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肇庆大旺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学生阅读和理解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B: 通过班会,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C: 现在距离正月初一大约还有半个月左右。
D: 在学习上,我们要及时解决和发现存在的问题。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
A: 能否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修改:去掉“能否”)
B: 张华同学以优美的文笔、大胆的创意荣获“光雾杯”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者。(修改:“荣获”改为“评为”)
C: 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修改:将“不再”改为“再次”)
D: 化石能源日益紧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 (修改:把“利用”和“开发”对调)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李可和王刚关系很好,平时总是摩肩接踵 , 形影不离。
B: 昨晚,在黄梅戏剧院,一台惟妙惟肖的音乐会让我们领略了音乐的无穷魅力。
C: 这部武侠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 深深吸引了广大读者。
D: 沉迷手机游戏的风气在班级潜滋暗长 , 我们要警策自己,不要让手机毁掉自己的前程。
4、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 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B: 我们吟咏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现实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
C: 麻城的杜鹃花海,织就了大地斑斓的锦嶂,黄海的戏曲,婉转了世间动人的情感,武穴的酥糖,甜蜜了心头美丽的梦想。
D: “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要求,答题要完整。”
5、依次填空,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______。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______。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赠予我一次祝福。________,我的眼睛湿润了。

①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我抬头便可以望见

②我抬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

③他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

④他们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像一个人的眼睛

⑤无数蓝空里眼睛似的闪烁着的星子被我望着

⑥望着蓝空里眼睛似的闪烁着的无数星子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6、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烧(zhuó) 纯萃 神采奕(yì) 畏罪潜逃
B: 缩(quán) 滑稽 随声附(hè) 参差不齐
C: 狡(xié) 预警 轻怕重(niān) 喜出望外
D: 伤(zhòng) 鉴赏 浑身数(xiè) 力不瑕供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B: 纪昀,字晓岚,明代文学家、学者。《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编写成的文言短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
C: 古代对人的称呼特别讲究,比如“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
D: 《木兰诗》中“对镜帖花黄”,“花黄”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一般是未出阁女子的装饰,所以后来就有了“黄花闺女”之说。
8、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草虽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B: 曹文轩的许多作品都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一些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上。
C: 他俩的爱好、处事方法大相径庭。谁也没法了解谁,谁也没法改变谁。
D: 如果再不有效进行治沙护理工作,这里的绿洲也将会变成不毛之地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屋里陈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和书籍。
B: 过去在墨西哥和智利,流行性感冒是致命的疾病,此类病例别国也不少。
C: 在适当的阶段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是陈晨同学取得优异成绩的一条成功经验。
D: 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能说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10、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 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老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
C: 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
D: 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观沧海》诗中哪几句又是写虚景?能说出这景象吗?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意境?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不习乎________

②曲而枕之________

③夫君子之________

与日去________

(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3 )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应包括哪几点?
( 4 )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人都非常重视什么?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格?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格?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可以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

毕淑敏

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祖父小的时候,很聪明,也很有毅力,学业有成,正欲大展宏图之际,曾祖将他叫了去,拿出一个古匣,对他说,孩子,我有一件心事,终生未了——早年间,江南有一家富豪,酷爱藏书。他家有两册古医书,集无数医家心血之大成,为杏林一绝。富豪视若珍宝,秘不传人。后来,富豪出门遇险,一位壮士救了他的性命,富豪感恩不尽,欲以斗载的金银相谢。壮士婉拒我不要钱,只想用你的医书救普天下人的性命。富豪想了半天,说,我可以将医书借给你三天。

壮士得了书后,急如星火地赶回家,请来乡下的诸位学子连夜赶抄医书、时间紧迫,荧荧灯火下,抄书人急速依样画葫芦地描了下来。谁知,抄好的医书拿给医家一着,竟是不能用的。医家以人的性命为本,这种在匆忙之中由外行人抄下的医方,讹脱衍倒之处甚多,且错的离奇,谁敢用它在病人身上做实验呢?壮士欲再去借来重抄,孰料富豪家失火,所有藏书化为灰烬。从此这两册抄录的医书,就像鸡肋,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曾祖的话说到这里,目光炯炯地看着组父。

祖父说,您手里拿的就是这两册书吗?

曾祖说,正是。

祖父说,您是要我把它们校勘出来?

