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龙川县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③江南,秋当然是有的

④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

⑤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

A: ④①②③⑤
B: ③⑤②①④
C: ③⑤②④①
D: ④①⑤②③
2、《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指的是_________岁( )
A: 20
B: 30
C: 40
D: 50
3、下列各句中原句与改句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原句: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改句:奋斗的人生怎能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呢?
B: 原句:在一片灰得有点发白的胸前那一抹鲜艳的红色格外醒目。 改句:那一抹鲜艳的红色在一片灰得有点发白的胸前格外醒目。
C: 原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这就是人民代表申纪兰坚守一生的品格。 改句:人民代表申纪兰坚守一生的品格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
D: 原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真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是因为应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 改句: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所以它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4、

下面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位资深出版人就书业广受关注的话题侃侃而谈 , 其中有多年从业的经验分享、深入浅出的思考。
B: 毒贩随机应变地利用电动机藏匿毒品,企图逃避边防检查 , 但终究难以逃脱边防官兵缉毒的“火眼金睛” 。
C: “两会”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盛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参政议政热情与日俱增
D: 总有一种精神,淳朴而厚重,历久而弥珍,它跨越千山万水,穿越眼睛和心灵,让我们肃然起敬 , 让我们心潮激昂
5、划线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先帝知臣谨慎
B: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C: 先帝不以臣卑鄙
D: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6、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特殊 孕育 哀草连天 风雪在途
B: 追溯 滑翔 天衣无缝 草长莺飞
C: 邀请 调零 目空一切 夜幕降临
D: 譬如 取诀 周而复始 难以置信
7、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遗(shǔ) 息(bǐng) 坦荡如砥 眼花瞭乱
B: 丰(yú) 延(wàn) 重峦叠障 惟妙惟肖
C: 急(tuān) 然(qiāo) 为富不仁 粗制烂造
D: 慰(jiè) 蒙(mèi) 接踵而至 诚惶诚恐
8、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诚惶诚恐,战战兢兢 , 不敢越雷池一步。
B: 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梁上君子
C: 得知他安然无恙的消息,我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下来了。
D: 这篇散文把国家地质公园万峰林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9、

下列划线字注音、注释全对的一项是( )

A: (yùn)酿:酿酒 黄(yùn):昏黄不明(xiǎng)晴:晴朗 宽(cháng):宽绰
B: (zhù)蓄:储存 分(zī):原本指岔(道),引申指不相同。(chéng)清:(水)很清 (xiá)窄:跟“广”相对
C: (lì)临:到 花团锦(cù):聚集高(miǎo):遥远 菜(qí):由土埂围成的一块排列整齐的田地。
D: 朗(rùn):滋润、润泽 粗(kuǎng):粗野静(mì):安静 淅淅(xī)沥沥:形容大风大雨
10、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课程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
B: 期末考试结束了,王瑞约了自己的小学同学,一行大约七、八个人到龙潭公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C: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作“有序有物”。“有序”就是要有条理,“有物”就是要有内容。
D: 是在大半夜起来看球赛?还是美美睡上一觉?相信很多人心中都会纠结过。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词,回答问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1 )“芳草无情”中的“芳草”指什么?

( 2 )本词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刘恕,字道原,筠州人。恕求书不远数百里,身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家素贫,无以给旨甘,一毫不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以衣袜及故茵褥,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悉封还之。 (节选自《宋史·刘恕传》,有删节)

【注释】①刘恕(1032~1078):《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②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③殆:大概,几乎。④万安山:又名玉泉山或大石山,在洛阳南侧,与中岳嵩山遥遥相对,沟壑深险,巍峨壮观。⑤宋次道知亳州:宋次道担任亳州知州。⑥馔(zhuàn):饮食,吃喝。⑦殊废:不要打扰。⑧无以给旨甘:没有办法自己供应美好的食物。⑨故茵辱,旧褥子。⑩颖:颖州,即今安徽阜阳市。

