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 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 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 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
2、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谪守(zhé) 毳衣(cuì) 忧谗畏讥(chān) B: 伛偻(yǔ) 琼楼(qióng) 波澜不惊(lán) C: 金樽(zūn) 嗟夫(jiē) 林壑尤美(hè) D: 宫阙(què) 野蔌(sù) 觥筹交错(gōng) |
3、 | 下列选项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荆门市博物馆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B: 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荆门市的全体初中生。 C: 荆门市“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美化和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与校园环境。 D: 由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映,使中国动漫电影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
4、 | 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岑(cén)寂 倔(jué)强 揠苗助长 B: 赎(shú)罪 惬(qiè)意 含辛如苦 C: 给(ɡěi)事 澄(chénɡ)清 花团锦簇 D: 嗤(chī)笑 矜(jīn)持 头昏目玄 |
5、 | 下面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偌(nuó)大 黛(dài)色 绷(bēnɡ)紧 鸟巢(cháo) B: 倏(shū)忽 沸(fèi)腾 蜷(quán)曲 锥(zhuī)形 C: 刹(chà)那 贮(zhù)蓄 烘(hōnɡ)托 颤(zhàn)声 D: 主宰(zǎi) 黄晕(yūn) 嘹(liáo)亮 狭窄(zhǎi) |
6、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费寝忘食 众目睽睽 鉴赏 繁密 云宵 B: 浑为一谈 喜出望外 决别 秕谷 捶打 C: 人声顶沸 模模糊糊 荫蔽 感概 盔甲 D: 煞有介事 小心翼翼 威慑 狡猾 粗犷 |
7、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蕴(yùn) 绮(yǐ)绣 皲(jūn)裂 烨(yè)然 B: 敝(bì)衣 缟(gǎo)素 撰(zuàn)写 容臭(xiù) C: 缊(yùn)袍 拜谒(yè) 貂裘(qiú) 叱(cì)咄 D: 惆怅(chàng) 诋(dǐ)毁 唐雎(jū) 不屑(xiè) |
8、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 夏天的西湖,是人们避暑纳凉、读书学习的好季节。(“季节”应改为“地方”) B: 一个人民教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删掉“党的教育事业”) C: 互联网作为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新兴媒体,它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把“水平”改为“需求”) D: 毛泽东同志“高峡出平湖”的伟大预言终于达到了。(“达到”应改为“实现”)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B: 针对各种交通乱象,滨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C: 运动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还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团队配合意识。 D: 在诗歌中,借松、竹常用来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成为古典文学中传统意象。 |
10、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李先生,令爱这次获得儿童全国大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您! B: 我年轻识浅,说话办事考虑不周,可能对您有所冒犯,望您海涵。 C: 老师几句点评,使我茅塞顿开 , 啊,这篇文章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 D: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的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1 )首句中“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了什么心情。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注释】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A: 疑朗匿年(隐瞒) B: 监试者异之(奇特、奇异) C: 窃为郡内忧之(私下) D: 客谢之(道歉)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 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B: 今寇未至而先徒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 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D: 太祖辟为司空掾属贤能为之用 ( 3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②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 4 )结合文意,请你对司马朗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 |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陈祺
