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0年厦门市禾山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尝贻余核/舟一
B: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 其人视/端容寂
2、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升空,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开启了三十三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
B: 这桌饭菜非常丰盛,耐人寻味 , 让人满口生津。
C: 富贵利禄对他而言,有如海市蜃楼 , 转眼成空。
D: 我和小学同学江东在上海不期而遇 , 开心极了。
3、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机(zhù) 累(zuì) 破(zhàn) 玩(xiè) 而不舍(qì)
B: 商(zhuó) 红(yān) 愧(zuò) 修(qì) 为人知(xiǎn)
C: 强(jué) 唤(zhào) 澎(bài) 碎(suǒ) 忍俊不(jīn)
D: 悔(qiān) 震(sǒnɡ) 请(tiě) 围(fèn) 悲天人(mǐn)
4、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我 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B: 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C: 今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房片倒塌,交通阻塞,通讯中断.灾后的芦山,重建工作千头万绪,百废俱兴
D: 由希腊引发的欧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但我们有理山相信,只要相关各国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定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5、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
B: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C: 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D: “你是我的榜样。”有个人说,“我要练成你这样就好了!”
6、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见月(xī) 夏水陵(xiānɡ)
B: 沿阻绝(sù) 素(tuān)
C: 绝(yǎn) 飞(shù)
D: 重岩叠(zhànɡ) 引凄异(shǔ)
7、

给下边句子中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一项。

( 1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

A: 相信并佩服
B: 相信而服务
C: 相信而听从
D: 相信并服帖
( 2 )有一些老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

A: 挺立
B: 勉强支撑
C: 挺拔
D: 很,非常
8、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课余当家教,搞创收,靠劳动自己养活自己,冠冕堂皇 , 无可非议。
B: 我们使用的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复习质量的。
C: 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 , 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D: 成语是中国语言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如果正确运用,可收到言简意赅、画龙点睛之效;如果使用不当,则画蛇添足、贻笑大方
9、最能体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诗篇或诗集是( )
A: 胡适的《尝试集》
B: 周作人的《小河》
C: 郭沫若的《女神》
D: 朱自清的《毁灭》
10、

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阳光,毫不保留地将她的热情与火热留给大地,被充斥着阳光的味道,弥漫整个房间。手机里的一首老歌《夫的爱》依旧在单曲循环,时间快速流逝,很快,正午太阳已然日西山,天的我们带着一天的守望,安然入睡。

A: rǔ qiàn báo dàng
B: rù qiān bò dāng
C: rù qiàn bó dàng
D: rǔ qiān báo dāng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赏析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体北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恭从会稽还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恭:东晋重臣。②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③王大:王恭的族叔。④簟(diàn):竹席子。⑤东:会稽在东晋国都建康(今南京市)的东面。⑥领:量词,相当于“条”。⑦荐:草垫。⑧丈人:古代对长辈或老人的敬称。⑨长物:多余的东西。

( 1 )解释文中划线词。

①因恭________

求耳________

( 2 )“可以一领及我”有以下翻译,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可以把一条跟我的相比吗?
B: 可以把一条送给我吗?
C: 可以让我拿一条吗?
D: 可以让我欣赏一下吗?
( 3 )从王恭对王大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跪拜乡土

一位友人去台湾观光,在一间茶棚里闲聊时,竟遇到了一位同村乡亲。那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喜滋滋地问家乡情况,问他熟悉的亲人,问门前的清江水,一问一答,竟勾起了老人的思乡之情,萌发了回乡看看的念头,而且这愿望很强烈。临别时,还即兴赋诗一首:君自故乡来,无端惹乡愁。门前清江水,是否至今流?

老人故里,已没有了亲人,但逢此盛世,三通既畅,为何不回去看看?为了不负等待了60年的梦想,怎么也得回乡一趟。他当即向乡人许诺,适当时候,一定回乡来看看。

不到一年,这位滞留海外的游子,真的在儿子的陪同下,回到阔别半个多世纪的家乡。

有乡亲问:父母不在了,又无亲人,回来看看,看什么呢。

老人说,一是回来看乡亲,乡亲就是我的父母,我的亲人。二是回来感恩,感恩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是啊,老人是在这片土地上出生的,家园不在,这方热土还在,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正是这方热土,养育了先人,养育了自己。

