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永修县军山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补(jiào) 褓(qiǎng) 统(lóng) 不能自(yǐ)
B: 育(bǔ) 宁(wú) 日(yì) 词夺理(qiáng)
C: 侦(jī) 辱(wǔ) 本(juàn) 舻相接(zhú)
D: 纶(jīng) 拘(ní) 考(dìng) 恹欲睡(yān)
2、下面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前一句是动态描写,后一句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互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B: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既写景又点明季节,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李白借助想象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作者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红星照超中国》作品中,作者在“红色剧社”一章中,讲述了陕北军民一起看戏的场景,男女老少各色人等做坐在地上,不远的网球场上还有几羊在悠闲地吃草,毛泽东等人分散在观众中间,戏开始后,被有人去注意他们,可现其自由、平等的氛围。
B: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科幻小说《猫城记》,话剧《茶馆》《龙须沟》《屈原》等。
C: 《骆驼祥子》作品中,刘四爷不给虎妞一分一毫,虎妞租了两间房子,与祥子成了亲。婚后,虎妞不让祥子拉车,让他放高利贷。祥子直诚,认为太危险了,坚持出去拉车。
D: 《简·爱》中罗切斯特与简·爱互诉衷肠的情形,是全书最感人的篇章之一。罗切斯特拐弯抹角地试探简·爱的心思,而简·爱则极力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最终导致简·爱没能接受罗切斯特的爱情。
4、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A: 而两狼并驱如故。
B: 久 , 目似瞑,意暇甚。
C: 禽兽变诈几何哉?
D: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
B: 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的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
C: 你客观的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重蹈覆辙 , 将来一定取得更大的成就。
D: 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行。
6、

阅读一则新闻,下列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日,新余市绕城公路和水坊线升级改造两个公路建设项目和该市的70个重点项目一起集中开工,掀起了该市普通公路建设新高潮。“十三五”期间,新余市将重点建设环城公路、分宜绕城公路、分宜直达新余高铁站的快速通道,新余至新干的快速公路,仙女湖与明月山风景区的国道220线快速通道,新余直达上高的快速通道,九龙、分宜至吉安的直达公路等多个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项目。

A: 新余市重点建设快速通道
B: 新余公路建设走在省前列
C: 新余市加快推进普通公路建设
D: 新余一系列重点建设项目启动
7、

下列划线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chì)骂 (ɡǔ)惑 (zhì)息 (nì)迹
B: 狼(jí) (xiān)笑 作(jí) 卑(liè)
C: (bǐ)视 (bān)石 (tuì)变 褴(lǔ)
D: 忸(ní) (yì)口 (shī)守 忐(tè)
8、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问(jié) 幽(yè) 吊唁 响彻云宵
B: 尬(kān) 阻(è) 狼籍 锐不可当
C: 使(chāi) 着(yǔ) 滞笨 穷愁潦倒
D: 跚(pán) 愧(zhuò) 荒谬 惟妙惟肖
9、天府之国,历来不乏文人墨客,下列文学家中,谁不是四川人。( )
A: 苏轼
B: 司马相如
C: 杜甫
D: 陈子昂
10、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智取生辰纲》节选自第十六回。
B: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二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描写了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
C: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D: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注】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咫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 1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颈联的画面。
( 2 )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诫子书》诸葛亮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①。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②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④奇之,稍稍宾客其父⑤,或以钱币乞之,父利⑥其然也,日扳⑦叩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⑧众人矣。”

【注释】①[隶耕]耕田为业。②[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③[就]完成。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⑥[利认为有利可图。⑦[扳]通“攀”,牵。[泯然特点完全消失。(《伤仲永》王安石

( 1 )下列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将何及/到舅家问焉
B: 淫慢则不励精/不称前时之闻
C: 夫君子行/不能称前时
D: 静修身/或钱币乞之
( 2 )下列加横线字中意思没有古今差异的一项是( )
A: 不能称前时之
B: 躁则不能治性
C: 非淡泊无以明
D: 以钱币乞之
( 3 )下列选项对文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 甲文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B: 乙文作者极写仲永幼时天姿过人,这与后来“泯然众人”形成了强烈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伤”的主题。
C: 乙文先扬后抑,跌岩多姿.采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表明作者对方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错误做法的否定和批判态度,使前后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D: 甲文是诸葛亮的名篇,集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期待殷切。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号宁静无以致远。

②父利共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5 )《伤仲永》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概括作答)?这个故事很好地证明了《诚子书》中哪句话所阐明的道理(用原文回答)?

