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袤(mào) 字帖(tiē) 恣睢(suī) B: 褴褛(lán) 豢养(huàn) 荣膺(yīnɡ) C: 斡旋(wò) 庇护(bì) 勋章(xún) D: 炊烟(cuī) 黝黑(yǒu) 宽宥(yòu) |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B: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豪放不羁,写诗慷慨淋漓 , 那些凡夫俗子岂能和他相比? C: 你读他的文章必找出他的言外之意 , 才能懂得深透。 D: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许多外出务工家长却不以为然。 |
3、 |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与岳阳楼齐名的另外两个分别是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北武汉的黄鹤楼。B: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C: 中篇小说《边城》标志着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成熟。 D: 法兰西民族是文豪辈出的民族,雨果、巴尔扎克、都德、莫泊桑、托尔斯泰、海明威等等,他们的作品无一不在人类文学的宝库中熠熠生辉。 |
4、 | 下面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知而不争 环而攻之而不胜 B: 将以攻宋 以天下之所顺 C: 愿借子杀之 天下顺之 D: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吾义固不杀人 |
5、 | 下列选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日益严重的雾霾天,使得全国100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重污染的状况,京津冀、长三角重污染区已连成一片。 B: 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C: 她工作能力强,担任初三(2)班班长和校学生会主席两个重要岗位,多次组织学校大型的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 D: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包括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用品香料等2314个品种。 |
6、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红yīn 校补jiào 调羹gēng B: 挚痛zhì 亘古gèng 谰言lán C: 震悚sǒng 伛弯yǔ 愧怍zuò D: 自矜qín 阖眼hé 诧异chà |
7、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无常》描述儿时所见“无常”形象,暗含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的辛辣嘲讽。 B: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这句话中的“他”是寿镜吾先生。 C: 《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D: 铁扇公主不借扇子给孙悟空的主要原因是孙悟空请来了南海观音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他们之间因此而结仇。 |
8、 |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心情愉快、精力充沛、敬畏生命”这三个短语都是主谓短语。B: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C: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
9、 |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 , , ,更要立志报效祖国。 ①抑或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 ②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 ③修身立德强调的从来不只是在私人领域做到“独善其身” ④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大义 A: ③②①④ B: ③④②① C: ④①②③ D: ④②①③ |
10、 | 下面语段是对《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中某个人的描述,请选出与他相关的故事情节( ) 他是梁山好汉中真正的名门之后、将门虎子。他自己是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先后失陷花石纲、生辰纲,投鲁智深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17位。 A: 汴京卖刀 B: 三打祝家庄 C: 大闹飞云浦 D: 江州劫法场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这是一首抒写________的五言律诗。