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微信业务收费的谣言不再传播,腾讯已经明确做出了表态。 删去“防止”或者“不”。 B: 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删去“随着”或者“使”。 C: 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会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 “考生”前加“如果”。 D: 经过班委会通过并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张一同学是我们学校的优秀学生。 将“通过并讨论”改为“讨论并通过”。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防止地球环境不恶化,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合理开发并利用自然资源。B: 在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大家感触很多。 C: 许多孩子在家中只会接受爱,不会感受爱,更不会付出爱,这样的家庭教育是缺憾的。 D: 被挫折历练后的人总是更顽强、更成熟,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3、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A: 做任何事情都要按一定的步骤循序渐进 , 否则会让自己陷入效率低下的忙碌中。 B: 毕业晚会即将举行,一向热衷集体活动的明明同学上蹿下跳 , 做着各种准备工作。 C: 在间浮光掠影 , 在名篇佳作中流连忘返,都能让我们领悟美的真谛。 D: 如果不想迷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就必须择善而从 , 在真理的引领下前行。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的话实在离谱,令我们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B: 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老先生触景生情 , 禁不住流下了伤感的泪水。 C: 一提到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邻居张大妈就夸夸其谈 , 充满了自豪感。 D: 他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人,尽管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去劝导他,但是都没有效果。 |
5、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滞笨 泛滥 笑咪咪 可歌可泣 叹为观止 B: 繁琐 嗥鸣 孺子牛 不加思索 低眉顺眼 C: 镶嵌 提练 杀手锏 情有可原 迫不急待 D: 疮疤 惶恐 揩桌子 莫名其妙 首屈一指 |
6、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而且叙述方法自由活泼。(“之所以”和“的原因”去掉其中之一。) B: 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依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将“依赖”改为“依靠”。) C: 望着白云缭绕的香炉峰和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去掉“使”,并将“游览者”,移到“无不”之前。) D: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不能缺乏的,一是自信心不足,二是学习方法不当。(删除“不足”与“不当”) |
7、 |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B: “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C: 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 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
8、 |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B: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 C: 《陋室铭》—————柳宗元—唐朝 D: 《绿》———————朱自清—现代 |
9、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颗小桃树》的作者是贾平凹,文中叙述小桃树的身世,同时暗写了作者自己的经历。 B: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这是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C: 《老王》的作者杨绛,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唐吉诃德》等。 D: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 |
