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大方二中校友网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周敦颐)(它)中间贯通,外形笔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B: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一则)只有通过学习才会知道这样做不值得,教师才能知道困难
C: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与谢中书书》陶弘景)清晨的薄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D: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一则)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薇薇说:“老师,我的小手绢你怎么还不给我洗掉!”
B: 营业员说:“你太矮了!这里的衣服都不适合你。”
C: 李明不小心踩了方军一脚,李明马上表示歉意。方军说:“没关系,你又不是有意的。”
D: 郑咏向别人介绍说:“王老师知识渊博,上起课来旁征博引,信口开河,精彩极了。”
3、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巴金“激流三部曲”的是( )
A: 《家》
B: 《春》
C: 《秋》
D: 《冬》
4、阅读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首联点明了作者被贬之地,以及遭贬的时间。
B: 颔联用向秀和王质的典故表达遭贬二十三年人事全非的感慨。
C: 颈联以沉舟、病树自比,尽显惆怅沉郁之情。
D: 尾联点明酬答题意,表现出作者坚韧不拔的意志。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你问我:“爸爸,什么是爱情?”
B: 我心灵中所获取的一切美好的,智慧的,诚实的东西都应该归功于她。
C: 这种美胜过天空和太阳、大地和麦田——胜过上帝所创造的一切。
D: 千百万女性,尤其那些十四岁的少女,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在思考着:什么是爱情?
6、下列对名著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
B: 《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C: 《紫藤萝瀑布》和《海燕》都是状物抒情的散文,都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怀。
D: 《热爱生命》的作者都是美国的杰克·伦敦,《松鼠》《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布丰、都德。
7、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怪(chēn) 香(shè) 蹒跚(shān) 怪(chēn)
B: 乳(pǔ) 羞(qiè) 养(xùn) 小(fú)
C: 匐(pū) 障(ài) 余(huī) 待(nüè)
D: 鹉(yīnɡ) 冲(fǔ) 样(mó) 禁(gù)
8、下列各组成语的结构不完全同类的一项是( )
A: 天圆地方 人杰地灵 鸟语花香 月明星稀
B: 慈眉善目 蕙质兰心 高风亮节 良师益友
C: 八面玲珑 三心二意 四通八达 千方百计
D: 古今中外 喜怒哀乐 琴棋书画 江河湖海
9、下列诗句与原文不一致的是( )
A: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B: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C: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D: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1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急刹车,大巴车戛然而止 , 乘客们惊出一身冷汗。
B: 一周的旅行结束了,沿途风景浮光掠影 ,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C: 一个怀有梦想,努力向上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充实自己。
D: 老师就像是妙手回春的园丁,辛勤耕耘,要把我们培养成祖国的栋梁。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十七日观潮

[宋]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注释】①瑶台:传说中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

( 1 )三、四句诗以________、________陪衬江潮,突出了潮水的浩淼和盛大。
( 2 )“瑶台失手玉杯空”一句想象雄奇,请加以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注释】赒zhōu:救济,接济;‚粜:tiào卖出粮食。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必以处士为(榜样)
B: 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遗憾)
C: 以牛自(返回)
D: 厚遗以之(送走)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 以一布衣终家每假借藏书之家
B: 能使人如此民殷国富不知存恤
C: 处士父疾废于家域民不封疆之界
D: 当连公行丧人谋而不忠乎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②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 4 )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刻画了“连处士”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美人瑞这样走来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

③在公共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的。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以后每月都资助我二十元人民币。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⑧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钟书同候。”

⑨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叼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不可能有“钟书同候”了。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
( 2 )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
( 3 )从第⑧段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什么感情?联系全文,说说“我”对杨先生怀有什么感情?
( 4 )请将杨绛先生的一部文学作品填写到空白处。下面这段文字不宜添加到《最美人瑞这样走来》一文中。请从思想内容或表达方式中的一个方面说明理由。

杨绛,钱钟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复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________,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

( 5 )假如杨绎被评为中国“最美女性”,请根据本文内容以及你对她的了解,为她设计一段颁奖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烘山芋

陈建兴

①路过街头烘山芋的摊头,在香喷喷的味道诱惑下,禁不住买上一只烘山芋,满足自己对童年逝去的美好时光的追忆。

②家里有只哥做的“行灶”。冬天放学回来,肚子饿得咕咕叫,行灶常被我用来烘山芋。说是行灶,其实就是用一只破面盆和几块瓦片泥成。用行灶烘山芋,烧的是废纸、柴片、刨花、柏油纸等,行灶上面搁块铁皮,邻家小孩都拿着山芋来烘。我则在家门口烧行灶,不停地往炉里添燃料,不敢把火烧得太旺,怕烘焦了山芋。孩子们围着行灶“睬咚里睬”,以此决定谁吃烘熟的第一只山芋。

