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揭西县棉湖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菡(dàn) 时(shà) 安(shì) 为一谈(hŭn)
B: 惭(kuì) 应(hè) 凑(pīng) 疲倦不(kān)
C: 镜(léng) 搓(liăn) 恨(huĭ) 油然而(shēng)
D: 告(dăo) 蔽(yīn) 赏(jiàn) 人声沸(dĭng)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要求不得在娱乐访谈、娱乐新闻等节目中宣传炒作明星子女。
B: 在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里,让大家领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为政之道、修身之方。
C: 神州十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19日凌晨约3点半左右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
D: 重修后的石鼓书院按照“修旧如旧”,恢复了中国古书院讲学、藏书、祭祀的功能。
3、下列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B: 毕业联欢会过后,小雅那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C: 据不完全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D: 港珠澳大桥成功通车的原因,都是广大劳动者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结果。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多读多写,至今仍不失为好的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
B: 那些制造抢盐风波的人,难道不应该不受到责备吗?
C: 临近毕业,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地提高。
D: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曲靖市总人口为5855055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人口增长了7.12%,文盲率由16.2%下降为7.31%。
5、下面对《雁门太守行》一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 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 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 “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6、最能体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诗篇或诗集是( )
A: 胡适的《尝试集》
B: 周作人的《小河》
C: 郭沫若的《女神》
D: 朱自清的《毁灭》
7、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周梅森用“人民的名义”为篇名,代表了两种含义:一是人民必须是为政者的坚实信仰,二是少数人以“人民”为伪饰,谋取私利,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
B: 金承志先生创作了诸如《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感觉身体被掏空》《春节自救指南》等合唱作品,内容贴近当下生活,形式新颖别致,引起了广泛共鸣。
C: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D: 近来,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共享设施该如何配置?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呢?
8、

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铭”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B: 《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山坡羊,曲牌名。
C: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 《河中石兽》选自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9、

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浅紫
B: 抚摸
C: 遮住
D: 遗撼
10、

选择下列加横线词使用恰当的一项( )

A: 当福楼拜激情演说完之后,左拉就抑扬顿挫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B: 外郎中学的教室整洁,明亮,广袤无垠
C: 很多人都想一睹托尔斯泰的风采,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D: 星期天,我在解放碑看到一个满脸污垢、头发蓬乱的乞丐,他真是器宇轩昂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 “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成守边关将士的思乡之情。
D: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 2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是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月色入 足不出 千家万
B: 然起行 欢鼓舞 喜若狂
C: 竹柏影 遮天地 气山河
D: 欣然起 千里之各业
(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欣赏月亮的人,于是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理解:月色如此美好,怎能没有知己好友一起欣赏?苏轼便想起了好友张怀民,立刻动身前往承天寺。
B: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并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庭下的一汪积水中,藻类荇菜交错纵横,就像那竹柏的影子。 理解:在如水的月光中,庭院中的一切都美极了。就像水中的藻、荇,也都如竹柏一般。
( 3 )画家华秋岳(华岩)曾以《记承天寺夜游》内容为主题作画,诗人孙衣言为其题诗。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填空。

[链接材料]

华秋岳画苏子瞻夜游承天寺访张怀民润臣索诗

清·孙衣言

世间白日争红尘 , 那识人境有清绝。黄州秃翁物外游,令我喜对华岩笔。

西掖官居蓬岛寒,门前写影万琅玕。尽日清风无客至,今宵明月与谁看。

【注释】①[红尘]形容繁华。②[黄州秃翁]指苏轼。③[西掖]中书省。④[写影]投下影子。⑤[琅玕]翠竹的美称。

诗人用“①”二字形容承天寺月夜之景,用“物外”二字高度评价苏轼、怀民的“闲人”之心,用“②”一句表达了对二人相知相契的歆羡,以及知己难求的感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春天里种植自己

王清铭

①三岁的时候,他的在一个小煤窑打工的父亲,因塌方被埋在土中,撒手而去。父亲被埋葬的那天,母亲哭得声嘶力竭,他黑着脸,就是不哭。大人就对他说,你爸过世了,再也回不来了。

②他不说话,只是把头摇得像风中的小草。

③他不相信那个老是用宽大的手掌抚摩他,用粗厉的胡须扎他小脸蛋的父亲,会从此永远消逝,像一颗不发芽的种子。他跟母亲在房前的空地种过南瓜,一粒种子点下去,浇一些水,隔一段时间,就长出嫩叶,然后藤蔓爬满架子,最后结出很多很大的瓜。

④他问母亲:爸爸种进土里,什么时候再长出来呢?

⑤母亲看着他明亮的眼神,不忍心伤害一个孩子的心,就强装笑容说:快了,快了,明年春天的时候。

⑥于是,他经常坐在屋门前,眼望着后山,希望看到婆娑的树影里他的父亲正大步地走回家中。第二年清明节时,他跟母亲去上坟,坟上的树跟他一样高了,但他的父亲还是没有从地里长出来,唯一看见的是父亲坟头的小树在风中舞蹈,那舞姿是那样凄凉。

⑦他问母亲:爸爸怎么还不长出来,是不是我们没有浇水呢?

