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A: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D: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将爱国情怀融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从幼儿园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国旗国徽国歌教育。 B: 文本核心信息的捕捉既与作者当时的创作意旨有关,也与读者心境、经历、所处时代有关。 C: 哔哩哔哩网站推送、制作、策划的演讲视频《后浪》播出后,在网络上引发激烈争论。 D: 现在疫情还在蔓延,搞好疫情防控,取决于各国是否团结合作。 |
3、 | 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 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 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 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
4、 | 下列各项中句式变换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 谁都承认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变为双重否定句:谁都不能否认他不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 B: 王强把教室外的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变为被动句:教室外的走廊被王强打扫得干干净净。 C: 祖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非常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积极参与。变为感叹句:祖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多么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积极参与啊! D: 他扔掉的不只是一个馒头。 |
5、 | 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怒发冲冠 窗前明月 草长莺飞 C: 怒发冲冠 草长莺飞 窗前明月 D: 草长莺飞 窗前明月 怒发冲冠 |
6、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乡》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对比,不仅表明在苦涩严峻的现实生活面前,作者梦幻破灭的苦闷心情,更抒发了对人与人不再隔膜的“新的生活”的期盼。B: 朱自清的《绿》,赞美的中心是梅雨潭。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C: 《醉翁亭记》通过对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D: 《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以此来寄托他的社会理想。 |
7、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渗透 萧洒 眼花潦乱 惊心动魄 B: 仲裁 巨额 摧枯拉朽 毫无斗志 C: 吞食 由衰 风平浪静 振耳欲聋 D: 临空 默锲 如梦初醒 白手起家 |
8、 |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mì)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台阶去,也无法可想。 B: 这是达卡多拉游泳运动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qiào)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shà)那。 C: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nèn)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hè)着。 D: 只听咯(kā)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qiàn)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
9、 |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中,诗人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赋予雪景以生命感,是化动为静。 B: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 C: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前句是说八百里急行军之后,将士们非常疲惫辛苦,于是用烤肉犒赏将士们。 D: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将士们苦中作乐,夜深霜重之时仍在军营中奏乐欢闹的场面。 |
