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汕头市南澳县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对名著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
B: 《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C: 《紫藤萝瀑布》和《海燕》都是状物抒情的散文,都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怀。
D: 《热爱生命》的作者都是美国的杰克·伦敦,《松鼠》《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布丰、都德。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今天你穿得这么花枝招展 , 害我差点儿没认出来。
B: 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医生们表示,他们以后还要见异思迁 , 多参加这类有意义的活动。
C: 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开始变得喜怒无常 , 他的母亲十分担忧。
D: 对于这个问题,这位年轻人苦思冥想一年不得解,听了禅师的话才恍然大悟
3、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半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
B: “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诗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D: 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半夜三更”指晚上三点至五点。
B: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C: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D: 传记是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叫小传;也有自述生平的,叫自传。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金砖合作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因为它找准了合作之道。
B: 十九大的行动纲领、战略决策、重要部署,落实到一个个报告、一项项法案中,凝聚成亿万人民的共识和力量。
C: 主席鼓励科研人员推动中国创造向中国制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D: 不可不否认,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6、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杜鹃花开的光雾山,像穿着盛装的仙女,巧夺天工 , 让人流连忘返。
B: 《诗词大会》竞答过程扣人心弦,主持人风趣幽默,选手对答如流 , 嘉宾妙语连珠。
C: 闻一多先生“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 , 声震天地!
D: 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拮据 顷注 变本加利 红妆素裹
B: 聚拢 妖娆 再接再厉 断章取义
C: 潦亮 栈桥 首屈一指 无与伦比
D: 藻饰 腻烦 一代天骄 惟惟连声
8、下列与课文有关内容连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
B: 《智取生辰纲》——施耐庵——元末明初
C: 《故乡》——《呐喊》——鲁迅
D: 《谈读书》——培根——美国
9、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使用短信投票的方式,选手们经过激烈的比拼。8月26日,颇受关注的2005年“超女”年度冠军总决赛降下帷幕,偃旗息鼓
B: 王老师讲课声音洪亮,抑扬顿挫 , 让人感觉讲的知识是“活”的,讲的“内容”是美的。
C: 2016年4月4日,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这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多年发展指日可待的结果。
D: 一想到就要放寒假而且可以见到亲爱的外婆,小芳忍俊不禁地笑了。
10、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恐(hè) 狡(xiá) 徘(huí) 参不齐(cī)
B: 踌(zhù) 溅(bèng) 干(hé) 轻怕重(niān)
C: 积(zǎn) 蓄(zhù) 粗(kuàng) 自惭形(huì)
D: 佩(qīn) 热(chì ) 育(bǔ) 鞠躬尽(cuì)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 )《水调歌头》一词的上阙用“我欲”“________”“何似”来体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情感的起伏,从对月宫的________,到犹豫不决,再到对人间生活的________。

(链接诗词)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 , 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世事一场大梦:此处用典,“大梦”化用《庄子·齐物论》中“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及李白《春日醉起言志》中“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②贱:质量低劣。③妨:遮蔽。④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背景资料)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在《宋词精品》中被关立勋认为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二年(1080年)中秋节所作的词”,并认为词的最后两句“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作者“北望”是面向汴京,表现的是“对神宗皇帝的期望”。

( 2 )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链接诗词)《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两首词的下阙中,月都成了苏轼笔下的抒情载体,请试分析两首词借“月”所抒发的不同情感。
( 3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苏轼《西江月》开头便用典“大梦”,慨叹世事如梦。请你再列举出一句“用典”的古诗。(若所举诗句为非课内诗句,允许有一个字用拼音代替)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日中:________

太丘舍:________

下车之:________

而去:________

( 2 )为下面三个称谓选择正确的解释。

尊君(________) 家君(________) 君(________)

A.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B.对人的尊称 C.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想为你,回答问题

杜小康突然感觉到他已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当时杜小康正在芦苇上静静地躺着。不知是因为太困了,还是因为他又饿又累坚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儿子,朝窝棚方向走去。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

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他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 1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 2 )文中画横线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 3 )找出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谈谈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 4 )“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谈谈他为什么找到了走散的鸭子后,反而哭了呢?
( 5 )怎样理解“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和“鸭下蛋了”这两句话?鸭在杜小康的成长中起了什么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寒门贵子,贵在奋斗

①古人云:“自古寒门出贵子,从来纨绔少伟男。”在当今社会,这样的观点也许有些片面,但它对于当今处于寒门的青年来说确实是起到了一定的鼓励作用。

②那么,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③“贵”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升官发财,也不意味着必须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贵”代表的是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努力创造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的称谓自然当之无愧。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

④寒门贵子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刻苦奋斗和拥有的社会信任以及社会支持力量相关。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丰富的面向,同时,网络也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一位网名为“搬家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练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生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

⑤当今社会,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但寒门贵子的诞生,在于自己的打拼。一篇名为《寒门贵子》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关于一个“奋斗”的故事。

⑥由此看来,努力奋斗,成就寒门贵子。

(选自2017年5月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 1 )阅读全文,下列对文章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
A: 湖北青年石神伟的成功,主要是借助了网络力量。
B: 文章第③自然段划线字“传统意义”指的是“有一技之长,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
C: 文章所说的“寒门”,指的是生活贫穷、社会地位较低的家庭。
D: 寒门贵子普遍具有“勤奋、坚韧、低调、朴素、积极进取、拼搏向上、创造社会价值、传递着正能量”等品质。
( 2 )请归纳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 3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任选出其中一种并作分析。
( 4 )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________(诚信、团结、正义、公平、孝义等)抵万金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6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话未道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