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文字,却是不然。 ②且如一个天字,本是苍苍的天,引申为最尊的称呼,再引申为自然的称呼。 ③所以有《说文》《尔雅》《释名》等书,说那转注、假借的道理。 ④若在他国,引申之义,必有语尾变化,不得同是一字,含有数义。 ⑤三义不同,总只一个天字。 ⑥中国文字,与地球各国绝异,每一个字,有他的本义,又有引申之义。 A: ①②⑤⑥④③B: ⑥④①②⑤③ C: ①②⑤③④⑥ D: ⑥②⑤④①③ |
2、 |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翠的喉咙。 B: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撒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C: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 D: 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
3、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 , 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 他办任何事情总是小心翼翼 , 唯恐出现任何差错。 C: 同学们特别喜欢上英语课,每节课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随声附和。 D: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
4、 |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无论何时,只要有人提起南斯拉夫,我就想起克拉库耶伐次和那儿被敌人___________的那一刻。 (2)为了使这个展览办得更加充实,博物馆领导派出多人到老区___________革命文物。 (3)他们头发斑白,脸色___________,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形石碑。 A: 杀戮 收集 肃穆B: 杀害 收集 严肃 C: 杀害 搜集 严肃 D: 杀戮 搜集 肃穆 |
5、 |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绯红(fēi) 寻觅(mì) 镌刻(juān) 眼花缭乱(liǎo) B: 佃农(diàn) 推崇(chóng) 禁锢(gù) 坦荡如砥(dǐ) C: 溃退(kuì) 濒临(bīng) 卑微(bēi) 藏污纳垢(hòu) D: 平庸(yōng) 茸毛(róng) 踌躇(zhú) 自出心裁(cái) |
6、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李先生,令爱这次获得儿童全国大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您! B: 我年轻识浅,说话办事考虑不周,可能对您有所冒犯,望您海涵。 C: 老师几句点评,使我茅塞顿开 , 啊,这篇文章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 D: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的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
7、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丁卯(mǎo) 吞噬(shì) 毋宁(wú) 怏怏不乐(yàng) B: 无虞(yú) 羸弱(léi) 告罄(qìng) 忧心忡忡(zhōng) C: 猥琐(wěi) 孱头(càn) 溯流(sù) 忍俊不禁(jīn) D: 修葺(qì) 竹篾(miè) 商酌(zhuó) 悲天悯人(mǐn) |
8、 |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它为人类奉献的蜂蜜、蜂胶、蜂王浆…… ①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③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 ④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A: ①④②③ B: ④③②① C: ③①④② D: ②④③① |
9、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钞票(chāo) 粉碎(suì) 图案(àn) B: 遗嘱(zhǔ) 贡献(gòng) 协会(xié) C: 机构(gòu) 拨款(bō) 逝世(shì) D: 诺贝尔(nuò) 颁发(bīn) 瑞典(ruì)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学校将举行演讲比赛,同学们都当仁不让地推荐能说会道的林菲同学代表班组参赛。B: 专家指出,前段时间社会上流传的吃盐补典能抗辐射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C: 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因地制宜 , 用欢快的歌声来应和。 D: 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南湖水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 |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A: 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 B: 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 C: 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D: 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 ( 2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 B: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 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 