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庆黄金周,你是百无聊赖宅在家,还是去了杭州西湖感受“最忆是杭州”的余韵? B: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描述大禹治水:“左准绳,右规矩,载四行,以开九州,同九道”。 C: 哪怕找不到大海,也要迈出寻觅的脚步;哪怕脚印被掩埋,也请珍惜走过的路。 D: 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了梨子、葡萄、西瓜。 |
2、 | 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B: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工,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了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C: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四句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以兴亡的对比,作者把人民悲惨命运提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
3、 | 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是( )。 B: 时间 地点 导语 主体 标题 C: 标题 导语 主题 背景 结语 D: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
4、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该企业狠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将“一倍”改为“一半”) B: 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去掉“能否”) C: 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与“解决”位置对调) D: 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麓山红叶、登高远眺的好时候。(在“登高远眺”前加上“享受”) |
5、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孩子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B: 起伏的群山鳞次栉比 , 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夜色中。 C: 虽然窗外风雨交加,但劳累了一天的他还是酣然入梦地睡着了。 D: 当今社会,不少“伪专家”打着养生的旗号故弄玄虚 , 使不少人上当受骗。 |
6、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早晨妈妈问小明早餐想吃什么,小明说:哎呀,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别吵我睡觉! B: 同学分别依依不舍,小伟送给好朋友一支钢笔,说:小小礼物不成敬意,还请笑纳。 C: 售货员劝阻要买烟的初中生小李,小李说:买什么是我的自由,管那么多干嘛! D: 你安慰伤心难过的同桌说:早知这样何必当初,活该了吧,不过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也。 |
7、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诓(kuāng)骗 游弋(yì) 发怔(zhèn) 根深蒂(dì)固 B: 纶(lún)巾 坍(tān)塌 箴(zhēn)言 矫(jiāo)揉造作 C: 撩(liáo)逗 褴褛(lǚ) 忧戚(qì) 自吹自擂(lèi) D: 娉(pīng)婷 筵(yán)席 亵渎(dú) 强聒(guō)不舍 |
8、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B: 她狠命地咬着自己的嘴唇,也竭力克制着因过于激动而引起的战栗。 C: 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D: 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而不按客观的规律,就会适得其反。 |
9、 |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春天来了! 春天,从解冻的冰河中涌来,从大雁的叫声中飞来,从小草的萌发中醒来。 春天来了! 在这播种的季节里,快播吧!播下一颗颗绿色的心,播下一个个金色的希望。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像春笋一样冒尖,像山花一样烂漫。我们,从这里出发,走向夏的繁茂,秋得成熟…… A: 选段中用“醒来”一词赋予小草以人德行为,生动地描写出春天草木萌发、万象更新的景象B: 选段中运用“从…来”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大地上五彩缤纷的景象 C: 选段中把“我们”比喻成“春笋”“山花”,集中地表达了“我们”对美好春天的期盼之情 D: 选段中反复运用感叹句“春天来了”,强烈地抒发了当春天到来时人们按捺不住的欣喜之情 |
10、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皎洁 轩昂 心旷神怡 B: 教悔 栈桥 妙手偶得 C: 镌刻 劳禄 风雪载途 D: 嘹亮 迁徙 郑重其是 |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御街行 【宋】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真珠②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③,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①香砌:花坛。 ②真珠:珍珠。 ③欹(qī):倾斜。 ( 1 )上阙词人从多个角度描写秋夜景象,请从任何一角度举例简要分析。( 2 )本词下阙以“愁”为核心,请分析词人的愁绪表现在那些地方。 |
文言文阅读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节选自《史记•周亚夫军细柳》) (乙)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其家世代受射。 其后四岁,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节选自《史记•李广将军传》,有删改) (注释)①络:用绳子编的网兜。 ( 1 )为下列划线字选择最合适的义项。a.军中不得驱驰________ ①鞭马前进。 ②驱逐。 ③行进。 ④逼迫。 b.广驱骑腾而上胡儿马________ ①短时间。 ②猝然;突然 ③始;初。 ( 2 )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①天子为动 ________ ②已而之细柳军 ________ ③以故得脱 ________ ④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②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 4 )细柳营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含义丰富,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5 )周亚夫和李广都是“真”将军,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
美丽的邂逅
①我喜欢读书,喜欢到旧书摊淘书。
②那是一个深秋雨后的傍晚,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书屋里,我随意地在杂乱的旧书摊上翻寻着。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林清玄散文》跃入眼帘。我赶快把书抽出,店里的书可都是二手书,基本上都是单独一本。
③这本书是1996年1月第三次出版的,一幅抽象的图画连贯着封面和封底,黄色白色相间的扉页上录有林清玄先生的经典语句。句子左下方的页脚处,有几个竖写的蝇头小字:“慧藏书96.5.26”。整本书除了书脊上下两端有些微的破损,没折叠,没涂画,像新的一样。
④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者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一株草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了亲自种的心血,就高贵起来。”“如果树是生命,果实就是它的心。”细细聆听先生的心灵独白,轻轻吟诵先生的絮语箴言,一脉温情和馨香弥漫了整个心田。这些篇章大部分是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结晶,十多年后被这个叫慧的女孩珍藏,女孩珍藏了十多年后变成了我枕边的读本。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缘分吧,素未谋面的美丽邂逅
⑤掩卷沉思,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
⑥都说字如其人,她是不是如她的字一样娟秀、精致和美丽?页脚签署的这个日子对于她有什么特别的纪念吗?我猜想:她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是一个碧玉闺秀,因为喜欢读书的女孩典雅、娴静。古时评判美女的一个标准就是诗词为心,兰心蕙质。我仿佛看见轻风微拂中,淡淡斜阳下,一个明眸善睐的少女沉醉于书卷中,不时浅浅地笑,融入时光深处。一个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书本上的人,除了纪念这个日子,说明书的出处和归属,更有一份喜爱和珍藏在内。这么多年,这本书还保持完好和整洁也说明她对这本书是多么的爱护和珍惜。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十年足以翻天覆地。但是,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来越美好的时候,她为什么忍心把喜爱的书遗弃?一起遗弃的可能还有别的书吧?是乔迁新居吗?如果乔迁新居也不差这一本书的方寸,对于一个喜爱读书的人来说,不管走多远,书籍都是不舍的伴侣,精神的家园。十多年的光阴,有多少的尘俗和烟雨,再靓丽的青春也难以抵抗岁月的侵蚀。这个叫慧的女孩也应该不再年轻了,曾经的梦想和追求也许被折断了翅膀,在生活的磨砺中,原本纯洁、满怀憧憬的心灵是不是随着网络快餐文化的盛行、社会的浮躁和功利,而变得越来越荒芜和浮躁?
