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 A: 晕眩(xuàn) 呆滞(zhì) 喃喃(nán) 座锅(zuò)B: 沉浸(jìn) 鼓囊(nānɡ) 吮吸(yǔn) 涮净(shuàn) C: 情不自禁(jīn) 大襟(jīn) 愠色(wēn) 皱巴巴(zhòu) D: 踉跄(liànɡ qiànɡ) 蓦地(mò) 气势汹汹(xiōnɡ) 宛如(wǎn) |
2、 |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 A: ③①⑥②⑤④ B: ③⑤②⑥①④ C: ③⑥①②⑤④ D: ③②①⑥⑤④ |
3、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B: ④⑤②③① C: ④③②①⑤ D: ④③①②⑤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独自攀爬在古树参天,气象氤氲的大金山上,由于山高坡陡,我只能摩肩接踵 , 手脚并用。 B: 前锋镇的番薯节各种番薯形状各异:有人形的,动物型的,树形的……惟妙惟肖 , 栩栩如生。 C: 李东在山上锄地,干到下午,突然锄头一颤,出挖一个晚清的搪瓷,真是妙手偶得啊! D: 云安茶洞擂茶粥,入口便会使你张口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
5、 | 对修辞方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B: ①句主要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起伏的麦田比喻成麦浪。 C: ②③句主要运用拟人的手法,用“躲”的动作写露珠对我这个不速之客的恐惧。 D: ②③④句从不同角度描写露珠,三个句子构成了排比。 |
6、 | 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母亲》中鲁迅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母亲所给予的“做人的训练”的不尽感激。B: 莫怀戚《散步》通过记述“散步”这一平常小事,写出了亲情的温馨,生命的延续。 C: 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刻画了范进、胡屠户、丁举人、张乡绅等人物形象。 D: 《曹刿论战》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全文紧扣“论战”中心,全面记叙了长勺之战。 |
7、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古人说的“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桑梓”指的是故乡,常用“烽烟”代战争,“鸿雁”常用来喻指书信,“手足”代兄弟,“桃李”代学生。 B: “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C: “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称呼别人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D: 古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一般为八句,依次为首联、颈联、尾联和颔联。 |
8、 | 下列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地结账。 B: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C: 怎样才能认识对象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感情。 D: “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 |
9、 | 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菜畦(wā) 酝酿(niànɡ) 亢奋(kànɡ) 忍俊不禁(jīn)B: 迸溅(bènɡ) 澄清(chénɡ) 畸形(jī) 惟妙惟肖(xiāo) C: 琐屑(xiè) 地壳(ké) 萌发(ménɡ) 中流抵柱(dǐ) D: 嫌恶(wù) 阔绰(chuò) 招徕(lái) 销声匿迹(nì) |
10、 | 从感情色彩上看,下列句子中横线的词语含贬义的一项是( ) A: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 , 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B: 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C: 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 D: 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 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文)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③奚:何,为什么。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 执策而临之 ________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 厉王使玉人相之 ________ ( 2 )下列“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马之千里者B: 执策而临之 C: 王闻之 D: 厉王使玉人相之 ( 3 )用斜线划分停顿(每句两处): ①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 ②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 4 )翻译下列语句: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 5 )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关于人才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理解。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对门送来绿豆糕
郭震海
“门铃响呢。”在厨房忙着做晚饭的媳妇喊着。
“嘿嘿,嘿嘿嘿……”老郭依然在跟着电视乐。
“你聋了,门铃响呢!”老郭媳妇提高了嗓门。老郭这才趿拉着拖鞋来到门口,他没有急着开门,先眯着一只眼通过“猫儿眼”观望,看到的是一张被放大变了形的脸。
“是谁啊?怎么不开呢?”老郭媳妇从厨房里出来。“不熟悉!”老郭说。
“什么眼神,这不是对门的老张媳妇吗!”老郭媳妇“瞄”了几眼伸手开了门。对门的老张媳妇站在门口,手里端着满满的一碗绿豆糕。
这是个新建的小区,住户搬进来不到一年,平时各干其事互不往来。老郭媳妇和老张媳妇搭上话时间不长,知道她是自己的对门邻里,来自乡下,在城里买的房子,除此以外也就只是几句寒暄。
“都在家啊,孩子他乡下爷爷送来几碗绿豆糕,送你家一碗尝尝鲜。”老张媳妇说。
“太客气了,你们自个儿留着吃吧!我们怎么能吃你家的绿豆糕呢!”老郭媳妇说。
“这有啥不能的,咱们是对门嘛。”老张媳妇说着硬往老郭媳妇手里塞。一个门里一个门外,两人推让了几下,老郭媳妇最终没有推过老张媳妇,将绿豆糕留下了。
关上门后,老郭说:“好端端的对门怎么送咱一碗绿豆糕呢?”“是啊!”老郭媳妇听了老郭的话后,一时间也犯起了嘀咕,好端端的对门怎么就送来一碗绿豆糕呢?她想着,拿起一块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灌了她一鼻孔。
“我估摸着她送绿豆糕来一定有送绿豆糕的意思,好端端的怎么就送咱家一碗呢?”老郭说。
“啥意思呢?不会是知道你在教育局工作,想让你给他儿子转学校吧?”老郭媳妇说。
“说不准,要不就是想通过咱们找老爷子办什么事,可老爷子早从公路局退休了啊。会是什么呢?”老郭看看绿豆糕,仿佛答案就写在这香气扑鼻的绿豆糕上。
“那咋整,送回去?”“你这不是废话吗,都收下了怎么好意思送回去呢!”
