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哪一项是有误的( ) A: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B: 《世说新语》主要记载唐代士大夫的言谈、轶事,是由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C: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郭沫若对其作品予以高度评价,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 D: 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
2、 | 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翘首(qiáo) 振聋发聩(guì) 濒临 重峦叠障 B: 不辍(zhuì) 摩肩接踵(zhǒng) 躁热 诚惶诚恐 C: 喧嚣(xiāo) 深恶痛疾(wù) 序幕 张目结舌 D: 秀颀(qí) 声名狼藉(jiè) 浩瀚 催枯拉朽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襄阳的孝子程威带母上学,打工救母,休学侍母的感人肺腑的事迹,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B: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地艰苦奋斗。 C: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突破下潜7000米的记录,使我国宾至如归地跻身于世界深潜先进国家行列。 D: 莫言成为举世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真正原因,是他作为一名文学家的卓越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
4、 | 阅读下面两首小令,完成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蟾宫曲•叹世(其二) 咸阳百二山河①,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②。 韩信功兀的般③证果④,蒯通⑤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注释] ①百二山河:谓秦地形势险要,利于攻守,两万兵力可抵百万,或说百万可抵两百万。②梦说南柯:唐人李公佐传奇《南柯太守传》说:淳于棼(fén)昼梦入大槐安国,被招为驸马,在南柯郡做了二十年太守,备极荣宠。后因战败和公主去世,被遣归。醒来才知道是南柯一梦。所谓大槐安国,原来是宅南槐树下的蚁穴。③兀的般:如此,这般。④证果:佛家语,谓经过修行证得果位。此指下场,结果。⑤蒯通:即蒯(kuǎi)彻,曾劝韩信谋反自立,韩信不听。他害怕事发被牵连,装疯。后韩信果被害。 对两首小令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山坡羊》中“峰峦如聚”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聚”表现出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B: 《蟾宫曲》开篇就连用“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三个和数字有关的短语来表现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渴望。 C: 这两首小令均是以咏史感叹世情的千古佳作,两位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们熟悉的历史事件,并画龙点睛地作出了推论。 D: 《山坡羊》抚今追昔,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蟾宫曲》用“醉了由他”作结,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 |
5、 |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众目睽睽的世界杯足球赛在人民的期待中拉开了帷幕。 C: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D: 近日南方连续暴雨,大家对受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
6、 | 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积极开展全市学校健康食堂工作的创建 C: 在全市积极开展学校健康食堂工作的创建 D: 在全市积极开展学校健康食堂的创建工作 |
7、 | 选出下列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春华秋实:草木茂盛,鲜花盛开。B: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C: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D: 明察秋毫:极细小的事物也能看得一清二楚。秋毫,指鸟类在秋天重新生出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细微的事物。嶙峋:形容人瘦削。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那户人家真是祸不单行 , 他们本来就穷,现在两个孩子又生病住院。, B: 他触目伤怀 , 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C: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D: 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
9、 | 下面情境中,小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小林晚上要参加少年宫组织的一项活动,放学后打电话告诉妈妈准备晚饭。 A: 你马上给我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B: 妈妈,你必须早一点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活动,别耽误我的事 C: 妈妈,你能早一点准备晚饭吗?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D: 快点给我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
10、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泄千里 不言而喻 暗然失色 抑扬顿挫B: 一代天娇 莫衷一是 苦心孤诣 粗制烂造 C: 中流砥柱 永往直前 忧心冲冲 心旷神怡 D: 鳞次栉比 销声匿迹 束手无策 忍俊不禁 |
阅读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唐代) |