10、 |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 ②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 ③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④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⑤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奇珍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A: ①②④⑤③B: ①⑤②③④ C: ③⑤④①② D: ③②⑤①④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1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 2 )颈联中的“直”和“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两字的妙处。 |
阅读《老子送孔子》,完成小题。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①,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②。吾闻之,良贾③深藏若虚④,君子盛德⑤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⑥,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⑦,游者可以为纶⑧,飞者可以为矰⑨。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选自《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注)①驾:驾着车出去做官。②蓬累而行:指随遇而安。③贾:商人。④深藏若虚:隐藏其货,不让别人知道。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不露锋芒。⑤盛德:品德高尚。⑥淫志:过大的志向。⑦罔:捕具。同“网”。⑧纶:钓鱼的丝线。⑨矰zēng:系有丝绳,用以射鸟的短箭。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且君子得其时则驾(________) ②若是而已(________) ③孔子去 (________) ④其犹龙邪(________)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闻之 A: 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 马之千里者(《马说》) C: 鹏之徙于南冥也(《北冥有鱼》) D: 心乐之(《小石潭记》) ( 3 )按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①其人与骨皆已朽矣(停在主谓之间) ②吾今日见老子(停在动宾之间) ( 4 )翻译下列句子。①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 5 )从孔子对弟子所说的一段话,可以看出孔子对老子充满________之情,从而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________的人。 |
我始终没有走掉
徐春林
我始终没有走掉。我的童年混迹在村里的老人中间,我找遍整个村庄的角落,没有找到那个童年的孩子,他从草滩上跑过,遇到一场浩浩汤汤的大风,什么都不见了。
我出生得无比艰难,本来是见不着阳光的。可我还是感知了万物,我的身体在村子里行走。我不想走别人走过的路,也不想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我警惕着世界,警惕着所有的人。我在警惕中渐渐有了意识。我看见了村庄零乱的房子,看见了朝着天空的烟囱,朝着南方连绵不断的群山。
母亲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对着我笑的人。我出生后,每天母亲把我放在厅房的屋檐下晒太阳,我扭着脖子,望着东西方向一条朝深山处延伸的茅草路。母亲走时肩上扛着锄头,手上捻着扁担,回来时扁担会发出咯咯的声响,锄头并列着扛在肩上。我坐的摇窝被晒得滚烫,头上冒着蒸腾的气。母亲把我从摇窝里取出来,来不及扯下热腾腾的尿布,就掏出白白的乳房来。我趴在母亲的怀里,吸着乳汁又睡着了。
我熟悉我家的每一寸土地,小时候我母亲背着我在地里干农活。她的脚深深地印在坚硬的泥土上,我开始对土地有了强烈的情感。很多时候,我以为,除了我的母亲,还有我的先辈们,也都是这样把脚印一次次地深印在土地上。伴随着漫长的时光永恒地和泥土粘连在一起,再也无法从土地里分割出来。
我六岁那年的早晨,鸡刚刚啼叫过一遍,背后还是一片墨黑的夜空,我跟着母亲去山上采摘山茶子。到了抢收时节。那天黄昏,站在半山腰上仰着脖子喊,明天采摘山茶子啰!他的话音刚落,村庄顿时骚动起来。母亲头天晚上做好饭,饭里拌上几块腊猪头肉。母亲说,这顿饭吃了不容易饿。
