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学而时习之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 或置酒而招之 D: 执策而临之 |
2、 | 古诗词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B: 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 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 “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
3、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B: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故事都选自经典小说《三国演义》。 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指“泰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 D: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
4、 | 选出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 ) 这一次来到黄山北海,早晨天还没有亮,就有人跑着、吵着去看日出。我一骨碌爬起来,在凌晨的薄暗中摸索着爬上曙光亭,那里已经是黑鸦鸦的一团人。我挤在后面,同大家一样向着东方翘首仰望。天是晴的。但在东方的日出处,却有一线烟云。 (摘自季羡林《登黄山记》) ①一转眼间,它就涌了出来,顶端是深紫色,中间一段深红,下端一大段深黄。 ②然而立刻就霞光万道,白云为霞光所照,成了金色,宛如万朵金莲飘悬空中。 ③最初只显得比别处稍亮一点而已。 ④须臾,彩云渐红,朝日露出了月牙似的一点。 A: ①④③②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②①③ |
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 B: 前不久,“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品的魅力。 C: 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青岛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 D: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
6、 |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经注》是我国地理名著,记载了一千多条河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 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C: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属于新闻评论。 D: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最大的特点是生动、有趣。 |
7、 |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坍塌 不屑置辩 无精打采 歇斯底里 B: 荣膺 芒刺在背 影影绰绰 断壁残垣 C: 撒泄 一声呼哨 连珠脆骂 莺啼燕啭 D: 黏汗 咬文嚼字 牛嘴裂开 枯躁乏味 |
8、 | 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辱没(mò) 呓语(yì) 锐不可当(dǎng) B: 泄气(xiè) 悄然(qiāo) 惨绝人寰(huán) C: 杀戮(1ù) 翘首(qiào) 屏息敛声(bǐng) D: 遁形(dùn) 镌刻(juān) 眼花缭乱(1iáo) |
9、 | 《昆虫记》中蟹蛛爱吃( ) B: 蝎子 C: 蝴蝶 |
10、 |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B: 疟疾 (nüè) 洗濯 (zhuó ) 愧怍(zuò) 文绉绉(zhōu) C: 吊唁(yàn) 荒谬(miào ) 接济(jì) 颤巍巍(chàn) D: 差(chāi )使 滞笨(chì) 伛背(yǔ) 骇人听闻(hè)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1 )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请简要分析。( 2 )词的下片运用的两个典故“遣冯唐”、“射天狼”,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1 )解释词语。①广才________ ②将复何及________ ( 2 )翻译句子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 3 )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4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
名人墙
王伟华
哥已经来弟家三天了。
哥终于支支吾吾,把自己的来意讲明了。
弟是将军,是小清河村里走出去的最能的人,也是乡里有名、县里挂号的人。哥是小清河村村支书,早已退了很多年了。退了的哥偏偏不肯安生,喜欢乱操心,家乡的雨季眼看就要来了,小清河就要变成黄水河。河上无桥,村民出行,村里的孩子们来来上学又成了问题。哥在新任村支书面前夸下海口,他去省城找他家老三,一定要把修桥的钱给化来。
哥,不是兄弟我不念乡情,我确实有我的难处。家大业大是不差,可向我伸手的地方也多啊……你也这么大年纪了,回去好好跟嫂子过日子吧,折腾啥呢?你一手能翻了咱那穷窝儿的天么?
弟满脸真诚,说得哥红着脸低了头。
哥走了……
哥没再向弟开过一次口,回家他闷闷地跟新任村支书说:老三有难处,咱不能难为他。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桥,咱自己修吧。
哥带头把自己存的那点儿养老钱全拿出来,又挨家挨户去动员:再苦不能苦孩子啊。那些心下犹豫的村民也就不再好说什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小清河上人欢马叫,热腾腾地忙活起来。没有谁号召,顺其自然,哥成了建桥的大总管,从桥体设计到材料的置备,他都一手操管。七十多岁的老头儿了,驮着背,顶着一头白发,在人声喧嚣的工地上,指挥人,指挥车。有爱开玩笑的年轻人从“嗵嗵嗵”的马达声里冲他大喊:大爷,我看您有大将军的风度。
工地上噪音太大,哥听不清,但从对方脸上的表情明白些什么。他咧开嘴,笑得憨,也笑得欢,露出黑黑的空牙洞来,额前的一缕白头发在风里一下一下地翻。
桥修成,一座漂亮又结实的双孔石拱桥,青石桥体,白沙路面,神气地横跨在小清河上,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村民们到河对岸去种田,不再用肩挑手提,三轮机动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孩子们上学不再用大人护送,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就过了河。村里再没有牲畜掉下河淹死这些让人烦恼的事儿了。
修了一座桥,把哥累得不轻。原来就身体不大好的人,身体越发弱下去。他要拄着拐棍才能从家走到桥上看看。夕光晚照中,村里上空的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牛羊归圈,孩子放学村民扛着工具慢悠悠回家。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大爷好啊。
大爷爷好。
……
每一个过路的人,看到桥头上伫立着的哥,都会恭恭敬敬向哥打声招呼。
哥回应着,脸上的笑意久久不去。
哥给弟打电话,说小清河上有桥了,小车可以一直开到家门口。哥想弟了,年纪越大,越是牵念。弟却总是那么忙,今天出差,明天开会,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
哥便不再说什么,叮嘱几句,挂电话。
弟回来时,哥已经缠绵病榻多日。弟不是专程回来看哥的,是回来参加县里的一个活动。县里要树一面名人墙,把全县在全国各地的显要都召集回来,给他们立传扬名,也是对县里的一项宣传。
弟说,这是县里的大事,自己再怎么忙也要回来啊。
是,是该回来。人不能忘本。哥拉着弟的手亲不够。
呵,你以为他们白请我回来啊,每个人都要带着货回来。一个名字刻上去,二十万。弟还是那气度,当将军当惯了,说起话来。
二十万?二十万啊……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二十万,我们乡下人几家一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够二十万。我们修桥才花了四万多……
花二十万,就为把名字刻到石头里,哥到死也没想明白弟这算的是哪门子账。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改动)
( 1 )根据文意,用简洁担当语言补充故事情节。哥找第筹资修桥,弟①________→哥②________,桥修成→哥牵念弟打电话,弟借口忙未归→弟③________,哥至死不理解弟的心思。
( 2 )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 3 )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列语句。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
( 4 )如果让你选择,你认为哥弟中谁的名字更应该刻在名人墙上?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 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选自《百科知识》2015.03A,有删改)
( 1 )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 2 )文章第④段画线部分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3 )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作用。(选其一作答)①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
②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 4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卡尔说,他在翻阅网页时,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注意力就开始漂移,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把大脑拽回去。请从下面两个文体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以“开在心中的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长才干的时候,他们的成长需要关心爱护,需要教育引导,需要批评鼓励,需要宽松净化的环境,需要……
请以“我们年少,我们需要”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字数在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