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长春六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伟大的悲剧》一文主要写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经历艰险即将到达南极点时,却悲哀地发现竞争对手挪威人阿蒙森已捷足先登了,他们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路。
B: 《带上她的眼睛》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通过此文告诉人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管如何,要时刻让你的眼睛探索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C: 《太空一日》一文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通过记述“我”在太空一日的见闻与感受,展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D: 《河中石兽》的作者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在文中,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
2、

下列各组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咬人”事件一发生,各大报纸媒体和网络纷纷报道,立马在社会上引起了剧烈反响。
B: “萨德”系统的部署争议有可能正在改变几十年来的这一态势,使得中韩关系陡然不断走向恶化,甚至有可能紧张的地步。
C: 这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十里桃林十里桃花,漫山遍野的灼灼芳华。
D: 为了方便一些父母带着年纪尚小的孩子和年迈老人上厕所,杭州出现了“第三卫生间”,化解了一些如厕。
3、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chá) (huàn)养 拘(nì) 李代桃僵
B: 感(kuì) (1uò)枕 (wéi)幕 鸠占鹊巢
C: (chēn)怪 (wěi)琐 (wò)旋 正襟危坐
D: (zā)道 (xiē)形 (jūn)子 振耳欲聋
4、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 )
A: 宽(yòu) 级(shí) 菜(yūn) 为人知(xiǎn)
B: 发( zhèng) 杂(chān) 蛮(héng) 忧心忡忡(chōng)
C: 望(liáo) 确(záo) 鄙(bó) 不知所(cuò)
D: 蓄(zhù) 首(qiáo) 教(huì) 名其实(fù)
5、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热(chén) 射(fú) 然(qiāo) 人声沸 (dǐng)
B: 一(chà) 和(dí) 幕(wéi) 人不倦 (huì)
C: 洋(yì) 别(jué) 澎(pài) 深痛绝(wù)
D: 云(xiāo) 撼(zhèn) 虚(xuán) 抽丝茧 (bō)
6、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全村致富,村干部整天上蹿下跳 , 忙得不亦乐乎。
B: 通过模拟考试,他发现了语文学习的蛛丝马迹
C: 小张同学匠心独运 , 勤学苦练,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
D: 大家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袖手旁观
7、

选出无错别字的一项:( )

A: 绰号 铺垫 惭愧 各得其所
B: 诀别 渔塘 应和 小心翼翼
C: 铭记 捶打 脸颊 翻来腹去
D: 严历 挨凑 澄清 形影不离
8、

保尔从电厂下班回时,抢了小男孩的 ( )。

A: 子弹
B: 手枪
C: 手榴弹
D: 面包
9、

选出下列加线字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应(hè) 藤(wàn ) 空(lǒu ) 义愤填膺(yìng)
B: 落(zhuó) 发(bìng ) 蓬(gāo ) 斯底里(xiē)
C: 酿(yùn) 重(hè) 尺(zhǐ) 周道如(dǐ)
D: 息(qī) 吸(yǔn ) 挑(xìn) 人注目(rǔ)
10、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B: 是义无反顾地坚持激进的对抗做法,与美军“圣战”到底?还是无条件地和美军进行谈判?萨德尔的强硬立场似乎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C: 至今为止,我们仍无法准确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像非典、禽流感这类闻所未闻的疾病?
D: 央视《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对冯小刚的贺岁片《手机》表示不满,而冯小刚对此则保持沉默。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 1 )这首诗写于全面抗战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军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地区,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诗人在这国土沦丧、民族存亡关头,满怀对祖国的________和对侵略者的________写下此诗。诗歌用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________的情感。
( 2 )赏读诗歌,理解诗歌运用的象征手法。说说“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 3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4 )在国家危难之时,像《雷电颂》《我爱这土地》都曾激励无数志士奋起救国。“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样精粹的语言几乎众所皆知。你还知道哪些脍炙人口的爱国名句?试写两句。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1 )本文作者孟子,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__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

( 2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也________ ②贤者能勿耳________

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 ④是不可以乎________

( 3 )文章开篇取材于现实生活,平易通俗而又发人深省。请写出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得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好处是什么?

( 4 )孟子在当时有“好辩”之称,在他的文章中也表现出高超的论辩艺术,这与他恰当地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是分不开的,第二段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意在证明什么?

( 5 )墨子说:“万事莫贵于义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也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你觉得这两种观点矛盾吗?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睛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就线菌随着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上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加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 1 )这篇文章采用了________顺序,主要说明了________和放线菌的作用。
( 2 )文章第2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3 )文章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
(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B: 放线菌不管它长得像一棵树,还是像一根草,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
C: 放线菌虽然在土壤干旱时会枯死,但过后都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D: “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一句中“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不能删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也说颜值

①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度潇洒,喜欢用“一表人才”。现在,网友们又发明了一个热词:颜值。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颜值”呢?

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从未被大家忘记,“貌比潘安”的赞誉流传至今。但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是他被后人记住的关键所在。所以,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③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放眼当今世界,相貌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商品或一个消费符号。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颇值高的人都比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而那些颜值不高的人,却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垂青。于是,很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望了!

④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发展史,颜值不高的人,对这个世界大可不必失望。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⑤貌因德而美。外表是皮囊,德行才是核心,若非如此,再好的相貌也没有价值。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可谓“颜值高”,但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汉奸,至今仍遭到中国人的唾弃。德不配颜,徒有“颜值”之虚名,其“高颜值”反倒成了一个笑话。

⑥才补颜不足。颜值低是一种“先天不足”,才华却是弥补这种“不足”的营养剂。英国人戈登在他的著述中对晚清大臣曾国藩有如此描述:个子中等,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外貌并不“漂亮”,可谓“颜值不高”,但他却在大风大浪中凭借过人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名留青史,令人敬仰。

⑦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也有流行语“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无论是一个人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称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然后才可能说,这个人还有“颜值”。

( 1 )请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 2 )②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请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 4 )如果要给这篇文章换一个更生动并更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下面哪一个选项最为恰当?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有“值”不在“颜”高

B.德才兼备,无“颜”何妨

C.“颜”外之意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我们该在生命的两万天里做些什么呢?在读完了《生命的两万天该留点什么》一文后,你或许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的600字的文章。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请不要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变形金刚”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