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常能在孩子身上看到父母的影子。下列哪一组人物不符合这一观点?( ) A: 刘四爷与虎妞(《骆驼祥子》) B: 鲁编修与鲁小姐(《儒林外史》) C: 里德太太与约翰·里德(《简·爱》) D: 班纳特太太与大女儿简(《傲慢与偏见》) |
2、 | 下列句子中对名著《格列佛游记》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讽刺作家斯威夫特。B: “宫廷游戏”发生在大人国,“简化言辞,以物示意”发生在飞岛国。 C: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和寓言的笔法,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无聊、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做了痛快淋漓的鞭挞。 D: 《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先后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喜欢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B: 排球队大比分输给育才中学后,教练怨声载道 , 指责队员缺乏战斗力.没有给学校争光。 C: 王伯年作为小区保安,工作兢兢业业 , 总是默默地为大家做好每一件事。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就要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B: 我们能否读懂《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关键在于我们对托尔斯泰有深刻的了解。 C: 不管天气条件恶劣,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D: 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的,伯牙、子期堪称高山流水 , 是我们交友的典范。 B: 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 , 表示赞同。 C: 小李沉溺于网络游戏,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他却不以为然,照样我行我素。 D: 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的美丽月亮大相径庭 , 它其实是块冰冷的“大石头”。 |
6、 |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在困难面前,我们如果能够从容乐观地看待生活,就能心安理得地鼓起勇气战胜困难。 B: 世界数字图书馆馆藏包罗万象 , 从图书到各种档案都有。资料质量非常高。 C: 四周万籁俱寂 , 一瞬间,一只鱼鹰的身影画着优美的曲线,掠过水面。 D: 我对这小小的生灵肃然起敬 , 同时又生出几分惭愧。 |
7、 | 下列各组成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马革果尸 妇儒皆知 心会神凝 锲而不舍B: 杂乱无章 一反即往 兀兀穷年 来势凶凶 C: 当之无愧 一拍即合 迥乎不同 家喻户晓 D: 气充斗牛 锋芒毕露 历尽心血 鲜为人知 |
8、 | 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我们航天课程中学到的知识 ②即使不借助仪器和地图 ③我也基本可以判断出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个国家 ④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 A: ②④③①B: ②①④③ C: ②③④① D: ①④③② |
9、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刚作文竞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B: 他怒不可遏地扬起手往桌子一拍,霍地站了起来。 C: 提问要讲究艺术性,太容易不行,难得让学生不屑置辩地不行。 D: 班会上,班主任长此以往地表扬了拾金不昧的李明同学。 |
10、 |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中国园林又称文人园林,因其主人多为文人士大夫,文人是造园的主体。若追溯中国园林的源流,则既非始于文人,亦不止于文人,而是上至帝王将相,下及庶民百姓,莫不有园。园林发展就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园林设计也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建筑散置在山水花木之间,墙体可有可无,空间可实可虚,与周国景致交汇为和谐的整体。中国人通过建筑的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由建筑的小空间,进到自然的大空间。中国园林亲近自然,但不控制自然。 A: “追溯”是动词,“源流”是名词,“帝王将相”“园林设计”都是并列短语。 B: “园林发展就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这个句子中,“发展”作谓语。 C: “中国园林亲近自然,但不控制自然。”这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D: 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和谐”与“整体”互换位置。 |