曾祖说,我希望你能穷毕生的精力,让它死而复生,但工程浩大,你这一辈子,是无法同时改正两本书的。现在,你就从中挑一本吧,留下的那本,只有留待我们的后代子孙了。

济世救人的功用也是一样的,祖父随手点了甲本。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就把自己的一生同一方未知的领域,同一个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

祖父没有辜负曾祖的期望,像盲人摸象一般地摸索,册页上临摹不清的药材图谱,他亲自到深山老林一一核查。无法判定正误的方剂:他采集百草熬药炼成汤,以身试药,几次昏厥在地。为了一句不知出处的引言,他查阅无数典籍……祖父的一生围绕着这册古医书旋转,从翩翩少年一直变作鬓发如雪。到了祖父垂垂老矣的时候,他终于将那册古书中的几百处谬误全部订正完了。

人们欢呼雀跃,毕竟从此这本伟大的济世良方可以造福无数百姓了。但造化弄人,不久,远方发掘了一座古墓,里面埋藏了许多保存完好的古简,其中正有甲书的原件。人们迫不及待地将祖父校勘过的甲书和原件相比较,结果同古简完全吻合,祖父用毕生的精力,创造了一个奇迹。但这个奇迹,又在瞬忽之间烟消灰灭,毫无价值。

古墓里出土了乙医书的真书吗?我问。

没有。朋友答。

我叹息说,如果祖父当初选择了乙书,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啊。

朋友说,我也问过他这个问题。

祖父说,对我来讲,甲书乙书是一样的。我用一生的时间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它的真实,这已经足够。

(选自《毕淑敏散文集》)

( 1 )本文情节一波三折,请认真梳理后将下面空缺的情节用四字短语补充完整。

壮士借书→①________→藏书被烧→②________→③________→原书出土

( 2 )文中画线句子中划线词富有深意,请联系上下文加以品析。

曾祖的话说到这里,目光炯炯地看着祖父。

( 3 )祖父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分析并归纳。
( 4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结合上文内容,谈谈你对“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它的真实。”这句话的理解。

【链接材料】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使中国水稻亩产从1964年的200公斤增长到2018年的1065.3公斤,为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新华网评)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泾县。关于宣纸的起源,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发明造纸技术的蔡伦离世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遇见一棵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名贵品种,一直流传至今,就是为了纪念孔丹。
②“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宣纸具有洁白稠密、韧而能润、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性,并有独特的渗透性能,利于笔挥墨运,一笔落成,深浅浓淡,墨韵清晰,正是宣纸的这些性质而使中国书画艺术具有了一种独特性。
③宣纸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韧性。将生宣揉成一团之后还可以展平,经过熨烫,依旧可以恢复平展如初的原貌。所以即使是作品皱痕起伏,经过装裱之后,也会平展如新。如书法工艺中的拓片,当薄薄的宣纸贴在凸凹不平的碑文、器皿的表面时,任凭反复敲打,宣纸依然能够保持伸缩自如,裂而不断的完美状态。
④到商店里购买宣纸时,当水滴在宣纸上,落在纸面上的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就是生宣,而水滴落在纸面上没有立即扩散或不再扩散开的就是熟宣,这是检验生宣与熟宣的简单方法。我们把生宣显现的这种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开来的现象称做湿染性特性,生宣具有较强的湿染性,使得书写时困难加大。因此,书法实践作为一种提高人生修养的实践行为,需要漫长的修为才能达到期待的目标。这种湿染性现象,它可以锻炼书写者内在的涵养和自我内聚力,同时,也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的途径所在。
⑤生宣除具备湿染性之特性之外,还具备较强的吸墨性能。生宣具有的湿染性由水的特性引发,用淡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现象比较明显,用浓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程度相对减弱。宣纸的吸墨性与其内在的构造以及所用墨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极其细小的“墨颗粒”与宣纸内部纤维“管道结构”完美融合后留下了墨,流走了水。
⑥待墨迹晾干后,把晾干字迹后的生宣纸泡在清水里,即使泡上半天,着墨的生宣纸也不会发生跑墨现象,即墨汁不会因为水的浸泡而发生墨汁化开的问题,这种现象就是宣纸具有胶着性能的表现所在。生宣纸具有的胶着性与前面说到的吸墨性有内在关系,这种胶着性还是因为生宣纸具有较强的吸墨性,即使你用干燥的写过字的生宣纸擦湿手,手上通常也不会沾染墨迹。
⑦宣纸在生产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剔除了性质不稳定的木质素、蛋白质等元素,保留下来的几乎全是相对稳定的纤维,这种持久性不招惹虫蛀,它是自古以来可以保存时间最长的纸质载体。
⑧宣纸可谓“水走墨留”、“寿纸千年”,至今人们依旧用宣纸作为书写和书画创作的专用纸。

( 1 )文章分写部分先后从宣纸的( )—→湿染性—→( )—→胶着性—→持久性五个特性做了说明。

( 2 )第③节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3 )第⑥节画曲线句子中 “通常”一词为什么不能删除?

( 4 )⑤⑥节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 5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开头引用孔丹的传说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也引出了“宣纸”这一说明内容。
B: 判断生宣与熟宣最简单方法是用水来检验,当水滴宣纸后逐渐向四周扩散即为生宣。
C: 宣纸的湿染性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是因为这种特性使书写者在书写时困难加大。
D: “水走墨留”的唯一原因是宣纸具有湿染性,“寿纸千年”的根本原因是不招惹虫蛀。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成长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造化弄人”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