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B: 溯迎而上。 C: 而旗尾略不沾湿。 D: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2、 | 下列语句中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举行樱花展的公园里,一群姑娘们打扮得________,在绚烂的樱花树下拍照。 ②鸟儿宛转的歌声与山问的轻风流水________着,形成一曲美妙的乐章。 ③班会上,老师让大家先________一下,好充分发表意见。 A: 花枝招展 附和 酿造 B: 花枝招展 应和 酝酿 C: 如花似锦 附和 酝酿 D: 如花似锦 府和 酿造 |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严惩酒后驾车,提高了司机们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B: 通过开展“诵红诗,唱红歌”等活动,使同学们加深了对的认识和热爱。 C: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出现,全社会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健全和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D: 一代文豪鲁迅先生以他不朽的著作名垂青史。 |
4、 | 下列各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B: 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C: 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D: 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
5、 | 2017年4月的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陈红和妈妈来到郊野公园,看到这里好不热闹:天上风筝千姿百态,地上孩子嬉笑奔跑,田间杨柳婀娜多姿,山间野花儿竞相开放……陈红一时兴起,脱口而出 。下列四个选项中,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B: 残春花尽黄莺语,远客愁多白发生。 C: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沉湎 脉搏 鬼鬼祟祟 惟妙惟肖B: 取谛 慰藉 甘之如饴 断章取义 C: 讪笑 嬉戏 趋之若骛 再接再厉 D: 怂恿 宽恕 食不果腹 出奇不意 |
7、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勋(xūn) 稼(jià) 妇孺皆知(rú) B: 殷红(yān) 开拓(tuò) 鲜为人知(xiān) C: 署名(shù) 癌症(ái) 鞠躬尽瘁(cuì) D: 彷徨(huáng) 罗布泊(bō) 风悲日曛(xūn)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座博物馆的历史,据说建立于一八三二年。 B: 历史是一面镜子,把现实结合起来,就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C: 绿如屏风的青山,潺潺的流水及油画般的景致,把游人带入了迷人的天地。 D: 在考试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真细致的作风,是考试成功的关键。 |
9、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桑梓(zǐ) 勾当(gòu) 星宿(xiù) 呱呱坠地(guā) B: 带挈(qiè) 堤上(dī) 干瘪(biě) 下贱胚子(pī) C: 瞰望(kàn) 黝黑(yǒu) 纤绳(qiàn) 颓唐不安(tuí) D: 腌臜(ā) 戏谑(nuè) 荣膺(yīng) 吹毛求疵(cī) |
10、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水是自然界的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然而,太多的人还没有意识到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 ②因此全球范围内的水危机正在不断逼近 ③水千变万化,雕塑出美丽的湖泊,创造出宝贵的湿地资源 ④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 A: ④①②③B: ④③①② C: ③④①② D: ③①②④ |
阅读诗歌,完成相关习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 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 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 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 (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 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 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 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 3 )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 4 )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5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6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 7 )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 8 )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 9 )“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 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①夫没者岂苟然哉________ ②见舟而畏之________ ( 2 )翻译下面句子。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 3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新华社南京1949年4月24日5时电) 国民党22年反革命中心南京,已于23日午夜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人民解放军入城后,受到学生和市民的热烈欢迎,男女学生们纷纷向解放军献花致敬。人民解放军已布告安民,城内秩序稳定,商店照常开门营业。在发起渡江作战后三天内,人民解放军便攻占这一全中国第一个大城,这说明解放军威力的强大,国民党匪军一触即溃,已经无法进行有组织的抵抗。
( 1 )括号内的文字是这篇消息的部分,它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须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②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得到的实情。谚语 “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成钢” ;“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都说明以上道理。
③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论语》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他从来不用教条。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训。最理解他的是弟子曾参,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章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
④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⑤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 (选自杨绛《走到人生边上》,有删改)
( 1 )文章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2 )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你以“行走在 ”为题,写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行走经历、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要求:①请把作文题补充完整;②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端正,卷面整洁,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