⑧母亲的眼泪顿时流了下来,他有点明白过来了,也哭了,眼泪把整个衣襟都弄湿了。

⑨十三岁的时候,祸不单行,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又被一场车祸吞噬去生命,他成了孤儿。埋葬娘的那天,天下起瓢泼大雨,但他不哭。也不再相信娘种进土里后,会再长出来。

⑩十三岁的孩子没有谋生能力,邻居东凑一把米,西来一爿柴,衣服破了,有人争着拿回家缝补。他和村里的孩子打架了,那些孩子回去肯定挨父母的打。谁家里煮了好东西,一定要派孩子来叫他,以至有些孩子怀疑他是父母送给别人的兄弟。父亲就对孩子黑着脸说:就是,就是,你以后要把他当兄弟。

⑪十三岁的时候他在村里有了许多的兄弟姐妹,虽然村里的生活很贫困,但他的生活很幸福。二十三岁时大学毕业,他要求分配回村里的小学任教师,他的理由很简单,他要报答村里人的恩情,他的学费是村里人用米和鸡蛋换来的。他的工资除了留一点生活费,全部补贴给那些交不起学费的孩子。为了报恩,他娶了村里一位大字不认一个的女子,只因为这女子的母亲把家里最后的一只母鸡卖了,凑足他的学费。

⑫恩情似山顶的天空压在他的心头,但他瘦弱的身体不是嶙峋的山峦。有时侯,他偷偷跑到父母的坟前,让泪水漫过他孤独无助的心灵。他想到三岁时的梦想:假如父母种进土里,能够再长出来该多好啊,至少他现在不会觉得欠了村里人很多的情,这份情是一辈子都还不完的。

⑬三十三岁的时候他决定离开家乡,想法很简单,离开这些给予他养育之恩的村里人,他不想再背负这沉重的负担了。决定离开的时候,妻子骂他忘恩负义,他摇了摇头,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⑭四十三岁的时候他在城里当了老板,每年都拿出很多的收入交给农村教育基金会,并指定要捐给他工作的那个乡村小学,他不留名,也拒绝记者采访。

⑮我成为他的朋友是后来的事情了。有一次酒酣时,他说起了这段经历,我也沉默了许久。然后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现在是把自己种进了生活过的那个乡村了。报恩有多种方式,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长成大树,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得到荫凉。”

( 1 )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 2 )第①段中父亲死后“他黑着脸,就是不哭”与第⑨段中母亲死后“但他不哭”,两次不哭的原因一样吗?请简要分析。

( 3 )揣摩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①母亲看着他明亮的眼神,不忍心伤害一个孩子的心,就强装笑容说:“快了,快了,明年春天的时候。”

②可还是没能看见父亲从土里长出来,唯一看见的是父亲坟头的小树在风中舞蹈,那舞姿是那样凄凉

( 4 )文中的村民们都很照顾他,那么,他又做了哪些事来报答村人的恩情呢?

( 5 )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结尾一段中“报恩有多种方式,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长成大树,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得到荫凉”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谦和是一种力量》,回答小题

谦和是一种力量

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你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冲突横亘在你的面前时,你会选择哪一种态度来面对呢?是不顾一切地发泄心中的愤恨,还是谦和、冷静地思考?我们的答案是后者。

②谦者,谦虚,谦让也。它根源于人的辞让之心,体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互相尊重。 孔子言:“礼之用,和为贵。”(一)“和”历来被认为是君子的重要品质。“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谦和具有化解矛盾的力量。愤愤不平的廉颇,纵使百般刁难,甚至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蔺相如却能以大局为重,隐忍退让,“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最终使廉颇负荆请罪,留下“将相和”的千古佳话。试想如果蔺相如不能隐忍退让,与廉颇势不两立,势必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极有可能导致赵国覆亡。所以说,愤怒看似凶猛,但却在谦和忍让中化为和谐。

④谦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昔日,刘备放下皇叔州牧的身份,顶风冒雪,不顾路途难行,心怀赤诚,三次来到乡野荒村,访贤求才。第三次时,离草庐半里,他便下马步行,听闻孔明午睡未起,便静候在草堂阶下,终于用谦虚的态度、真诚的心意打动了卧龙先生。(二)这才使三顾茅庐成为千秋美谈,三分天下成为历史功业。

⑤谦和还具有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力量。谦和的态度使你更容易让人接近,谦和的微笑总是能给你带来好运气。也许一点点的善意、理解、宽容和付出,就会给自己和别人的生活增添一点美好和快乐。

⑥然而,谦和并不是毫无原则的退让,也不是有失尊严的顺从,我们必须做到谦和有度。

谦和,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谦和,似一篇清丽的婉约文章。(三)谦和,既美丽了自己,又悦目了他人。

(选文有较大改动)

( 1 )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 2 )阅读全文,请说一说谦和具有哪些力量。

( 3 )依次写出文中画线处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 4 )阅读“链接材料”和文章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会盟于渑池。秦王令赵王鼓瑟(古代弦乐器),赵王心怯,只得遵从,秦王命史官将此事记录下来。蔺相如见本国君王受辱,逼请秦王为赵王演奏秦声,并上前献缶(古代打击乐器)。秦王不肯,欲加害相如。相如怒目相对,欲与秦王同归于尽。秦王无奈,只得为赵王击缶,相如命赵国史官依样记录。

同样是发生冲突和争执,蔺相如为什么对廉颇谦和忍让,而与秦王针锋相对呢?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生活需要什么?有人说,生活需要友情;有人说,生活需要微笑;有人说,生活需要勇气;更有人说,生活需要挫折……

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丶若那`只如初见”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