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屠呦呦成为获得首个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B: 巴黎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恐怖分子袭击事件,共造成数百人左右伤亡。 C: 面对新一轮改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 D: 为了防止埃博拉病毒不再蔓延,利比亚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
2、 | 选出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B: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 C: 女佣便来到那位父亲的跟前,说:“孩子这么多,真有福气啊”! D: 多可爱啊!小东西。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彷徨 枷锁 鸭雀无声 宏篇巨制 B: 诚挚 磐石 不知所措 袖手旁观 C: 鼓燥 黯然 精兵简政 惟命是从 D: 忐忑 仓皇 肆无忌惮 忧柔寡断 |
4、 |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绽开(zhàn) 感慨(kǎi) 众目睽睽(kúi) 煞有介事(shà) B: 诅咒(zhòu) 难堪(kān) 威风凛凛(lǐn) 废寝忘食(qǐn) C: 原谅(liàng) 贪婪(lán) 恍然大悟(huǎng) 饥肠辘辘(lù) D: 尴尬(gān) 弹簧(huàng) 小心翼翼(yì) 截然不同(jié) |
5、 | 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诘难(jí) 滞碍(zhì) 汲取(jí) 吹毛求疵(cī) B: 狡黠(xié) 藻饰(zǎo) 要诀(jué) 味同嚼蜡(jiáo) C: 扶掖(yè) 凌驾(líng) 忐忑(tǎn)(tè) 廓然无累(lěi) D: 枘凿(ruì) 相契(qiè) 羲皇(xī) 不求甚解(shèn) |
6、 |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典型 露天 特殊 挽臂步行 B: 离析 提取 练制 筋疲力尽 C: 估计 残渣 领域 踱来踱去 D: 景况 提神 扰乱 和颜悦色 |
7、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不自量力 陷阱 沾沾自喜 B: 喜形于色 窃笑 狼藉班班 C: 相形见拙 呐喊 美味佳肴 D: 精巧绝伦 幼稚 高深漠测 |
8、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中,在夕阳的金黄里,________;我梦想,坐在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________;我梦想,置身于江南的古镇中,在绵绵的细雨里,________;我梦想,徜徉在东海之滨,在阵阵海浪声中,感受“烟雨莽苍苍”的气魄。 ①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②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 ③体味“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情调 A: ②③① B: ③②① C: ①②③ D: ②①③ |
9、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咫(zhǐ)尺 瞬(shùn)间 逾(yú)越 晨曦(xī) B: 东隅(yú) 悖谬(miù) 归咎(jiū) 赘(zhuì)言 C: 箱箧(qiè) 苟(gǒu)同 毋(wú)须 阑(lán)珊 D: 疏(shū)漏 被褥(rù) 权(quán)衡 慰藉(jiè) |
10、 | ( )降服了水火将。 A: 关胜 B: 刘唐 C: 杨志 D: 吴用 |
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 )这首诗的题目为“春望”,请细读首联和颔联,说说杜甫望见了哪些景象,这是一种什么抒情手法。(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①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②,岁满不持一砚归。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③,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①缘贡:趁着进贡的机会。②才足贡数:仅仅满足进贡数量。③峭直:严厉刚直。 ①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________ ③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________ ④平居无私书 ________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B: 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C: 故人亲党皆绝之∕当余之从师也 D: 奉命于危难之间∕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3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端 土 产 砚 前 守 缘 贡 率 取 数 十 倍 以 遗 权 贵 ( 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 5 )【甲】文第2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
现代文阅读,回答1-4题。
人类的创造力如何起源
(加拿大)普林格尔
①科学家一直认为直到4万年前,早期人类才开始突破自身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但近年的考古发现,早在20万年前,人类的创造力便崭露头角了。不过,不是进化中突发,而是经过“细水长流”般的累积才得以出现的。
②长期以来,考古学家都认为,使用符号如语言是现代人认知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但近来,研究人员开始在考古记录中寻找其他现代行为的来源。