阅读下面有关唐代诗人贾岛的传、诗、评,完成小题。 贾岛,字阆仙。初,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①,名无本,居青龙寺。尝跨蹇驴张盖②,横截天衢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后偶得句“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又欲作“僧敲”。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亦讶。时韩退之尹京兆,车骑方出,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到马前。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驻久之曰:“敲字佳。”遂并辔归,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交,授以文法。去浮屠,举进士。一日,宣宗微行至寺,闻钟楼上有吟声,遂登,于岛案上取卷览之。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取之,曰:“郎君鲜醲自足④,何会此耶?”帝下楼去。既而觉之大恐伏阙待罪上讶之。他日,授遂州长江主簿,后迁普州司仓。临死之日,家无一钱,惟病驴、古琴而已。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五》,有删改) 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⑤头。 隔岭篇章⑥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⑦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⑧。 无本于为文,身大不及胆。吾尝示之难,勇往无不敢。 ——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 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 (《唐才子传·卷五》) 【注】①浮屠:和尚。②跨蹇驴张盖:骑着跛脚的驴,打着伞。③天衢:指京都的大路。④鲜醲(nóng)自足:衣着鲜艳,该知足不奢求。⑤潮水:河流名。⑥篇章:指韩愈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内容。⑦城根:城脚。⑧浪西楼:潮州一处楼阁。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居青龙寺 居无何 B: 喜不自胜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 被系一夕 同舍生皆被绮绣 D: 岛具实对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2 )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既 而 觉 之 大 恐 伏 阙 待 罪 上 讶 之。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亦讶。 ②结为布衣交,授以文法。 ( 4 )下面是两位同学在阅读《寄韩潮州愈》一诗后的对话,请补充完整。A:韩愈对贾岛有知遇之恩、授业之惠。这首诗就表达了贾岛对恩人境遇的关切之情。 B:是的。不过我觉得前三联写了对韩愈境遇的关切,尾联则通过写瘴烟终会被风吹散、明月终会初升,暗示________,表达的一种美好的________。 A:你讲的有道理,作者诗中的情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我就最喜欢尾联。你呢? B:颈联。就像韩愈说贾岛的“为文,身大不及胆”,我觉得颈联中“悬”字用得大胆:________。 ( 5 )《唐才子传》中说贾岛的诗作“按格入僻”,而这“僻”字也是他性格特点的概括。请结合所选“传”中的内容,就此简要分析。 |
有趣的人不苟且
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________________。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听说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⑦人生快事莫如趣,而且许多成就都由“趣”字得来。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A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
B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 4 )第③段运用了________的论证方法,作用是________。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小题。
比,是一门学问
①“比”是一个会意字,即拿一物或一类物,与另一物或另一类物进行比较。比,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在学校,同学们之间“比”成绩,“比”品德;在社会上,人们之间“比”地位,“比”权势;在超市里,人们“比”质量,“比”价格……比,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②从比的字形看,它是一把双刃剑。善于用“比”这把双刃剑的人会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不善于用的人则可能伤害到自己。因此,如何“比”,是一门学问。
③客观性地“比”,带给我们的是启迪和成功。只有理智地“比”,我们才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确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扬长避短。
④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迅速被大家熟知的莫言,就值得我们学习。在其写作生涯中,他的内心就有“两个要点”,其一是分析一些知名作家,研究其大红大紫的成功因素;其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在农村生活中找灵感,让文风愈加独成一派。现今很多作家将赚钱和功利放在首位,成了所谓的“市场作家”,什么畅销,就写什么;还有的作家为了博得关注,沉迷于风花雪月、野史风韵。莫言就是善“比”的典型,知道自己应该比什么,是销量、关注度、名利、掌声,还是文学著作本身的意义,相信莫言内心总有一把标尺。
⑤缺乏理性地“比”,带给我们的是人生的空白和遗憾。和别人进行“比”较后,自己仍没受到任何启迪和进步,这样的“比”就是盲目的,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事例,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诉人们,秦朝实力雄厚,阿房宫的建造更是雄伟壮丽,秦始皇满以为这样就会稳坐江山万载,不曾想,一个陈涉起义就让一切土崩瓦解了。“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后代统治者比而不鉴,所以悲剧才会不可避免地重复上演。
⑥不顾实际地“比”,带给我们的是诱惑和伤害。现在有些学生就存在着一种不良风气----攀“比”,且愈演愈烈。媒体也偶有报道过一些学生举办豪华聚会,开着名车,穿着名贵礼服,排场浩大。这些学生“比”的不是成绩和素质,而是吃喝穿戴、时尚享乐、排场,无不让人惋惜。校园里应该是最纯洁的圣地,可攀“比”之风,丧失了本来的纯真、质朴和善良。
⑦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结果。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摒弃不恰当的“比”,选择理性的“比”。对待生活,我们应该努力将“比”变成自我奋进的动力,使“比”成为我们顺利到达成功彼岸的助推器。
⑧该“比”的时候,我们绝不怯懦;不该“比”的时候,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平和的心态。善“比”者,“比”是一种促进,一种提升;不善“比”者,“比”是一种累赘,一种牵绊。
⑨总之,“比”是一门学问。只有善“比”者才能知足常乐,才能体会心远地自偏之境界的美妙。“比”出思想,“比”出境界,“比”出风采,才是我们应该达到的人生高度!
( 1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 2 )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本文的论证过程。( 3 )第⑤⑥两段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要求:①加上适当的词或短语,补足题目。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要求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