10、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B: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步进入中小学课堂。 C: 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考试时又没有按照要求仔细审题,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D: 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 |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1 )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以“狂”为词眼,“狂”奠定了全篇高昂激越的基调。 B: 词的上阕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是粗犷豪放;词的下阕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是委婉纤柔。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作者以冯唐自比,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D: 该词风格豪放雄壮,意境浑厚,运用典故,抒写豪情壮志。 ( 2 )词的下阕画线句描绘一个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人或得玉,献诸①子罕。子罕②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③也。”子罕置诸其里④,使玉人为之琢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节选自《左传·襄公十五年》) 【注】①诸(zhū):相当于“之于”。②子罕:人名。③请死:请求免于死。④里:乡里。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宋人或得玉/悠然自得 B: 故敢献之/温故知新 C: 不若人有其宝/未若柳絮因风起 D: 富而后使复其所/将复何及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我 以 不 贪 为 宝 尔 以 玉 为 宝 若 以 与 我 皆 丧 宝 也 ( 3 )结合文段,说说子罕为什么不接受宋人献玉。 |
玉白菜
李世营
①杨石头南山采石,采了半辈子,偶得一彩石,青白相间,纯净天然,状若白菜,稍经打磨便光泽鲜亮。杨石头携带回家,视若珍宝,闲暇时常拿出把玩,取名“玉白菜”。
②有一日,杨石头老伴身体不舒服,到县城医院检查,医生说心脏异常,必须做一个大手术。手术费和医药费算下来要好几万,这可愁坏了杨石头。儿女们都在外地打拼,杨石头不想给他们添麻烦,就惦记起自己的“玉白菜”来。
③杨石头带上“玉白菜”,找到县城石头坊的老板赵德茂,请他估个价。杨石头和赵德茂并不陌生,两人早年曾一起在南山采石场当石匠。后来杨石头听说赵德茂结识了不少大人物,承包南山采石场发了财,生意越做越大,从当地扩展到周边几个县。
④赵德茂托起“玉白菜”,先是一惊,接着微微一笑,看了两眼就随手撂在桌子上。“老杨,亏你干了半辈子采石匠,这能算上品奇石?看在我们往日的情分上,你在难处急用钱,我给你顶码价,五千。”
⑤杨石头的脸,立马羞成柿子红。他带着“玉白菜”悻悻返回医院,医生却给他一个好消息。杨石头老伴的病情,经省城来的专家复诊,已确认并不需要做手术,采用普通治疗手段就能痊愈。经过这场风波,老伴虽然没事,杨石头却有了心结。此后,那个“玉白菜”,他再没侍弄过。
⑥没想到两个月后,赵德茂竟主动上门,还带来两瓶三十年的陈酿,一句一个“杨哥”,直喊得杨石头脑袋发蒙。
⑦赵德茂问起“玉白菜”,说上次没看仔细,还想再过过眼。拿到“玉白菜”,赵德茂掏出放大镜,从色泽到纹理仔细端详了好久。“杨哥,这石头虽不是绝佳上品,但也是个好看的玩意儿,成色不错。而且‘玉白菜’,就是‘遇百财’,招财纳宝寓意好啊!我想买来送给一位新交的朋友,他名字里正好有个‘玉’字。五万,怎么样?”
⑧杨石头拿过“玉白菜”,沉吟不语。赵德茂有点急了:“价格你还可以抬,但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可一定得卖给我!”
⑨突然,杨石头的手机响了。接通电话,他先是三个“哦”,接着是三个“好”。挂了电话,杨石头拿出旱烟袋,燃上一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分钟。“怎么样啊,兄弟?”迎着赵德茂乞求的眼神,杨石头像是下定了决心。他磕磕烟灰,把旱烟袋往腰间一别,说:“上品也好,普通石头也罢,我决定不卖了。”
⑩赵德茂失望而去。
⑪三天后,杨石头独自一人带着“玉白菜”坐车去了县城,费了一番周折,找到县长的办公室。县长开了门,一见杨石头,又惊又喜地说:“爹,您咋来了?”
⑫杨石头不言语,大步进屋,取出“玉白菜”,双手捧着放到办公桌上。屋里沙发上坐着的赵德茂,脸色霎时变得通红,他偷偷瞄了一眼放在脚边的袋子,里面是一份没来得及送出的厚礼。
⑬原来三天前杨石头接的那通电话,就是小儿子杨玉洁打来的。儿子被组织上安排到家乡任职,特地打电话向父亲报告喜讯。
⑭窗外一抹阳光洒进屋子,照得“玉白菜”熠熠生辉。如今的“玉白菜”,上面比三天前多了两行醒目小字:清白坚贞,两袖清风。那字迹,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杨石头刻碑常用的魏碑体。
⑮“儿子,得守住这八个字啊。”抽着旱烟的杨石头心里默默念叨着,笼在头上的那一片旱烟雾,久久不散。
(选自《2017年微型小说年选》,有改动)
( 1 )请根据小说主要情节填空。杨石头偶得彩石并取名“玉白菜”;________;杨石头拒绝赵德茂高价购买“玉白菜”;________。
( 2 )结合语境,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①赵德茂托起“玉白菜”,先是一惊 , 接着微微一笑 , 看了两眼就随手撂在桌子上。(句中划线词有什么作用?)
②挂了电话,杨石头拿出旱烟袋,燃上一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分钟。(这个句子写出了杨石头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 3 )第③段中写“赵德茂结识了不少大人物”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阅读下面一篇文学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家里养着月亮
姜仲华
①正在专心上网,突然屏幕漆黑,我陷入无边的黑暗。阳台上传来小女儿的尖叫。停电了。别的楼上都黑洞洞的。我慢慢摸索着找打火机,心想,好好的怎么就停电呢?真烦人!
②忽听女儿惊喜地喊:“爸爸,快来!”
