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巩义市第一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 今天两个老师都表扬了我,我心花怒放,快乐的滋味真是不可理喻
D: 面对困难我们只有锲而不舍地找寻战胜它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2、下列四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诲暗 彷徨 接踵而至 跚跚来迟
B: 蓦然 抉择 惊心动魄 名副其实
C: 翌日 归醒 周而复始 消声匿迹
D: 甜静 磅礴 豁然开郎 不修边幅
3、

杜牧《赤壁》分析不当的一项( )

A: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 “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故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4、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 线索是叙事性文艺作品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朱德的小说《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
B: 《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是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C: 小说《最后一课》作者是法国小说家都德。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德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
D: 《木兰诗》围绕木兰是女郎精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略写了木兰从军的缘由、离家出征、辞官还乡,详写了木兰的军旅生活。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光与影交叠生辉是南京博物馆在“博物馆日”开展的夜间对外开放活动的最大特色。
B: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因为促进了亚洲文明交流,也为世界文明繁荣注入新时代的力量。
C: 巴黎圣母院突遭火灾,塞纳河畔的烈火映照着巴黎的上空,法国人众多都失声痛哭。
D: 一代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优雅的摆渡人。
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这里凝望(注目远望)
B: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孤单冷清)
C: 弥足珍贵(不值得珍惜)
D: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呆板,不灵活)
7、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神通广大、除恶灭邪、大快人心的英雄梦!
B: 他这么一个沉默寡言的人竟然获得校辩论会的最佳辩手奖,这是一个多么骇人听闻的消息!
C: 对别人漠不关心的人,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关心。
D: 夕阳洒在她的满头银发上,使她显得神采奕奕
8、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
B: 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
C: 如今面对美味年夜饭,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之感,是富裕的生活让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吗?
D: 会议要求全镇上下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各司其职,严防疫情进一步扩散。
9、

下面划线的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A: 醉而退 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B: 猿则百叫无 奇山异水,天下独
C: 或置酒招之 足肤皲裂不知
D: 此自终 中有足乐者
10、

下列词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名(隐藏) 不逊(无理)
B: 油光可(照)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C: 为人知(少) 郁郁欢(少)
D: 水皆缥(青白色) 横柯上蔽(树木枝干)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莲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1 )请表现手法、原文和今意角度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2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褊,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日:“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日:“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①宋公:宋襄公。②成列:指摆好阵势。③既:尽,全部。④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⑤陈:通“阵”,指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君的卫士。⑦重(chóng):重复.再次。⑧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⑨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神弗也 福:________

②公伤 , 门官歼焉 股:________

( 2 )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画一处)

①下视其辙。

②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 4 )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①【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

②【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

( 5 )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花边饺里的母爱》,完成下列小题。

花边饺里的母爱

肖复兴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A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
“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惟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 ”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B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 1 )作者以________为线索,勾勒出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故事,赞美了人间亲情的伟大。
( 2 )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 3 )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赏析。

A.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

B.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

( 4 )根据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⑧段里,“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我”会这样想:“________”。

( 5 )只是“小小的花边饺子”,却凝聚着浓浓的爱意。读完此文,你一定产生了共鸣,那么请你也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写两句话,抒发对母爱(父爱)的赞美。(40字左右)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手帕趣事多

①手帕,也叫手巾、手绢,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3世纪,当时炎热的气候和社交礼仪使手帕首先出现在古罗马高官显贵的生活中。那时,手帕的主要作用是擦拭汗水。而擦鼻子必须私下进行,否则会被人看成缺乏教养而大遭讥讽。古希腊时期的手帕是用亚麻布做成的,出门时塞在腰带里。

②在欧洲,手绢最早出现在中世纪。最初,人们把手绢看做是荣誉的象征,倍加推崇,就连国家法令也不止一次地重申:严禁下层社会把手娟作为礼物相互赠送。到17世纪时,法国的手帕异常精致,那时的宫廷显官、名门望族乃至闺阁名媛,使用的均是以金箔薄片镶边的手帕。18世纪,西方国家妇女化妆已成习俗,五彩缤纷的手帕也随之出现。

③在我国,手帕最早出现在先秦时代,当时人们称为“巾”。在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中就有“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之句,可见当时的手巾显然是擦拭眼泪用的。“手帕”一名称正式出现是在唐朝。唐初宫廷诗人(也有说词人)王建在《宫词》中就有“缏得红罗手帕子,中心细画一双蝉”之诗句。宋代继续沿用“手帕”这一称谓,有“以帕拭泪”之说。

④随着时代的推移,手帕不仅仅用来擦拭眼泪,而且还具有表达情谊的作用。到明代中叶以后,有的女子二三十人相约结拜,民间称为“手帕姐妹”。在孔尚任《桃花扇》的第五场《访翠》中有这样的台词:“相公有所不知,这院中名妓,结为手帕姐妹,就像香火兄弟一样。”

⑤唐代大诗人杜甫曾有“赤汗微生白雪毛,银鞍却覆香罗帕”的诗句,在今天的戏曲表演中,手帕常常是旦角演员必备的道具:A演员把手帕向上一抛,再接住,然后踏着碎步下场,活画出少女娇憨活泼的形象;若香口咬住手帕角,是怀春少女思恋情人,坠入缠绵沉思的绝妙神情;若两手捏着手帕扭转,面对情人欲言又止,腼腆羞涩,则给热恋的姑娘增添无限柔情。在戏曲舞台上,舞手帕的功夫恐怕首推东北二人转了。

⑥在民间,手帕不仅是生活用品和装饰物,而且还具有象征性的作用。在福建南平、尤溪一带,有中秋之夜“抛帕招亲”的习俗。时逢中秋,会在空地上搭一彩台,一些未出嫁的少女,乔装改扮,装扮成“嫦娥”的模样,登上彩台。B先同大家一起唱歌,然后把一些绣有不同花色的手帕抛向台下,围观者纷纷争抢。如果抢到的手帕与“嫦娥”手中剩下的一块手帕花色相同,就可“领赏”;如果领赏者是未婚男子,爱上了这位“嫦娥”,就应主动上前去把手帕亲自还给她,  当姑娘默许后,小伙子便可向她赠送礼物定情。

⑦随着时代的发展,手帕已逐渐被纸巾、卫生纸所取代,现在随身携带手帕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不过,在西餐酒宴、戏曲表演、刺绣等方面,手帕的作用是其他物品所无法取代的。

( 1 )阅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手帕的趣事的?

( 2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公元前3世纪

________

在欧洲,手绢最早出现在中世纪

荣誉的象征

先秦时代

擦拭眼泪

明代中叶以后

表达情谊

今天的戏曲表演中

________

在民间

________


( 3 )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引用的说明方法来介绍手帕,有何作用?请各举一例具体分析。

( 4 )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何特点?请结合画线句作具体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请以“坚守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能抄袭,文中也不可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无言以对”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