到了地界,母亲就像只兔子纵身消失在丛林中。我怯怯地站在地界的中线,不敢挪动半步。借着黎明前的一丝曙光,我看见有人在向我走近。那时,有很多山外的人来抢摘山茶子。也有趁机过界抢摘的村民。母亲说,只要地界上有人,哪怕是个孩子,他们就不敢侵犯。我感觉有人走近我,又悄悄地离开了。他大概是发现了地界微小的我,我挺起了腰杆,连咳了几声,知道母亲必定在哪个地方看着我。
母亲从陡峭的丛林中爬出来的时候,头发上沾满了茅草。手背被刺藤划得皮开肉绽,还有流血的痕迹。稍做停歇,便从草丛中揪出几大袋茶子来,每袋足有百余斤。母亲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显然是满意今天的收成。她喘着粗气指着山的那边说,接下来还得起几个早床。那边林子的山茶子比这边的还大,母亲比画着说,得多带几个蛇皮袋来哩。
在我幼小的童年里装满了母亲的汗水。母亲带着我,还有弟妹守着一个家,一片山林,几亩土地。
我能下地挪动的时候,我母亲白天很少在家。屋里就锁着我一个人,房门从外面锁着,然后隔着木门缝朝里喊,好好呆着,要乖,我很快就会回来的。这个时候我就会撕心裂肺地哭,拼命地朝着门口爬,想在母亲离开前爬到门口。我越用力越爬不动,越用劲哭声音越小。我发现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门缝里的黑影消失后我就不再哭。许多年后,我才知道我哭泣的时候母亲还守在门外,听不到哭声后才慢慢地离开。
中午母亲轻轻地打开房门,小声地把我叫醒。那时,我靠着墙根已经睡着了。在梦里捕捉蝴蝶哩,拼命地追赶着,五彩斑斓的蝴蝶就在头顶上。只要手一伸就可以捉住时,我听见了母亲的声音。我知道自己醒了,还是装着熟睡的样子,可泪水却在眼眶里转。
我稍微大点的时候,特别地顽皮。母亲再也关不住我,也找不着我,我比黄狗跑得还快。我会一个人四处玩,从中午玩到傍晚,玩到母亲把饭做好,黄昏星挂在草垛上才回去。母亲最担心的事是怕我下河,河是小河,水浪不大,但有漩涡,看得见水底,却深不可测。所以母亲总是有意无意地喊我,问我在哪儿,她从我的声音里能够准确捕捉到我的位置。
我母亲熟悉泥土的气息。在贫瘠的村子里,我家没有断过粮食。这得益于母亲的勤劳,母亲把自己的时光一半给了土地,一半给了我们。白天在地里劳作,晚上借着月光绣鞋。
我经常一个人走在荒野上,感觉自己身后有着无数的影子,苦行僧一般在身后。走着走着,太阳一下子跃过了山顶。
天黑了。很多时候,我一个人被晾在门前的木桥上,没有人理会。我的耳边尽是牛蹄的声音和牛粪的味道。
我听见母亲喊我的声音。“木牙,快回来吃饭啰。”我翻了个身,脸朝桥下。我想喊醒水里的鱼儿,该回家了。我张了张嘴,可没有发出声音。
以后的日子特别地漫长,一年一年的光景从眼前过去。一年年走掉的那些岁月,最后丢失在了西边的荒野。在我的眼里,村庄被尘土一层层地掩埋,房屋渐渐地变矮,就连树梢的鸟儿也渐渐地少了起来。
我离开了村庄,半数也是给自己寻找出路。我每往前行走一步,内心都小心翼翼。我深感人生的不易,更懂得生活的艰难。
我离开村子以后,就再也搞不懂村里的事情,不知道村里发生的事情。每次回去的时候,我都会站在门前静静地和屋檐下的树说着话,我静静地仰望着树的姿势,想着一次次的重逢和一次次的告别。我的情感和思绪特别地复杂,我想过把树砍下来搬进城里,可以用作家具,让树陪伴左右。可是我怎么也狠不下心来,我是多么希望它能够永远伴随着村庄,伴随着爷爷和奶奶,无论过了多少年还是枝繁叶茂。
移民就像是一阵风,把村庄吹散了,吹得七零八乱。
唯独让我庆幸的是,风把果实摇落在地上,把叶片摇落在地上,土地就这样靠自己身上的植物养活着自己。
许多年后,我发现自己还停留在村庄的童年里,哪儿也没去,我的心还停留在村庄的上空。
(选自中国作家网2020年1月18日,有删减)
( 1 )开头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①很多时候,我一个人被晾在门前的木桥上,没有人理会。(请分析加下划线字的表达效果)
②我六岁那年的早晨,鸡刚刚啼叫过一遍,背后还是一片墨黑的夜空,我跟着母亲去山上采摘山茶子。(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 4 )如何理解“许多年后,我发现自己还停留在村庄的童年里,哪儿也没去,我的心还停留在村庄的上空”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向日葵
刘梅花
①那个村庄,在沙漠里。向日葵呢,都种在沙滩上。我们村的人,都叫它葵花,还不知道它有个名字叫向日葵。
②葵花长到和我一样高的时候,就快要开花了。爹说,浇一遍水吧,不然花开不肥。这么一说,我和弟弟就低下头不言传了,我俩都很懒的。爹谄媚地笑着,黄黑枯瘦的笑脸也像葵花一样,跟着我们转,那么饱满。
③浇水就要追肥,这简直是一定的。爹拎着铁锹,在每株葵花根底下剜一个小坑,我跟在后头,往小坑里填一把化肥。弟弟扫尾,一脚踢进去土,把土踩实,埋好化肥。弟弟踩得很快,在后面喊着:“梅娃子,你快些行不行?”
④我也催着让爹快些剜坑。货郎跑得那么快,不是腿脚好,是因为后面被狗撵着。
⑤我跟得紧,葵花硕大的花盘和爹擦肩而过,反弹过来,梆的一下打在我的脑门上,打得我晕头转向。爹一转身,讨好地笑,他知道我动不动就尥蹶子不干活了。明亮的,青灰的,散发着刺鼻气味的化肥,在地里撒了一层,像落了霜。让水随便冲好啦,怎么冲,肥水还都在自家的田里。
⑥水渠里的大水已经哗哗地奔涌来了,像没套上笼头的野马,横冲直撞。水冲进葵花田里,我听见十万葵花咕咚咕咚喝水,直喝得打嗝儿。
⑦浇过水之后,那些化肥,就暗暗催着葵花生长,狗撵着一样。才两三天,葵花就全部开了。
⑧十万葵花开,那花儿像火苗一样扑跃,灼灼地燃烧起来。村庄被花攻陷了,沙漠也被花占领了。上学的路上,路两旁都是葵花拥挤的笑脸。葵花开呀开呀,浑身的劲儿都拿来开花。它们这么高兴干吗呢,龇牙咧嘴的,开得一塌糊涂。
⑨太阳在哪,花朵就朝着哪。多么神奇的花呀!