③我借着外面淡淡的天光走到阳台,问:“怎么啦?”她指指地面,有一个清晰的影子。停电了怎么有影子呢?
④我才发现阳台比屋里亮得多,而外头没有灯。疑惑地找,最后,发现天空有一盏极大的灯,明月浩浩地把万里清辉泼向大地,无声无息,气势磅礴而写意,色彩华丽而奢侈。我被这充满神迹的月光镇住了。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缎那样柔滑而有质感,使我想伸手触摸。星星只三五个,随意地散落在夜空,相隔很远,似乎在说着我听不到的神秘对话。月亮玉一样白,灿灿地发出光辉,那光辉又有一种恬静、幽雅、亲切,明亮而不刺眼,使我可以正视。我的心慢慢沉静,沉静,融化在月光里,心底渐渐有一种柔软、润湿的东西漫上来。蓦然想起好久没看到月亮了,多久了?记不起。
⑤我喃喃自语:久违了,月亮!生活在城市,不知何时忘记了月亮。要不是停电,谁知道月亮正在天上呢?月光下,女儿像罩了一层轻纱一样朦朦胧胧,光与影十分和谐,如童话里的小天使。我蹲下身抱抱她,女儿喊了声“爸爸”,便不说话了。妻子过来,看看我们,抬头看看月亮,大家很默契地不说话。
⑥忽然,女儿说:“爸爸,咱家养着月亮呢!”“嗯?”“咱家养着月亮!”女儿拉拉我的手,“爸爸,看!”
⑦她指着窗下的鱼缸,果然,水面浮着一枚小小月儿,酥酥地颤。鱼儿吐的泡泡在月影里绽开一朵朵金色小花,不断长大的花儿,织成一张金光潋滟的网。
⑧女儿拍拍小手,说:“爸爸,这月亮是咱家养的吗?”“是,是。”我有些激动。家里养着月亮,这是一句浑然天成的诗啊。
⑨家里养着月亮,我是月亮的主人吗?蓦地想起苏轼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话说得真对。意识到自己可以养月亮,做月亮的主人,使我有了一种憬悟。月亮在我们家里养着,是一笔无法计算的财富,使我知道自己生命的背景除了单位、小城,还有天上明月,浩瀚夜空;我生活的内容除了衣食住行、工作家庭,还有仰望明月,静对星空。是的,我的生活还该有这些内容,我还能做春风、夏花、秋雨、冬雪的主人,可以捡一片落叶收藏秋色,可以抬手扯一朵白云装点心情,可以烹一盏晚霞细品,就像今夜,我静静地温一壶月光轻斟浅酌。月光照着我,我却没有看到月光,实在愧对造化。这盎然的天趣,怎么被孩子发现而大人不知道?是大人只看到眼前的东西了吧。孩子的眼光有时更接近本质。我们三人在月光里静默着。一会儿,女儿双手伸进鱼缸,小心掬起一捧水,欣喜地说:“我捧起月亮啦!”月亮在她手心,鱼缸里依旧有月亮。叮叮咚咚,她手里的月亮落在水面,溅起一颗颗金色的水珠,每个水珠里都闪烁着一枚月亮。
⑩我们在月光下无所事事地闲玩,心里飘逸着一种清淡的趣味,有时抬头看看月亮,月亮也有笑意;有时低头看家里养的月亮,月光荡漾,荡到心里。
⑪睡觉了,女儿盖好被子,又舍不得鱼缸里的月亮,跑去看了一会儿,回来悄悄地说:爸爸,月亮养得好好的,和鱼儿逗着玩儿呢!我对她说:我们家养着月亮,发财啦!
⑫明月自照人,把天上的美无偿地给我们,我们缺的是养月亮的情怀。如果有这样的情怀,平凡岁月,寻常巷陌,也是花香满径。这样想着,我均匀地呼吸着,静静地睡去。
( 1 )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鱼缸养月亮→________
( 2 )阅读第④段,品味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⑫段中“我们缺的是养月亮的情怀”这句话的含义。( 4 )请结合文中“我”的女儿表现,说说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补上恰当的词语(如真诚、感恩、珍惜、宽容……);②中心明确,条理清晰,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