答:故事概括:________

句子是:________

( 6 )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具体谈谈。

观点相通之处:________

根据(或理由):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又是菜花黄(王清铭)

①走,看油菜花去。

②生长在穷山僻壤、蓬门荜户的油菜花,绝对没有想到自己一个粗布乱服的乡下丫头,会有一天成为一种金黄色的时尚符号。油菜花只是一种乡村常见的庄稼,很少出现在古代诗词里与桃李争艳,有时甚至不如荠菜花,辛弃疾的一句“春在溪头荠莱花”让茅莱花名声大振。

③很多不种田的农人搬进城里,但油菜花进不了城,只会在乡村寂寞地开放着。她不会炒作,也没人帮她炒作,人们钟情于玫瑰,很轻易地把她忽略,甚至她的名字都被改了,只简单地称为“菜花”。油菜花却不去理会身份的高低贵贱,她不张扬,选择在桃李开花之后开放,一开就是一大片。她也不似桃李,有一两树花,就喊得全城的人都知道,纷纷前来参观,出门俱是看花人。油菜花生长在乡野,最平民化,她交往的都是一些农作物。

④因为接通地气,油菜花也不知道什么是忧愁。她只在该开花的时候开花,该结果的时候结果,不赶趟儿;开花的时候,不涂脂抹粉,很本色,只是一列的黄。油菜花活得简单,而简单就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⑤油菜花从不把自己当风景,却无意中成为一道春天亮丽的景观。菜花的黄丰富了春天的色彩;“莺儿啼,燕儿舞,蜂儿忙”,蜜蜂没有势利眼,它们也在油菜花的枝头翩然起舞,采花蜜酿制自己的生活。

⑥我在乡村生活了近二十年,现在还没有与乡村隔断联系。油菜花太平常了,以致经常熟视无睹。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看到网络上有人呼朋唤友去看油菜花,而且真的有很多人去了,拍了很多有关油菜花的照片,甚至还有人煞有介事地评选出陕西汉中、江西婺源等十大看油菜花的胜地。看着照片上熟悉的油菜花,我恍然有所悟,自己过去的很多跟油菜花有关的日子不就是风景吗?那一种朴实而简单的日子不就是很多现代人向往的生活吗?

⑦以前,老屋面前有一大片油菜花,农人并没有把它当风景,我也是。我们在油菜花边生活,游玩。今天突然读到杨万里的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童年的记忆被唤醒了:“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黃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我们也曾追逐黄蝶走进了油菜花地,黄蝶迷失在菜花黄之中,同时迷失的还有多年之后生活在城里的我们。

⑧有时候,生活的美不是靠发现,而是缅怀;不是寻找,而是回归。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恍然大悟,长满油菜花的土地是我们最初的出发地,走了很多年后,才明白,油菜花才是我们生命的终点。生命的本质不就是朴实简单而又诗意盎然吗?我们在寻找中迷失,在迷失后又继续寻找。我们走了很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要出发。还好,那些金黄油菜花还在,迎着春风开放,好像就是为了迎回我们这些流落到城里的人。

走,看油菜花去。不是看,是回家,回到我们阔别多年的老家。在我们的家园中,我们就是黄黄的油菜花,在春风中轻轻摇曳,简单、朴实、而又诗意盎然。

〔内容梳理〕

( 1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图形中对“油菜花”特点体现的概括。

( 2 )结合文章内容,完成相应批注任务。

她也不似桃李,有一两树花,就喊得全城的人都知道,纷纷前来参观,出门俱是看花人。

走,看油菜花去。不是看,是回家,回到我们阔别多年的老家。

①批注:本文主要写油菜花,而这句话提到了桃李,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②批注:结尾处的“走,看油菜花去”一句,有什么作用呢?


