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惜牡丹花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第一句写出了诗人的愁思。“惆怅”一词,造成红艳的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将人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 B: 诗歌第二句表现诗人黄昏时赏花的情景。“唯有”“两枝”等词,强调晚来只有两枝残败,才知满院的牡丹花开得正盛。 C: 诗歌第三句实写风吹花残之景。第二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诗人的情花之情跃然纸上。 D: 本诗借物抒怀,别具一格。诗人夜里用把火照花的行为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
2、 |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好汉形象,如头脑简单的鲁智深,粗中有细的李逵,懦弱无能的林冲。 B: 《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刻画了个性鲜明、可亲可敬的长妈妈形象。 C: 《格列佛游记》借小人国用绳技比赛的方法选拔官员来影射英国国王和大臣们昏聩无能。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来源于小说中“钢铁是在旺火和骤冷中炼成的”这句话。 |
3、 | 《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一生命运的三部曲是( ) A: 精进向上——自甘堕落——浪子回头 B: 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C: 不求上进——精进向上——自甘堕落 D: 不求上进——有所发愤——精进向上 |
4、 | 下列对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译文:又有一个为他的担忧而担忧的人。 B: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得到一个人使唤,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人。 C: 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译文: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D: 奈地坏何? 译文:对毁坏大地有什么办法呢? |
5、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故乡》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塑造了闰土、杨二嫂两个典型形象。 B: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他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C: 用典一是事典,二是语典。《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到乡翻似烂柯人”属于事典。 D: 《岳阳楼记》、《马说》中的“记”“说”都是古代的文体。 |
6、 | 下列情景表达中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我们平时要养成写日记或周记的习惯。日记可长可短,记下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周记可详可略,可重点写下生活中那些打动你的人和事就行。希望大家坚持! B: 校园小记者小强来自现场的报道:“2017年10月15日,广安国际红色马拉松开赛,上万人在小平故里畅快奔跑,请大家紧跟我的步伐,一起去见证‘红色’足迹。 C: “同学,作为学校的一份子,你看到眼前的零食袋就无动于衷,你还戴着团徵,你就是这样当一名团员的?”王宇同学郑重地说。 D: 读书主题班会上主持人总结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让我们每天拿出一定时间去读一点好书,就会给我们的理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
7、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艾青诗选》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艾青原名是蒋正涵,号海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 B: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是艾青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C: 艾青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D: 艾青擅长绘画,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如他的短诗《刘草的孩子》就是如此。 |
8、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歧(qí) 祷(dǎo)告 攲(yī)斜 水波粼(lín)粼 B: 沉寂(jì) 瘫(tān)痪 憔悴(cuì) 狂风骤(zhòu)雨 C: 树杈(chà) 荫(yìn)蔽 匿(nì)笑 满(mǎn)不在乎 D: 菡萏(dàn) 姊(zǐ)妹 脸颊(xiá) 形影(yǐng)不离 |
