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无锡市江南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天的青年,更能认识创新之于国家的意义。”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认识意义”。
B: “振兴中华”“声名狼藉”“衣冠楚楚”是同一结构的短语。
C: “今天下午你是打球,还是游泳?”这个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
D: “每个人勇于开拓创新,‘中国制造’就能更上层楼。”这是个假设关系的复句
2、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感(kǎi) 骨(hái) 忍俊不(jīn)
B: 狼(jí) 庇(yīn) 人迹至(hǎn)
C: 取(jí) 峰(lán) 即物起(xìng)
D: 黄(yùn) 奋(kàng) 气冲牛(dòu)
3、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
A: 考试焦虑是考生经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如果考生善于进行心理调适,就能避免减轻不良反应。 (去掉“避免”)
B: 当乐天为“萨德入韩”提供土地的消息传出后,受到了中国民众的强烈抵制。(将“受到”改为“遭到”)
C: 当下语文教育展示出的功利化和庸俗化倾向,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把“展示”改为“暴露”)
D: 请柬的封套上古香古色地印着青铜器,上面整齐地排列着身披铠甲,手持盾牌的秦军战士。 (将“古香古色地印着青铜器”改为“印着古香古色的青铜器”)
4、下列细雨中划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欺(wǔ) 眼(kuàng) 闭(sè) (xiāo)声匿迹
B: (kuī)裂 (huì)暗 追(sù) (jiá)然而止
C: 砂(lì) (cuān)掇 (rǒng)杂 天衣无(fèng)
D: (jiān)默 枯(zào) 怅(wǎng) 人情(shì)故
5、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成远大目标。
B: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D: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年年的时光流逝,意志随着日子流去,最终凋落衰残,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困守穷困居舍,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终点!
6、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丸在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骁勇善战锐不可当 , 很快突破了敌人的防线。
B: 曾经有很多叱咤风云的大人物都在嘉峪关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C: 一经他的提醒,我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 立即明白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D: 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拍得惟妙惟肖 , 让人印象深刻。
7、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日里,在鸣虫的(cóng)恿下,枫叶酝(niàng)了一夏的能量,迫不急待地爆满枝头,红得逼退了所有的色彩。
B: 一个在工作上不(niān)轻怕重,对别人毫不吝啬的人,一定会比咄(duō)逼人的你受大家的欢迎和尊重。
C: 商场里人头(cuán)动,既有狡(xié)的摊主与客人的讨价声,也有找不着自家孩子而惊慌失错的大人。
D: 乐观地面对生活,我们就可以贪(lán)地领略大自然的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享受或净谧或高(mào)的四季美景。
8、

下列几个句子,排列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孩童时期就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

②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

③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就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④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

⑤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

⑥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

A: ①⑥②③④⑤
B: ④⑤③⑥①②
C: ④①⑥②⑤③
D: ①②③⑥⑤④
9、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一项是( )
A: 这一派奇美令人眩目,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B: 在成绩面前,他也会经常鞭策自己,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C: 白从儿子离家出国留学后,她每天都望眼欲穿 , 盼望他能早日学成回来。
D: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他才华出众,夸夸其谈 , 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10、

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B: 听到班主任的脚步声,喧闹的教室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C: 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绝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
D: 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一个人并不遥远。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 )下列诗句中划线的词有怎样的表达效用?

①造化神秀________

②阴阳昏晓________

( 2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同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 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 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 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王子猷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①因:于是,就。 ②(宿):一宿,一晚。 ③造门:登门。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白雪纷纷所似________

俄而雪骤________

③夜大雪,眠________

④人问其________

( 2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左将军王凝妻也/即便夜乘小船就
B: 戴在剡/学而习之
C: 未若柳絮风起/起彷徨
D: 公欣曰/四望皎
( 3 )用“/”给文章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5 )根据文章意思回答下列各题。

①甲文谢道韫的故事主要表现作者对“________”之情。

②乙文中对名士王子猷言行的描述,主要表现主人公“________”的为人风格。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一把寂寞的锄头

范宇

①这是一把寂寞的锄头,静静地倚靠在斑驳的墙壁上。木质的柄上布满腐朽的暗灰色,金属的头也长满黄色的锈迹,在皎洁如水的月光里,没有半点光泽。它像极一位深闺里常年等待归人的怨妇,头发蓬乱,一脸憔悴。几声从远处秋草间传来的虫鸣,如泣如诉,把一把锄头内心的全部忧伤与寂寞呈现得淋漓尽致。