老人说的,字字句句,沉甸甸的。这是他的胞衣地,这里有他父母的坟茔,虽然只是一堆黄土,却埋着父母的期盼,与自己血脉相系相连。这山水,这故地,这清江,甚至父母栖身之所早已散去的炊烟,都与自己脉息相系,感情相通,让他魂梦相守。于是他对着这一方父母故地,对着这方魂牵梦绕的山水,这熟稔的土地,焚纸拈香,长恸而歌,长跪而拜。他跪拜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情,是对乡土的挚爱,是一份温馨的眷恋。

乡土乡情,总是难忘。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故乡的依赖,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乡土文化的潜质,是楔入故乡泥土深处的楔子,它成了维系乡情的脐带。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割舍不了的情怀,这种恋乡情结,与生命同在,终生守望。

跪拜故乡,就是跪拜土地。这土地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你可以远离,但不可以割舍。土地是母亲,是人民,是一切生灵的根基。我们跪拜是一种心接地气的活法,也是一种精神,一种坚守,一种对大地母亲的感恩和对生命的感悟。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出生地,一个故乡,没有选择,这是你的命之根,生之源。它为我们承载很多,山水的仁慈,土地的博爱,谷物的恩泽,我们世世代代,都是以鞠躬的方式,贴近它,守候它,顶礼它,让我们总是心存敬畏,皈依在它脚下。

八旬老人,千里回乡,跪拜乡土,故乡在变,但那惦念和感恩之情是不变的,一如门前清江水,一直向东,日夜长流。正如老人“回乡有感”所吟:白发回乡一梦中,故园已非旧时容。只有门前清江水,涛声日夜水朝东。

( 1 )结合全文,请说说标题“跪拜乡土”的含义。
( 2 )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划线词语所表达的感情。

老人说的,字字句句,沉甸甸的。

( 3 )如何理解文中的句子: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故乡的依赖,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乡土文化的潜质,是楔入故乡泥土深处的楔子,它成了维系乡情的脐带。
( 4 )文章开头、结尾都引用了诗句,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母亲的诗
①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
②十多年前,我上小学。冬天,家乡铺天盖地下了一场雪。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田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把我家的门窗撞得哗啦啦地响。吃罢早饭,我背上书包上学去。打开房门,一股袭人的寒气迎面扑来,顿时让我打个寒噤。我赶紧把门撞上,哆哆嗦嗦地说:“哎呀,好吓人的风雪哟!”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缩头缩尾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风雪吓人吗?不,冬天的门就是风雪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上学去!”
③踏着洒满积雪的小路,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季节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门有关。走到学校的时候,母亲有关季节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采,竟成了这么几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④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身上加的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身子热乎乎的。从此,我天天念着它去上学,再不畏惧风霜雪雨。年年如母亲所说,飞雪送来了春,花朵盼来了夏,绿阴又迎来果实累累的秋……
⑤岁月如流,人生如流,转眼十余年过去。我从大学毕业了,正赶上就业艰难,许多单位下岗分流。毫无门路的我,只得像一只无头小鸟似的在人才交流中心乱闯,结果半年过去后,依然没有找到一份工作。
⑥那天,我又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走出人才交流中心。抬头望,天空灰蒙蒙,弄得我的心情更加灰黯。既然城市容不下我,我便想到了回家去。于是,我搭上一辆便车,当天傍晚就来到乡下。
⑦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不一会儿,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我独立门前,仰望长空,星星闪烁,可在我看来,那些星星却像在对我眨着嘲笑的眼。我低头哀叹道:“唉,人倒霉连星星都生厌啊!”然后咚地撞上房门,坐在屋内唉声叹气。
⑧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星星生厌吗?不,黑夜的门就是星星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看星星去。”
⑨坐在满天星斗的院坝,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人生的故事,而且全都和门有关。天快亮的时候,母亲有关人生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星星把黑夜的门推开了/黑夜把坚韧的门推开了/坚韧把成功的门推开了/成功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⑩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的心加了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心里热乎乎的,我虽然未置一词,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 1 )作者写了母亲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2 )通读全文,概括文中的母亲有哪些性格特点?(至少写出4点)

( 3 )请简要分析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作用。

( 4 )“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母亲随口说的话,为什么竟被“我”称为诗?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让我想一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文字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等你老”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