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湖南省宁远县冷水镇中心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为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一项。
( 1 )热( )
A: 真实的情意
B: 诚恳
C: 诚挚
D: 不真实的情意
( 2 )奇( )
A: 看
B: 观察
C: 景象
D: 对事物的看法
( 3 )杂( )
A: 多余无用的
B: 繁忙
C: 繁忙的事
D: 繁琐
2、下列关于《水浒传》的情节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施恩道:“只是小弟力薄艺疏,便敌他不过。”武松道:“我却不是说嘴,凭着我胸中本事,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唤作“玉环步,鸳鸯脚”……

②武松对四家邻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却才甚是惊吓了高邻。小人此一去,存亡未保,死活不知……”

③武松又见这两个公人与那两个提朴刀的挤眉弄眼,打些暗号……五个人行至浦边,一条阔板桥,一座牌楼,上有匾额,写着道“飞云浦”三字。

④武松右手持刀,左手叉开五指,抢入楼中……蒋门神急待挣扎时,武松早落一刀……张都监方才伸得脚动,被武松当时一刀……去白粉壁上大写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⑤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那武松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


A: ①⑤③②④
B: ①⑤③④②
C: ⑤②④③①
D: ⑤②①③④
3、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序正确的是( )

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夜阑人静,一片孤寂后的景况。

②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喜欢雪景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④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是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A: ①③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③①④②
D: ③①②④
4、

对下面句子修辞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对比、拟人
B: 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反复
C: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比喻
D: 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排比
5、下面情境中,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学校将于5月25日7:30在教室举行线上升旗仪式,班主任王老师让班长把这件事转达给本班其他同学,并要求大家在参加线上升旗仪式时穿校服,戴口罩。班长回到班上,对同学们说:


A: “同学们,我们将要举行线上升旗仪式。仪式很庄严,需要行注目礼,大家务必遵守纪律,穿好校服,戴好口罩,准时参加,不准迟到!”
B: “王老师让我告诉大家,我校将于5月25日7:30在教室举行线上升旗仪式,届时请大家穿好校服,戴好口罩,准时参加吧!”
C: “王老师让我告诉大家,我校将于5月25日7:30举行线上升旗仪式,请全班同学穿校服并戴口罩参加此次活动,不按要求做的同学将有‘好果子’吃!”
D: “王老师说,我校将于5月25日7:30举行线上升旗仪式,请同学们莅临参加,友情提示,同学们还需要穿好校服,戴好口罩哦!”
6、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谁“约定”的呢?

②有些话本不符合书面语的要求,不准确,也不规范,但由于说习惯了,改不过来,叫什么“约定俗成”。

③所以,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该规范化,能够规范化的,还是要尽量规范化。

④恐怕总是从少数人说错开始,一直不去纠正它,变成“俗成”的吧!

A: ③①②④
B: ②④①③
C: ②①④③
D: ①④②③
7、

下列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香山居士
B: 《岳阳楼记》﹣﹣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C: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词
D: 《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散文
8、下面句子的恰当译文是( )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A: 皇宫中和相府中,都是一个整体,奖赏好的惩罚坏的,不应有所不同。
B: 宫廷中的人和相府中的人,都是一个国家中的官员,提升、惩罚、表扬、批评,不应有所不同。
C: 宫廷和相府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奖惩功过,不应没有区别。
D: 皇宫和相府,都是国家整体的一部分,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一样。
9、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厄制 度假村 按部就班 死心塌地
B: 挑衅 金钢钻 因地制宜 融会贯通
C: 蔓延 通缉令 张惶失措 精兵简政
D: 狼籍 垃圾桶 挺而走险 相辅相成
10、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庆节期间,广场上摆满了一串红,真是花团锦簇
B: 在2016年4月中旬的云南万人捉鱼狂欢活动中,捉鱼大军浩浩荡荡涌人南垒河,顿时河岸上下人声鼎沸 , 人欢鱼跃。
C: 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D: 我登上雄伟壮丽的长城,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①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②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③飞。
【注释】①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春秋皆可种植的农作物。②篱落:篱笆。③蛱蝶:蝴蝶。

( 1 )诗中用梅子黄、 、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 2 )诗歌中侧面烘托是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从这一角度赏析“唯有蜻蜓蛱蝶飞”。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关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借指老人
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无助的境地
C: 此人一一为言所闻 具:全,部
D: 余人各复到其家 延:引领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A: 久 , 目似瞑,意暇甚。
B: 浙江潮,天下之伟观也。
C: 臣以王吏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D: 呼尔而与 , 行道之人弗受。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

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欧阳修《归田录》)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空巢

①下午,方敏回到了家。

②老家的院门紧锁。母亲用手机和方敏通话,说她和父亲还在集上,天黑才能回来:钥匙就放在老地方,让方敏自己开门进家。

③那存放钥匙的地方是厨房北墙上的一个小洞。墙洞口的红砖被摸得发油发暗。方敏从墙洞里摸到钥匙,打开院门。尽管是在冬天,她的汗毛还是不由得竖了起来——南屋的门楣上吊着一个比篮球小不了多少的马蜂窝。马蜂们简直欺人太甚,竟然胆大妄为地把巢筑在进进出出的门楣之上。

④方敏七岁时被马蜂蜇过,在左眉的上方。瞬间火烧火燎地痛,肿起了一个大疙瘩,一睁眼就能看到。父亲母亲轮番用指头挤,用耐、蒜、酒、万金油擦拭,七八天才消了肿,永久地留下了一个小小的月牙形的疤痕。从那以后,父亲最见不得的就是马蜂,看见了必然拍死。

