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南宁市上林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四幅不同字体的“兰”字,是行书的一项是( )
A:
B:
C:
D:
2、

下列标点符号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哪里比得上她呀!
B: 张华考上了北大,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C: 今年的暑假,你是打算去北京旅游呢?还是去深圳旅游?
D: 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3、下面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虚/弓 叫/根深固 深痛绝/好逸
B: 颠/叙 舟/开门盗 自自弃/一十寒
C: 灌/气 仿/求神拜顿开/敷衍
D: 意/急 桑/莘莘学子 容光发/然一新
4、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心无旁鹜 恼羞成怒 一代天娇 心灵劫难 无限遐想
B: 格物自知 迫不急待 再接再厉 忧心仲仲 珊珊来迟
C: 萧索隔漠 恃才放旷 相题并论 记忆尤新 彬彬有礼
D: 根深蒂固 不求胜解 高谈阔论 荼饭无心 精血诚聚
5、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A: 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早春景象,烘托出一种飘零的哀伤愁恻的气氛。
B: “闻道”写出了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过五溪”写出了友人被贬之地的偏远。
C: 最后两句,诗人将明月拟人化,托明月传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D: 这首七绝诗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6、下面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确(záo) 酝(niàng) 临(lì) 缥(miǎo)
B: 跚(pán) 憔(cuì) 笑(nì) 怪(chēn)
C: 褴(lǚ) 伏(quán) 贪(lán) 狭(yì)
D: 恿(sǒng) 惚(huǎng) 塌(tān) 成(cuán)
7、课文《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对“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句话道出了托尔斯泰敏锐的洞察力。
B: 这句话道出了托尔斯泰有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C: 这句话道出了托尔斯泰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
D: 这句话道出了托尔斯泰处事的灵活、机敏。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亵渎 赃物 秘决 形消骨立
B: 惊骇 汲取 积赞 相得益章
C: 广袤 恪守 琉璃 矫揉造作
D: 制裁 旁鹜 鲜研 自吹自擂
9、

下列词语中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骊歌(lí) 确凿(záo) 嫉妒(jí) 气冲斗牛(dòu)
B: 炽痛(zhì) 亘古(gèn) 归省(xǐng) 鲜为人知(xiǎn)
C: 惧惮(dàn) 凫水(fú) 悲怆(cāng) 戛然而止(jiá)
D: 惬意(qiè) 嗔视(chēn) 抽搐(chù) 叱咤风云(zhà)
10、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当我还是 的小孩,我就常到它凉爽的树荫里,尽情欢乐,尽情嬉戏。

②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 的。

③看来这是 ,但在工作环节太多的时候,这样做就非常必要了。

④查老师几次去要求换教室,可是学校没有空余的教室,况且这一排有五个教室,多少都受音乐声浪的冲击,只是贾里他们班


A: 无所作为 显而易见 大题小做 一马当先
B: 游手好闲 不言而喻 少见多怪 身先士卒
C: 无所事事 不言而喻 小题大做 首当其冲
D: 无所不能 无庸赘述 借题发挥 奋勇争先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①水国:水乡。②离梦:离人的梦。