⑩我爹坐在田埂上吸烟。他把烟渣子揉碎了,卷在报纸裁成的纸条里,卷好了,慢慢吸着,好像很香甜。一口一口,吐出淡蓝色的烟雾。他看着一地碎金子一样的花,满眼的舒畅,回头说:“丫头,这葵花开美咧!”
⑪我汗流满面地打杈枝。叶腋下偷偷伸出来好多枝,顶着拳头大的花盘,也企图开个花。这些都要摘掉,不能要。顺便看脚下杂草,不顺眼的,一脚踢飞。
⑫打下来的叶子、花盘,都是灰毛驴鲜嫩的口粮。它幸福地嚼着,嘴角淌着绿色的汁液,浑身闪着油亮的光芒。咴咴地叫两声,身上的皮毛抖动着,颤颤的。
⑬我家还有一只大肚子的羊,也在田埂上吃葵花叶子。我故意把叶子扔在它的脑门上,它甩甩脑袋,不看我,急着挑挑拣拣地搜寻着细嫩的叶子吃。这是一种境界,它的眼里只有草,没有我。
⑭清晨,阳光倾洒在沙漠里,倾洒在葵花上,那种金黄,简直让人束手无策。十万朵花,面朝东方,似乎可以听见轰轰烈烈燃烧的声音,如火如荼,连沙漠都快要被花儿点燃了。
(15)万籁俱寂,只有花开的声音。鸟不鸣,花却喧嚣。看一眼,被野性的美击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太美的东西,让人自卑。
(16)一场盛大的花事席卷而过。花开盛后,就收了。葵花子开始变得饱满,一天天鼓胀起来。花谢是开花的盛事。
(17)葵花子饱满之后,花盘都要被割下。家家户户都割走花盘,把枝秆留下。留在地里的葵花枝秆,像一地拐杖挺立着。拐杖不绿了,慢慢变得枯黄、黑瘦。叶子在风里瑟瑟地抖,枯萎着,也被风摘走了。
(18)一地枯瘦的骨头,寂寞,衰老,撑在一天天变冷的天气里。
(19)前半生荣华,后半生寒碜——你以为这是真的吗?
(20)不是,那没有花盘的光秆秆,脖子朝前伸着,还是向着东方,一丝不乱。十万拐杖,脖勾都朝前伸着,向着太阳,暗含着一股强大的气势。这疏朗辽远的意境,真有种惊心动魄的美。
(21)一个初冬的清晨,我上学迟了。出了村子,突然被一种浩大的气势震撼了:大漠里浩浩荡荡的十万葵花秆,仿佛从天空射下来的密密麻麻的箭镞,令人惊诧。枝秆上落了明亮的霜,在阳光下闪着光。葵花脖子勾着,都朝着东方,黑炯炯的,像眼神。一根都不曾乱,肃穆,庄严,苍茫。那种萧萧气势,一下子让我慌乱。我担心,它们会在某一时刻屈膝下跪,叩拜东方。
(22)倏然泪下,因为感动。天啊,这些光秆秆的心里是怎样的情分啊!苍茫大地,草木才是主人,我们只是过客。
(23)光阴里一定藏着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草木知道,天地知道。就算枯萎了,失去了花盘,内心的坚持还是一样的,还是纹丝不乱。万物生,万物荣。而这肃穆,这萧瑟,都是天意——只有草木自己洞悉。 (摘自《文学报》2014年5月8日)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这棵树才 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举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荫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
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