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安溪凤城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A: 《陈涉世家》、《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分别出自《史记》、《左传》、《战国策》。
B: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阳,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阴。
C: 鲁迅的作品《故乡》《社戏》和《孔乙己》均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 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楚蔑洛夫。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捣屯水质量的明显增加,全市上下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加果断了。
B: 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C: 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
D: 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展中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滥造。
B: 通过这次综合性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C: 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D: 我们要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且及时改正。
4、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diàn)基 元(xūn) (póng)湃 (xiǎn)为人知
B: (zhì)序 (zhuó)越 选(pìn) 至死不(xiè)
C: 疙瘩(gē da) (gèn)古 (gǎo)头 九(qǔ)连环
D: 污(suì) 默(qì) (qǐ)祷 (qì)而不舍
5、

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④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A: ①对偶 ②排比 ③ 拟人④反语
B: ①排比 ②夸张 ③拟人 ④比喻
C: ①排比 ②对偶 ③ 反问④反语
D: ①夸张 ②对偶 ③反问 ④排比
6、下面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
A: 听到急切的呼救声,他奋不顾身地冲进了大海,终于救出了受伤的孩子。
B: 他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
C: 扎实的知识功底与他平时忘乎所以的学习是分不开的。
D: 老师的谆谆教诲将激励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
7、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目前在我国的大城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很多人魂牵梦萦的事。
B: 两位战友一见面就激动得不可开交 , 沉浸在血与火中凝成的战斗情谊里。
C: 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奇峰异岭扑面而来,琳琅满目 , 美不胜收。
D: 苏比掩藏起一文不名的窘境,装出一副阔大爷的嘴脸,到餐馆混了个肚儿圆,结果被气红了眼珠的老板打得满地找牙。
8、

下列选项中短语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 身材魁梧 大家唱歌 天气晴朗 妇孺皆知
B: 祖国富强 红得发紫 载歌载舞 家喻户晓
C: 非常漂亮 三张椅子 耐心帮助 休息一会儿
D: 热爱生命 主动请求 关爱朋友 想得明白
9、

下列加线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芳草美 陶后有闻 为人知
B: 楚王问其 扶苏以数谏 无缘无
C: 故不苟得也 不足外人道也 引以
D: 求其能千里也 衣食所 居乐业
10、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有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能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B: 即使日本政府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
C: 医学专家透露,研制出抑制冠状病毒的有效疫苗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D: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听得许多蜜蜂嗡嗡地闹着,忙碌地飞着。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诗,完成小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1 )“淡妆”和“浓抹”是指西湖的________和_______

( 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描写了西湖晴天的水光。
B: 次句描写了雨后的山色。
C: 诗人将西湖比作西子,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D: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
【乙】师旷①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师旷:名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乐师。②援:执持,拿。③衽: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除去。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A.齐之辞者也()B.王曰,何?()C.晋平公与群臣饮,饮()D.非君人者之言也()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②释之,以为寡人戒。

( 3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②援琴撞之

( 4 )请根据提示,将【甲】文的故事情节依次填写在A、B两处


A


楚王当堂羞辱

B

楚王自取其辱

( 5 )【甲】【乙】两文中,晏子和师旷都长于辞令,你更欣赏哪一个的说话艺术?请说说你的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红豆树下

陈歆耕

①在绵密的江南细雨中,我伫立在古里红豆山庄的红豆树旁。当年钱谦益柳如是共同生活的红豆山庄,已了无踪迹。只余一片废墟,“硕果”仅存的只有这一棵见证了当年钱柳缠绵情史的红豆树。

②废墟反衬出了红豆树的古老、沧桑、孤傲、孤独……

③我撑着雨伞,夹在数十位观者之中,听不清大家围着红豆树在窃窃私语些什么。有着近五百年历史的红豆树,躯干之粗须数人伸臂合抱;虽已经是初春时节,可是它仍然面容枯槁,似有满腹忧愁;它的枝丫挺立,如利刃般直刺蓝天苍穹……

④唐代王维的咏红豆诗最有名:“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可是,江南春雨,却催不出这古老红豆树的新枝,它已经有80年未开花结果,到哪里去采撷红豆?远近的老百姓把它视作“神树”,逢年过节,有很多善男信女来树下烧香跪拜。这些善男信女在心中祈祷些什么呢?