9、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引江枢纽黄金大道的美景,对江都人民来说是不陌生的。 B: 为了加强校园安保,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各学校配备安保人员,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 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汉字时代的美好。 D: 孙犁用富有诗情的笔调描绘他熟悉的草木湖泊,以白描的手法刻画自己的父老乡亲,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讲述他们的故事。 |
10、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被甲(pī) 畎亩(quǎn) 空乏其身(fá) B: 魁父(kuí) 陇断(lǒng) 一厝嗍东(cuò) C: 弓驽(nǔ) 按辔(pèi) 法家拂士(fó) D: 孀妻(shuāng) 始龀(chèn) 叩石垦壤(kěn) |
【情系古今】 以下是南宋政治家史浩描写东钱湖的诗句: 游东钱湖(宋·史浩) 行李萧萧一担秋,浪头始得见渔舟。 晓烟笼树鸦还集,碧水连天鸥自浮。 十字港通霞屿寺,二灵山对月波楼。 于今幸遂归湖愿,长忆当年贺监游。 ( 1 )这首诗歌的体裁应属( )。A: 古体诗 B: 律诗 C: 绝句 ( 2 )“晓烟笼树鸦还集”的“集”在诗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 ( 3 )根据史浩诗所写的东钱湖景物特点,拟一副悬挂于景区大门两侧的对联,以下最合适的是( ) A: 家酿满瓶书满架山花如绣草如茵 B: 万山合抱数峰青一水平铺千顷白 C: 四围翠嶂湖山处千顷清波梦幻中 D: 绿竹别具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下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________ 媵人持汤沃灌 汤: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 3 )文章中“深山巨谷”、“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 )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任选一处说明其作用。 |
电影《流浪地球》主要讲的是地球经过木星时摆脱木星引力,重新踏上流浪征途的故事。实际上在刘慈欣创作的同名小说《流浪地球》中,地球经过木星的过程有惊无险,只是电影有意制造“噱头”,将这一情节夸大而已。那么,地球要“流浪”,为什么非得经过木星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为了让地球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快速度,使其脱离太阳系。
引力弹弓就是利用行星的重力场来给太空探测船加速,将它甩向下一个目标,也就是把行星当作“引力助推器”。木星就是太阳系中一个优良的加速器,这不仅在影视作品中呈现,在现实中更是如此。人类向外太阳系发射的数十件航天器中,大部分用到了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比如“旅行者一号”、“旅行者二号”、“先驱者号”、“新视野号”探测器等等,都曾经利用过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速,这样的好处是使航天器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还能节省燃料。1977年,由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制的“旅行者二号”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升空,1981年经过木星时,从秒速不到10公里加速到了秒速35公里左右,获得了可以离开太阳系的速度。经过几十年的飞奔后,旅行者二号已经航行到了210亿公里外的遥远距离。实际上,不止是木星具有引力弹弓效应,较大质量的天体都可以让围绕它运行的物体获取引力弹弓效应,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连同太阳都可以进行引力弹弓效应的运用,我们的地球也一样。比如我们要去月球探测,但是我们的长征三号乙型火箭并没有能力把“嫦娥四号”直接发射到月球轨道上,于是在发射之后,依靠地球的引力弹弓效应增加速度和扩张轨道,最终让“嫦娥四号”进入环月轨道运行。
而在《流浪地球》这部作品中,刘慈欣安排了太阳和木星共同给地球加速。故事中讲到曾经有一段时间地球时而靠近太阳时而远离太阳,这个时候正是在利用太阳的引力弹弓效应给地球加速;后来地球又运行到了木星的附近,开始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速,这也是因为木星的质量巨大,是地球质量的318倍,可以把航天器加速到脱离太阳系引力的程度。不过在电影中,由于木星引力出现不稳定状况,导致地球难以脱离木星引力甚至出现了撞向木星的可能性,幸好人类齐心协力克服了困难,地球才又开启了航向新家园的征程。
但如果真的将地球运行到木星附近,利用其引力弹弓效应的话,将是十分不可取的,因为木星的引力足以将近距离的地球拉变形。电影中,地球的大气已经被木星吸收,在如此近的距离,地球势必会被木星引力揉成一个熔岩星球,甚至有被拉碎的可能,这是绝对不可以尝试的。所以要让地球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并不容易,这需要在很远的距离上才能保证安全,然而距离太远的话,引力弹弓的加速效应却不明显了。