③20世纪90年代开始,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考古学家沃德利发掘西布度洞穴并进行了研究。其报告显示,西布度穴居人于7.7万年前便开始从木本植物中选择树叶制作寝具;树叶出自一种具有天然防虫效果的树,可以驱防那些目前携带致命疾病的蚊子。研究人员在南非其他地区发现,距今10万年至7.2万年前,居住在布隆伯斯洞的原始人能制作用于裁剪兽皮衣服的骨锥。这些用具和工具十分简陋,“但在一个仅由自然物质所组成的世界里,想象新事物及将其付诸实现的能力便几乎成了魔法。”这是创造力起源的历史视角。
④虽然早期人类的创造力令人印象深刻,但我们的远祖与现代人在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仍存在巨大差异。到底是怎样的原因使我们这一种群从远祖之中脱颖而出呢?这是探究创造力起源的另一维度。
⑤物竞天择促使人类形成更大的脑。就脑容量而言,更新期灵长类动物的平均脑容量是450cm3,与黑猩猩相仿;160万年前的直立人约930cm3;而10万年前的现代人为1330cm3。在这样的脑容量下,估计有千亿神经元在处理信息,在约长1.65万千米的有髓神经纤维中传递,穿过1.5×1014个突触。
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体质人类学家赛门德费瑞通过检测现代人、黑猩猩的前额皮质发现,其中有几个主要分区在人科进化过程中经历过重新改组。如现代人的额及前额叶皮层(负责实施计划与组织感觉输入的部分)在容积上几乎是黑猩猩的两倍。并且,此区域神经元间的水平空间增大约50%,给了轴突和树突更多空间。“这意味着大脑能有更复杂深远的联结,可以处理神经元间更为错综复杂的交流。”
⑦认知科学家嘉宝认为,当代那些极富创造力的人群,都是优秀的幻想者,总会通过以往的某个记忆或想法自然地联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联想有助于触类旁通,并导致创新思维的突破。且更大容量的大脑意味着更优秀的自然联想力;拥有数十亿并且空间宽阔的神经元的前额叶皮层可以处理更多刺激,有更多神经元可以参与特殊片段的处理,拥有更细致的记忆,探索更多潜在刺激间的联接。目前,嘉宝正通过计算机模拟大脑是如何在分析与联想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并最终帮助人类走出认知萌发期,学会从新角度看待事物,从而让大脑产生创造力。“仅仅拥有更多神经元是不够的”,“人必须将大脑灰质的用途发挥到极致。”
⑧大约在10万年前左右,我们祖先的思维就已经犹如一个干燥的火绒盒,等待着合适的社会环境将其点燃。苏黎世大学的克里斯托夫发现,在一个行军蚁窝旁,一只雌猩猩拾起一根细枝,将其一端插入松软的土中,挡住巢穴入口,等待兵蚁出来。当蚁群爬满细枝10厘米长度时,她便将细枝拔出,熟练地将上面的蚂蚁吃掉。黑猩猩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但不能将知识上升为先进科技,也不会在使用工具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如制作新的工具。而现代人每天都在汲取他人的思想、经验,并加入自己的创新,直到获得一个全新、复杂的事物。比如说,没有一个人能掌握便携式电脑中所有的复杂科技,这些科技成果来自好几代发明者的才思积累。人类学家将这种技术的积累称为“文化棘轮效应”。它首先要求人们将知识代代相传,直到有人能想到改进方法。伦敦动物行为学家刘易斯•迪安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什么人类有创造力而黑猩猩却没有:拥有认知能力,故我们的祖先能轻而易举地将知识传递给别人。
⑨不止如此,伦敦大学进化遗传学家马克•托马斯,从4万年前生活于欧洲的晚期智人达到创新高峰这个事实得出结论,采猎群体的规模越大,孕育出新科技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大群体内,越是经常与他人接触的人,越有可能学到新发明。伦敦大学考古学家考沃德研究2012年考古发现,认为由于大约7.1万年前南非由人口密度增长而带来了技术复兴,并得出结论“像病毒一样,文化创新需要特定的社会环境加以推动”。这是创造力产生更为重要的原因。
( 1 )本文从哪几个角度阐述了人类创造力的起源问题?( 2 )⑥⑦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 )简要概括“文化棘轮效应”产生的条件。( 4 )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红外线测温仪
①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红外线测温仪大显身手。使用它,在不接触人体的情况下,几秒钟内就能鉴别对方是否发烧。
②要说清其原理,先要从红外线说起。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用灵敏温度计研究各种色光的热作用,他把温度计移到光谱中红光外侧区域时,惊奇地发现温度升得更高。这说明有看不见的射线照射到温度计上。这种射线后来被称为红外线。
③大家知道,传热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对于前两种,大家不难理解,可辐射就让人想不通了;热能不用接触就能传导,它可以不借助介质而传播?原来是发热体向外辐射红外线,热辐射指的就是红外线辐射。如太阳既可以辐射可见光,又可以辐射紫外线和红外线,其中红外线部分占了太阳总辐射量的一半左右。自然界的任何物体,只要处在绝对零度(-273.15℃)以上,都会源源不断地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它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强,波长也越短。人们设法测量物体辐射的红外线的强度和波长,也就测量出了物体的温度。
④红外线技术已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使用的各种遥控器、绝大多数是红外线遥控器。比如操作电视遥控器时,发射出不同波长的红外线光束,它在一定距离内由电器中的红外线接收器感知。由于不同波长的红外线控制不同的频道,我们就可以摁着遥控器转换频道了。
⑤很多宾馆、商场的自动门也应用了红外线技术。在自动门一侧有个红外线光源,发射的红外线照射到另一侧的光电管上。当你走到大门口,身体挡住红外线,光电管就接收不到红外线了,根据设计好的指令,触发相应开关,就把门打开了。等你进去后,光电管又可以接收到红外线,恢复原来的线路,门又会自动关闭。因此有人称这种光电管为“电眼”,它在许多自动控制设备中大显身手。
( 1 )第①段中,加着重号的“大显身手”一词在选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其中红外线部分占了太阳总辐射量的一半左右。
( 3 )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自动门的红外线原理。要求: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