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龙岗九年一贯制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宫城县佐藤先生舍己救人的义举,让获救的中国研修生耿耿于怀 , 一生难忘。
B: 湖光岩的湖光山色,在濛濛细雨中,隐隐约约,美如仙境,引人入胜
C: 易中天老师在演讲中时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
D: 网球选手李娜从小就有自命不凡的理想,这激励着她不断突破自己,成为亚洲网坛的骄傲。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人们竟然自不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B: 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C: 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D: 人们发现了震天的响声和美丽的瀑布。
3、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你真正用心地聆听过他的歌声,你就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灵魂歌手”?
B: 一般说来,红、黄、绿……等深色蔬菜中的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
C: “什么呀!”赵小桢撇撇嘴,“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
D: 书房布置得简朴文雅,右面墙上挂着一幅字,写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告磬 翻来覆去 屏气凝神
B: 取缔 如坐针毡 重峦叠障
C: 恬静 风糜一时 顾名思义
D: 客栈 味同嚼蜡 冥思遐想
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霎时 荒谬 重峦叠幛 怒不可遏
B: 汲取 恻隐 粗制烂造 巧妙绝伦
C: 颓唐 告罄 骇人听闻 碌碌终生
D: 禁锢 执拗 暝思遐想 通宵达旦
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回望历史的天空,正是无数先贤英烈,挺立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B: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不仅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也牵动着国民的心。
C: 每逢公祭日,凌厉的防空警报都会响彻南京上空,整个城市沉浸在悲痛之中。
D: 我们要铭记历史,汲取历史的教训,唤起全民族、全人类对和平的向往、追求和坚守。
7、下列对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六出祁山,决心为刘备完成匡复汉室的遗愿。在此期间,诸葛亮收服姜维并以己平生所学相授,诸葛亮最终因操劳过度在五丈原病逝。
B: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吴用在浔阳楼写的反诗。
C: 《聊斋志异》是清朝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内容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
D: 《世说新语》是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8、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为学》出自《白鹤堂文集》,作者是清代的彭端淑,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C: 《木兰诗》出自宋代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
D: 《伤仲永》出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是北宋的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
9、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 抚顺市快速公交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修改: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的状况”。
B: 方言的发展、产生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修改:将“产生”和“发展”调换位置。
C: 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修改:去掉“由于”
D: 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要养成并且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修改:将“并且”改为“和”
10、

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罚(chéng) 凛冽 义愤填(yīng) 毛骨悚然
B: 伎(liǎng) 干涸 然而止(gá) 赅人听闻
C: 恶(zèng) 斑斓 顶礼拜(mó) 广茂无垠
D: 追(sù) 招睐 然长逝(cuì) 根深蒂固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1 )解释下列词语。

①黑云:________

②金鳞开:________

③临易水:________

④声不起: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②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4 )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的开头,作者用“黑云压城城欲摧”七个字表现了敌人重兵压境、军情危急的情景;接着,以“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表现出敌人众多和耀武扬威的嚣张气焰。
B: 三,四句,诗人以浓重的色彩,激昂的声调点出了战斗的时间和地点,逼真地再现了鏖战的紧张场面。
C: 五,六句写边塞地区天气奇寒、将士无法出兵作战的悲壮场景。
D: 最后两句描写出了不畏强敌、英勇血战的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1 )请用“/”线给下列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余 闻 之 也 久。

( 2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
①忽啼求 ________ ②邑人之 ________
③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 ④每天下为己任________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 4 )试比较方仲永与范仲淹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识别人脸的技术 刘露
①只要逃犯露一下脸,摄像探头就能悄悄“抓拍”,并将这张脸的特征迅速输入电脑,与电脑中的全国在逃犯人脸库和特征库进行比对,从而凭“脸面”“揪”出逃犯。在现实世界里,刚刚通过公安部认定的清华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在乔装的背后查出“真实的你”。
②现代的人脸识别,特指通过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的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比对,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这是一项高端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③在全球范围内,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人脸识别的优势在于其自然性和不被被测个体察觉的特点。所谓自然性,是指该识别方式同人类(甚至其他生物)进行个体识别时所利用的生物特征相同。人脸识别就是通过观察比较人脸来区分和确认身份的。不被察觉的特点会使该识别方法不令人反感,并且因为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而不易被欺骗。更重要的一点是,相对于指纹识别而言,人脸识别还具有非接触式(非侵犯式)的特点,因此更加友好、自然,更易被人们接受。
④在公安刑侦领域,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机场或车站安装人脸识别系统,通过查询目标人像数据寻找数据中是否存在重点人口基本信息,来抓捕在逃案犯;或者在商场、体育场、超市等公共场所对人群进行监视,以达到身份识别的目的。
⑤目前,人脸识别技术还逐渐从公安刑侦领域,推广到民用市场,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如具备有人脸识别功能的防盗门也被推向普通老百姓家庭。人脸识别系统防盗门配有特殊的液晶显示屏。这个显示屏实际上是一台小型电脑,数据库就建在这里。厂家上门安装时,工作人员会用一个摄像头对主人的脸部骨骼进行扫描录入,再将主人的脸部骨骼生成几千位的密码,然后将密码数据库存入防盗门的数据库中,当主人回家时,只要在门前一站,具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液晶显示屏就会显示门前的人的脸部,防盗门立即开始识别。一旦确认来人是这家的主人,防盗门就会自动打开。再如利用人脸识别辅助信用卡网络支付,以防止非信用卡的拥有者盗用信用卡等。
⑥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随着我国向数字化、信息化社会的迈进,人们对人脸识别技术的了解和认识也将逐渐增进,人脸识别技术的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而人脸识别技术和识别系统的性能也将在不断发展中日益完善,更好地服务大众。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 1 )选文第①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 2 )人脸识别技术有哪些特点和明显优势?