( 1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恕能言/其行事始终
B: 此非吾/所为来也
C: 尽/其书而去
D: 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
( 2 )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就 ________

②遗 ________

③信然 ________

( 3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

②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

( 4 )选文表现了刘恕的哪些特点?请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①在新冠病毒肆虐的严峻时刻,应该依靠怎样的精神力量,才能赢得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②面对疫情,只有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秉持必胜之心,才能为战胜危机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庄子·秋水》中说:“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所谓生死之间见英雄,往往就在突如其来的磨难面前,最能体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风骨气节。白发披袍,青年蒙面,废寝忘食,挥汗如雨,火神山医院十日而起,老院士团队千里驰援……一出出、一幕幕是何等振奋人心。凡此种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而生生不息的缘由,更是我们对新冠肺炎疫情拥有必胜之心的根本原因所在。

③生逢大疫本就是磨难,求生畏死自当是动物的本能,而责任之心则是超越死生之念的关键。自古以来,先贤以天下为己任,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中孕育出“家国一体”的情感,有“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的无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悲壮,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正如荀子所言:“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人,正因为有危难之时“平治天下,舍我其谁”的担当与责任感,才贵为乎人。

④灾难面前,想民众所想,急民众所急,这是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仁爱之心。本次疫情之中,除了医护人员无私无畏、各类民生保障部门人员恪尽职守以外,还可以看到不少普通人彼此关照、不求回报的感人画面,在困难时尽己所能拯救其他生命,这是广大民众仁爱之心的体现。孟子说:“君子以仁存心。”仁爱是历代先贤审视自身的基本素质要求,受党和国家

培养多年的党员干部,更应以此自律自强。当前,尤其是各地党员干部在落实中央相关政策时,要多站在群众立场角度看问题,做到以“人”为本和以“仁”为本,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活当中最紧迫的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上下一心、共克时艰。

⑤经过全国上下不懈的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诸多阶段性的胜利,然而谨慎之心仍不可缺。“为山九仞,功亏一簧。”孟子亦言:“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自全国各地逐步恢复生产生活,各地方政府不断推出相关政策来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后,社会经济逐步复苏。但是,湖北和武汉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仍容不得半分马虎,切不可因为阶段性成果而放松警惕。对境外输入病例和本土反弹病例,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避免产生侥幸和麻痹心理,做到对管辖范围内的疫情心中有数,不获全胜色不轻言成功。

⑥自古以来,华夏大地经历过各种磨难,但中华民族从未俯首沉沦。让我们
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团结一致,渡过难关。面对困难,中华儿女只会更加斗志昂扬,奋勇向前!

(选自袁媛《光明日报》2020年3月5日文章,有改动)

( 1 )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⑥段横线处用“从……获取……”的句式补写一句话。
( 2 )下列选项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重点要论述的是在突如其来的磨难面前,不仅要秉持必胜之心,还要能体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风骨气节。
B: 第④段特别强调各地党员干部要存仁爱之心,多站在群众的立场角度看待问题,这是保证凝聚人心战胜疫情的重要条件。
C: 第⑤段通过俗语和孟子的名言,从反面强调面对阶段性的胜利,仍然要高度警惕,谨慎小心,不然就会功亏一簧。
D: 全文运用众多中国古代圣贤诗文名句,启发读者感悟到中华民族历来不乏攻坚克难的精神,我们当今也要充满斗志去迎战困难。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起兴,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色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到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这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突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继续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货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突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年中国年度小小说》,略有删改)

( 1 )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
( 2 )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 3 )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微弱的月色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到一星半点的灯光。

②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 4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 5 )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了吗?”父亲没有回答。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有时感动于心的,是无声之言;有时充满力量的,是无声之举;有时难以忘却的,是无声之痛;有时余音袅袅的,是无言之歌……面对生活的喧嚣,你是否感受到无声胜有声的魅力?
请以“有时无声胜有声”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②不得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如果。只是梦”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