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湛江市坡头区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荒凉 绵延 人际罕至
B: 坍塌 诀别 骇人听闻
C: 余晖 蜷伏 惊慌失错
D: 温训 废墟 怪诞不经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地名中有“山阴”“江阴”,因为“山南水北”为阴,所以“山阴”在山的南面,“江阴”在水的北面。
B: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C: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即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其中上元节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D: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 讨厌、担心、增加、出现,这四个词词性相同。
C: 垂问、家父、寒舍、愚见,这四个都属于谦辞。
D: 愉快-快乐,热忱-热情,觉察-察觉,疲倦不堪-疲惫不堪,这四组词都是同义词。
4、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旦联欢晚会上,班主任作为压轴嘉宾,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粉墨登场
B: 老人善于模仿各种鸟的叫声,或清脆悦耳或低回婉转,实在是惟妙惟肖 , 令人惊叹。
C: 这栋摩天大楼建成后,附近原有的那些楼房不免相形见绌
D: 从古至今,许多诗人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5、

《骆驼祥子》中的二强嫂是怎样死的?( )

A: 难产死的
B: 气死的
C: 饿死的
D: 被强子踹死的
6、下列说法和分析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风度优雅”“积雪初融”“翘首而望”“开创未来”(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B: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这就是所谓的“倒金字塔结构”)
C: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 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句中应将“点燃”和“照亮”调换顺序)
7、被称为“泥土诗人”的臧克家的第一本诗歌集是( )
A: 《烙印》
B: 《泥土的歌》
C: 《泥淖集》
D: 《宝贝儿》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
B: 由于科学管理,从原料到生产工艺,生产过程都严把质量关,这个公司的产品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C: 国家、家庭要依法保障每一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D: 相关人员对出现问题的产品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调查,最终很好地解决了。
9、下面的情境,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新期间,你去给外婆拜年,外婆像往年一样,给你200元压岁钱。你认为自己大了,不应该再要外婆的钱了。你怎样和外婆说呢?


A: 外婆,我都多大了,您还拿这点钱糊弄我呀!
B: 外婆,我大了,不应该再要您的钱了,您自己留着,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吧!
C: 外婆,来的时候,爸爸妈妈已经告诉我,不能拿您的钱了。
D: 爸爸妈妈已经给我压岁钱了,您的这点钱就自己留着吧!
10、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应该学会担责,你这样鸠占鹊巢 , 不是帮他,而是害他。
B: 医生劝小张戒烟,他却置之不理,结果得了很严重的肺病。
C: 刻苦训练是夺得奥运冠军的不二法门 , 任何偷奸耍滑都是徒劳。
D: 这幅文人画的山水图景与书法印章相得益彰 , 可谓美妙绝伦。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白居易的《夜泊旅望》,完成小题。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注)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 1 )联系全诗,说说诗“愁”的原因有哪些。
( 2 )请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蒙以军中多务________ 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________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________ ④但当涉猎 , 见往事耳________

( 2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3 )本文运用对话的方式来塑造人物,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揭示了________大有好处的道理。
( 4 )文中画线句子是“刮目相待”后鲁肃与吕蒙结友的举动,请你对这个句子进行赏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碗红粥

凉炘

①我父亲出生的时候,贺兰山巅爆发出一阵巨响,震得大地颤抖,产房内一阵惶恐。因为这个,我父亲没有按常理号哭,他被震得噎住了,双眼紧凝,不发一声,只是手脚胡乱动着。这让我奶奶误以为他是个哑巴,气得直掐他屁股,并命令我爷爷按她的法子煮一碗红粥喂给他,以祛邪气。

②初生的婴儿吃不得硬饭,直往外头吐,唇舌又无力,吐不干净,只好哇哇大哭起来。我父亲一哭,我奶奶如释重负,眼泪横流,嘴上叫喊着:“终于哭了,终于哭了!”全家人欢天喜地,终于放下心来。

③原来,父亲出生的那刻,有一架军用飞机出了事,径直撞向贺兰山。音浪划破空气的屏障,震碎了红旗坡上的无数玻璃。

④不知为什么,父亲一生爱飞机。

⑤年轻时,他立志报考空军飞行学院,但碍于幼时贪玩,上山爬树,下水潜泳,铲渠泥肥庄稼——他身上疤痕无数,导致即使身板硬朗,通过了各项体能测试,却在脱衣检查的最后关头,被拒之门外。酒后,他曾讲过,在军区大门门前,他抬头看天空,那是他人生第一次直面太阳,竟然不用眨眼。就那样屹立原地,心里悲伤,像一块将碎的顽石。