( 2 )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B: 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 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 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①,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③,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④不前而反。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戴?”(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眠觉:一觉醒来。②皎然:明亮洁白的样子。③彷徨:徘徊的样子,这里指逍遥流连。④造门:到了门口。造:到 ①王子猷居山阴________ ②夜大雪________ ③经宿方至________ ④兴尽而反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A: 至之市B: 吾欲辱之 C: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 3 )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即 便 夜 乘 小 船 就 之 ( 4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①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张岱《湖心亭看雪》) ( 5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王子猷什么样的个性? |
涵养几分静气
宋威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选自2018年1月16日《人民日报》)
( 1 )请概述本文的中心论点。秋到老君山
①秋天的老君山,像老子留下的五千箴言,像李白、杜甫晚年的诗歌,返璞归真、铅华洗尽,那深绿环绕红叶点缀的山峰,远远望去,甚至有些出人意料的素朴,有些出出人意料的简约。沿山路缓缓走近,在秋风中慢慢回味,细细品读,渐渐地,你会意识到,其实在秋天,八百里伏牛山主峰——河南老君山更有的味。木叶未脱、秋菊盛开、红叶遍地的老君山,更像一位心思浩范、性格淡定、哲思玄远的智者哲人,那山,那庙,那悠悠栈道,都在优雅澄净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安恬,格外深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巧若拙、大方无隅的仙风道骨,更让人神往,让人心醉。
②山路拾级而上,红叶、黄花、碧草、绿树,连同山间不时闪动的葡萄、柿子、猕猴桃等颜色各异的野果,还有不时出没于山林的松鼠、野兔、小鸟,都让老君山的秋天显现出一种灵动的优雅,一种独特的风韵:奇峻的峰岭、磷峋的怪石,静谧的栈道、清幽的道观,悠悠大山,万象归一,清雅幽静之中,让老君山的秋天多了几分闲雅恬淡,几分澄净明丽。走近马鬃岭,登上入百里伏牛山的最高点,放眼远跳,极目四望,万里风光尽收眼底,天高云淡,气爽风寒,千重碧浪,沁人心脾。仰视俯察,远眺近观,快意非常,世界的博大,宇宙的邈远,河山的壮美,让人激情澎湃,神采飞扬,更让人真切地体味到得失的细微、荣辱的虚无、世界的本真,让许多解不开的心结,在一瞬间悄然化解,荡然无存。不知不觉间,你会感觉到,山水原来也是有境界的,大气的灵山秀水,所体现的正是一种大音希声、大方无隅的“道”,无声无息的山山水水,用造化妙得之美景,给予人的,正是一种撼天动地的心灵呵护,一种恒久不变的深深关爱。只不过,这份博大无私的关爱,需要人们用心慢慢地体察,细细地回味,方能领受。这或许,又是大自然的另一个高妙之处,也是人类几千年来钟情于灵山秀水的一个根本原因吧。
③三秋时节,登上老君山,走近老君庙,看着众多富有诗意的景致,看着具有几千年历史的老君庙,你会诗情飞扬,灵感喷涌,脱口吟出一些诗句,来抒发心中的激越情感,更会下意识地想到,老君山的秋天,是从古诗里走出来的,她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土,都浸染着浓重的诗意。黄花、红叶、碧草、绿树,飞瀑、幽林、奇石、怪崖,实际上,都是诗神散落于大地的灵动神奇的平仄音韵,都是大自然出于一片关爱之心送给世人的绝妙佳句。
④对于老君山的清幽雅致,古代的诗人们有深刻的认知,历代的诗人们留下了许多吟咏老君山的佳作。诗仙李白到过老君山没有,有待进一步考证,不过从他的诗作及当时老君山在唐朝时的兴盛景象来看,李白很可能是到过老君山的,他写有诗作《谒老君庙》:“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草合人踪断,尘浓乌迹深。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独伤千载后,空余松柏林。”诗中所写的景象,与陕西洛南及云南等地老君山、老君庙的景观明显不符,加上李白素来推崇出生于来川的商朝开国元勋伊尹,唐朝又奉道教为国教,唐太宗、唐玄宗都对河南老君山极为重视,爱好游历的李白,自长安沿驿道出函谷关,再沿就国古道,到栾川游历、拜谒老君庙,并写下这首诗,应在情理之中。
⑤秋到老君山透过时间的空旷,透过大山的优雅,透过古庙的凝重,透过各种美景,让老君山更具仙风道骨,更能体现道法自然的深意。悠悠青山、红叶碧草、黄花绿树、飞浓流泉,大自然用妙笔写下了秋的曼妙、秋的优雅、秋的真切。秋到老君山,万物和谐,自然界的造化为人类的生活平添了许多亮丽的心境。这些或许就是两千多年前气象峥嵘,大的哲学家老子,走遍九州八荒最终归隐于此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毕竟哲人的哲思与养生,是需要优雅准与灵动的山水景观作为基础的。
(郭向阳文/有删改)
( 1 )阅读第①段,用简洁的的语言说秋天的老君山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什么特点。作文:
以“带着微笑出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