( 3 )选文第③加点的词语“更重要的”和第⑥段加点的“逐渐”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结合语境简要回答。

( 4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主要运用在哪些方面?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请你发挥想象,另举一例说明人脸识别技术还可运用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思,在百草园

刘宗棠

①绍兴的初春,乍暖还寒。踏着绚烂的晨光,走进了渴望已久的鲁迅故居——百草园。

②尽管刚刚经受过肃杀的冰雪,百草园内却依然一片苍翠葱茏。十来枝竹子扶疏摇曳,在初升的阳光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两棵不太大的棕榈伸开巴掌,仿佛要为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镂刻得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你看,枝条上冒出的嫩黄淡绿的芽苞,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园里几畦青葱的菜田,一眼古朴的石井,顿使人感到幽静沉寂,却又满目生气。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却是孕育,是萌生!

③尽管我来的还不是时候,没能听到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没有看到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的情景。可单是那一堵还是当年的短短的泥墙,就给了我无限的情趣。

④泥墙齐腰高,十来步长。墙脚边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草,大概就是因为这里的草才命名了这个园吧。现在大都枯黄萎谢,可在这些草叶边、草根旁却已透出星星点点青翠欲滴的草尖儿,这是生命的火苗在升腾,这是又一次对新的希望的追求。它们把绿色献给大地,献给人类,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和新生给人们以奋斗不懈的鼓舞。呵,先生写得多好:他一生“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草呵,百草园的草呵,不正是植被华夏,给进击者以不尽的养料!我不由得弯下身去,摘一片草叶,含在舌尖上,而我的炽热的爱和深沉的思绪却落在草丛里,落在这片土地上!

⑤当年的鲁迅,就是从百草园走向一个决斗场!向一切愚昧宣战,和一切懦弱决裂,同一切黑暗决斗,与一切腐恶较量。倾一腔热血,抛七尺躯体,为振兴中华而驱驰一生。尽管,他在残酷的斗争中过早地耗尽了心血,没有来得及看到一个民族的乐园的落成。但是,他的信念、他的希望,和百草园的草一样,不因生命结束而消逝,反而孕育出更茂盛、更蓬勃的新春。

⑥小草信仰春天,先生信仰中华必将振兴。现在真的有了风调雨顺的气候,有了流金溢彩的太阳,有了清甜如许的泉源。

⑦站在百草园这堵矮墙旁,我看到绍兴的一条街,人流熙熙攘攘,脚步踏着早春的阳光。站在中国的土地上,朝外望去吧——信息爆炸,宇宙飞船,世界在变革,星球在行进,我们不该像先生那样奋力进击,让中华早一点儿振兴起来,高高地崛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

⑧百草园的草呵,每一棵都在阳光雨露的哺育下成长着。我不也是这个园中的一棵草吗?不仅是,更是从百草园里走出来的人。

⑨思,在百草园,在前进的大路……

( 1 )第②段描写的百草园的景物有什么特征?对后文描写百草园中的草起什么作用?
( 2 )第③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 3 )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4 )第⑧段中“我不也是这个园中的一棵草吗?不仅是,更是从百草园里走出来的人。”请说说这两句话的含意。
( 5 )本文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了百草园的景物,由于表达的目的不同,描写重点也不同。本文详写了什么?为什么详写这些?
四、写作(分值:60分)
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炼狱的劫难,才能磨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淌过鲜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享誉世界的绝唱;只有不懈努力,才能拨开云雾,见到彩虹;只有经过挑战,才能磨炼意志,实现梦想。

请以《挑战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自我、困难、权威、权限”等;(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 不得暴露考生真实姓名和校名(可用化名代替);不得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转身、离开”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