③一阵风吹来,火被吹灭,浓烟熏得我直咳嗽,眼泪不停地往下流,我揉着眼睛对着炉口“扑、扑”吹风,烟渐渐消了,炉火又旺,慢慢地,山芋的焦糊味弥漫着弄堂,众小孩一个个馋猫似的盯着烘山芋。

④黄澄澄、香喷喷的山芋终于烘熟了。各人都拿着烫手山芋,一边吹着热气,一边把山芋从左手换到右手,一阵狼吞虎咽,山芋很快啃完了,乌黑的手一抹脸,瞬间成了大花脸。你看着我笑,我指着你乐,脸不黑的,嘻嘻哈哈中也被抹成了黑脸。一群小“包公”这才乐滋滋地回家,嘴角还残留着烘山芋的余香。

⑤烘山芋的年代,是痛并快乐的童年时光。晚上,我封炉子时,常会把炉膛的煤灰清干净,塞进几只半大不小的红心山芋进去,我把关.上的炉门留条细缝,利用过夜炉火的余热烘山芋,半夜起来撒尿时顺便把山芋翻个身。这样烘山芋是第一次,心里忐忑不安。夜间几次披着棉袄去翻山芋,用筷子去戳一下山芋软否,直到凌晨迷迷糊糊地睡去。

⑥在满屋的山芋香夹杂着焦味直冲鼻孔才让我渐渐醒来。好香哦,我顾不上烫手,从炉膛里抓出一只烘山芋在手里来回盘着,新鲜的山芋摇身一变,就像由可爱的红衣少女变成了黑乎乎的非洲娃娃了。咬上一口热乎乎、甜丝丝的红心山芋,满口生香。那一刻,驱走了冬天早晨的寒冷。

⑦放学的路上,某同学的书包里装着六七只栗子山芋,众同学聚在一起又想到了烘山芋。我选了液压件厂门口一个背风的地方,用三块砖头围起来,搭成了一个简易灶,不知谁捡来了几根铁条,也有同学从厂里倒出的垃圾中挑出擦过机油的纱头充当燃料,我把铁条搁在砖头上,向工厂门卫师傅借来火柴,点燃了油纱头,栗子山芋放在铁条上,有同学用手扒来扒去,烘着山芋。有同学不断地往“炉”内塞废纸、木条。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寒风凛冽,我们蹲在砖炉旁一边烤山芋,一边烘着手还喊冷。我看着火焰,心里乐开了花,想到喷香的山芋马上可以吃到了,口水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⑧山芋终于烤熟了,有人从对面的一个糖仓库放在路旁的一口大缸中偷抓来了一把白糖撒在了烤山芋上,有人迫不及待地抢着剥开烤得焦黄的山芋,流出了黏稠的汁液,有的干脆不剥皮,连皮带肉“啊呜”一口吃了起来。有的人十个黑漆漆的指头剥开黝黑的山芋皮,露出金黄的瓤。我用冰冷的双手捧着一团软软的、温暖十指的烤山芋,轻轻剥开山芋的焦皮,看到那一股热气,美美地咬.上一口,那是我童年冬天放学后最草根的点心。伴随着吃山芋的吹着、呵着、吃着、乐着、笑着的感人场面,-种惬意、满足的心情油然而生。那一刻,真觉得烘山芋是天底下最香最甜的东西了,哪怕是烤焦黑的山芋皮也好香。凉飕飕的冬天怎么能少了热乎乎的烘山芋?

⑨烘山芋,童年最简单而又快乐的解馋方法,那些炊烟弥漫的时刻,虽简单却难忘。

( 1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关于“烘山芋”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 2 )从人物描写角度简析第④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各人都拿着烫手山芋,一边吹着热气,一边把山芋从左手换到右手,一阵狼吞虎咽,山芋很快啃完了,乌黑的手一抹脸,瞬间成了大花脸。

( 3 )结合语境,谈谈对第⑤段加点词语“痛并快乐”的理解。
( 4 )文章最后一段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全文探究。
四、写作(分值:60分)
有人说助力成长的是梦想,有人说助力成长的是亲人的鼓励与陪伴,有人说助力成长的是挑战困难的勇气、坚强的意志、果断的行动力……同学们,助力你成长的是什么呢?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记忆深处尘埃落定。”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