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上栗县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部著作由于具有创新性,因此受到了学术界的

②她 嗓子不好,怎么也不肯唱歌。

③汽车在四川的北部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A: 推重 推脱 目不暇接
B: 推崇 推脱 应接不暇
C: 推重 目不暇接
D: 推崇 应接不暇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斡旋 连翘 戛然而止
B: 缄默 烘烤 厉厉在目
C: 悲奋 阻碍 挑拨离间
D: 拙劣 旷野 络译不绝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国家旅游局等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使4名被困尼泊尔多日的中国香港登山游客顺利返回香港。(删去“在……帮助下”或“使”)
B: 近日,交通银行金华分行营业部被中国银监会授予全国银行业“雷锋岗”荣誉,为交行浙江省分行唯一获评集体。(“唯一”与“获评”对调)
C: 立夏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要做到戒躁戒怒,切忌不大喜大悲,要保持精神安静,心情舒畅,笑口常开。(删去“不”或“切忌”)
D: 《周新民传》一书的出版发行,对发扬和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和崇高风范,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发扬”和“继承”对调)
4、下列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下课的空隙间不容发 , 有些同学抓紧时间做题,有些同学调整学习状态。
B: 虽然一年多没有见面了,但我从来没有忘记他,对他的思念与日俱增
C: 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博学。
D: 我确信勤奋刻苦是学习成功的不二法门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味道多么鲜美啊,白菜包成的饺子!
B: 古人有诗云:“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落人间”。
C: 他从家到学校只要六七分钟的时间。
D: 此刻,正在播什么《大约在冬季》,弄得贾里心里冷飕飕的。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南宋时书画家。
B: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人,唐代著名诗人。
C: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生于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7、

下列这首小令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 “枯藤老树昏鸦”写出一片萧飒的秋景,衬托出了游子内心的悲哀。
B: “小桥流水”风景幽静,而“人家”安居其间,显得非常安逸、悠闲。
C: “古道西风瘦马”是说在冷飕飕的西风中,在凄凉的古道上,诗人独自一人骑着一匹瘦马旅行。
D: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思是说天晚了,远在天边的妻子想念着游人,想得肝肠寸断。
8、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听到这个好消息,他高兴得眉开眼笑
B: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C: 我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D: 班长对同学们说:“我现在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讲,请大家一定要洗耳恭听。”
9、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说故事的人要针对人性的好恶来安排情节,始终抓住听众的兴趣。

②如果故事很长,则这种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功夫尤其重要。

③说故事面对的听众则比较复杂,听众的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

④谈天和说故事是有差异的。

⑤谈天是和谈得来的人交谈,无须费许多心机去吸引对方。


A: ④⑤①③②
B: ⑤③②①④
C: ④⑤③①②
D: ⑤④②①③
10、下列划线成语运用看误的一项是( )
A: 这个北大毕业后在长安街头卖肉谋生的才子,经《华商报》首次报道之后,几乎家喻户晓 , 掀起了一场关于人才话题的大讨论。
B: 让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鲜为人知 ,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C: 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就是因为他始终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性纯洁。
D: 为期五天的里约残奥会轮椅击剑项目比赛已圆满结束,中国轮椅击剑队以9金4银4铜的傲人成绩创造辉煌,这是一支当之无愧的“梦之队”。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释]:①烟萝:形容花木繁茂,蓊郁如云烟。②沈腰:出自《南史·沈约传》,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③潘鬓:出自潘岳《秋兴赋序》,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钓。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1 )诵读《破阵子》上阕“几曾识干戈”一句时,你会重读哪个词?请说说你的理由。
( 2 )有人说,李后主这首《破阵子》是对《相见欢》中“别是一般滋味”的绝佳注解。你认同这一说法吗?请简要说明。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1 )写出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十余岁________ 然则天下之事________ 石性坚重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3 )下列对课文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之所以讲学家的结论是错误的,是因为他没有根据实际出发,只是凭自己的主 观判断。
B: 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他以多年经验总结,因此他感到无比自满。
C: 这篇短文写了四种不同的寻河兽的方法,从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从实际出 发,不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D: 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边文段,然后答题。

