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气息奄奄 相安无事 销声匿迹 B: 雅俗之别 因地制谊 巧妙绝轮 C: 连声诺诺 微不足到 荡然无存 D: 张皇失措 锐不可挡 长途跋涉 |
2、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 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文化。 C: 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D: “寻找大国良师”大型公益活动以“榜样力量·烛光暖心”为主题,旨在弘扬“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大国良师精神。 |
3、 | 下面对《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将“你”比作“人间的四月天”,并从不同角度描绘“人间的四月天”的灿烂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你”的爱之深和情之切。 B: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中“点亮”一词,运用通感,从听觉到视觉,本是无形的风却被“笑响”点亮,突出了笑声的清脆、悦耳。 C: 诗中用“鹅黄”“绿”来形容“你”的鲜嫩,用“白莲”突出“你”对神圣洁净的向往。 D: 最后一节与开篇“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遥相呼应,含蓄委婉地表达了“爱的赞颂”这一主题。 |
4、 |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潇洒 凌空 躁热 眼花缭乱 为富不仁 B: 绯红 操纵 桅杆 震耳欲聋 诚惶诚恐 C: 溃退 轩昂 紧绷 惮精竭虑 油光可鉴 D: 浩瀚 遗嘱 畸形 和颜悦色 粗制烂造 |
5、 | 下列字义解释有误的是( ) A: 别具匠心(别:另外) B: 镂空(镂:雕刻) C: 败笔(败:破旧) D: 因地制宜(因:根据) |
6、 | 下列加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多年来,欧洲上空战云密布,尖锐的冲突迭起 , 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风暴即将来临。B: 要解决政府机构臃肿的现状 , 就要釜底抽薪,让一部分人的收入先降下来。 C: 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舍己救人的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D: 去年暑假,我随旅行社去了桂林,那里的秀山丽水,令人忘乎所以。 |
7、 | 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忘乡 B: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C: 撒盐空中差可似 D: 秋风箫瑟,洪波涌起。 |
8、 |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B: 网络热词在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抒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 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D: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
9、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汹涌 强聒不舍 不言而喻 丰功伟绩 B: 恣雎 富丽堂皇 顿开茅塞 郑重其是 C: 摇曳 质之不理 根深地固 墨守成规 D: 筵席 经世奇才 矫揉造做 不醒人事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悉,目前只有部分省份使用高考课标卷,该阵容包括由海南、吉林、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份组成,且队伍日趋壮大,加入省份数量呈上升趋势。B: 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 C: “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蓝图,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 D: 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轮胎制造基地、全球第一耗胶大国,但天然胶的生产却不能自给。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 乌江 胜败兵家事不期①, 生当作人杰, 包羞忍耻是男儿。 死亦为鬼雄。 江东子弟多才俊, 至今思项羽, 卷土重来未可知。 不肯过江东。 【注释】期:期望,预料 ( 1 )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相遇,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________;第二首:________。( 2 )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童趣 ①项为之强 ②为之怡然称快 ③盖一癞蛤蟆 (4) 鞭数十 ( 2 )请你翻译下面语句。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 )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
睡眠这件“小事儿”
闫冠男
①睡眠这件“小事儿”,耗去了我们的小半生(我们人生的1/3都在睡觉)。睡眠看似是一种简单的24小时周期性活动,但其背后却涉及复杂的行为和生理过程。从行为层面上,睡眠被定义为机体对外界环境失去知觉和反应的一种可逆性行为。它并非是机体的一种消极和被动状态,而是在多种神经网络和递质积极主动支配下产生的,并涉及大量生理、代谢和神经行为。
②一般正常成人在一个完整的夜间睡眠中,大脑在进行着具有一定周期性的功能和状态循环。依据多导睡眠图描绘的脑电图模式、眼动和肌张力特征,人的睡眠结构可分为两种类型: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和快速眼动(REM)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循环交替称为一个睡眠周期。每次夜晚的睡眠通常有 4~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约90~110分钟。两个睡眠周期之间通常伴有短暂觉醒,整夜大概出现4~6次。
③人为什么要睡觉?
④首先,从保养论的角度看,睡眠可以帮助大脑恢复精力,消除疲劳。动物需要睡觉,而没有大脑的植物不睡觉;人体的有些器官,比如肝脏,是不休息的。因此可以说,睡眠是脑部特有的现象,睡眠可以使脑部修补自由基所造成的损害。自由基是新陈代谢的副产物,可损伤人体细胞。其他器官可以通过放弃和替换受损细胞来修补这种损害,但大脑无法这样做。只能让人进入睡眠状态,尤其是在非快速眼动睡眠状态,人体组织才能利用这段难得的“闲暇时间” 通过合成抗氧化酶进行“抢修作业”。
⑤其次,从功能论的角度考虑,2014年《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指出,睡眠会促进脑神经元上特定棘状突起的形成,维护特定的树突分支,从而促进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不仅如此,科学家通过对健康成人被试者的睡眠情况进行控制,发现睡眠不足会引发被试者体内711种基因功能的改变,涉及认知功能、新陈代谢、炎症、免疫力和抗压等领域,明确了睡眠对基因的影响。
⑥另外,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弗洛伊德就认为,睡眠时的梦境可以让人们实现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的愿望,梦是通向潜意识的最佳捷径。
⑦冬去春来,转眼又要到“春眠不觉晓”的时节了。好的状态源于好的睡眠,让我们从当下开始,培养好的睡眠习惯吧!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 1 )第②段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加拿大)斯蒂芬·巴特勒·李科克
①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因此当母亲节来临时,我们决定把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父亲决定请一天假,姐姐安娜和我请假回家,妹妹玛丽和弟弟维尔也请假回来了。
②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一样隆重。两个姑娘考虑到这样的大场面应该穿戴得漂漂亮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母亲把两顶帽子都修饰一番,使它们显得更好看。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节的纪念品。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檐帽,不喜欢新的。
③我们做了一个出乎母亲意料的安排,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母亲一向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如今乡下正是风光明媚的时节,要是让她坐车游逛几十英里,这对她来说可真会是莫大的享受。
④但是,就在当天早晨,我们把计划稍微修改了一下,因为父亲想起了一个主意,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
⑤这样,我们便为这次旅行做准备。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怕我们肚子饿,母亲还准备了一顿便餐。当然中午我们还要回到家里来吃一顿丰富的正餐,就像过圣诞节那样。母亲把所有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准备上车。
⑥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
⑦父亲说他愿意留在家里。不过,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做午饭,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根本就不会做饭。
⑧因此,到最后还是决定母亲留下来,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父亲说,母亲既然已经为我们大伙儿操劳了一辈子,我们有责任想方设法让她尽可能安安静静地多休息一会儿。
⑨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母亲站在阳台上瞅着我们,直到瞅不见为止。
⑩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父亲钓到各式各样的大鱼,我们大伙儿都玩得痛快极了。
⑪我们到家已经很晚,不过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于是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备着。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腿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屡次三番地站起来,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后来父亲注意到这种情况,他要她歇会儿,于是他自己便站起身到碗橱里去拿水果。
⑫这顿饭吃了好长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⑬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快活、最幸福的一天。
(选文有删改)
( 1 )请在下面横线上补齐本文的情节内容。大家请假回家过节→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 ________ →母亲为大家忙碌
( 2 ) 请用三个短语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在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