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古田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亚夫军细柳》结尾处文帝感慨道“此真将军矣”,从正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B: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C: 《孟子》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先秦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D: 《渔家傲》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经历祸乱的美好地方,后来人们常用成语“世外桃源”来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B: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的演讲,整篇演讲运用了大量的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了演讲的感染力。
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近体诗,在诗歌篇幅、每句字数和诗歌格律上相对比较自由。
D: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两句诗是对卖炭翁外貌的描写,表现他的年高与劳苦。
3、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yì) 钝(yū) 挑拨离(jiàn)
B: 名(nì) 迁(xǐ) 诚诚恐(huánɡ)
C: 挑(xìn) 不(xùn) 强不舍(ɡuō)
D: 盼(qí) 管(shù) 广无垠(mào)
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皮帐篷 油光可鉴 重蹈复辙 鸿鹄之志
B: 眯缝眼 三顾茅庐 藏污纳垢 歇斯底里
C: 探测仪 毫不妥协 深恶痛疾 暗然失色
D: 俯卧撑 意趣昂然 强聒不舍 冥思遐想
5、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张慌失措 荡然无存 永垂不朽 懊丧
B: 眼花缭乱 名副其实 响彻云宵 耸立
C: 锐不可挡 月明风清 转弯抹角 班白
D: 丢人现眼 独一无二 丰功伟绩 管辖
6、

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惠未徧 ”的“徧”同“遍”。
B: “神弗福也”的“福”是动词。
C: “公与之乘”的“之”指代曹刿。
D: “齐人三鼓”的“三鼓”指击鼓进军。
7、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chù)立 (chì)咄 (zhě)皱 惟妙惟(xiào)
B: 拮(jū) (qǐ)丽 (juè)强 期期艾(ài)
C: (cāng)俗 (shěn)笑 (fěi)闻 (xiǎn)为人知
D: 荣(yīng) (chéng)戒 柔(nèn) 妄自(fěi)薄
8、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如鸣珮环 青树翠曼 往来翕忽
B: 犬牙差互 水尤清冽 竹树环合
C: 明灭可见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D: 其境过清 隶而从者 纷至沓来
9、

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句子,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说春天的花儿是草本的,,那么秋天的花儿就是木本的,。秋光照耀在一树一树的叶子上,,铺天盖地,人就陶醉得有些许震撼。

A: ①娇嫩,柔弱,让人怜惜②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③花朵沉淀成醇酒,叶子燃烧成花朵
B: ①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②娇嫩,柔弱,让人怜惜②叶子燃烧成花朵,花朵沉淀成醇酒
C: ①娇嫩,柔弱,让人怜惜②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③叶子燃烧成花朵,花朵沉淀成醇酒
D: ①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②娇嫩,柔弱,让人怜惜③花朵沉淀成醇酒,叶子燃烧成花朵
10、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B: 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
C: 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们最能敞开心扉,一下子减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D: 通过她把对我的启蒙同大自然联系起来,使我同花同鸟结成愉快的伙伴。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1 )《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任哪个地方的刺史时所作?( )
A: 杭州
B: 苏州
C: 徐州
D: 扬州
( 2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面初平”表明湖水丰盈,勾勒出暮春之景。
B: “乱花 写出暮春时 节杂花稀少、稀疏的特点。
C: “没马蹄”表明杂草繁茂,把马蹄子 都遮住了。
D: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表明诗人流连忘返。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虎之力

虎之力,于人不啻(不啻,不止,不只)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 1 )解释文中划线的字词。

①于:________

②恒:________

( 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 3 )选文借虎喻人,旨在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刘世河

①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

③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条小河蜿蜒而过。过河不远便是--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

④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

⑤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⑦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⑧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⑨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⑩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米”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

⑪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愁,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

⑫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⑬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第3期,有删改)

( 1 )请你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
( 2 )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

①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②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 3 )第⑩⑪段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
( 4 )最后一段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求和得和

毕淑敏

①小时候,我作文很好。语文老师不止一次给我的作文批过“5+”的分数,还经常在课堂上朗读。

②听老师读自己的作文,我的心情像一颗怪味豆。最初觉得甜,哪个学生不愿意受到老师夸奖?慢慢地,咸味和涩味涌上心头。下课后,同学们神情怪怪的。“哦,哦,老师又用时传祥掏粪的勺子‘刳’毕淑敏啦!”刚学过一篇掏粪工人的课文,在北方话里,“刳”与“夸”同音。跳皮筋时,两边都不要我。要知道平日里,因为我个子高,跳得好,都抢着跟我一拨。我和谁说话,人家都会装作没听见,扭身走开,故意跟别人大声说笑。他们一块儿边说边看着我。

③我开始懂得什么叫孤独,什么叫被嫉妒。

④这样的日子一般持续两三天就会过去。大伙毕竟小,容易健忘。我那时又是大队长,人缘挺好,大伙有事都爱找我。作文每两周讲评一次,我便经受一次精神的炼狱。

⑤我开始随意写作文,随大流,平平淡淡。“你的作文退步了,是不是骄傲了?”老师问我。我沉默。不是不愿意告诉老师原因,我不知道怎么说。假如我说了,老师会在班上把同学们数落一顿,我的处境就更糟。

⑥老师苦口婆心开导,我又开始认认真真写作文。老师满意了,同学们敌视的恶性循环又开始,就没有一个万全之策吗?

⑦我发现同学们并不是讨厌我的作文。老师念作文时,大伙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发出会意的笑声。同学们只是不喜欢老师反反复复提我一个人的名字。

⑧我小心翼翼问老师:“我最近的作文有进步吗?”老师说:“你近来写得不错。今天下午我还要读你的作文。”“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战战兢兢的说。老师注视着我。“您念我的作文时,是不是可以不念我的名字。”“‘我鼓足勇气说完蕴藏在我心中许久的话。”“为什么?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要求。你总不能让同学们觉得那是无名氏写的吧?”

⑨我镇静下来,一板一眼地说:“我觉得您读作文,主要是看文章写得好不好。至于是谁写的,并不重要,不说名字,您让大伙讨论的时候,没人拘着面子,反倒更好说意见。”“你说的有点道理。好吧,让我们下午试一试。”老师答应了。

⑩那天下午的情形如我所料。同学们充满好奇,发言比平日热烈得多。下课后,我和大伙快活地跳皮筋。“嗨,毕淑敏,今天念的范文是你写的吧?”有人问我。“不能老是她写得好,我看今天一准是别人写的。”有人这样说。我一概只笑不答,问得急了,就说:“我看像是你写的。”从那以后,我的作文越写越好,和同学们也能友好相处。

⑪我至今不知道这算是机智还是一种早熟的狡猾,长大以后,看到一则名人名言,“走自己的路,让人们说去吧”。我想那是一种更积极、更勇敢的生活态度。只是我小时候,就是听到这句教导,也未必敢照着去做。我太珍视同小朋友们无忧无虑跳皮筋的机会。

( 1 )阅读全文内容,如何理解“求和得和”中的两个“和”?

( 2 )文章第②段为什么说“听老师读自己的作文,我的心情像一颗怪味豆”?

( 3 )结合文章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我开始随意写作文,随大流 , 平平淡淡。

②我至今不知道这算是机智还是一种早熟的狡猾

( 4 )文章有一句写到老师评讲作文时自己不好的感受发展到极致的话,请找到这句话,并说明该句在文中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 5 )读完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陪我成长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②文中如需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沵的笑眸”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