挂在墙上的童年

刚交新春,寒气未尽,风筝却迫不及待地飞上了晴空。原野上不时地扬起孩子们的笑声。风筝,每个人不无眷顾地记起那早已逝去的童年,可现在,我心中被它牵出的却是缕缕失落和愧悔。

孩子刚进入初中二年级,教师家访便告诫我:这是孩子成绩转变的关键年级,关系到将来升学,家长必须如何如何。我和妻当然坚决照办,可学期完结,成效甚微。我很生气,也十分着急,立即对孩子约法三章:寒假不准玩;晚上不准看电视;下学期每次考试必须过85分。在我的责令下,孩子噙着泪水订出了学习计划。

除夕,我和妻忙着准备过年,无暇过问孩子的功课。不知什么时候,他乘我们不备悄悄溜出户外,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了。

一会儿,他从外面蹦蹦跳跳地跑回家来,手里高高擎着一只色彩鲜艳的风筝。“爸爸,妈妈,你们看哪,多漂亮的蝴蝶!”孩子一脸得意忘形的神态。见此情景,我气往上冲,抢步上前,一把夺过风筝,就要撕个粉碎。孩子从未见我发这么大的火,半是惊吓,半是疼惜自己的风筝,“哇”地一声号啕大哭起来。妻心软了,赶忙夺下风筝,连连哄拍孩子道:“别哭!别哭!妈替你把风筝挂在墙上,以后再放吧。”我很欣赏孩子的自制力,妻也向我夸孩子有志气。

从此,我对孩子的学习盯得更紧了。一天,照惯例检查孩子作业,看到整整齐齐的书写,老师画上的道道红钩,我喜不自胜,连忙递给妻看。我俩对视一眼,会心地笑了,感到无限欣慰;看完数理化作业,再拿起作文本。突然一则标题引起我的注意——“咦?‘挂在墙上的童年’?童年能挂上墙么?不通!题目就不通,拿腔捏调的!怎么,还给了九十分?”

妻见我大惊小怪,忙放下手里的针线凑过来一起看。随着视线的扫描,看着看着,我的心渐渐抽紧。倏地,一滴热乎乎的东西滴落在我的手上,妻哭了。从她的泪眼里,我分明觉察到几丝怨艾和谴责。

孩子在作文中记述了买风筝的那段往事。他并没有责怪自己的父亲,相反,还很能理解当父母的一片苦心。负担过重,这是现实;竞争激烈,更是现实!因此,他说:“户外的春天不是我的,天上的风筝没有我的,我只能将自己的童年永远地挂在墙上!”然而,在作文的结尾处,他仍旧忍不住发出了成年人式的叹息:“唉,别了,我的童年!但愿比我年纪更小的千千万万的弟弟妹妹们,不再将童年挂在墙上。”

此时我眼前不由得叠印出孩子苍白瘦削的面容,失神困倦的眼睛。他的早熟分明留下了被摧折的印痕!在此之前,因家境贫寒,想买风筝而不得。眼下,孩子买到了风筝却又不能放!这是怎样的错位和失调啊!更使我不安的是,这之后,无论我暗示或直接动员孩子,他都不愿放风筝。他的兴趣似乎完全变了,变为全身心倾注在对前途的拼搏和追求上。他成熟了?还是成熟得太早了?

“难道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只是我这当父亲的吗?”在深深的愧悔中,我试图从情感的罗网中解脱出来,但愈是挣扎着,愈感惶惑。我想,像我一样陷入惶惑中的父亲们,能以这样的理由安然自释么?