( 3 )有读者说,这篇文章写的是油菜花以及由油菜花而引发的感悟,因此题目应该改为《诗意的油菜花》,你觉得哪一个题目更好?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记

①我上小学一年级时,有一天捡到一张旧报纸。闲来无事,就把自己认得的字挨个念了出来,竟然发现它们连缀出一句自己能够明白的话语,大为震动。那种震动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晰记得,好像写出文字的那个人无限凑近我,只对我一个人耳语。这种交流是之前在家长、老师及同学那里从不曾体会过的。那可能是我最初的一场阅读,犹如小鸡在坚硬蛋壳上啄开的第一个小小孔隙。

②阅读为我打开了通向更大也更黑的世界的一扇门。从此只要是印有汉字的东西,我都如饥似渴地阅读。我的阅读物最大的来源是捡垃圾的外婆拾回家的旧报纸。邻居家则是我最渴望的去处,他家有一个书架,密密麻麻的书籍对我来说无异于阿里巴巴发现的宝藏。可惜他家总是不被允许进入。每年新学期开学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往往不到两个星期,我就读完了整学期的课文内容。

③小学四年级那年我妈开始做收购废纸的生意。所谓废纸,大都是书籍和报纸。怕淋雨,专门腾了一间房子堆积。于是那个暑假我幸福极了,天天从那间房子的窗户爬进去(门锁着,我妈不让我随便出入),躺在快要顶到天花板的书山上看书。那才是真正的书山啊!我扒出一个舒适的书窝,蜷进去,左手取本书一翻,不行,往右边一扔;再一本,还行,翻一翻,扔了;下一本,不错,美美地看到天黑……只可惜,我妈的收购生意很快就倒闭了。

④六年级时回到四川,我发现了全城最幸福的一处所在:公园里的租书摊。那可比买书划算多了!于是整个暑期,我每天跟上班一样风雨无阻地出现在那里。夏天结束时,摊位上差不多所有书都被我看完了。

⑤上初中后,学校有小型的图书馆,能借阅到一些文学经典及报纸期刊。此外,帮同学做值日的话,也能借到他们的书看。

⑥全部是毫无选择的阅读,而我全然接受,鲸吞海纳。然而,阅读的海洋中渐渐升起明月。能记得的语句如暗流涌动,认准一个方向推动小船,扯动风帆。而忘记的那些,则是大海本身,沉静地起伏——同时也是世界本身。我想这世界其实从来不曾在意过谁的认可与理解吧。它只是存在着,撑开世界应有的范围。

⑦直到现在,我对阅读也并不挑剔,只要不是特别枯燥,就能看下去。而且以我如今的年龄论,阅读的意义已经不只是汲取养分、增加知识、领略愉悦之类了。看到一本好书固然觉得幸运,遇到烂书也并不排斥。况且烂书带给人的思考空间同样巨大:何以烂?何以不能避免烂?都烂成这样了为什么还能令人接着往下看?还有那些没啥天赋的作者,他们的视野、他们的态度、他们的奢望、他们的努力……历历在目。看多了,也就渐渐熟悉了,理解了,并且原谅了……阅读不但带来共鸣的乐趣,而且带来沟通的乐趣。

⑧对了,之前说的都是少年时期的阅读,那么后来呢?惭愧,后来几乎不怎么读书了,有各种原因。直到这几年才重新开始大量地读。而且,对现在的我来说,阅读这件事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习惯了。什么都是“读”,什么都是学习与获得。世态百相、人间万状,阅读没法停止。我仍稳稳当当行进在当年的航道上,明月已经升至中天。当我再次拿起一本书的时候,总感觉一切才刚刚开始。当年的耳语者还不曾走开,只对我一个人透露唯一的秘密。

(文/李娟 选自中华书局《记一忘三二》一书,有删改)

( 1 )请简要概述作者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物的主要来源。
( 2 )请赏析文章第①段划线的句子。
( 3 )阅读文章结尾处划线的句子,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谈谈该句的作用。
( 4 )文章第⑦划线处写到“阅读不但带来共鸣的乐趣,而且带来沟通的乐趣”,请结合作者的阅读体验,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5 )作家卢新华认为,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读“三本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

请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阅读对你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四、写作(分值:60分)
按要求作文

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流连故乡的小桥流水,走进经典的文学作品,拥有多彩的人生历程……这些无不让你惊叹,让你回味,让你思考,让你感悟。

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①材料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书写正确、规范、美观;④表达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写;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记忆是阵阵花香。”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