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比赛中,外卖小哥雷海为凭借强大的实力和______的发挥,获得冠军。 ②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______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 ③青岛作为旅游城市,以其______的人文景观和绚丽的自然风先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A: 稳定 传播 丰盛 B: 稳重 传播 丰盛 C: 稳重 传承 丰富 D: 稳定 传承 丰富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过大家的努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的提高了。B: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就能真正学好语文。 C: 在许多市民观看了电影《郭明义》后,收到了深刻的教育。 D: 学校经常性的开展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
3、 | 下列各项中的“熬”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 为了写好报告,他又熬了一个通宵。 B: 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C: 小媳妇熬成婆。 D: 回头想想,那年月不知是怎样熬过来的。 |
4、 | 指出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划线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A: 金石以为底。B: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C: 通计一舟,为人五。 D: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临沂市第八届全面健身运动会,发令枪一响,近万名健身爱好者忘乎所以地向终点——市文化广场奔去。 B: 认认真真地读上几本,研究几个人物,深究几个案例,吃透这些材料,让它化为自己的血肉,写作上就会左右逢源。 C: 有些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 , 制造噱头,失实报道,不仅误导了舆论,更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 D: 《经典用流行》将诗词和音乐相融合,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美的韵律相得益彰 , 让传统文化在古今现实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
6、 | 请选出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项为之强(颈,脖颈)群鹤舞于空中(飞舞)B: 怡然自得(安适、愉快的样子)又留蚊于素帐中(未染色的帐子) C: 必细察其纹理(其它)或千或百(或许) D: 果然鹤也(白鹤)方出神(正) |
7、 | 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历史告诉了我们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骄傲的人最终总会黯然失色,只有真正谦虚的人才会永远鹤立鸡群。B: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 五四青年节之际,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引经据典 , 妙语如珠,催人奋进。 D: (叫卖)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左右逢源。 |
8、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撺掇 扭搅 侦缉 淫慢险燥 B: 修茸 取缔 涉猎 以身作责 C: 推搡 墩实 旁骛 经纶世务 D: 瞭望 折皱 附丽 味同嚼蜡 |
9、 |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要把民主集中制的优势运用好,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B: 自1997年至2010年,女航天员刘洋在空军整整飞了十三年,大大小小的紧急情况俯拾即是 , 但却始终未曾改变她对蓝天与飞行的热爱,她最大的理想就是有一天能够飞遍祖国所有的机场。 C: 清华大学“最美”新生武亦姝早在2017年的时候,便成了家喻户晓的中国“诗词才女”。最近才华横溢,文采飞扬的她写下“最好”的一篇军训总结。 D: 走在嵩山路人行道上,一边是公园里的鸟语花香,绿意盎然;一边是嵩山路上车水马龙 , 熙来攘往。仿佛前一秒还置身于清风拂面的江南城市,一转身,原来繁华喧嚣的都市生活也在眼前,都市区和园林区几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6月1日,“东方之星”沉船事故发生后,主席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部门做好各项善后工作,坚决避免类似事件不再发生。B: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实现中国梦。 C: 又到酷暑时节,学校再次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独自一人去游泳。 D: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我国将举行庄严、隆重的阅兵仪式来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 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 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 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 2 )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
阅读《晏子之御①》一文,完成文后题目。 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②夫问其故( )③晏子荐以为大夫 (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晏子为齐相A: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B: 缚者曷为者也 C: 二虫尽为所吞 D: 生于淮北则为枳 ( 3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其 御 之 妻 从 门 间 而 窥(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既而归,其妻请去。 译句: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译句: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去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我说,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愣住,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②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③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A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我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④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⑤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B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⑥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不希望他做我儿子
晚自习刚下课,就有任课老师和同学找我告状,被告都是一个人——马小光。原来,他上课时吃东西,说话,给人起外号,听得我真是窝火。
马小光的家在郊区,母亲早逝,父亲一人把他拉扯大,他的父亲每天早出晚归来城里卖菜。放学后,马小光都要赶到菜市场帮父亲,有两次我遇见他在人来人往的市场里大声吆喝着卖菜,脸上沾满晶亮的汗珠。他的父亲看起来很虚弱,脸色苍白,坐在一边安静地过秤,收钱。可能青春期的孩子都是这样,极具两面性,有时极叛逆,有时又很懂事。这样一想,我也就原谅了马小光在班里所犯的错误。
针对许多学生叛逆心强、不服家长管教的状况,一次家长会后,我决定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做一个亲情心理测验,借此进行教育。首先我在讲台上问:“如果有来生,你还愿意选择他(她)做你的父母(孩子)吗?”我话音刚落,许多家长和学生都笑了,只见他们毫不犹豫地写下答案。但是当我望向坐在前排的马小光父亲时,却见他拿着一支笔在沉思,片刻之后,在纸上写下“不愿意”。
我心里咯噔一下,感到非常意外,同时又替这个父亲伤心。
星期天,我决定对马小光进行家访。
那天阴雨霏霏,整个乡村都掩映在雾蒙蒙的春雨里。马小光没在家,只有他的父亲坐在菜园的小屋里望着门外出神。他穿一件褪色的蓝布衣服,花白的头发乱蓬蓬的,一脸倦容。看见我,他连忙站起来,有些惊慌地问:“老师您来啦,是不是小光又惹祸了?”