⑥他曾说将穿着空军飞行服、抱着头盔荣归故里,却终于买了硬座车票归家,无颜面对红旗坡上的老老少少。当日,奶奶为他做了一大桌吃的。饭后,父亲说想喝一碗红粥。
奶奶便下厨,煮红粥她最拿手。红旗坡盛产红豆,所谓红粥,就是红豆、高粱酒与清水,三者交融的产物,除此之外,再无其他配料。一切奥妙,皆在火候。

⑦很像人生,煮的时间少了,酒香难入豆心,总不得志;煮久了,酒之精气因高温飘散殆尽,庸碌无味。

⑧后来父亲退而求其次,上了地质测绘学校,因为学校的招生海报,上写着这样一句:航空测绘。

⑨接下来,是漫长的山野间作业的10年。扛着数十公斤重的测绘仪,父亲走遍秦岭山脉,为国家山林无人区的地理测绘献出自己全部的青春和血汗。他踩破的鞋子,悉数堆在测绘院的小土楼里,队长曾说过:“待你们的破鞋堆满房间,我们的革命就胜利了。”

⑩10年间,父亲从未见过航测的飞机,院长说了:“那是美国的技术,国内只有北京、广州的测绘院才用!你咋这么想上天?”十年之后,父亲职位晋升,工作调整,坐进了办公室。办公室是什么样的地方?喝茶,看报,写文件,训下级,被上级训,逢年过节收几条烟几瓶酒,舒舒坦坦的,多好!

⑪父亲觉得不好。他脑子里有一只得了病的云雀,飞不起来,但从不放弃扇动翅膀的本能。在被爷爷奶奶骂了数次之后,他辞职创业。搬家的车子开出测绘局家属院的那天,我出生了。父亲爱天空,他为自己的儿子取名“翔宇”。

⑫广告设计、婚礼庆典……每天累死累活,干到夜里12点才回家。母亲曾经问他:“有朝一日,你创业失败,收入还没坐办公室的人拿的多,你怎么办?”父亲摇头,不予回答,抽着烟笑起来。

⑬受一位朋友的鼓动,父亲的投机心理被暗暗放大,他将几年积累的全部资产投资医药行业,全盘皆输。恍然之间,人过五十。这样悲惨的创业路,惹得亲友同情万分。当年的老领导来电话,说让父亲随时回测绘局,工龄按原来的算,还是办公室的活儿,清闲自在,熬到退休,安度晚年。

⑭“20年前,你说你要当航测员,要上飞机,那个时候我就觉得你这个人不切实际!”

⑮这一通电话,让父亲眼里亮起一团火。火光的影子里,全是30年前的自己一站在空军飞行学院前,被排斥在门外的年轻的自己。

⑯在我高考那一年,父亲将家里的一套老房子卖掉,又拿另一套房做抵押贷款,成立了一家低空飞行技术服务公司,主要业务是农用无人机的生产应用。父亲和几个刚毕业的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学生一起,钻进机床厂。

⑰有些人很幸运,比如贝多芬,3岁的时候就明白他这辈子的事业是什么。父亲自认为属于不幸的那一类,酒后,他腮红耳烫,说自己50岁了,才找到正儿八经让人心跳、让人晚上睡不着觉的事业。

⑱自那以后,每天回家后,常见他洗手十数分钟,以洗去那烦人的机油和污渍。

⑲飞机进田实验的那一天,父亲特意要求奶奶做一锅红粥,分给员工们品尝。奶奶面带愧色,说人老了手生,恐怕做不出味道。结果,锅盖掀开,清香弥漫,大家喝下,觉得温暖异常,干劲十足。

⑳在田间,在旷野,小型直升机的螺旋桨缓缓加速,终于摆脱了重力。它升起来,向前加速,吹弯了苞谷的身躯,一路向前飞驰,吹出一阵阵麦浪。我那年过五旬的父亲在田埂上狂奔,手握遥控器,控制飞机喷洒出雾化的农药,像追风筝的5岁孩童。欢呼、雀跃,不知疲惫;激动、欣喜,兀自沉醉。

㉑红旗坡的乡亲们皆在一旁围观。他们鼓掌,却一时不能认出那个奔跑的人。

㉒父亲一生眷恋一碗红粥,他要求母亲向奶奶学习红粥的烹饪技巧,这让我也常有口福。

㉓我对红粥的感情,不像父亲那样浓烈。我也不理解那种浓烈的原因所在,只知道,山珍海味,油炸香辣,好吃过瘾,却也许并不是人生的正途。历尽沧桑,浮华谢幕,家乡的红粥,就摆在那里。

㉔一碗入胃,心里安宁。

(选自《读者》2016年第9期)

( 1 )请你根据提示,以父亲为陈述对象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①________→②报考空军飞行学院被拒,上了地质测绘学校→③________→④辞职创业→⑤________→⑥________