阅读短诗,回答问题。 成熟 席慕蓉 童年的梦幻褪色了 不再是只愿做一只 长了翅膀的小精灵 有月亮的晚上 倚在窗前的 是渐呈修长的双手 将火热的颊贴在石栏上 在古长春藤的荫里 有萤火在游 不再写流水账似的日记了 换成了密密的 模糊的字迹 在一页页深蓝浅蓝的泪痕里 有着谁都不知道的语句 ( 1 )作者说“童年的梦幻褪色了”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 )“修长的双手”代指什么? ( 3 )“流水账似的日记”代表什么? ( 4 )你如何理解“在一页页深蓝浅蓝的泪痕里/有着谁都不知道的语句”这两句诗? ( 5 )根据诗意,你认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 6 )根据你的理解,写出两三个表示成熟意思的成语或俗语?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注释】①治:研究。②顷岁:近年来。③孙莘老:人名。④乘间:乘机,乘着间隙。⑤自工:自然就精妙了。⑥患:毛病、弊病(在于)。⑦疵病:指文章毛病。⑧指擿(tī):批评指正。 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 1 )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①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________ ②一见辄能诵忆________ ③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________ ④略无愠色________ ( 2 )下列选项中,与“焉能五易其稿耶”的“焉”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 B: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 C: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D: 二石兽并沉焉(《河中石兽》) (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②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 ( 4 )从第三篇和第四篇选文中,你获得了哪些关于读书、写作的启示? |
阅读《张切糕 李切糕》,完成问题。
张切糕 李切糕
①在日本鬼子进入本县之前,张切糕和李切糕原本都在相安无事地做切糕、卖切糕。只不过是张切糕的名气要大一些,李切糕的名气要小一些。
②张切糕之所以比李切糕名气响,除了切糕做得犹如黄金片,筋道爽口之外,还有一点是他的切糕块头格外大。多大?有头号笸箩那么大,直径足有两米。做这么大的切糕无疑需要大锅,奇怪的是张切糕家里根本就没有大锅。无大锅能做出大坨的切糕来,这本身就是一绝。此技艺是他家祖传,秘不示人。而李切糕呢,不但切糕做的一般,而且他只能做小坨的切糕,直径连一米都不到。就这每天还卖不完。人家张切糕的切糕做好了,打开门推出去,门口早有人在等候了。张切糕也不用秤,你说要多少,他一刀下去保证八九不离十。用不到两个时辰,切糕就卖完了。而李切糕呢,却要把切糕用车推着,走街串巷地喊,热切糕啊!有时从早喊到晚,切糕早都凉透了,他还在喊,热切糕啊!嗓门倒是挺亮,隔几条街都能听得到。
③自从日本人占领了县城,实行经济封锁,很快张切糕和李切糕都失业了。做切糕的原料买不到,再说老百姓也吃不起了。
④这日,张切糕正在家中凄惶,不想伪县衙有人来请他。去了他才知道,原来是日本参事官想吃切糕。他打听到张切糕最有名,就请他来一展厨艺。不料这张切糕却不给他面子,他对参事官说,我会做切糕不假,可是我只会给中国人做切糕。给日本人做切糕的手,我还没长出来呢!
⑤ 任凭参事官软硬兼施,张切糕就是不肯就范。参事官恼羞成怒,就把张切糕弄进大牢折磨他。但是不管怎么折磨,张切糕就是不肯做。参事官没办法,又派人把李切糕请来。一开始,李切糕也表现得挺英勇。可是当日本人把他弄进关张切糕的牢房,他看到伤痕累累的张切糕时,就有点动摇了。他想:不就是做个切糕吗,给谁做不是做,何必弄丢性命。而且就在这时,他的脑子忽地一闪……
⑥ 既然成了狱友,两个做切糕的人开始对话。这是他们平生第一次对话,以前可是老死不相往来的。论年龄张切糕要比李切糕大不少,现在又有伤在身,李切糕就表现得格外殷勤小心。他一口一个张师傅地叫,还撕开自己的衣服为张切糕包扎伤口。很快,张切糕就被感动了。他说,反正我都一大把年纪了,世道又这么乱,我也不想活了。可你还年轻,没必要和我一起死。李切糕赶紧说,不行,让我去伺候日本人,还不如和你一起死了呢!张切糕说,可是……我做切糕的绝技总得有人往下传啊,我没有儿子,你我都死了,岂不绝根了吗!李切糕一听,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喊师傅。张切糕就说,你附耳过来。
⑦张切糕传授给李切糕的第一项绝技,就是如何把切糕做大。原来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在锅上架上木桶撒切糕。木桶很深,蒸出的切糕为柱体,随后用木板蘸上凉水拍打,直至拍成圆饼状为止。
⑧原来如此!李切糕闻听此言,不由拍手击掌。不想他的这个举动让张切糕心一沉。他看着李切糕继续说,我现在教你的是保命求生活的法子,你要是想求富贵,我这里还有一个绝技……李切糕迫不及待地说,师傅快说!
⑨ 李切糕很快出狱。因为他满足了参事官的食欲,参事官特批为他提供原料,他的生意重新开张。又由于张切糕死在狱中,他没有了竞争对手,且获得了张切糕的独门绝技,他居然也名噪一时。李切糕春风得意,经常出入县衙。开始,只是为日本参事官送切糕,后来就开始打小报告,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汉奸。
⑩日子久了,参事官对他的切糕也腻了。这时,李切糕突然想起张切糕教给他的另一项绝技,就是往切糕里加东西。他小心一试,参事官果然吃得兴高采烈。而且从此欲罢不能,每天都要吃他的切糕,并把他树为良民商人代表,给予嘉奖。
⑪李切糕更得意了!他在街上走路开始打横。他雇起了师傅,当上了甩手掌柜,整天花天酒地,作威作福。
⑫谁知这日,日本宪兵队突然拘捕了他,罪名是谋杀日本参事官。原来参事官死于慢性中毒,经化验,毒药来自切糕。
⑬李切糕很快被枪毙。临死他说,张切糕,你可真高啊!