⑤不知道父亲母亲怎么肯容忍这个蜂巢存在。趁着眼前的冬季,蜂巢是空的,方敏迅速拿起铁锹,把它捅下来,铲成了几瓣。她甚至跳起脚尖儿,用小刀把门楣上蜂巢的残骸一点一点地刮掉。不然,来年的春天,马蜂们还会寻过来,继续锲而不舍地筑上新巢。

⑥破碎的蜂巢无声无息地和一堆垃圾萎在一起。没想到,晚上父亲回来,一眼就看到了蜂巢的碎片.(A)父亲进门时的喜悦忽然淡了,远了,根本忽略了他跋山涉水回家省亲的女儿。方敏把给他和母亲买的礼物一样一样拿出来——虎骨酒、羊绒围巾、保暖内衣、棉袜,还有他爱吃的茯苓夹饼、金丝小枣,也没看见他的脸上再露出多少喜色。

⑦吃晚饭的时候,方敏对母亲说,钥匙不要总放在那个墙洞里,不安全。

⑧墙洞里放钥匙的习惯,是这一家人的小秘密。小时候,方敏傍晚放学,一旦家里没人,就会从墙洞里摸出钥匙开门,到厨房打开火,钢精锅里添三瓢半凉水放到炉子上,然后伏在院子的方凳上写作业。水开的时候,她会再向锅里撒三把玉米穆儿,用筷子搅和搅和,敞着锅滚粥。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方敏想:我离开家也有二十年了吧?父亲母亲竟然还将钥匙藏在原来的墙洞里。

⑨母亲说:“也不是非要放在那里,还不是担心你回来进不了家?”

⑩方敏说:“我一年也不见得回来一次嘛。”

⑪母亲却说:“我们可是做梦都在盼着你哪!”

⑫这时,父亲说话了,他说的却是蜂巢。他说:“蜂窝是味中药,小敏你怎么可以把它铲了去呢,我们老两口还指望它卖俩钱呢!”

⑬为了蜂巢而养马蜂?这理由可太荒诞了。方敏在心里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⑭父亲又说:“马蜂安个家可不容易。这个窝,它们做了差不多两个月。起初只有两三只蜂,后来渐渐地多了,就成了一个大家族。”.

⑮父亲还说:“马蜂其实很有灵性,你不惹它,它也不会轻易招惹你。你把它们的窝捅掉了,明年,它们也许就不来了。”

⑯母亲也接口说:“你不知道啊小敏,它们一家子进进出出的,要多热闹有多热闹。你小时候住家,家里不也是……

⑰一些儿时的光景纷飞而来。那时,一把粉红的牵牛花,几穗籽粒饱满的青麦,几枚橙黄的小香瓜,或者水嫩水嫩的玉米,曾经是父亲母亲每次从田里回来给方敏准备的欢喜。母亲说,方敏是老天爷赐给他们的欢喜,他们也要给方敏好多好多的欢喜。然后,他们扑打着粘在身上的草叶、土星儿,水洗脸洗手,扯亮厨房的灯。家在这个时候突然喧腾起来.

⑱父亲没有再说下去,方敏则使劲把头埋进碗里,方敏想:时光是一个贼,它不知不觉地把他们的女儿从身边偷走了,如今,父亲母亲早就改变了从田间给自己寻找礼物的习惯,他们只能为心爱的女儿藏好一把家门的钥匙,随时期待着她的归来。

⑲“晚年的父亲母亲,你们之所以能够容忍一群马蜂,也是在给寂寞和思念寻找寄托吗?”(B)一霎时,方敏的眼里噙满泪水。

(作者:吴培利。有删改)

( 1 )请以“马蜂窝”为线索,将文章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方敏看见马蜂窝,①________→方敏捅掉马蜂窝,父亲不高兴→②________方敏愧疚,③________。

( 2 )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自选角度,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做批注。

(A)父亲进门时的喜悦忽然淡了,远了,根本忽略了他跋山涉水回家省亲的女儿。

(B)一霎时,方敏的眼里噙满泪水。

( 3 )本文标题“空巢”意蕴颇丰,请谈谈你的理解。
( 4 )文中多次使用插叙,这样写有何好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中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⑦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⑧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⑨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⑩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 1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⑤段主要运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介绍苏州园林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B: 结尾作者说“不再多写了”,目的是使文章留有余地,使人不禁回味和思考,也想亲自到苏州园林观赏一番,领略其中的美景。
C: 本文在使用概括句说明对象特点时,用语简短、精准。如以“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概括苏州园林花墙和廊子的设计,一下子就抓住了园林空间营造中“适当隔断,增加空间层次”的技法,表述既准确且富有意味。
D: 从逻辑上看,课文是按照由总到分,由次到主,从整体概说到具体分说的顺序来安排的。
( 2 )苏州园林花墙和廊子的设置,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的还具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下面诗词名句中,哪项不可以用来表现这种效果。
A: 转朱阔,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B: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C: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守后禅院》)
D: 青山缤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王安石《江上》)
( 3 )上文大部分段落的首句是对该段内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当一阵风吹散了你的头发时,当一团雾挡住了你的视线时,当一场雨打乱了你的步伐时……不管天气怎样,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请以“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给不了你的幸福、”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