( 1 )诗歌首句中“夜有霜”与下句中“________”一词相照应,表现了送别时节的凄冷。
( 2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离梦杳如关塞长”一句中“杳”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1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时时而进中力拉崩倒之声
B: 邹忌八尺有余盖简桃核狭者为之
C: 吾与徐公美明日徐公来,视之
D: 皆以美徐公此所谓战胜朝廷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3 )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讽、刺、谏、谤、讥”几个词在这里都是中性词,没有贬义。
B: “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 “门庭若市”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表明了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D: 本文和诸葛亮的《出师表》都是写臣子委婉规劝君主纳谏除弊的典范篇章。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蝴蝶喜欢飞来飞去,时而“狂随柳絮”,时而“舞入梨花”,但是不论在何处,它们一直腾挪翻转,从来不愿沿着平缓的路径飞行。蝴蝶的这种灵动舞步,长期启发着诗人和画家们的灵感,但也引起了人们的疑惑:既然蝴蝶有着(相对于它们而言)如此巨大的翅膀,应该能够很容易地协调飞行姿态,它们为何还要选择如此曲折颠簸的飞行方式呢?
②其实,这是蝴蝶对抗捕食者的一种进化策略,因为飞行的路径越古怪,捕猎者就越难抓到蝴蝶。与那些为了充分利用气体动力学而设计强壮翅膀的鸟类相比,蝴蝶并不是非常专业的飞行员,它们所追求的并不是飞行的速度和高度,而是敏捷的变向能力。而且,蝴蝶“乱飞”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干扰捕猎者的预判,还能让捕猎者难以近身。日本京都大学的科学家们对蝴蝶的飞行方式做了流体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蝴蝶在推进自身向前时伴随着许许多多的上升下落,这样可以在周围产生汹涌的气体湍流,这种湍流干扰了捕猎者的攻击路线。所以,毒性大的蝴蝶往往比无毒的蝴蝶飞得更平缓,因为它们不怎么屑于采用这种逃避的策略了。
③这种高难度的“乱飞”是如何做到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了蝴蝶的身体特点。人们很久以来就知道,蝴蝶的前翅与它们的肌肉连接,而后翅只是被动地由前翅带动,似乎起不到什么作用。科学家们试着通过逐渐消减蝴蝶的后翅,来调查一下后翅的作用。他们发现,即使所有的后翅都被去掉,蝴蝶仍然可以持续地飞行,而且飞行路线仍然可以像往常那样曲折,但是飞行和转弯的速度慢了许多。很明显,蝴蝶的后翅并不用来提供飞行升力,而是专门用来增强身体转弯时的灵活性。
④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也做了类似的研究,他们通过解剖估算了蝴蝶身体各个部分的重量,然后通过高速摄影机记录了蝴蝶的飞行运动,发现蝴蝶在飞行时,除了翅膀,其身体也承担了很重要的作用。蝴蝶可以改变身体和翅膀的相对位置来调整重心,增强身体的可操作性(比如转身),这就好像溜冰选手或者跳水运动员通过摆动手臂和腿来改变身体重力的空间分布,因此可以做出漂亮的动作。帝王蝶尤其精通此道,它们可以在比其自身身长还短的距离内实现90度转弯
⑤然而,蝴蝶还有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它们大都色彩鲜艳,更容易引起捕猎者的注意,这似乎违反了蝴蝶的进化策略。现在科学家们发现,蝴蝶艳丽的外表体现了它们的生物智慧。蝴蝶最初是从飞蛾进化而来的,飞蛾喜欢夜间活动,它们率先进化出了大翅膀和闪避的本领对抗蝙蝠。蝴蝶只在白天活动,它们也有着巨大的翅膀,对于鸟类而言无论如何都是很容易看到的,于是它们索性将身体进化成很显眼的色彩,以此用作一种宣传﹣﹣蝴蝶是非常难捉的。如果一只年轻的缺乏狩猎经验的鸟儿看到了一只鲜艳的蝴蝶,它会想“哇哦,瞧瞧这块肥肉,它是我的了。”但很快这只鸟发现,蝴蝶不仅难以赶上,即使抓到了它们,它们也是很滑的,因为蝴蝶翅膀覆盖着鳞片,容易逃脱。久而久之,鸟就会意识到抓获蝴蝶实在是太费力了,渐渐地就失去了对蝴蝶的兴趣,转而考虑其他的猎物了。
⑥所以,蝴蝶以它独特的生物智慧,既保护了自己,又在自然界留下了一道艳丽的风景。
( 1 )你怎样理解①段在选文中的作用?

