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日做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 B: 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C: 本赛季欧冠决赛北京时间6月4日凌晨在加的夫展开角逐,皇家马德里以4比1的比分完胜尤文图斯,再度捧起了象征欧洲俱乐部冠军荣誉的圣伯莱德杯。 D: 《中国诗词大会》通过选手的激烈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唤起了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使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魅力。 |
2、 | 下面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迸溅(bìng) 颤抖(chàn) 挑逗(tiǎo) 盘虬卧龙(qiú) B: 忏悔(chàn) 沉淀(diàn) 懊丧(sāng) 仙露琼浆(qióng) C: 恍然(huǎng) 赤裸(luǒ) 瀑布(pù) 忍俊不禁(jīn) D: 绽开(zhàn) 伶仃(líng) 刹那(shà) 灼灼其华(zhuó)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这个领域苦心孤诣地钻研。 B: 城市绿化既要因地制宜 , 又要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C: 他对老师无言的微笑、默默的关怀、无微不至的照顾一直耿耿于怀。 D: 他看对方的神态,全然没有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的味道。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学习上,只要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就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B: 舞台上,各个演员都使出了自家的浑身解数和本领,来博取观众的喝彩。 C: 科学研究是没有界线的,因此各学科的所谓“经典理论”都不应该成为“禁区”。 D: 春天来了,太子湾公园的花次第开放,带来了春的绚烂与生机,成为西子湖畔最亮丽的美景。 |
5、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缓缓的,路面染上旭辉。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她们戴着斗笠,包着手臂,是树的亲戚。B: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力量! C: 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D: 这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否则我今天仍然会在故乡种地(如果我能活着的话),这当然算是一件好事。 |
6、 | 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哥哥姐姐时称为“家兄”.“家姐”,那么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 ) A: 家弟.家妹 B: 舍弟.舍妹 C: 息弟.息妹 D: 堂弟.弟妹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珊珊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 B: 我深深闭了柴门,贮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 C: 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 D: 那一夜,在几百公里外都能感到飞船穿过地层时传到大地上的微微振动。 |
8、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你应邀参加朋友的聚会,因故迟到,你抱歉地说:“不好意思,让您恭候了。” B: “小伙子,你知道人民广场怎么走吗?”小张热情地说:“路不远,我带您过去吧。” C: 在公交车上,有人不小心踩了小雷的脚,他生气地说:“谁踩了我的脚,赶紧道歉!” D: 小华对我说:“你进步很大嘛。”我得意地说:“那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嘛。”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 B: 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C: 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 D: 据统计,2017年一季度,国内汽油行业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大约12.7%左右。 |
10、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回忆性散文。本书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B: 《童年》中的阿廖沙是个善于观察、非常敏感的孩子。在外祖父家里,他饱受欺凌;但在外祖母的细心呵护和许多善良正直的人影响下,他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C: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是以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 D: 《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它主要讲述尼摩船长为了实现自己的发财梦想,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探险、寻找沉船宝藏的故事。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话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
阅读下列古文,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桃花源记(节选)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①缘溪行 缘:________ ②渔人甚异之 异:________ ③欲穷其林 穷:________ ④屋舍俨然 俨然: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3 )文章第①段描写桃花林之美有何作用?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多能鄙事
王开林
①在明代头号智者刘伯温名下,居然挂靠着一部常识大典——《多能鄙事》,举凡饮食、器用、方药、农圃、牧养、阴阳、占卜之法无不俱载,是当时家家必备的工具书。
②“多能鄙事”源自《论语·子罕》。太宰好奇地问子贡:“你们的先生是圣人吧?为何这样多才多艺?”子贡告诉对方:“天意要玉成我们的先生为圣人,就赐予他一些非凡的能力。”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以为然,他的标准答案才叫靠谱:“我年轻时身份低下,所以会干不少粗活儿。”“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强调自己的能力源自于小时候的底层历练,这种诚实非常可贵。
③古代的大智者多半出身贫贱,粗活儿干得好,细活儿才干得成。傅说修筑过城墙,吕望贩卖过笊篱,百里奚养过牛,诸葛亮耕过地。顶级文豪苏东坡也酿过糯米桂花酒,以独家烹饪法做出美味可口的红烧猪肉。干粗活儿,并不是可羞可愧的事情,恰恰是他们生命中一段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这说明,大智者的悟性也须接足地气才行。
④要了解魏晋名士的绝版风流,就不可不读《世说新语》。在“简傲”类中,描绘嵇康的笔墨尤其传神:嵇康在大树下与好友向秀打铁,贵公子钟会专程来拜访他,他却视而不见,良久不交一语。钟会遭到冷遇,不免感到尴尬,既然搭讪不成,只好溜之大吉。可钟会刚转身,嵇康就用冷冰冰的语气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也很机智,口才一流,原版录音是:“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嵇康弹琴时,“手挥五弦,目送飞鸿”,固然超逸非凡,但他打铁时,傲睨左右,旁若无人,精气神十足。鼓炉甚乐,打铁亦欢,嵇康这是在做鄙事?简直是在干绝活儿,人格的魅力如火星般迸射。
⑤几年前,有位大学生听完讲座,递来纸笔,请我给他写上一句话,我略微沉吟,给他题写了八个字:“多能鄙事,不拘小节。”他对前四个字心存疑惑,请我讲解一下。我说:“鄙事就是那些粗活儿,并没有任何贬义,比如各种各样的庄稼活儿、修理活儿、木工活儿、家务活儿都算。一个人干些粗活儿,从中有所体悟,同样能够获得真知。”为了佐证我的观点,我还给他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年,我陪一位朋友去念楼拜访钟叔河先生,听他谈文论道的时间还不如听他侃当年拖板车和做木工活儿的时间多。他告诉我们,家里的书柜、书桌都是他亲手打造的。意犹未尽,钟先生还要我们用手触摸那些旧家具,“几多平整!几多硬扎!几多牢靠!”,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他一直妥善保存着那套自制的精美绝伦的木工模具,视之为镇宅之宝。听我讲完故事,那位大学生恍然明白,多能鄙事并非不务正业,恰恰是对正业的侧方位滋润。(选自《青年文摘》)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 1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________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________
( 2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 5 )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令人肃然起敬。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常常只说不做,或者说一套做一套,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写作: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不一定鲜花满地,也许会有学业上的困惑,生活中的失意,情感上的烦恼……它们就像横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道坎,需要我们去跨越。
请以“迈过那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