( 2 )请按要求分析句子。

①他脑子里有一只得了病的云雀,飞不起来,但从不放弃扇动翅膀的本能。(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②我那年过五旬的父亲在田埂上狂奔 , 手握遥控器,控制飞机喷洒出雾化的农药,像追风筝的5岁孩童。(请品味画线词语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 3 )请结合文章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 4 )文章以“一碗红粥”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悼念沈从文先生

文/季羡林

①去年有一天,老友肖离打电话告诉我,从文先生病危,已经准备好了后事。我听了大吃一惊,悲从中来,一时心血来潮,提笔写了一篇悼念文章,自诩为倚马可待,情文并茂。然而,过了几天,肖离又告诉我说,从文先生已经脱险回家。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又窃笑自己太性急。人还没去,就写悼文,实在非常可笑。

②到了今年,从文先生真正去世了。

③我认识沈先生已经五十多年了。当我还是一个大学生的时候,我就喜欢读他的作品。我觉得,在所有并世的作家中,文章有独立风格的人并不多见。除了鲁迅先生之外,就是从文先生。他的作品,只要读上几行,立刻就能辨认出来,决不含糊。

④我同沈先生打交道,是通过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丁玲的«母亲»出版后,我读了觉得有些意见要说,于是写了一篇书评,刊登在《文学季刊》创刊号上。刊出以后,我听说,沈先生有一些意见。我于是立即写了一封信给他,同时请求郑振铎先生在《文学季刊》创刊号再版时,把我那一篇书评抽掉,也许就由于这一个不能算是太愉快的因缘,我们就认识了。我当时是一个穷学生,沈先生是著名的作家。社会地位,虽不能说如云泥之隔,毕竟差一大截子。他同张兆和女士结婚,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撷英番菜馆设盛大宴席,我居然也被邀请。当时出席的名流如云,证婚人好像是胡适之先生。

⑤从那以后,有很长的时间,我们并没有多少接触。我到欧洲去住了将近十一年,他在烽火中在昆明住了很久,彼此音问断绝,他的作品我也读不到了,但是,有时候,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我在饥肠辘辘、机声嗡嗡中,竟会想到他。

⑥一九四六年深秋,我终于又回到了别离了十几年的北平。从文先生也于此时从云南复员来到北大,我们同在一个学校任职。当时我住在翠花胡同,他住在中老胡同,我们相距很近,见面的次数就多了起来。他曾请我吃过一顿相当别致、终生难忘的饭,云南有名的汽锅鸡。吃饭时,有一件小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要解开一个用麻绳捆得紧紧的什么东西,只需用剪子或小刀轻轻地一剪一割,就能弄开。然而从文先生却抢了过去,硬是用牙把麻绳咬断。这一个小小的举动,有点粗劲,有点蛮劲,有点野劲,有点土劲,并不高雅,并不优美,然而,它却完全透露了沈先生的个性。

⑦我曾在几篇文章中都讲到,我有一个很大的缺点,不喜欢拜访人。有很多可尊敬的师友,比如我的老师朱光潜先生、董秋芳先生等等,我对他们非常敬佩,但在他们健在时,我很少去拜访。对沈先生也一样。偶尔在什么会上,甚至在公共汽车上相遇,我感到非常亲切,他好像也有同样的感情。我们一谈到中国古代科技、艺术等等,他就喜形于色,眉飞色舞,娓娓而谈,如数家珍,简直就像一个大孩子。他的这份天真更增加了我对他的敬意。

⑧我心里曾几次动过念头:去看一看这一位可爱的老人吧! 然而,我始终没有行动。现在人天隔绝,想见面再也不可能了。有生必有死,是大自然的规律。可是,这个规律又是违抗不得的,良师益友的故去,真让人徒叹奈何! 古人云:太上忘情(注)。我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凡人,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忘情的地步,只有把自己钉在感情的十字架上了。许多可敬可爱的师友相继离我而去,此情此景,焉能忘情? 现在从文先生也加入了去者的行列。像他这样一个有特殊风格的人,现在很难找到了。对我来说,忧思却着实难以排遣。我没有别的本领,只能把自己的忧思从心头移到纸上,如此而已。

(节选自季羡林《集外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删改)

(注)太上忘情:不为情绪所动,不为情感所扰.

( 1 )细读第①段,作者两次接到老友的电话,分别表现出哪两种不同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概括。
( 2 )阅读第③至⑥段,沈从文先生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简要概括。
( 3 )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画线句写出沈从文先生哪些特点。

我们一谈到中国古代科技、艺术等等,他就喜形于色,眉飞色舞,娓娓而谈,如数家珍,简直就像一个大孩子。

( 4 )结合第⑧段的内容,概括作者“只能把自己的忧思从心头移到纸上”有哪些原因。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

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自选;②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不要原文照抄提示语;③标点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有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独恋你的美”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