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水浒传》中晁盖因为在( )中箭身亡。 A: 曾头市 B: 祝家庄 C: 景阳冈 D: 黄泥冈 |
2、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汕头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修改:“加大”改为“加强”)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修改:句末加上“意识”) C: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田地了。(修改:“田地”改为“地步”) D: 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修改:删去 “一直”,或删去 “始终”) |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离开喧嚣的城市,不用再面对那些有形无形的压力,来到芳草萋萋的森林,尽情享受那泌人心牌的花香。 B: 商店老板得知我们购买这些物品是要捐赠给灾民时,无不鼎力相助,其中一位老板更提供仓库让我们放置所采购的物品。 C: 美元贬值间接导致各国对人民币更加轻睐,加速了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进程,这是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金融新格局。 D: 上映三天的《猩球崛起3》累计票房达到4.02亿元,随着影片的热映,影迷们迫不急待地前往影院一睹为快。 |
4、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去年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递交的专利、商标和工业设计申请达110万份,而美国仅有58.9万份,几乎比中国少了一倍。 B: 国庆长假期间,乐乐看见悦悦和他的同学在商场门口散发预防“新冠病毒”宣传单。 C: 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D: 这次全市开展的环保征文活动,五个中学的学生获得了二等奖。 |
5、 |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 ) A: 哺育bǔ 伫立chù 胆怯qiè 戛然而止gáB: 女蜗wā 树梢xiāo 攫取jué 踉踉跄跄niàng C: 潜行qiǎn 羸弱léi 脾睨pì 如法炮制pào D: 嗔视chēn 家醅pēi 蓦然mó 锲而不舍qiè |
6、 | 下列关于课文《羚羊木雕》运用插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B: 插叙的内容充分刻画了万芳的“仗义”形象,既为结尾万芳谅解了“我”做了铺垫,也是全文故事发展的起由。 C: 插叙内容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伤害孩子纯真感情的做法。 D: 插叙部分内容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太紧密,是可有可无的。 |
7、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B: 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C: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D: 不料,第二天考试中的第一道题就是:“绘出新西兰地图”。 |
8、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整个社会发展史。 A: ①③⑤②④B: ③①⑤④② C: ②①③⑤④ D: ③①②④⑤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B: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C: 央视《朗读者》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D: 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
10、 | 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教育改革的号角刚刚吹响,齐齐哈尔市教育局一马当先 , 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排。 B: 许多孩子刚摆脱尿布就开始摆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其热衷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C: 每当日薄西山,林中的鸟儿便销声匿迹;旭日东升时,密林中又嘈嘈杂杂。 D: 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 |
古诗词鉴赏,回答相关问题。 A: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两句意思是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 全诗定下了低沉抑郁的感情基调。 B: “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 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D: “今日听君 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两句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 2 )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 B: 颔联中“怀旧”指的是怀念老朋友。写出了作者孤身只影,远离家乡,重返旧地,恍如隔 世的感受。 C: 这首七言绝句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诗歌中使用典故,起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D: “听君”中的“君”指 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
阅读下列两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略无阙处 ②飞漱其间 ③负势竞上 ④鸢飞戾天者(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 )根据提示填空。 甲乙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 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4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哲学命题
①我小时住的小镇土只有两位理发师,自然,他们各自的发型当然只能由另外一名理发师理出来。所以,头发干净整洁的那名理发师的技术显然比不上那名头发乱糟糟的理发师,因为他的发型就是由头发乱糟糟的理发师理的。
②这样一种生活现象却隐藏着一个哲学问题。“头发于净整洁”和“头发乱糟糟”都是我们看到的现象,理发师各自拥有的理发技术才是问题的本质。很遗憾,儿时的我尚未练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慧眼,常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以为头发干净整洁的理发师的技术是最好的。
③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一个河边钓鱼的老头,竞能辅佐姬昌、姬发父子兴周灭商;一个容貌丑陋、放荡不羁的酒鬼,竟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一个终生潦倒,混迹于烟花柳巷的公子哥,竟然是开创一代词风的大词人柳永。如果不是有史记载,有据可查,我们很难想到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反之亦然。一个衣冠楚楚、相貌俊俏的帅哥,也可能有着阴险和狡诈的内心,比如秦桧,比如阮大铖。
④于是,常有人语重心长地提醒我们,待人处事切不可以貌取人。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喜欢以长相、言谈、举止以及衣着打扮来判断一个人。这个毛病,是老祖宗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习惯,也是我们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人性弱点。
( 1 )本文揭示了一个怎样的哲学道理?( 2 )第③自然段运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①人这一辈子,如果一直平平淡淡,按部就班,风平浪静,无惊无险,那也很遗憾、乏味。无论如何,总得“爆发”上一回两回,即崩谓“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以一展平生所学,建奇功,立绝学,创精品,一举成名天下闻。
②“爆发”,就是一个人在特殊时期,在极短的时间里,迸发出极大的能量,达到自己人生的高峰,作出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创作出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像油田的井喷一样。
③据传,老子一辈子默默无闻,50岁那一年,连个小芝麻官也丢了,就骑着青牛,离开家乡西行,到秦国去讲学。过函谷关时。被关令尹喜给截住了。要他留点东西再走,于是就有了函谷关前那一次大“爆发”,留下了伟大著作《道德经》.老子的“爆发”,用了两天时间。
④法国天才数学家伽罗华,21岁就死于非命,在临死前一夜,他有了一次总“爆发”。他知道第二天必死无疑,就一夜无眠,把自己生平的数学研究心得扼要写出,并附以论文手稿。特别是他在天亮之前那最后几个小时写出的东西,为一个折磨了数学家们几个世纪的问题找到了真正的答案,并且开创了数学的一片新天地,提出了“群”的概念,用群论改查了整个数学面貌。伽罗华的“爆发”,用了一夜光阴。
⑤《黄河大合唱》则是诗人光未然和音乐家冼星海共同“爆发”的结果。1939年暮春,光未然躺在延安的医院里,5天写出了全部歌词。接着,冼星海在小窑洞里谱曲,花了6天时间,中华民族音乐史上的不朽杰作,就这样问世了。这既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他们自己一生创作的最高峰。
⑥安史之乱时,大书法家颜真卿听到他最喜欢的侄子牺牲的消息后,五内俱焚,痛不欲生,愤怒情绪无以排遣,抓起狼毫,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写下了著名的《祭侄帖》.悲愤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抒发得淋漓尽致,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成为颜真卿书法创作的一个高峰。
⑦芸芸众生,名人和常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平时看着大家似乎都一样,但是名人一生总有那么一两次成功的“爆发:突然地一鸣惊人。突然地鹤立鸡群,突然地与众不同,“突然一峰插南斗”。
⑧当然,“爆发”看似只有几天甚至更短时间,其实,可能是一个人数十年努力积累的结果,甚至可能是一生不懈奋斗的一个总结,所谓得之在瞬间,积之在平时。也就是说,“爆发”固然需要灵感,需要激情,需要过人的智慧,需要能把握机遇的机敏,但更需要数十年如一日扎扎实实地工作,认认真真地积累,苦心孤诣地研究。这样,一旦遇到天时、地利、人和,便能“该出手时就出手”,实现自己人生的重要“爆发”,攀登上自己人生的最高峰。
(选自《当代文萃》,有删改)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请以“留一点 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标题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