( 1 )电影《流浪地球》中用木星给地球加速的做法,在现实中是否可行?为什么?A.木星的具有引力弹弓效应
B.为什么地球要经过木星呢
C.地球要流浪,木星怎么帮
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①15岁那年,我在全县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后,被推荐到县城最好的实验初中读书。为此,父亲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争一口气以后考上大学中专什么的。学校实行走读制,每天我都要骑着家里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去上学,风雨无阻。
②条件的艰苦我不怕,可是,那所学校的同学几乎都是县城的孩子,尤其是在我那个班,有好几个县长、局长的孩子。当我穿着农家孩子的粗衣布鞋迈进教室时,顿时传来一阵哄笑声。随后就有孩子为我起了“土老帽”“趿拉鞋”的外号。在花花绿绿、性格活泼的同学中,我特别敏感、孤独,对新环境充满了恐惧。许多次我推着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学校,就看到县长、局长家的孩子们从吉普车里下来,趾高气扬地斜视我一眼,我顿时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忍受的歧视。
③好在我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基础又扎实,在学习上毫不吃力。半年以后,期末考试,我在班上乃至全年级都是第一名。班主任说:明天就要放寒假了,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每个学生要有一位家长参加大会,届时要对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和奖金。我兴奋不已,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并不比别人差。这时,我听到邻座的几位局长的孩子在嘀咕:那个“趿拉鞋”,也会考第一,“土老帽”……我悄悄地离开学校。考了第一,仅给了我片刻的兴奋,随即自卑又涌上心头。
④回到家里,我把成绩通知单递给父亲,父亲乐得合不拢嘴。当我告诉父亲明天要开全体师生家长大会时,父亲立刻张罗开来,叮嘱母亲翻箱倒柜找出春节时他才舍得穿的那件皮大衣。可是我说:“爹,你别去了,人家的父亲都是城里的干部……”(A)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我转过身,鼻子不禁又酸了起来,心想:父亲,你为什么不也是干部,你怎么偏偏当一辈子农民……
⑤第二天天未亮,窗外刮起了呼呼的北风,窗户的塑料纸被吹得啪啪作响,外面是一片片的雪白。我摸索着穿上衣服收拾书包。父亲说:“我送你去吧,下雪了……”我说:“你就别去了,不就开个会吗?再说,别人的家长是干部,你又不会发言……”打开屋门,一股风雪涌进屋来,好大的雪,(B)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凉凉的天,凉凉的心:父亲,对不起您了,我是真心想让您分享我的光荣的,可是,班上就我一个乡下孩子,那么多家长,就你一个人种地的……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学校响起预备铃时,我迈进学校的大门。雪仍纷纷扬扬地下着,几辆吉普车和轿车很显眼地停在操场上。
⑥铃声响过后,校长登台讲话,校长的讲话不时激起同学们和家长们的一阵阵掌声和笑声,而此时的我身上冷得厉害,肚子饿得厉害,心里孤单得厉害。我无心听校长的讲话,随意把目光投向窗外的风雪,就这么一刹那,我惊呆了……
⑦父亲,父亲来了!他正透过一扇玻璃向里望,仔细聆听着校长的讲话。我扬扬手臂,父亲看着我,向我使劲摆摆手。风正吹,雪正舞,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⑧一阵掌声响起来,有同学使劲扯扯我的衣服,校长正叫我的名字,同时手里展开一张鲜红的奖状:我下意识地走向讲台,校长很慈祥地凝视着我。一刹那,我的泪水涌出眼帘,我手指窗外……礼堂里所有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窗外,投向我的父亲。校长一个箭步下了讲台,打开门。风雪呼啸着涌入礼堂,父亲跨进来,抖落身上的一层雪花。
⑨我说:这是我的——父亲!热烈的掌声响起……
⑩放学时,我和父亲步出礼堂,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勤奋,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 1 )通读全文,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孤独恐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描写方法及表达效果。(A)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
(B)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
( 3 )小说多次描写风雪,其作用是什么?记忆中,有一些人,就像陈年老酒,平日里就装在那个不起眼的坛子里,摆放在哪个不起眼的角落,安静而又寂寞。但,在某些特殊的时刻,他的目光、他的笑容、他的手势、他的举手投足,便会不知不觉地浮现在你眼前……
请以“记忆中总有这么一个人”为题,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情感真实;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