( 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②﹣⑤段的说明内容。

( 3 )选文③段中划线词语“似乎”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 4 )选文④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5 )选出下列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 )

A: 蝴蝶“乱飞”产生的汹涌的气体湍流能够干扰捕猎者的攻击路线。
B: 蝴蝶所追求的并不仅仅是飞行的速度和高度,还有敏捷的变向能力。
C: 蝴蝶的后翅能增强其身体转弯时的灵活性,从而帮助蝴蝶加快飞行和转弯的速度。
D: 蝴蝶用外表艳丽的色彩向捕捉者传达了一种信息:蝴蝶是非常难捕捉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瘦羊博士”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羊是吉祥之物。《东观汉记》中载有“瘦羊博士”的趣闻,说的是东汉建武年间,朝廷每年腊月都赐予博士(中国古代一种官职)一只羊,但羊有大小肥瘦,于是有人建议杀羊分肉,以求平均。有一位叫甄宇的博士,抢先挑最小的羊取走,其他人也就不再争执了,甄宇因此留下“瘦羊博士”的美名。后人即用“瘦羊博士”形容那些克己让人的人。

生活中的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要有个正确的态度,妥善处理这些矛盾。矛盾的解决,需要具备各种具体条件。但作为矛盾的当事方,做到一个“让”字,则往往是化解矛盾的关键。宋人林逋在《省心录》中讲:“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曹操在《礼记令》中也说:“礼让一寸,得礼一尺。”事实上,许多事情如果各不相让,那就只好怒目相向,甚至拳脚相加;而高姿态、高风格者带头礼让,则可能使僵持不下的矛盾迎刃而解。

“谦者,德之柄也;让者,礼之主也”。小时候,常听大人讲“孔融让梨”“王泰让枣”的故事,后来又从史书中读到古人许多让道、让功、让利的典故,而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六尺巷”的佳话。相传,清朝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因与邻居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争执,飞书京城向张英告状。张英回了这样一封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一个“让”字,让出了谦谦君子的风度,让出了邻里之间的和谐,更让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现代社会,人们本应更懂理知让、崇尚文明,但礼让却反而成为稀有素质。公交车上,为争座位大动干戈者有之;车辆、行人为抢道而酿出交通事故者有之;甚至有人地上“任性”还不够,居然在万里高空的飞机上为争抢座位和行李架而上演“全武行”;至于一些人在成长进步上的争名、争位现象,更加屡见不鲜。种种乱象陋行,较之古人的礼让精神,可谓天壤之别。

无论在什么时代,礼让都是一种人格修养和高尚品德,是从灵魂深处溢出的怡人芬芳。人与人之间只有做到文明礼貌、相互谦让,才能减少摩擦,消除隔阂,拉近心理距离,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有序。反之,如果凡事斤斤计较,相争不让,生怕吃一点点亏,不仅会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伤害,使本来很小的事情酿成大祸,还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现实生活中,这种不理智、不礼让、任性而为造成矛盾激化的教训深刻之至,值得每个人认真反思。

迎春祈福,在春天的脚步声中,人们相互祝愿平安吉祥,然而更需要懂得平安吉祥须臾离不开文明礼让,离不开人与人的理解关爱。让别人是为自己开路,挤别人是在堵自己的路。如果人人都学一学“瘦羊博士”,懂得一点礼让的智慧,行车让一让,购物让一让,进电梯让一让,进而扩展到在名利上让一让,在个人得失上让一让,那么,让出的将是心情舒畅、邻里和睦、单位团结、社会和谐。如此,我们才能从容通过公共文明的门槛,更好地传播友善、展示文明。

(选择《解放军报》2016年2月)

( 1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 2 )选文第一段叙述“瘦羊博士”的来历,有什么作用?

( 3 )文章第三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 4 )简要阐述选文第四段的论证思路。

四、写作(分值:60分)
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眼睛、头发、嘴巴,比如校服、手机,又比如军训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以《 的故事》为题,写篇作文。

要求:①填完整题目,写自己真正的见闻感受。②不要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kobe菲菲”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