(取材于同名小说,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父亲的游戏
两天前,儿子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城市。现在,父亲要送他回去。
他们来到火车站,却在候车室的入口停下来。两个人盯着安检仪的小屏幕,那上面不断流动着各种箱包和纺织袋的轮廓。
男人说:“看到了吗?把行李放进去,屏幕上就会照出行李里面的东西……你看看,这是一个脸盆……这应该是一床被子……这个,一双皮鞋吧。可是,它为什么能照出里面的东西呢?”男人低下头,问他七岁的儿子。
“是X光的原因……你昨天跟我讲过。”儿子说。
男人满意地点头。他说:“是,是X光。只有X光,才能把东西变透明了,我们才能看到它的里面。”
(a)男人穿一件蓝色的工作服,那上面沾着点点泥水的痕迹。男人头发凌乱,目光是城里人所认定的那种卑微。城市里有太多这样的男人,他们从家乡来到城市,散落到各个建筑工地。然后,用超负荷的劳动,来维系一种最低限度的期望。
男人说:“要是人钻进去,内脏就会清楚得很。这东西,就是你娘给你说的医院的X光机。”
儿子使劲点点头。表情很是兴奋。安检员不屑地撇了撇嘴。如果说一开始男人的话还有些靠谱,那么现在,他已经开始胡说八道了。
男人冲儿子笑笑,你看好了……
然后他就做出一个让周围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举动。他突然扑向安检仪,蜷了身子,像一个纺织袋般趴伏。安检员大喊一声:“你要干什么?”可是来不及了,传送带把男人送进安检仪,屏幕上出现男人趴伏的瘦小轮廓。几秒钟后,男人被安检仪吐出。男人爬起来,满面红光。
安检员冲过来,朝男人吼叫:“你发什么疯?”
男人尴尬地笑。他说:“我和儿子做游戏呢。”
“做游戏?”安检员怒火冲天,“你们拿安检仪来做游戏?这东西对身体有害你不知道?”
男人慌忙朝安检员眨眼。安检员正大喊大叫,忽略了男人急切的眼神。(b)男人飞快地拉起他的儿子。男人说:“走,我们去等火车吧!”
他们来到候车室,找两个座位坐下。男人问儿子:“你刚才看清楚了吗?”
儿子说:“不是很清楚。”
男人说:“没关系,你看个大概就行了。得了肺病的人,肺那儿会有一个很大的黑影,你看见我有吗?”男人跟儿子比划着肺的位置。他比划得并不准确。
“是,你那儿没有黑影。”儿子认真地说。
“这就对了。”男人满意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看我们多聪明,我们骗那个没穿白大褂的大夫说我们在做游戏,他竟信了。他竟没收我们的钱。你看看,我早说过你也能当大夫嘛。”
“是啊是啊。”儿子两眼泛光。
“回去,你娘问你:‘你陪着你爹去看X光了吗?你怎么说?’”男人问。
“去看过了。”儿子说。
“去哪个医院看的?”男人追问。
“去火车站医院看的。”儿子回答。“好儿子。”,(c)父亲捏了捏儿子的小脸,“我们拉钩吧!”父亲伸出手,钩住儿子的小指。他们仔细地钩勾,每一下都很到位。
“告诉你娘,我的肺病早就好了,别再让她担心,也别再让她把你一个人送过来陪我去医院了。”男人站起来。火车马上就要来了。
“好。”儿子使劲地点头,“你的肺上没有黑影,我和娘都知道你的病早好了。”
男人笑了笑。他再一次捏了捏儿子红扑扑的小脸。
男人把儿子送上了火车,往回走。他走得很快。他还得赶回去干活。他还得在这个城市里拼命赚钱。他要把赚来的钱全部带回家。家里需要钱,他不敢去医院检查他的病。哪怕,只是挂个门诊,然后照一张X光片。
男人走得有些急。(d)他轻轻地咳了起来,咳出的痰里,夹着淡淡的血丝。他紧张地回头,却想儿子已经上了火车。于是男人笑了。刚才他和儿子做的那个游戏,让他满足和幸福。
中秋饼的外面是饼皮,里面是饼馅,不管是甜是咸是素是荤,这一包一容,呈现给我们的就是“包容”。所谓包容,其实就是懂得让别人受益,就像中秋饼的存在,就是为了饱人的肚子,怡人的口,养人的身,而自己也受到欢迎和喜爱。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包容”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