篇,生命的乐章。
①说说加横线词的表达效果: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
②品析下面句子: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
( 4 )阅读下面材料,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材料中的“柳”包含着怎样的情思。材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选自《诗经•采薇》。往:离开故乡。思:语气助词。)
( 5 )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段①中“一颗不灭的灵魂”含义的理解。(一)请以“伸出我的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二)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路上充满了挑战,挑战首先是挑战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敢不敢迈开第一步是挑战,要不要改变不适当的行为习惯是挑战,愿不愿意承担应负的责任是挑战,能不能承认错误也是挑战……
请以“挑战”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字数在 600 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