②月光被无情的岁月割伤,父亲与这把锄头的那些逝去的遥远影像在我的心头慢慢变得清晰可及。

③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飘进晨雾里,又扛着一把锄头,叼着一根香烟,从黄昏里归来,这几乎成为父亲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晨雾与黄昏比我更懂父亲,它们能够感受父亲脸上的每一点苍老与沧桑,以及内心掠过的每一抹喜悦与忧伤,所以它们总是以最美丽的姿态迎送父亲。在晨雾与黄昏的更替中,也交织着父亲充沛的精力与疲惫的身躯,见证着父亲永不弯曲的脊梁。我常常坐在门前那棵不知年龄的香樟树下等待父亲从黄昏里归来;走到树下,父亲也偶尔会坐下来抽一根烟。青烟一圈圈漫过父亲的头顶,漫过高大的香樟树,飘向比天边更远的天边。青烟散了,黄昏却紧锁住父亲的眉头,年少的我一点也不懂父亲眉心间的惆怅。

④我八九岁时,父亲去铁匠铺给我打了一把小锄头。我永远无法忘记那天父亲给我讲的一句话,“吃果子,拜树头;吃米饭,敬锄头。”在父亲心里,锄头就是一切,能够创出生活里所有的希望。他也希望,我拾起这样的希望并把它延续下去。

⑤父亲的话就是箴言,我年少的心始终坚信着。

⑥可后来,父亲却先背叛了。

⑦父亲离家的前一夜,我听见了他的叹息与母亲的啜泣。那夜,月光也像今夜这样皎洁,父亲那把锄头被泥土打磨得锃光瓦亮。锄头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躲在墙角,望着天上闪闪烁烁的星星发呆,一声不吭。

⑧“难道就没有其它办法了么?”母亲哽咽着说。

⑨父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要是有法子,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⑩整个漫长的夜里都充斥着这样沉重而无奈的对话,少不更事的我,也从中体会到了一点辛酸,虽然我并不明白父亲为何不得不逃离村庄。次日清晨,深秋的薄雾把通往城市的路遮盖得严严实实,像是有意要留住父亲远行的脚步。墙脚的锄头上,也沾满了露珠,晶莹剔透,与母亲的眼泪一样,没有半点杂质。父亲背上大大的帆布包,摸了摸锄头,便一头扎进了迷雾中。这年,我十二岁,念小学六年级;妹妹六岁,刚念小学一年级。

⑪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十年时光转瞬间就溜走了。

⑫十年前,父亲怎就狠下心来扔下这把锄头,毅然决然地从村庄逃往城市?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像一团凌乱的绒线交织在父亲心里,他不得不忍着巨大的悲痛逃离。在父亲心里,这把握了十多年的锄头早已成为他最亲密无间的朋友,怎能说背叛就背叛呢?

⑬上有祖父、祖母要赡养,下有我和妹妹要供养,父亲似乎感到了这是一把锄头再也不能承受的重担。乡村与城市的巨大落差,不得不让始终坚信一把锄头可以在土地上开垦出无限希望的父亲的心头产生动摇。不仅父亲动摇了,村庄里一个又一个农人都动摇了,纷纷逃离他们热爱的土地,眷恋的锄头。锄头寂寞了,村庄也开始变得荒芜。

⑭但父亲终究没有逃离与背叛,在他的心里,始终有一把锄头挽就的心结,这里面栓着的全是爱,从未改变。我坚信,终有一天,父亲以及那些离开村庄的农人们都将全部回来,重新握起那把锈迹斑斑的锄头,书写村庄的富饶和秀美。因为有爱,村庄与锄头也是宽容的,可以原谅农人一切不得已而为之的“逃离”与“背叛”。父亲这把寂寞的锄头,仿佛在月光中轻声对我说,我愿意继续等下去。或许,远在他乡的父亲也听见了。

⑮一把寂寞的锄头,是村庄的忧伤,也是村庄的温度。

(选自《2013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版有删改)

( 1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1段画线的句子。
( 2 )文章说“父亲却先背叛了”,后来又说“父亲终究没有逃离与背叛”,是否矛盾?为什么?
( 3 )父亲对锄头的感情是复杂的。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父亲对锄头有哪些复杂情感。
( 4 )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所说的“村庄的忧伤”和“村庄的温度”?
( 5 )阅读全文,探究题目“一把寂寞的锄头”的丰富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河道,河道

罗铮


①小河睡得早。月上柳梢头,鼾声均匀响起,整夜不息。

②小河醒得也早。天蒙蒙亮,身体里的毛细血管插满了水桶,铁的,塑料的,红的,绿的,蓝的。映在河里的面孔青涩,秀气,睡眼惺忪。返回的路上,河水上下颠簸,晃醒整座村庄。走完了这道程序,一天便正式拉开帷幕,砍柴,洗漱,做饭,喂鸡,种田等环节方能陆续开启。

③小河真的小。仅仅三四米宽,任何一张地图上都不会出现蛛丝马迹。细碎的鹅卵石密布,水与石头撞击出条条波纹。三两枯枝四仰八叉。水流清澈见底,浅到孩子们嬉戏玩耍,根本用不着大人看管。

④小河没有方向。它来自何方,去往哪里?我不止一次问过乡人,每次都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它就像一个过客,忽然间出现在村头,默默流向村尾,又不知所终。我只知道,它的到来,浇灌了数百亩粮田,养活了四百多户村民,淘米,洗菜,浣衣,洗澡,做酒,样样不可或缺。

⑤小河也没有名号。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村民,怎么就没有想起给小河安个名号?抑或曾经有过,却又不便记忆而被自然淘汰?