⑤我收起了雨伞,索性让细雨浙浙沥沥地滴落在自己的面颊上。流连在红豆古树下,我想得最多的。还是写出传世史著杰作《柳如是别传》的国学大儒陈寅恪先生。在史海跋涉20年,用文言文写就、80余万字、厚厚三大卷的《柳如是别传》,让很多人不理解:一位史学大儒为何要耗费如许光阴,为柳如是这位曾经沦落风尘的女子作传?其实,只要熟悉柳如是全部人生经历的人就会明白,寅恪先生为柳如是作传,其意旨不在为钱柳姻缘留下翔实的历史记载,或传播一段轰动一时又为世俗所诟病的爱情佳话。他是要为一位生于国破家亡的乱世,却表现出超凡民族气节和风骨的奇女子作传,是为一种伟大的人格和魂魄作传。而柳氏这样一种“风骨”,与寅恪先生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血脉、心灵上则是相通的。寅恪先生以此大著“痛哭古人,留赠来者”。我们这些后来者,在面对先生的精神遗产时,是否存有几分愧疚呢?

⑥据记载,在钱牧斋80岁大寿时,柳如是为他做寿。恰逢红豆树二三十年后又一次花开满树,她从阁前的红豆树上觅得仅有的一颗红豆,作为寿礼呈上,使钱谦益大喜过望。红豆有情,可显然不是为钱某人开花结果的﹣﹣钱氏在明灭后降清失节不说,又不愿过隐居生活,遂不听柳氏的反复劝说,非要到清廷去谋一官半职。柳氏则坚决不肯随同前往,做降臣命妇。没有想到,钱氏到京后不被重用,半年后只好托病回老家。他的仕途失意,成全了柳氏在田园山水间安享夫妻生活的愿望。我坚信,有生命的美丽的红豆之花。肯定是为从内而外皆美洁如玉的柳如是而开的。

⑦世间空余“钱牧斋”,“如是”风骨何处寻?

⑧从柳如是到陈寅恪,昂然挺立、傲视红尘的红豆古树,可以看作是他们人格的象征吗?

⑨我觉得。需要到红豆古树下跪拜的。倒是那些缺钙、患软骨病的人……

⑩可惜的是,此刻,在红豆树的废墟周围,推土机正在发出轰鸣,施工车辆穿梭往来,一厘再造的红豆山压将在这里重现。令我忧虑的是:人工再现的雕梁画栋、小桥流水的红豆山庄,加上熙来攘往的红男绿女,反倒会把孑然孤傲的红豆古树给淹没了﹣﹣我更欣赏它现在的模样,一副卓尔不群的身姿!

⑪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果。它那古老沧桑的面容,给我带来的是无限惘怅和忧思……

(选自2011年5月16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 1 )作者笔下的红豆树有什么特点?请联系全文分点归纳。

( 2 )文中多次写到春雨,有什么作用?

( 3 )作者为什么要花较多的笔墨叙写陈寅恪撰写《柳如是别传》这件事?

( 4 )第⑩段写到,已成废墟的红豆山庄将要再造重现,作者为什么反而觉得可惜?

( 5 )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以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材料二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了二十四节气与天文、气象、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天气、季节、寒暑的变化,它本为节令气候的标志,但后来融汇了祭祀、宗教、庆贺、游乐等内容,形成社群性的活动,演变为中华民族节日习俗的组成部分。

材料三 有人误认为二十四节气与阴历有关。其实,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阳历划定的。它根据太阳在黄道(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也就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路线)上的位置及引起地面气候演变的次序,将全年划分为24个段落,每段相隔约半个月(15天),每一段叫作一个节气。

( 1 )探究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你的结论。
( 2 )结合材料三,阅读《二十四节气歌》,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节气填在[A][B]处。(只填序号)

①端午 ②清明 ③元旦 ④冬至 ⑤重阳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A]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B]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A]________ [B]________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何处不相逢。与他人相逢,也许就是一次情感的慰藉;与自然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逢,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逢,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一次相逢一份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个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继续丶悲伤_”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