C: 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 D: 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 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①求石兽于水中________ ②但知其一________ ③卒逢暴雨________ ④吾于何逃声哉________ B: 一老河兵闻之 至石之半 C: 伯牙善鼓琴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D: 求石兽于水中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 4 )甲乙两文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上,相同点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父亲的大学
高冬梅
①父亲到了上学的年龄,情愿盘腿坐在炕头帮祖母纺线,也不肯进学堂。父亲不上学,也就不识字,他连自己的名字也认不得。而读过书的大伯三叔四叔,无一例外地成了“公家人”,虽然几年才回来一趟,但都是春风满面,神采飞扬。相比之下父亲却显得委琐俗气。每当他们弟兄几个坐在一起,我甚至都不敢看父亲一眼。
②父亲当年为什么不肯上学,父亲从未说过,我也没问过。倒是母亲每每与父亲闹翻,最后总是毫不留情地质问父亲:那时你咋不上学呀?看看人家再看看你。母亲这话一出口,父亲便像霜打的茄子一样低下头,只顾一口接一口地吸烟,一声不吭。
③父亲不识字,闹了不少笑话。听说有一回父亲进城,直通通地就走进了女厕所,被一个女工骂了出来。父亲吓得魂不附体,苦苦哀求,后来甚至下了跪。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很快就在村里传扬开了,有大半年的时间,父亲在村里走路,头总是垂得很低。
④这事虽然与我无关,但既然发生在自己父亲身上,我也就很难为情。每当看到或听到村里那些长舌的男人女人饶有兴致、添油加醋地谈论这件事时,我无不转身落荒而逃。回到家,真想戳着父亲的鼻子问他当初为什么不上学不读书,而偏偏去做那些纺棉花的女人活。但看到父亲寂寞苍老的样子,又禁不住顿生怜悯,真想抱住父亲的腿大哭一场。
⑤我上了高中,有一次,父亲怯生生地说想到学校来看我。听了这句话,我顿时感到一阵寒战。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父亲,学校共有几处厕所,男厕在哪一边,不厌其烦地给父亲讲解“男”字与“女”字的不同。父亲不说话,只低头默默地吸烟。返校后我忐忑不安地等父亲来,夜里偷偷地拿红粉笔去加重厕所上的那个“男”字。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父亲最终没来看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⑥高考前夕,我回了趟家,到家时已近黄昏,但家门却还紧锁着。我坐在大门旁的石头上等父亲,看着黄昏一寸一寸地爬上泥墙。邻家婶子从家里走出来,抬头看见我,说:梅子,你咋才回来?你爹犯胃病吐血了!我“腾”地站起来,电击了一般。婶子又说:现在好了,昨儿出的院,这会儿在地里忙呢!我拔腿往田里跑,远远地看见父亲腰里扎着一根草绳子,那么瘦小枯干!我跑上去,默默地站在父亲身后,眼泪簌簌而下。父亲说,很晚了,咱回家吧。我与父亲拉着排子车往家走,一路无语。一抹晚霞在西边的天空灿烂地燃烧,映照着我羞红的脸。
⑦终于等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亲的话突然多了。我很难理解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怎么就一时那么能说起来。凡是能想起来的,他都往外说。当年为啥不进学堂念书呀,那是因为家里穷呀,要是都上学,还不把你爷爷奶奶活活累死呀!你大伯三叔四叔都上过大学,就我没上过,现在好了,我闺女考上大学了,那就是我的大学!父亲每天都像复读机似的一遍遍地重复这些话。有时说得母亲烦了,就顶他:你歇会吧,自己的肠子还用别人给你量么!但父亲似乎已经不再怕母亲,仍是趾高气扬地说个不停。
⑧临上大学的前一天,一向舍不得多花一分钱的父亲摆了满满两桌酒席,把、支书、我小学的老师连同村里有些许墨水的人,都请到家里来。父亲红光满面,大声地说着些谦虚里透着骄傲的话,与他们碰杯,与他们喝酒。父亲谈笑风生,神采飞扬,全没有了往日的卑下与委琐。我躲在灯影里,泪流满面……
(本文有删改)
( 1 )“父亲最终没来看我”的原因是什么?( 2 )赏析下面加横线词、句的表达效果。①我“腾”地站起来,电击了一般。
②现在好了,我闺女考上大学了,那就是我的大学!父亲每天都像复读机似的一遍遍地重复这些话。
( 3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背影》①文章第⑤段的“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与上述《背影》中的画线句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②探究:“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在两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析。
( 4 )文章以“父亲的大学”为标题有哪些含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藤野先生(片段)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星期要送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实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还记得风雨坎坷时,牵着我们的那双粗糙而充满了力量的手掌吗?还记得蓦然眺望窗外时,教我们感受温暖的那一寸温厚甜糯的阳光吗?还记得书海徜徉经典,曾经为我们传道解惑的字字真言吗?就是那一本经典,就是那一寸阳光,就是那一双牵我跨越山河的手掌……陪伴我在这个喧嚣浮华的人世间,从懵懂走向成熟,从脆弱走向坚强,任我一点点,一节节,成长为茂林修竹……
请以“ 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阅读、阳光、母爱、友谊、信任、挫折、奋斗、书信、舞蹈等,也可自行提炼一个词填上),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