⑦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个不起眼的书屋,一本写着藏书人名字却被遗弃的好书,一段人生和当今文学的现状,使我思绪万千:今天,有多少人还会静静地捧读一本书?有多少人还会孜孜以求三国水浒西游记和金陵十二钗?
⑧这时候,我耳畔想起来了温总理感人肺腑的声音:“读书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⑨那个深秋雨后的傍晚,一段美丽的邂逅,充实、温暖和美丽着一个个夜晚。但此刻,我甚至宁愿我没有得到这一本书,宁愿这本书一直珍藏在慧的书架慧的心中……
(作者:朱东锷有删改)
( 1 )作者为什么把在旧书摊上淘到一本书称作一段“美丽的邂逅”?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着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
( 3 )读第⑥段,说说作者在“掩卷沉思”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并概括情感产生的原因。学而优莫“霸”
①开学季,关于“学霸”的新闻开始霸屏。什么“学霸双胞胎姐妹:姐姐被加州伯克利录取,妹妹考入北京大学”“超级女学霸16岁参加高考就考上北大,只用18个月就拿到世界名校的博士学位,而且颜值特别高,比一些女明星还要漂亮”“清华大学一大批‘网红学霸’,再次进入公众的视线……”面对这些新闻,我先是有点儿犯晕,继而心生困惑。
②尽人皆知,但凡“霸”者,都带点儿“黑”。如恶霸、电霸、煤霸、肉霸、鱼霸、菜霸等,都是“负面角色”。辞书的第一个基本释义是:“指依仗权势或武力欺压他人的人或集团”。至于“学霸”,网上有两层解释:其一,网络流行词,指擅长学习、分数很高的学生。其二,原义指凭借势力把持、垄断教育界或学术界的人或者指学术流氓。可见,“学霸”走红,完全是托了网络时代之“福”。
③以学习成绩优劣划分“学霸”与“学渣”,既不客观,也有弊端。社会是最大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一些学校、部分教师,评判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是分数,以至于“一好遮百丑”。时至今日,在很多学校里,学习成绩成为划分“学霸”与“学渣”的分界线。殊不知,再好的理论,不经付诸实践,都是纸上谈兵。
④任何学生,学习成绩好,固然很重要。可是,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品行。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是关乎民族兴亡、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战略资源。问题是,人才是有特定标准的。古人云:“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
⑤依我看,过早戴上“学霸”或“才子”的帽子,会无形中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小小年纪,学习成绩稍微好一点儿,就连“吹”带“捧”的,对孩子健康成长毫无裨益。据我所知,不少“学霸”很大一部分的心理压力,就来自这个貌似骄人的称谓。我们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反观当下一些“学霸”,有的偏科,有的“片面”,自己非但不努力争取全面发展,反而沾沾自喜,自恃高人一等,陶醉于当“学霸”的荣耀。如此这般,对他们的成长成才,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⑥有网友坦言:“我们不要随意给自己贴标签,也不要轻易给他人贴标签,我们是学习者,终身学习者。分数只是对某一阶段的测评,考入名校,不见得就对社会做了多大贡献,辛勤的保洁工人即使不是很高学历,依然为我们做出无法衡量的贡献。”还有网友表示:“不喜欢用‘学霸’和‘学渣’这样的称谓来衡量一个学生,我们都是奋斗的青年,怎么可以轻易用‘学渣’一词来自嘲;又怎么能担当得起‘学霸’这个满载压力的名分。”所言极是,正好借来作为本文的结尾。
(作者:肖薊。有删改)
( 1 )结合文章内容,从两方面概括作者不赞成“学霸”这一称谓的原因。材料一:北大才女刘媛媛也曾陷入越努力越不行的怪圈,为此,她研究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一个暑假刷完了十几本习题册,解题和反应能力都比常人快了两倍!
材料二:吴谢宇,从小到大一直是众人眼里艳羡的“学霸”,在考入状元云集的北大经济管理学院后,不仅是“三好学生”、多项奖学金获得者,而且是同学眼里的“大神”,老师眼里的“天才”。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学霸”,最终却做出了弒母的惊人举动。
幸福在哪里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