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湘潭市第十六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辨字组词有误的一项是( )。


A: 塌―― 塌败 蹋――糟蹋
B: 谛――真谛 缔――取缔
C: 凑――凑合 揍――挨揍
D: 避――偏避 僻――躲
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劳动法》明确规定,试用期是 在劳动合同期内的,不存在试用期满才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

②深陷漩涡的“中国首善”陈光标日前对媒体表示,针对今后 不再回应,并表示自己主动提出不参评今年的中国慈善排行榜。

③课本 是你语文学习的一块园地,而你 仅仅守住一册或一套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语文学习更广阔的园地在课外。

A: 包含 质疑 固然/如果
B: 包涵 置疑 固然/如果
C: 包涵 质疑 不仅/即使
D: 包含 置疑 不仅/即使
3、

下列各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
C: 《过故人庄》的作者是唐代孟浩然,他与王维并称为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D: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话剧《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等。
4、梁山好汉中,谁获得过宋朝皇帝御笔亲写的赦书( )
A: 燕青
B: 林冲
C: 柴进
D: 花荣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句是( )

A: 我曾读过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过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
B: 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
C: 见义勇为者让我们看到:世界是美好的,人心就是正义的灵魂所在。
D: 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20年里,献血6万毫升。他,就是“雷锋传人” ——郭敬义。
6、下列对《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的开头两句分别描写敌我双方,写出敌人兵临城下,守城将士披甲迎战的紧张局势。
B: “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写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C: 诗的第五句中“易水”使人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豪情,表现了战士们义无反顾的气概。
D: 诗的最后两句用典故说明在危急关头,战士应该英勇赴难,为国捐躯,表现了全诗的主题。
7、下列画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刻(juān) 解(pō) 见(piē) 农(dìng)
B: 甲(zhòu) 归(xǐng) 然(mò) 亮(zèng)
C: 琐(xuè) 秀(qí) 形(hú) 石(qiè)
D: 池(zǎo) 水(fú) 窠(kē) 幽(qiāo)
8、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B: “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题。
C: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 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 只有八、九岁光景。
9、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课文《登勃朗峰》也是他的作品。
B: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其中《父亲的病》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C: 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本依据,在读剧本时,可以采用梳理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关注舞台说明等策略来帮助领悟剧本精髓。
D: 谦辞和敬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请教他人时多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姓名常用“贵姓”。
10、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
B: 十八岁是成人的年纪,那时我们绝不可以继续惴惴不安地挥霍父母辛苦所赚的金钱。
C: 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把大家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D: 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本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对雪

唐·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 1 )诗人当时的心情和生活状况如何?从何可知?
( 2 )诗中哪一个字是诗眼?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霪(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注】①负:依仗。②贻:遗留。③规:劝诫。

(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也________

②连月不________

③至若春和明________

④子京忽以抵文正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愤郁颇见辞色。

(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①段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
B: 选文第①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C: 选文第②、③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喜”和“悲”的情感。
D: 选文写“暗景”用语雄浑浓郁,状“明景”用词清丽明快。
( 4 )从【甲】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________品质。从【乙】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对滕子京的态度是________(文中原话),滕子京是一个________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蔷薇几度花
丁立梅
① 喜欢那丛蔷薇。
② 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趴着。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蓝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 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 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人买的是记忆,有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做了五十多年。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就是因喜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⑩“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⑪“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⑫“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⑭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照,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复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罢。

( 1 )第⑤段属于记叙顺序中的哪一种?这一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 2 )第⑥段中的“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

( 3 )“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中的“甜”是什么词性?“甜”在句中的含义是什么?

( 4 )从不同角度品析以下两个句子。
①(孩子们)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从人物描写角度品析)
②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从修辞角度品析)

( 5 )“蔷薇”在文中多处出现,有什么作用和含义?

( 6 )作者认为,人生最好的状态是“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而有人认为“努力,拼搏,追求”才是人生的最好状态,请结合本文的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课文阅读,回答相关问题。

( 1 )体味下面这个句子的情味。
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 2 )“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这是文章最末一句话,作用是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在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民工子女深情地朗诵了一首感人肺腑的诗《心里话》,深深地感动了电视观众。请认真阅读这首诗,然后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题目:心里话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所写的内容必须符合题目的要求。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潛意識失憶”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