唉!孩子的童年被我挂在墙上,而我的中年又被挂到了什么地方呢?一种不可名状的失落感涌上心头,我抬起头来,无限惆怅地望着蓝天上的风筝……

( 1 )怎样理解题目“挂在墙上的童年”的含义?
( 2 )第三段“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了”应怎样理解?
( 3 )“我想,像我一样陷入惶惑中的父亲们,能以这样的理由安然自释么”,“这样的理由”具体指什么?
( 4 )读了本文之后,你会产生怎样的思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解密嫦娥三号月球车“玉兔”

①11月30日的西昌街头,“嫦娥三号月球车”模型摆进了商店的橱窗,一只只精灵古怪的“玉兔”向过往的行人们“颔首”致意,引得不少人前来围观。专家们对这只“兔子”进行详细阐述,人们了解到它竟然是个“高富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玉兔”号月球车长1.5米,宽1米,高1.1米,体重140分斤,如此巨型的“兔子”恐怕此前还没有人见过。

③为会么要这么高呢?因为月球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表面土壤非常松软,凹凸不平,有石块,有陨石坑,还有陡峭的高坡。在这种环境中,月球车既不能打滑,更不能翻车,所以科学家们给这只兔子配备了很多仪器、设备和“脏腑”,它的身体包括了移动、电源、热控等8个分系统,它长得又大又结实就不奇怪了。

富——身披黄金甲专挖贵金属

④更重要的是,这是只有钱更善于“赚钱”的兔子。它身上披着一层闪亮的“ 黄金甲”,这可不是为了“臭美”,而是为了反射月球白天的强光,降低昼夜温差,阻挡各种高能粒子的辐射,从而保护“五脏六腑”不受伤,好好完成科学家们交给它的任务。

⑤有钱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睡到自然醒”。“玉兔”号月球车便是这样一只贪睡的“兔子”,不睡饱了绝不起来——它睡到自然醒需要的时间是14天。为什么是14天呢?因为月球自转的周期是28天,月球绕地球一周也是28天,也就是说月球上的一“天”相当于地球上的28天,睡一“夜”就需要14天。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⑥除了高大有钱,这只兔子长得还很帅,实在是“羡煞旁兔”。

⑦先说头上,科学家们为“玉兔”安装了4只眼睛,分别是全景相机和导航相机,能克服白天120摄氏度的高温、太阳角度变化大对相机成像质量 的影响等,能拍出高质量的动态、静态图像。有了它们,“玉兔”便可以“眼观六路”了。

⑧让人颇为惊奇的是,“玉兔”还长了两个翅膀——其肩部有两片可伸缩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白天工作时展开,晚上睡觉时收起来,将仪器设备包在里面,防止仪器被过低的温度冻坏,从而起到“保暖”的作用。在翅膀前端,还有负责钻孔、研磨和采样的机械手,在采矿时使用。

⑨本次回转 广寒宫,着急的“玉兔”踩了6个“风火轮”,在月面巡视时不仅可以自主前进、转弯、后退,还可以原地打转、横向侧摆,确保在危机四伏的月面上畅行无阻。

( 1 )本文用三个小标题介绍了“玉兔”三方面的特点,请仿照第⑵个小标题,补全其他两个

①________

②富——身披黄金甲专挖贵金属

③________

( 2 )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并分析其作用。

( 3 )文中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介绍“玉兔”的?

( 4 )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A: 用具体的数字详细介绍月球车的长、宽、高和体重,突出其体型的巨大,说明了发射它的不易。
B: 月球重力小,表面土壤松软,凹凸不平,加之携带的仪器、设备和“脏腑”众多,“玉兔”造价昂贵也就不足为奇了。
C: 月球车身披“黄金甲”,以反射月球白天的强光,降低昼夜温差,并阻挡各种高能粒子的辐射。
D: “玉兔”携带的四部相机,既能导航和摄像,还能克服高温和太阳角度变化大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
E: 六个轮子,可以帮助“玉兔”在月面上自主前进、转弯、后退、原地打转和自由侧摆。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珍藏着许许多多来自亲人、朋友、师生甚至是陌生人的动人表情。这些表情或兴奋,或痛苦,或惊讶,或愤怒……触动着你的心灵,描画着爱的感动,传递着正能量,鼓励我们直面人生,振作精神,昂然前行。

请以“最是难忘那表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写真事抒真情,以我手写我心。(2)叙事条理清晰,情感真挚感人。(3)书写工整,卷面清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请你再不要这样折磨我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