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宣化区第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以”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何
B: 必
C: 必分人
D: 可一战
2、下列词语加下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皱(zhě) 雾(ǎi) 默(jiān) 然而止 (gá)
B: 迁(xǐ) 蛮(hèng) 然(yǎn) 随声附(hè)
C: 争(sòng) 幽(qiāo) 眼(kuāng) 暴风雨(zhòu)
D: 欺(wǔ) 连(qiào) 动(rǔ) 炙人口(kuài)
3、

阅读下列古诗,按要求答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下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 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声势,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 当秋雨来临时,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
4、下列加点词语中,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缈/护/鳞次栉 根问底/头鼠窜
B: 落/眼 落/大临头 为人所/峦叠嶂
C: 密/怪 大/狼为奸 见异思/疮百孔
D: 型/样 嫌/贯满盈 外强中/埋头苦
5、下列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色花》、《再塑生命的人》、《皇帝的新装》作者分别是印度的泰戈尔、美国的海伦·凯勒和英国的安徒生。
B: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代表作,是由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由战国末期吕不韦集合门客编写而成。
C: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集,共十篇,真实生动地回忆了作者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的生活经历。其中《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对作者的童年生活有所叙述或追忆。
D: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星汉”指银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指降职;“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中的“故园”指故乡。
6、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piān) 桥(zhàn) 货(háng) 强不舍(guō)
B: 守(kè) 言(zhēn) 怨(chàng) 吹毛求(cì)
C: 亵(dú) 宽(yōu) 叱(duō) 面面相(qù)
D: 飘(yì) 广(mào) 诡(jué) 怆幽邃(qiāo)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端详 陨落 白内瘴 各行其是 浮想联翩
B: 报销 宣泄 挡箭牌 甘之如饴 平心而论
C: 通霄 商榷 金刚钻 蓬头垢面 鞭辟入里
D: 恣睢 装帧 引申义 开门揖盗 察颜观色
8、

下列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三峡》—— 郦道元——北魏
B: 《爱莲说》——周敦颐—— 唐朝
C: 《芦花荡》——孙犁—— 现代
D: 《核舟记》——魏学洢—— 明朝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B: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史书,共三十三篇,《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出自此书。
C: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政治家、 教育家。
D: 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10、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骗(kuānɡ) 阴(huì) (jié)据 而不舍(qì)
B: 粗(zhuō) 空(lòu) 热(zhì) 面面相(qù)
C: 旁(wù) (xiè)渎 防(dī) (shì)才放旷
D: 职(chèn) 狡(jié) 愿(sù) 根深(dì)固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 1 )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________、树阴满地、________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________的心情。
( 2 )末句写黄莺的鸣声与整首诗所营造的清幽之境是否矛盾?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陶渊明:四海和丘山》,完成后面小题。

陶渊明:四海与丘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他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父亲都作过太守。后家道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孟嘉家生活。陶渊明在《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中描述外祖父:“行不苟合,言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傍若无人。”陶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受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既有“猛志逸四海”的追求,又有“性本爱丘山”的志趣。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陶渊明怀着大济苍生之愿,担任祭酒一职,后因官场黑暗而辞官。安帝隆安四年,他又投入桓玄门下。元兴二年,桓玄篡夺帝位,他不愿同流合污而再返田园。元兴三年,刘裕起兵讨桓平叛。陶渊明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冒险到到建康,担任刘裕参军。他写诗明志:“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义熙元年秋,他任彭泽县令,《晋书·陶潜传>记载: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贵避抱赢疾。复为镇军、建成参军,谓亲朋日:“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日:“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责,不私事上官。郡遗骨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宋文帝元嘉元年,他已贫病交加,但对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的粱肉,他挥而去之。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遗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答:“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虽然生活清贫,但陶渊明能从极平淡、极普通的田园生活中体味到无限的快乐。他在《与子俨等疏》中描写自己的情趣:“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遏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这种快乐在他的诗中随处可见。他的笔下,田园生活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如《读<山海经)》(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颅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因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好一个“不乐复何如”!陶渊明不是没有痛苦和烦恼,只是因为有这种热爱自然、怡然自得的精神品格,他能比较容易获得心灵的充实和平衡。《晋书‘陶潜传》记载:陶渊明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蛄,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南朝昭明太子萧统十分推崇这位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他认为陶渊明那些描写田园生活情趣的诗篇可以使人忘却世问的奔竞争夺,培养旷远、真率的情感'获得精神的自由。到了隋唐,陶渊明得到的评价越来越高。北宋年间,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欧阳修盛赞。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王安石评价“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矣”;苏东坡在《与苏辙书》中说:“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③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摘编自《陶渊明诗文》及有关资料,标题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弦歌:出任邑(县)令。②三径:常指归隐后的住所。③癯:瘦。

