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嘉兴前进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一项是( )
A: 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到契合点。
B: 前不久,“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品的魅力。
C: 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南宁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
D: 为了把情况写得更真实细腻些,我们调查了许多杜国富冒险救人的英雄事迹。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人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归燕等景物,以白描手法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B: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清丽自然,意蕴深沉,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C: “几时回”三字道出了今昔的迥异,吐露出词人难以藏抑的轻松喜悦和怀人的情感。
D: 词牌名,即曲的谱子。曲谱短小的词牌称小令,《浣溪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月考,使我认识到我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
B: 学习态度是否踏实,是我们成绩提高的前提。
C: 我校进行了消防演练,增强了我们的安全防范。
D: 我们初中学生,一般的说,都有自学意识。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 ①③④⑤②
B: ③⑤①②④
C: ③①⑤②④
D: ⑤①③④②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
B: 语文课程对于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C: 《写字》教材进入海南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
D: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信息,大约85%左右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天下第一楼》、孙鸿的《枣儿》都是多幕话剧。
B: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文中的主人公简·爱自尊、自爱、自强,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
C: 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有较大的自由。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D: “屈原”“凄惨”“收揽”“景仰”等词语分别属于名词、动词、动词、形容词。
7、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那人问道。
B: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C: 此刻,正在播什么“大约在冬季”,弄得贾里心里冷飕飕。
D: 《伟人细胞》节选自《男生贾里》(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
8、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校体操认的队员们刻苦训练,积极备战,大力发扬了不怕吃苦、顽强坚韧,终于夺得了冠军。
B: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C: 能否搞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D: 长沙地铁5号线计划2020年6月30日试运营,一期工程线路全长 22.5千米,共设置车站18个,列车釆用6节编组B型列车。
9、

下面这段话中,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几千年来,兰一直影响着人们的创作、生活和品位。中国人爱兰,爱其高洁,爱其清①(yā),爱其君子②(yū)意。芊③(qiān)细叶青青草,楚楚芳姿点点娇。缕④(nǚ)清香袅⑤(niǎo)飘,盈⑥(yínɡ)玉⑦(ruǐ)向春笑。这首诗充分地展现了兰花的形、神、气、味,可谓颂兰诗中的经典。

A: ①②③
B: ③⑤⑦
C: ①②④
D: ④⑥⑦
10、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 )
A: 摧枯拉朽 锐不可当 眼花潦乱 白手起家
B: 抑扬顿挫 深恶痛急 任劳任怨 重岩叠嶂
C: 一丝不苟 殚精竭虑 屏息敛声 如梦初醒
D: 为富不仁 杳无消息 油光可签 正人君子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漫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①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 1 )请简要赏析第二句中“急”字的妙处。
( 2 )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冀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醒心亭记(节选)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注】①韩子退之:指韩愈,字退之。②夷狄:边远地区。

( 1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 )
A: 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如鸣佩环,心之(《小石潭记》)
B: 之者谁 不能其一处也(《口技》)
C: 野芳而幽香 征于色,于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 而名之以见其实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②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 3 )(甲)文中有多处照应写法,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一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 4 )(乙)文第②段提到公与州之宾客“久而忘归”,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其中的原因。
( 5 )(甲)文中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乙)文中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你觉得两篇文章中欧阳修所寄之“意”相同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理解问题。

知止

【台湾】张继高

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夜晚腹泻,父亲趁机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山东省平邑县兴蒙

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⑤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

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⑦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来随时制衡,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张继高散文》,有删改)

( 1 )本文鲜明地提出了“知止”这一观点,“知止”在文中的含义是?

( 2 )本文③④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丙)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回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 1 )下列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词人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昏庸无能。
B: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沉郁顿挫,悲愤激越,读之令人怆然泪下。
C: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D: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两句化用了杜甫的诗句“不尽长江滚滚来”,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无穷愁绪和伤亡之感。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间千二百里(《三峡》)
B: 有卖油翁释担立(《卖油翁》)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
C: 高峰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心不若余之专耳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 3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坐断东南战未休 坐断________

②未复有能其奇者 与________

③尝百里外 趋________

④父母岁有裘葛之 遗________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 5 )(乙)文作为一篇山水名篇,请结合文段分析其意境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 6 )(丙)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总离不开一些人、一些事,影响着我们,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丰富着我们的生命,充实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他们如一盏盏明灯,照耀着我们的情思和梦想,以“哦,那一路明灯”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得抄袭;不得使用本试卷中出现的材料。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如果。只是梦”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