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选自《中学科技》2010年10期,有改动)
( 1 )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2 )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3 )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划线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 4 )第⑥段文字,在结构上起着________的作用,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________的特点。( 5 )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山区的居民提出两条预防泥石流的建议。关于桥的事
小镇的布局,像一头猛犸象的化石。以老街为脊椎,两侧深深浅浅的巷子是肋骨,四家大工厂是四肢:国二厂、造船厂、服装厂、粮机厂。道路向北延伸,隐没于田野中,像一条意犹未尽的尾巴。两根长长的象牙,一条指向小学,一条指向中学。
“化石”之外,是无穷无尽的稻田,我总是记不得那些村庄的名字,孔巷、邵村、薛家、南圩、车塘、香花桥、和尚浜……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无非是稻浪中有几间房子聚拢在一起,好像小小的岛。
邻居小哥哥带我去探险,两个人在稻田里迷了路。一不小心,我的一只鞋陷进泥里。小哥哥无奈,只好背着我走。
太阳西沉,四野苍茫,我的肚子饿了,但并不害怕,风里有粮食的味道,稻田的气息让人安心。远处几缕炊烟升起,田埂上出现了几个小黑点大声呼喊我的名字,是着急的爸妈一路寻来。那年我六岁。
如今我站在车流滚滚的路边,企图辨认当年探险的路线,哪里崴了脚,哪里掉了鞋,哪里踩到一条死蛇,哪里捉到一只硕大的蚂蚱。记忆没了参照物,像掌中的麻雀找不到着力点,扑腾着翅膀,飞不起来。
只有那条小河还在。
小河名叫夏驾河,河上有一座通济桥,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桥洞是完美的半圆形。我出生那天,奶奶从桥顶扔下一个皮球。这是小镇的习俗,球有多大,男孩的胆子就有多大。儿时的我顽劣不羁,四处撒野闯祸一一不知奶奶有没有后悔过,早知如此,丢个乒兵球就够了。
桥头曾有一座小小的庙,元大德六年(1302年)始建,明天顺四年(1460年)重修,歌山式屋顶,飞檐斗拱,内供泥塑的龙王爷,乡下人唤作龙王庙。老人们津津乐道于一个传说:小镇曾连年大早,庄稼颗粒无收,汾水龙王七太子私自降雨,却因触犯天规被斩为七段。从前小镇的舞龙叫“断龙”,由七截龙身组成,纪念那位倒霉的龙王七太子。夏驾河流经龙王庙,汇入吴淞江。吴淞江蜿蜒东去,流入上海后,换了个更响亮的名字——苏州河。
奶奶扔下的皮球,几时能到外白渡桥?
在我读初中时,桥拆了。
拆桥是为了走船一一桥洞太低,大船开不过去,走船是为了运水泥和黄沙,运水泥和黄沙是为了修路,修路是为了致富。那时人们憋足了劲要致富,谁阻碍了致富,谁就是罪人。
拆桥花了整整一个月,潜水员分批沉入水底,拔掉打入淤泥的木桩,然后安放炸药。东边两百米处,新建了一座水泥大桥。
我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了,捣蛋劲也没了。原本胡天野地的熊孩子,渐渐长成拘谨内向的少年。大人很欣慰,夸我懂事了。只有奶奶忧心忡忡,她说,这孩子的胆子丢了。
我站在河边,河水黏稠,漂浮着垃圾和水草。水里也没有船。路修好了,也就不需要船了。
那座桥,清代的桥,满月的桥,永远地消失了。
我向河岸望去,过去生长稻米和油菜的田野,如今长出了连绵的高楼。如果对比二十年前后的照片,你会发现,对岸升起了一个钢筋水泥的星球,那里是小镇的拆迁房集中地,失去土地的农民陆续搬到这里。前年大涨一波后,此地房价破万。开发商欢天喜地盖楼,农民欢天喜地拆迁一一种地能赚几个钱?
不仅是农田在消失,农民也在消失。农家子弟或是读书,或是打工,以各种方式离开土地。几代农民的梦想,是当个城里人。
对土地来说,一代人死去,像收割一茬庄稼一样自然。人类自命自己的实践活动不凡,在土地面前不值一提。土地只记得两件事:几万年前,这里长出野草;几千年前,这里长出庄稼。这是江南最好的水田,生长《红楼梦》里的“绿畦香稻梗米”。今天,这里生长产值和效益。
我常常想起那座桥。当我想起桥的时,后来的时间就消失了。
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二十岁生目那天,奶奶去了夏驾河边。龙王庙毁于四十年前,奶奶对着庙的位置,点起两支半斤重的香烛,献上猪头和米糕。奶奶虔诚地跪倒,祈求龙王爷开恩,找回她孙子的胆子。
(选自《文汇报》2018年2月26日有删改 作者 路明)
( 1 )阅读文本,揣摩文中“胆子”的含义。①那座桥,清代的桥,满月的桥,永远地消失了。(此句改为“那座桥消失了”行吗?为什么?)
②开发商欢天喜地盖楼,农民欢天喜地拆迁。(句中“欢天喜地”连用两次有何用意?)
( 3 )有人认为,本文题为“关于桥的事”,但主要写了稻田、土地、船只、龙王庙、小镇拆迁等与桥无关的内容,不太妥当。你是如何认识的?请你运用散文知识简要阐述。请以“收获 ”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