(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

①妻子请种粳________ ②简贵________

③拳拳乡里小人邪________ ④先生不知何人也________

置宿而招之________ ⑥饮辄尽________

( 2 )选出下列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吏白应束带见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B: 亦不详姓字 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C: 赋《归去来兮辞》 屠奔倚其下(《狼》)
D: 忘怀得失,此自终 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 3 )为文中画横线处断句。(用“/”断三处)

州 召 主 簿 不 就 躬 耕 自 资 遂 抱 赢 疾。

( 4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大意。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参考]起:①站起,起来;②兴起;③起用;④出现,产生;⑤建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10版,商务印书馆)

( 5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和评论陶渊明的?简要归纳,填入下面方框内。

①________ --②________--抱负情趣--③________--④________


( 6 )文中有三处提到陶渊明的“志”:“猛志逸四海”,“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结合全文,简要写出陶渊明“志”的具体内涵。

( 7 )《读(山海经)》(其一)如何体现陶渊明“能从极平淡、极普通的田园生活中体味到无限的快乐”这一点?请结合这首诗的词句加以品析。

( 8 )文章在介绍陶渊明时,为什么要多次引用史料?请简要分析。

( 9 )儒家主张“济世安民”,道家崇尚“自然平和”。陶渊明是“儒”?是“道”?结合本文内容以及你的阅读积累,参考名家点评,写出你的看法及理由。

【儒家情怀】“陶是个知识分子,骨子里是心忧国家,要踏破不平救黎民,治天下。…‘还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一时彭泽县里削富济贫、充实国库的政改实验搞得轰轰烈烈。正是:……翻身一怒虎啸川,秀才出手乾坤转!”

——一梁衡

【道家风骨】“(陶)是个非常平和的田园诗人。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他穷到衣服也破烂不堪,而还在东篱下采菊,偶然抬起头来,悠然的见了南山,这是何等自然。”

———鲁迅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不落别处
①在盛夏的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他土头土脸,相貌丑陋,怪怪地穿一件很厚的褪了色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破旧的毛衣。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②他很少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我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③如果是中午,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面前,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④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而睡。
⑤我观察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的街头,连最炽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⑥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⑦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奖券使我感到心安。
⑧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和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红塑料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和他并不相配。
⑨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料套,由于手的笨拙,做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十分艰难。
⑩“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⑪“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有空缺的几颗牙,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⑫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⑬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⑭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⑮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纯净的善意,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发酸。
⑯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⑰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品质,它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⑲“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它美丽地落下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 1 )第①段中有关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对刻画老人形象起了什么作用?

( 2 )本文语言意蕴丰富,让人回味无穷。请结合语境,任选下面两句话中的一句对加线词语加以品析。
①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 不能有什么帮助,但奖券使我感到心安 。

②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 3 )文中两次出现“一券在手,希望无穷”,分别说说它们不同的含义。

( 4 )在我们周围有一些像文中“老人”这样的人,他们生活艰难,却拥有着金子般的心灵。请结合文本与自己的感悟,谈谈你该如何对待他们。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③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 1 )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 )
A: 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 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 2 )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 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 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 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 3 )本段文字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论证。对比的双方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我记得你的样子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凄_美》”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