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溧阳市外国语学校初中部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宋代文学家,我们学习了他的《送东阳马生序》。
B: 《桃花源记》和五言古诗《饮酒》的作者都是陶渊明,他是东晋时期人。
C: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20篇。
D: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B: 她狠命地咬着自己的嘴唇,也竭力克制着因过于激动而引起的战栗。
C: 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D: 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而不按客观的规律,就会适得其反
3、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正确的是( )
A: 《散步》一文采用小词大用的手法,借“散步”这件小事来表现“尊老爱幼”这一重大主题。
B: 朱自清在《春》这篇散文中调动多种感观,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为我们描绘了多幅生动美妙的图画,抒发了作者对春的喜爱、赞美之情。
C: 《秋天的怀念》中对母亲多次提到带“我”去看花,是希望儿子能看到自然界的美,借此来忘掉自己的病痛与不幸。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按空间转换的顺序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我”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里的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疫情缓解之后,他走出家门,看到满山青翠的草木和悦耳的鸟鸣,感到身心舒畅。
B: 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
C: 学校开设了网络课堂,同学们认识到充分自觉自律和诚信的重要性。
D: 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
5、下面句子中,朗读重音和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
B: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C: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D: 因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6、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明说他的爸爸今年正好到了不惑之年,那么再过十年,就到耳顺之年了。
B: 小华今年正好12岁,他的哥哥比他大四岁,因此,他的哥哥应该属兔。
C: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
D: 小明按照传统节日的时间排序,依次抄写下了四句诗:“春城无处不飞 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7、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quān)定 (cān)和 莽莽榛(zhēn)
B: 澄(cè) 缥(miǎo) (hài)人听闻
C: (ào)秘 拼(zóu) 搓(liǎn)
D: (nì)笑 憔(cuì) (qī)斜
8、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感(kǎi) 铁(qiāo) 目结舌(chēng) 叱风云(chà)
B: 痛(zhì) 首(qǐ) 鳞次比(zhì) 相形见(zhuō)
C: 荣(yīng) 慰(jiè) 然而止(jiá) 丢三四(là)
D: 息(pǐng) 黄(yùn) 吹毛求(cī) 而不舍(qiè)
9、

下面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望(kuì) 行(zǎn) 气(òu) 噪(ɡuō)
B: 怒(chēn) 朱(shā) 地(nèn) 干(xì)
C: 当(ɡòu) 下(piē) 怨(chànɡ) 计(jiǎo)
D: 的(wù) 尴(ɡà) 辩(chénɡ) 刀(pō)
10、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感(kǎi) 骨(hái) 忍俊不(jīn)
B: 狼(jí) 庇(yīn) 人迹至(hǎn)
C: 取(jí) 峰(lán) 即物起(xìng)
D: 黄(yùn) 奋(kàng) 气冲牛(dòu)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我看》,完成下列小题。

我看

穆旦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睛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 1 )补充完整第三节的诗句。
( 2 )第二、五节里分别含有一个错别字的词,他们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
( 3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B: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C: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D: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 4 )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

②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

( 5 )下列对诗歌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我看》这首诗主要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辨性理解。
B: 《我看》的前两节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春日夕阳落照图。
C: 《我看》的第三节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D: 本诗的最后一节,“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出诗人要如鸟、如云、如树一样活得自由自在的愿望。但也流露出诗人淡淡的忧伤。
( 6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诗中第一,二节描绘了哪三幅图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②诗歌第四节是向远古的哲人致敬,但是他们的咏叹再怎么伟大,在大自然面前仍然是一缕静流,你会想起孔子的哪两句感叹?

③结合全诗分析诗中的“你”指的是谁。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注)①原:原国 ②卫:卫国

( 1 )解释文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①遂与大夫十日________②遂罢兵而去________

( 2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攻原得卫者,信也。

( 3 )如何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时间去哪儿了

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②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③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④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⑤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老年长的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觉得这是1分钟的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⑥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⑦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1/5);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1/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底4期B,有删改)

( 1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
A: 时间顺序
B: 逻辑顺序
C: 空间顺序
D: 总分顺序
( 2 )对文中第⑦段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例子 打比方
B: 举例子 列数字
C: 列数字 分类别
D: 打比方 作诠释
( 3 )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不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B: 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的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
C: 7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
D: 7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 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感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B: 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路还是接触新生活中的新鲜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
C: 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逐渐进入“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
D: 过去的一年与人的年龄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正比:年龄越大,过去的一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反之,所占的比重越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

①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

②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

③科学家研究认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影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超常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远离消极的人吧!否则,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梦想,使你渐渐颓废,变得平庸。

④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性格决定命运。有怎样的性格,就有怎样的人生。

⑤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幸运:上学时遇到好老师,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父、好老板,成家遇到一个好伴侣。有时他们一个甜美的笑容,一句温馨的问候,就能使你的人生与众不同,光彩照人。

⑥生活中最不幸的是:由于你身边缺乏积极进取的人,缺少远见卓识的人,使你的人生变得平平庸庸,黯然失色。

⑦有句话说得好,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古有“孟母三迁”,足以说明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雄鹰在鸡窝里长大,就会失去飞翔的本领,怎能搏击长空,翱翔蓝天;野狼在羊群里成长,也会“爱上羊”而丧失狼性,怎能叱咤风云,驰骋大地。

⑧原本你很优秀,由于周围那些消极的人影响了你,使你缺乏向上的压力,丧失前进的动力,而变得俗不可耐,如此平庸。不是有这样的观念吗?“大多数人带着未演奏完的乐曲走进了坟墓。”

如果你想像雄鹰一样翱翔天空,那你就要和群鹰一起飞翔,而不要与燕雀为伍;如果你想像野狼一样驰骋大地,那你就要和狼群一起奔跑,而不能与鹿羊同行。正所谓“画眉麻雀不同嗓,金鸡乌鸦不同窝”。这也许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和耳濡目染的作用。如果你想聪明,那你就要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才会更加睿智;如果你想优秀,那你就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会出类拔萃。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之所以会出现一个宿舍都考上研究生,同一班级能考上多个名校生,大概就是这方面的原因吧!

⑩读好书、交高人乃人生两大幸事。一个人身价的高低是由他周围的朋友决定的。朋友越多,意味着你的价值越高,对你的事业帮助越大。朋友是你一生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因为朋友的相助和激励,你才会战无不胜,一往无前。人生的奥妙之处就在于与人相处,携手同行。生活的美好之处则在于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⑪人生就是这样。想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就得聪明;想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就得优秀。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长处,你就会成为聪明人;善于把握人生机遇,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机遇,你就会成为优秀者。对他人的成功像对待自己的成功一样充满热情。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借人之智,成就自己,此乃成功之道。

⑫和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爱情如此,婚姻也如此;家庭如此,事业也如此。

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1 )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 2 )文章第⑤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 3 )文中第⑨段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 4 )文章结尾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赞同这句话吗?请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温暖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温暖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温暖是游子远行前母亲的叮咛;温暖是车上给老人让座的爱心;温暖是雨天老师送学生回家的那把伞;温暖是孩子对病重母亲的照顾……温暖是相互的,只要你送给别人温暖,别人也会送给你温暖。请以“温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行拟题目。②要写真实的内容,抒发真实的感受。③6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繁华落尽花落执何手〓”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