⑥尽管如此,小河的威望依然十足。虽然地理位置偏于村南,但它足以堪当全村的中心。村里的每一个人都与小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男人们下工路上,掬一捧水往脸上一浇,疲乏顿减。女人们三五成群蹲在河边,边在搓衣板上搓洗,边闲话村头逸事。孩子们追逐打闹,没一会儿准蹦进河里,头发上水花飞溅。它流淌着一批又一批童年、中年和老年,每个人从小到大的历程,记下的,忘却的,在小河的密码库里统统可以找到。

⑦千百年来,这种状态一直持续着。一代又一代罗氏、黄氏后裔从小河旁进进出出,或衣锦还乡光耀门楣,或富甲一方腰缠万贯,或庸碌无为平淡一生,或寒衣素食惨淡度日。

⑧亭台楼阁,山川河流,但凡稍有名气,总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纵情歌咏。可是,小河名不见经传。它也有精美的发饰——岸边的竹林排开一道墨绿的幕帘,风一吹,竹叶飒飒作响。或许在久远的古代,小河拥有更加宽阔的流域,能把青黛色绵延的山峦收紧,浮出阔叶林的斜影。但仍然不足以吸引诗人的脚步。它没有任何怨言,静静地蜿蜒,九曲十八弯,滋养着村庄的代际更替与喜怒哀乐。

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淙淙流淌的小河,没有人知道它的河道究竟是何走向。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任岁月仓皇,我自沉静。它全方位印刻着村庄的春夏秋冬,映射着子丑寅卯等各个时辰的衣着,装载着晴雨雪雾的雄奇瑰丽,暗藏了大量的古老因子,早已超越了“器”的局限,从一个提供基本生存物料的源头,升华为整村人的精神图腾。它已经化成血液,在所哺育的众多身体里长久寄存,时不时汩汩冒几个泡,异乡的游子便乡愁四溢。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河流是生物学,也是社会学,更是哲学。游走于丛山密林之间,每逢开阔地,便散落鎏光的村舍。全村的生命得以发育,健壮,洗礼。它的沉默,潜藏着丰厚的生命之道。

⑪村庄的夜,黑得纯粹。一缕月色笼罩四野。万籁俱静。唯一的声响,是水。平缓,有力。我听出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如果说每个生命都是观摩世界的一个切面,那么整条河道将是怎样的集大成者。

⑫河道,河道,谜之河道。

(选自《文学报》)

(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标题简洁明了,既点明了写作对象,又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B: 文章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语言生动,描写传神。
C: 文章第⑧段运用对比突出表现小河没有任何怨言、甘于安静的品格。
D: 文章先抑后扬,先写小河后写河道,鲜明直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思。
( 2 )千百年来,流经村庄的是一条怎样的小河?请简要概括。
( 3 )阅读文中的划线句,回答问题。

①“天蒙蒙亮,身体里的毛细血管插满了水桶 , 铁的,塑料的,红的,绿的,蓝的”句子中,划线部分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②“它已经化成血液,在所哺育的众多身体里长久寄存,时不时汩汩冒几个泡,异乡的游子便乡愁四溢”句子中,划线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 4 )文章结尾为什么再一次描写村庄的夜色?请简要分析。
( 5 )文章为什么说“河流是生物学,也是社会学,更是哲学”?请简要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按要求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当我们告别小学,走进初中,标志着我们实现了由小学生向中学生的华丽转身。你的成长过程,也许是一帆风顺,事事称心;也许是烦恼多多,忧愁不断。然而不管你的经历如何,你都在一天天成长,你也都能从中获得不少教益。

请以《成长的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二)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常常会面对父母、老师、朋友的关爱而感到幸福,面对失败挫折而感到无助,或是一个人独处而感到孤独……只要你细细品味生活,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各种味道。

请以《感受》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要求:①如选作文(一),先在题目横线上填上恰当词语(例如“快乐”“烦恼”“细节”“浪花”等),使文题完整;②记叙具体的事情,文从字顺,条理清楚,说真话、抒真情,发挥联想和想象,中心突出;③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搁浅、回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