我立即打消他的疑虑。坐下来,才闻到屋子里在熬中药,一股浓浓的苦涩的药味四下弥漫。谈到这次家访的原因,我问他:“那天在学校做测验,看见你写着不愿意让马小光做你的儿子,他真的就那么不听话,让你头疼吗?”他听了,有些无奈地笑,然后长长地叹息一声,摇头否认。
屋子里静静的,只有雨声和中药罐里水开的咕嘟声。
“不是这样,老师。”停了片刻,他向我解释,“我是个不称职的父亲,一年到头离不开药,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让他跟着我吃了很多苦。一年四季,放学后他都要跟我去卖菜。夏天晒,冬天冷,手冻得像个红萝卜……那天去开家长会,我看小光的同学们家里条件都比他好,有的家长穿着高级服装,有的还开着小车来……小光他这个没娘的娃真是太苦了……”说到这儿,他一阵呛咳,咳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他接着说:“如果有下辈子,我不希望他做我儿子,跟我遭罪,他应该找个好人家,过富裕的日子。”
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我不知该说什么话来劝慰他,只觉得嗓子像堵着一团棉花,喘不过气来。
我离开菜园的时候,猛然发现不远处马小光正蹲在菜地的角落里拔草,淅淅沥沥的雨点早已打湿他的头发,他站起来叫一声“老师”,脸上有雨水滑落。
“你这孩子,什么时候回来啦?下雨天拔什么草!”他的父亲嗔怪。
不知是不是我的家访起到作用,马小光从那以后像变了一个人,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成绩也开始上升。虽然他有时还会顽皮、搞怪,但已懂得守规矩。看他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我暗暗高兴。到初三下学期,他的成绩已进入年级前50名,好多任课老师都感觉不可思议。
几年后,听说马小光在北京读完大学后,到南方一家外企工作,生活得很不错。听到这些,我感到很欣慰。我又想起马小光的父亲,那个病容惨淡、爱子心切的中年人。我想,他现在该会有多欣慰!马小光终于对得起父亲的良苦用心了。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一年的春节,马小光来到我所在的城市看望我。现在的他比以前胖了好多,文质彬彬,哪里还有半点顽劣少年的影子?!谈起以往的事情,我向他讲述那段家访往事。以前没有对他讲,是担心当时他的年龄还不足以承载生活的苦涩。
听我讲完,马小光眼中似乎一片迷蒙,他解释说:“老师,这些事情我早知道了,当初我在门外听到你们的谈话。”
原来他早就知道!我非常惊讶。
( 1 )本文围绕马小光写了哪几件事?我不知该说什么话来劝慰他,只觉得嗓子像堵着一团棉花,喘不过气来。
( 4 )文章结尾说“原来他早就知道”,从前文中找出为此做了铺垫的语句。如果小鸟拥有一片天空,就能自由飞翔;如果你拥有一片广阔的天空,就能充分展现自我,探究创造,实现理想……亲爱的同学,也许你已拥有了一片广阔的天空,在追求、拼搏中获得了成功和喜悦,也许你拥有的天空还不够宽广,在限制、束缚中感到了烦恼和困惑。这其间定会有你难以忘怀的故事,深刻独到的见解和发自肺腑的心声。 请以“我的一片天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发表议论,抒发感情,展开想像等等。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