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杭州天目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咆(xiāo) 锐不可(dāng) (bān)发 污(huì)
B: (chénɡ)罚 (ào)悔 (suí)靖 (pǔ)育
C: 深(wù)痛疾 阻(sè) 可(hàn) (gǎo)头
D: 阻(è) (kuì)退 田(lǒnɡ) (qiáo)首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技俩 云翳 迫不急待 怒不可遏
B: 嘻闹 诘难 粼次栉比 对答如流
C: 蓬蒿 决别 如坐针毡 昏昏噩噩
D: 藩篱 尴尬 涕洒横流 恪尽职守
3、

下列关于名著的关联有误的一项是( )

A: 《繁星•春水》——冰心——小诗集——母爱、童真、大自然
B: 《水浒》——施耐庵——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总分总的连式结构
C: 《朝花夕拾》——鲁迅——散文集——《琐记》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暴风雨所诞生的》
4、选出短语结构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教学相长 雨脚如麻 游于濠梁
B: 选贤与能 牛困人饥 唇焦口燥
C: 翩翩两骑 垂天之云 半匹红纱
D: 不知其善 尽粟一石 虽有名马
5、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野(mán) 抵(lài) 杀(lù)
B: (dùn)形 (miǎn)怀 (diào)念
C: (shǐ)志 (diān)倒 警(tì)
D: (páng)礴 (shì)言 (yì)语
6、

下面文学常识的有关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 长征》——毛泽东
B: 都德——《最后一课》——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短篇小说
C: 晏子——《晏子使楚》——晏子反击楚王针锋相对,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D: 《枣核》——萧乾——“枣核”既是文章的结构线索又是文章的感情线索。
7、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11月25日由中国足协在上海召开的投资人会议,因为足协和俱乐部分歧较大而“不欢而散”。
B: 冷空气频频造访 , 未来几天广东最低温或降至5℃左右。
C: 《西游记》塑造了一个神通广大、除恶灭邪的大英雄形象。
D: 为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王书记灵机一动 , 亲自到特困户李大爷家走访。
8、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的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

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森林里各种鸟类,鸣声不断。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A: ②③①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9、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我国的哪一个剧种?( )
A: 杂剧
B: 相声
C: 昆曲
D: 话剧
10、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做出批示:例行节约、反对浪费。
B: 我市低保条件为: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230元的居民,不论其年龄、职业、单位性质,都可以申请纳入低保范围。
C: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D: 如果你茶饭不思,沉湎于“王者荣耀”不能自拔,如果你忽视现实社会,游走于网络虚拟社区,那么,你﹣﹣可能“病”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完成文后题目。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 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代在西北筑有东、西、中三受降城,此处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后锦旗乌加河北岸。②回乐烽:旧说在灵州回乐县。故址在今宁夏灵武县西南。

( 1 )前两句用“沙似雪”、“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

( 2 )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注:①杰:高大。②殊:差别。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

阴风怒号,浊浪空(________)

赣大水西来注北(________)

为最(________)

(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
B: 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
C: 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
D: 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
(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杰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

( 4 )语段(乙)用什么方法写岳阳楼?(乙)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甲)有什么不同?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非文学类作品阅读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陈凌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竞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妹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景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3日04版(有删改)

( 1 )请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有人认为将第④⑤段和第⑥段调换位置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你的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 3 )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①段提到“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表明这则例子虽已被反复用过,但每次引用都足以让人震撼。
B: 选文笫①段中画线句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 第⑤段中武亦妹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就是“内在丰沛”的体现。
D: 选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⑥段针对一般人可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使论证更严密。
( 4 )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

二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为此头痛不已。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雪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大,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遭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

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

“刚才是不是在画我?”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想下来,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我跳过去了那个高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

“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已经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

“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仲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

( 1 )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场景

偶遇老太太

画像被发现

老太太画花

得知其年龄

我的心里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 )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 3 )品味下列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我两眼。

②她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

( 4 )第⑨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一:我不再……….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填:孤独、自卑、害养、赶时装、相信眼泪……可任选一个词语填入,也可另找词语填入。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③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y1旧那么洒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