“咋整?”老郭媳妇又拿起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又灌了她一鼻孔。。
第二天,老郭媳妇开门准备上班的时候,刚好对门的老张媳妇也开门往外走。
“早啊!”老张媳妇说。
“你也早啊!”老郭媳妇眼睛红红的好像没有睡好。
“昨晚的绿豆糕好吃吗?”
老张媳妇一句话问得老郭媳妇犯了一下愣。
老张媳妇接着笑笑说:“那绿豆糕是乡下的麻油炸的,孩子他爷爷每年都送来,十月初一在乡下家家户户都吃绿豆糕,是一种习惯。”
“是吗!”老郭媳妇支吾着,接着她回头问:“你家没啥事吧?有事你就说啊,别不好意思开口,咱们是对门嘛!”
“没有啥事啊,”老张媳妇说,“有事我们肯定会说的。”
“真没有?”老郭媳妇说着就盯着老张媳妇的眼睛。
“真没有啊!”老张媳妇被老郭媳妇看得很不自在。
“没有就好,没有就好……有事你就说,别不好意思开口。”老郭媳妇说着就走了。
老张媳妇望着老郭媳妇远去的背影,愣了。“有啥事呢?”老张媳妇独自嘀咕,因为她不明白。
(选自《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 1 )小说的情节围绕一碗绿豆糕展开,请简要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50字内)( 2 )根据小说对老郭媳妇的言行描写,举例分析这个人物形象。( 3 )联系上下文,品味画线句中的划线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4 )小说着意交代老张媳妇以及做绿豆糕送绿豆糕的习俗都来自乡下,你认为有没有必要?简述理由。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谁把世间的美景指给你看
①几天前的傍晚,还在回家的地铁上,本是晴天,忽然下起雨来。雨水汇成的溪流,急急地斜淌在车窗上。不一会儿,明明还下着雨,太阳却从云缝里出来了,昏暗的世界刹那明亮起来。日本传说里,这样的天气是狐狸娶亲的日子,而我也立刻在想:说不定会有彩虹看呢。
②出地铁时,雨已经小了,但又没有完全停。零星的小雨点像乐曲中段的沉吟,酝酿着后面的峰峦叠起。果然,雨又开始下。和刚才一样,是太阳照耀下的明亮的雨,因为没有风,直直地落在身上。我没有带伞,也完全忘记了伞这回事,只在雨地里慢慢地走着,看见也有人像我一样,不慌不忙地走在雨中。
③不出所料,我看见了彩虹。在东边偏南的空中,一个很大的半圆的彩弧,横跨云天。在这个圆弧的外面,还有另外一道,只是颜色稍弱。雨仍然在下,却忽然有点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好像天地之间被一种轻柔的喜悦盈满了。我回想起上次看见这样的虹,已经是六七年前的事。
④一辆小摩的,也就是那种专门拉客的三轮车,从我旁边“突突突”开过。开车的是一个中年女人,她旁边的座位上,侧坐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忽然,车速慢下来,车调了一个头。将车停住的母亲,一只手放开车把,指着天上,笑着对身边的男孩说,快看,彩虹!男孩仰起的脸上,落满看见彩虹的惊喜。
⑤而后母亲又将车头慢慢转回去,“突突突”地驶远了。他们的车上没有客人。
⑥我想说的就是那个开摩的女人。在她停车的那一瞬间,深深地感动了我。
⑦在地铁口开摩的,我印象里一直是男人的活计,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多了几个女人。 冬天时,她们裹着快盖到脚面的黄绿色军用棉大衣,头上围着红色或绿色的方巾,站在敞着门的小三轮前,大声招呼刚出地铁的人。我坐摩的时候很少。每一次都尽力躲避她们投过来的殷勤目光,仿佛一对上眼,就很难拒绝。但如果我要坐车,会先选择坐她们的车,尽管我也知道,相比之下她们的车技并不是很好。
⑧我一直想,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大概没有女人会来干这个活儿吧。除了撇开面子招揽客人,与同行竞争,还得横穿几个十字路口,更不用说有时还得和交警城管周旋。还好,即使生活逼迫,她们至少找到了这个行当,虽然要冒一定的风险,承受起早贪黑的辛苦,但每天都会有可观的收入。要知道,其实还有许多的人,甚至连这种谋生的机会都很难找到。
⑨实际上,在那个瞬间,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我想起小时候,她从地里干了一天的活儿回来,连走路都疲沓沓的,手里却拿着采给我的野花,或是魔法般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酸甜的野果。
⑩因为我们的母亲都是这样的人:尽管要为生存苦苦挣扎,却仍然要在这挣扎的间隙停下来,把世间的美景指给我们看。
(《青年文摘》2015年第5期)
( 1 )结合上下文,说说文章开头两次写太阳雨有何用意?( 2 )对第⑦段中的划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冬天时,她们裹着快盖到脚面的黄色军用棉大衣,头上围着红色或绿色的方巾,站在敞着门的小三轮前,大声招呼刚出地铁的人。
请以“ 归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如“春燕”“信心”等),然后写作。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